晋王朱棡之死:打破朱元璋悉心布局,朱棣靖难之役失去最大阻碍_朱元璋_明朝_蓝玉

明朝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使得明成祖朱棣,成功扳倒了朱元璋亲自提拔的皇太子——朱允炆,这场战役打得很持久,在大明王朝的史书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靖难之役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后,急于铲除那些有可能威胁到自己明朝帝位的藩王,所以对自己的亲叔叔,进行了强制性的削藩之策。

朱允炆虽然有朱元璋留下的许多精兵锐卒,却忘了一点,那就是自己刚刚登基,还没站稳脚跟,怎么可能跟养精蓄锐多年的燕王朱棣相比呢?

不过朱棣能够成功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那就是晋王朱棡之死,朱棡在朱元璋驾崩前突然去世,使得朱元璋的悉心布局被打破,更让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失去了最大的阻碍。

朱元璋的铺设之路

朱元璋登基之后,曾经陪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士们都成了开国功臣,如今这些开国功臣,却成了大明王朝潜在的隐患,势力过于强大,强大到稍微联手就可以倾覆他的统治,所以朱元璋把这些开国功臣全部杀了,留下了一个实力强劲可以抵抗外敌的大将军蓝玉。

当时的朱元璋心里,已经有了继承人的第一人选,那就是自己的长子,也是自己最爱的儿子朱标,蓝玉这张王牌就是朱元璋为了朱标将来的皇帝道路专门留的。

展开全文

为了朱标掌管明朝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朱元璋开始慢慢为朱标铺路,把最强的辅助团留在朱标的身边,并且保证这些最强棋子对朱标忠心耿耿。

朱元璋花费五年时间,制定了完美的朱标即位计划,却在朱标突然暴病而死中崩塌,朱元璋左思右想,决定扶持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但苦心多年经营,又在晋王朱棡的死中功亏一篑。

晋王朱棡的上位之路

当时除了皇太子朱标,就属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的年龄较长,也是众多藩王中实力最强的,但是相比较起朱棣,朱元璋更喜欢自己的这第三个儿子朱棡,朱棡不仅仪表堂堂而且文武双全,对自己忠心,是个可以培养的好苗子。

朱棡和朱棣并没有兄友弟恭,反而是针锋相对,不过这对朱元璋来说也是优势,两个势力最大藩王可以互相压制,在朱棡的打压下,朱棣确实掀不起什么风浪。

朱元璋扶持蓝玉,就是为了朱标上位之后可以有拿得出手的大将,朱标一死,朱允炆即位之后,这些辅助团不一定会服朱允炆,所以朱元璋开始清算蓝玉。

当时朱元璋打出,不伤害那些元朝留下来的归降明朝的残存势力的口号,并且元朝的那些王公贵族的女子们也可以得到朝廷保护,这时蓝玉却玷污了元王妃。

朱元璋知道后又气又恼,想要借着这个机会除掉蓝玉,而朱元璋派出缉拿蓝玉的人正是朱棡,这是朱元璋在给朱棡立功的机会,从这可以看出朱元璋就是想要壮大朱棡的势力来对抗朱棣。

朱标在世时,拥有着最强的实力后盾,任何藩王哪怕燕王朱棣也不敢反叛,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了朱允炆日后王朝的稳定除掉了蓝玉,但也意味着最大的王牌没有了。

想要对抗朱棣,就得重新扶持一个比他更强的人,一直以来朱棣都受到朱棡的压制,那将朱棡拉到朱允炆的队伍就是最合适不过的,这是朱元璋精心布置的一盘好棋,而这一切全在晋王朱棡死后毁灭。

朱元璋选择朱棡,是因为朱棣此前一直对朱棡非常忌惮,当时朱棡的手下堂而皇之抢占了燕王朱棣的果园还嚣张至极,一个小角色自然是不敢对一个藩王无礼的,全是因为这个小角色的背后是朱棡在撑腰。

朱棣堂堂一个皇帝亲封的王爷受到了这样的委屈,他没有第一时间找朱棡对峙,而是扭头跑到朱元璋面前去告状,虽然让人哭笑不得,但明显朱棣是不愿意和朱棡硬碰硬的。

洪武三十一年,晋王朱棡走得突然,朱元璋一口老血哽在胸口,他所有的努力白费了,现在为朱允炆布置新布局也来不及,朱元璋此时的身体已经是强弩之末,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提点朱允炆以及警告朱棣。

朱元璋曾叫朱允炆到跟前商量对付藩王的对策,也找了朱棣告诉他要安心辅佐朱允炆,但最终结局还是没能如朱元璋所愿,没了朱棡这个最大障碍,朱棣凭借靖难之役扳倒了朱允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