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为何不救胡雪岩(盛怀宣搞倒胡雪岩的时候,为什么左宗堂不帮助胡雪岩呢)_胡雪岩_左宗棠_朝廷

本文目录

  • 盛怀宣搞倒胡雪岩的时候,为什么左宗堂不帮助胡雪岩呢
  • 左宗棠为何不救胡雪岩
  • 自己的“钱袋子”胡雪岩被欺,左宗棠为何见死不救呢
  • 胡雪岩被李鸿章陷害时,左宗棠为何却见死不救
  • 左宗棠为啥不救胡雪岩 胡雪岩为什么失败的原因有几重
  • 清廷将其查办时,左宗棠为何不帮胡雪岩一把
  • 左宗棠为什么不救胡雪岩
  • 左宗棠与胡雪岩是盟友,为何眼见胡雪岩落难却不救他

盛怀宣搞倒胡雪岩的时候,为什么左宗堂不帮助胡雪岩呢

19世纪70年代,沙俄和日本同时从新疆和琉球两个方面对中国进行蚕食,满清政府为此爆发了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塞防”派和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的结果是塞防派获胜,左宗棠挂帅西征,收复新疆。

而左宗棠西征的巨额军费,主要依靠胡雪岩在上海为其筹借外资贷款。所有的西征借款,均由各省分摊,而两江又是财赋重地,所摊极多,这就严重削弱了李鸿章及其主导的海军和直隶的建设。

而当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后,为其统筹财政的胡雪岩进一步坐大,对李鸿章的企业形成巨大制约。对李鸿章来说,虽然坐镇天津,但是上海乃整个江南地区,是其公私事业的重要基础和后方。如果失去上海,李鸿章在大清官场的影响力将急剧下降。正是在这种“路线斗争”的背景下,胡雪岩被李鸿章选中,作为攻击左宗棠,“收复”上海的关键。

现在我们都知道,胡雪岩大量囤积生丝,却不料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中法战争带来的影响,导致丝织品的全球市场急剧萎缩,被迫出售手中的生丝后亏损严重。

实际上胡雪岩损失的本金高达800万两,还不包括利息等财务成本。但以当时胡雪岩的身家,依靠阜康钱庄,通过有效的资金周转安排,也不是完全挺不过去。但李鸿章和盛宣怀怎么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呢,他们瞄准了胡雪岩的软肋——阜康钱庄的信用。

有一笔80万两的外资还款即将到期,而各省的借款也已经到账。而上海道的邵友濂正好是李鸿章派系的人马,左宗棠虽为两江总督,但“县官不如现管”,奉李鸿章之命,邵友濂要用各种方法拖延这笔款项。

胡雪岩无奈,只能用阜康钱庄先垫付80万两。当这80万两现银离开胡雪岩的账号,盛宣怀便放出风声,胡雪岩因生丝投机失败,巨亏之下已难以为继。

挤兑风暴一旦开始便愈演愈烈,泛滥的市场恐慌局面已经无法控制,更多的在阜康钱庄存了巨款的官员们急红了眼,一致要求朝廷干预、查封胡雪岩的所有财产。多重打击下,阜康钱庄支撑不住,各地分号率先关闭,胡雪岩终于垮了。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左宗棠不帮胡雪岩?其实左宗棠不是不想帮,实在是无能为力。

第一、看似是盛宣怀搞胡雪岩,但其实背后的本质是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博弈。李鸿章和左宗棠互相看不顺眼,互相打压。左宗棠性情耿直,过于棱角分明,最终政治失利。李鸿章为人圆滑,左右逢源,因此最终在政治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第二、左宗棠最后被查出来是有侵吞大量公款,也就是朝廷的钱,触怒了慈禧太后。仅就这一点,左宗棠也是想帮也帮不上忙。

第三、当时的商人地位很低,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末位,其实就是被丢车保帅的角色。在权倾朝野的李鸿章面前,有再多的钱也是玩不过的。再加上左宗棠当时已是垂死之年,更是无力庇护胡雪岩了。

左宗棠为何不救胡雪岩

左宗棠不是不救胡雪岩,而是救不了。

要说连左宗棠也无法救助胡雪岩的原因,除了李鸿章的赶尽杀绝外,还有胡雪岩个人的胆大包天。且不说他屡次用电报发送私密信息不懂得提高警惕,在失势之后,还敢私自侵吞朝廷的贷款,这就是自己往死路上撞。

而面对已经无力回天的局面,左宗棠若再选择包庇胡雪岩,那或许会导致自身难保。所以,不是左宗棠不想救他,而是没法救。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中法战争爆发后,左宗棠奉命上前线抗敌,胡雪岩则与洋商集团在生意场上胶着,一时之间资金有些周转不灵。李鸿章意识到时机来了,急忙联合汇丰银行将胡雪岩的一笔80万贷款扣了下来。

胡雪岩走投无路下,只得四处借钱,而胡雪岩借钱的信息都是通过电报发出的,这样一来,身为电报局局长的盛宣怀很容易就得到了胡雪岩的借钱消息,李鸿章随后通知了所有富商,禁止他们借钱给胡雪岩,还发布假消息,让人们纷纷去胡雪岩的钱庄取钱。

胡雪岩借不下钱,无力周转眼前的困局,只得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左宗棠身上,他向左宗棠发送了一封求救电报,但依然被盛宣怀拦截。胡雪岩求助无门,一夜之间破了产。左宗棠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但已无力回天。

自己的“钱袋子”胡雪岩被欺,左宗棠为何见死不救呢

在晚清时期,我国政界和商界曾有一段广为人知的佳话,那就是左宗棠和胡雪岩长达10年的合作情谊。他们两人工作配合得当,最成功的战绩就是收复新疆。而在胡雪岩被朝廷判罪时,却是左宗棠带人抄了他的家。

长达10年的政商佳话

谈及左宗棠和胡雪岩两人的深厚友谊,还得从当年的西征新疆说起。众所周知,左宗棠是我国近代少有的真正为国家着想的将军,作为一军将领,他爱兵如子,经常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补贴兵需。

近代清政府在面对外敌时,常常采用的就是妥协的态度,在打仗作战时往往都不怎么重视,军队补给也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每次作战,左宗棠最先忧虑的就是军资。在1861年时,军资匮乏的情况更是极为严重,愁坏了左宗棠。

军队作战,粮草先行。大战在即,此时的左宗棠两袖清风,一无所有。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胡雪岩送来了银子和粮食等军资,缓解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

在胡雪岩的帮助下,左宗棠度过了难关。经此一事,左宗棠与胡雪岩成为了知己好友。为了表达自己对胡雪岩的感激之情,左宗棠还特意向朝廷禀报胡雪岩对军队的无私贡献,大大赞扬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并且把胡雪岩安排在自己的军营里工作。

在左宗棠管辖的军营里工作,也就意味着胡雪岩可以参与浙江省的钱粮和军饷事务,无论是哪一个事务,对于一个商人来说,里面的商机都是巨大的,其间的牟利空间也是难以想象的,而这也是两人军商合作的开始,胡雪岩也自此从一介民商转身成为为朝廷服务的官商,享受无数的朝廷福利。

左宗棠在胡雪岩资金的支持下大杀四方,带领将士成功收复新疆,被朝廷封由伯晋侯,光耀门楣羡煞旁人,大挫主和派的威风。两人互惠互利,而胡雪岩也因援军有功,特被朝廷追封为布政使衔,成为了大清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商人身份享黄马褂殊荣的商人。

电报局风波

大清晚期,朝堂上烽烟四起,主和派和主战派矛盾尖锐。眼见着左宗棠越发受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喜爱,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越发寝食难安,唯恐主战派把控朝廷。于是,他们决定从其内部出发,打破左宗棠和胡雪岩政商合作的局面。

“除左先除胡“便是他们的作战方案。令人感叹的是,李鸿章还没下手,胡雪岩就自掘坟墓,背着左宗棠私下里搞小动作,埋下了隐患。

随着大清与西方的接触越多,西方的事务也不断传入大清,其中一个就是电报。电报在西方自出现后,就发展越来越迅速,可是大清却并没有引入电报。此时,胡雪岩和盛宣怀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这个东西传入大清后会给大清带来多大的影响!于是,两人都想抢先一步引入电报,占领先机。另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胡雪岩抢先一步将电报介绍给慈禧,却因未经过王公大臣的同意而遭到了他们的阻碍,结果无功而返。

盛宣怀看见胡雪岩失败后,便与李鸿章密谋先斩后奏,直接在李鸿章管辖的地方秘密安置好一条电报线,之后又让王公大臣们体验了一把新奇玩意儿的便利和神气,直接就取悦了王公大臣们。结果就是王公大臣们直接站在了盛宣怀的一边,让盛宣怀最后获得了电报一局的胜利,委任盛宣怀为电报局局长。

胡雪岩的倒下

谁也没想到电报局失利一事直接影响了之后左宗棠和李鸿章决战的胜负。在清廷表明对电报的肯定态度后,电报迅速在大清传开,一般贵族阶层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多多少少的用到电报。

人们用电报传递信息,有家庭小事,也有商业机密。此时的电报并不像现在通讯那么发达,对于信息的保护也不像现代社会那么严格。作为电报局局长,盛宣怀更是轻易就可以了解到所有电报的内容。此时的电报局,更像是一个为以李鸿章为首的保守派而建立的情报局。

后来胡雪岩与洋商竞争时资金周转不灵,便通过电报向各大钱庄借钱,而这一消息被盛宣怀一丝不漏地知道了,便运用手段对胡雪岩步步紧逼让他无法生存下去。

结尾

最后,盛宣怀还通过电报了解到胡雪岩隐瞒朝廷,虚报贷款利息,向慈禧检举了他。慈禧暴怒直接让左宗棠抄了胡雪岩的家。

胡雪岩被李鸿章陷害时,左宗棠为何却见死不救

左宗棠是晚清四大名人之一。早年曾追随过曾国藩,后因屡立奇功,带棺出征收复新疆,被朝廷封二等侯、谥号文襄。而左宗棠这一切的功劳都离不开一个人,即被周树人称作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商人的胡雪岩。左宗棠与胡雪岩的结合本可以继续给他们带来平步青云,加官进爵的机会,但由于李鸿章的打压和后期胡雪岩犯的致命错误,最终胡雪岩落了个倾家荡产的结局。

左宗棠

对于胡雪岩的遭遇左宗棠并非见死不救,而是爱莫能助。首先是因为政党之争。从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面对列强的坚船大炮一直节节败退,能阻止列强进一步侵略的举动也只有割地赔款,而以李鸿章、曾国藩为代表洋务派,正是看到了这点所以大兴洋务运动,认为只有加强海防,建立强大海军才能抵御外敌。而这就与左宗棠所支持的陆派主张争锋相对了。在李鸿章看来“倒左先倒胡”,把左宗棠的钱袋子拿掉,解决左宗棠也就易如反掌了,所以胡雪岩也就成为了这次斗争的牺牲品。

其次面对李鸿章的一再打击,胡雪岩也曾经多次向左宗棠求救。但发出的电报都被李鸿章的心腹即当时电报局的总办盛宣怀所截胡,而就算胡发出的求救消息准确无误地被收到,可此时远在西北征战的左宗棠也鞭长莫及,无可奈何。

再者由于胡雪岩仗着有左宗棠做靠山,把商人的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竟打起了朝廷的主意在当年晚清向洋人贷款的项目上动了手脚,赚了个盆满钵满。可最终事情败露被李鸿章抓住了把柄上报朝廷,惹怒了慈禧。

光绪九年(1883年)朝廷下旨查封胡雪岩的家产,可能是念在胡雪岩曾经几次有功于晚清政府,所以慈禧太后把抄家一事的负责工作交给左宗棠,不然若经李鸿章之手,胡雪岩的结局不仅倾家荡产,身首异处也是可以预料的。

左宗棠为啥不救胡雪岩 胡雪岩为什么失败的原因有几重

认真的说,如果没有左宗棠的扶持和帮助,胡雪岩绝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成就。胡雪岩自幼家贫,但是这个人的观察力相当强,在认识左宗棠之前,胡雪岩已经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商人。但也仅此而已,想再扩大一步很难了。但当时的局势不好,太平军攻克了杭州,浙江巡抚王有龄自杀。随后,左宗棠接任了浙江巡抚。当时,左宗棠的军队粮饷十分匮乏。而胡雪岩看准了这一机会,向左宗棠提供了10万石粮食。就这样,胡雪岩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依靠左宗棠这棵大树,再加上胡雪岩自己的能力,胡雪岩很快成为了全国赫赫有名的大商人。在左宗棠平定西北的军事行动中,胡雪岩又从中大赚特赚。在最辉煌的时候,胡雪岩已经成了身穿黄马褂的红顶商人。
但是请注意,胡雪岩的崛起是依靠左宗棠完成的。依靠官场势力,就势必卷入官场的争夺之中。左宗棠和李鸿章的矛盾尽人皆知,但是左宗棠不是短时间就能战胜的,因此李鸿章集团内部一致认为应该先对付胡雪岩,去除左宗棠的臂膀。与左宗棠身边的胡雪岩一样,李鸿章身边也有能人,那就是另一个商界传奇盛宣怀。盛宣怀利用了商界经常使用的办法坑了胡雪岩,首先是制造假消息,让胡雪岩动用巨额资金囤积货物,进而导致资金短缺。随后,李鸿章发出了消息,示意周边的大商人都不要借给胡雪岩钱。最后,就是派人疯狂的兑换现银。这一系列的手段猛准狠,最终胡雪岩的资金链崩溃,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就此土崩瓦解。
胡雪岩破产以后,依靠左宗棠的庇护,仍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安全风险。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靠自己剩下的财产,也足够生活下半辈子。问题是胡雪岩的靠山左宗棠去世了,那自然是大厦将倾了。公元1885年夏天,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左宗棠去世。左宗棠去世以后,李鸿章集团立刻开始对左宗棠的徒子徒孙们动手,自然也包括胡雪岩。但是,在他们还没来得及动手时,胡雪岩便去世了。就在左宗棠去世的那年冬天,胡雪岩也在杭州撒手人寰。随后不久,朝廷便下令抄胡雪岩的家。正是由于这次抄家,造成至今都无法统计胡雪岩财产的准确数字。依靠政治人物经商,虽然可以风光一时,但也要承担必要的政治风险。

清廷将其查办时,左宗棠为何不帮胡雪岩一把

导语:说起左宗棠,可谓是功绩赫赫,而其中功劳最大的必定是收复新疆。这收复新疆离不开左宗棠的辛劳付出,但其实幕后还有一个人出了不少力,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此人,左宗棠无法成功收服新疆。那么此人究竟是帮了左宗棠怎样的大忙,最后却为何被左宗棠查办呢?我们不妨一道来了解一下。

左宗棠提出收复新疆的建议之时,朝中有不少大臣都十分反对。其中尤其是以李鸿章为首的一群大臣,他们认为与其耗费钱财、精力去收复新疆,不如加大海军的建设投入。而且他们认为新疆的得与失对于清廷而言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因为新疆不过是片荒地罢了。

但左宗棠并没有被这些反对的声音阻止住,他提出“塞防”和“海防”都是十分重要的,万万不能够失去新疆。最后,在左宗棠的坚持和清皇室的支持之下,才有了左宗棠带领六七万湘军远赴新疆的事情。

当然出兵作战不仅需要朝廷的同意,更需要金钱上的支持。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没有什么钱了。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正是商人胡雪岩。在他的出面之下,英国答应借款,从而解决了西征的重要难题。

西征的时候,左宗棠已经快七十岁了,为了表明自己收复领土的决心,并激励士兵,他甚至派人把自己的棺材一同抬去。

最后,在巧妙的策略和勇敢的拼搏之中,阿古柏叛军被打败,左宗棠进军伊犁。后在中俄双方多次的交涉之下,在清军的威力震慑之下,同意将伊犁地区还给清朝。就此,左宗棠成功保全了中国的领土。

在这之后,左宗棠还特地为胡雪岩向皇帝请功,胡雪岩因而被赏赐了一件黄马褂,还有二品的红色顶戴。

但是,胡雪岩最终的下场却是很惨的,不仅被清政府革职查办,而且家产尽数被没收,郁郁而终。而查办胡雪岩此案的不是别人,正是左宗棠。那么,左宗棠为什么不帮胡雪岩一把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其一,左宗棠和胡雪岩二人私交甚少,没有什么往来;其二,胡雪岩受到了李鸿章一派的打压,所谓“倒左先倒胡”;其三,胡雪岩是个商人,不是什么重要角色,当时的左宗棠在政治上失利,无法庇护他。其四,胡雪岩侵吞清政府的钱,罪无可恕。

如此说来,左宗棠的确是不能帮胡雪岩,也帮不了。

左宗棠为什么不救胡雪岩

胡雪岩破产时,左宗棠为什么没有出手相助?清朝咸丰年间,中国的金融业受控于两大集团,北是山西帮的票号,南是宁绍帮的钱庄。胡雪岩年轻时就在钱庄当学徒,与官宦子弟王有龄结为“生死之交”,利用王有龄的官场与社会关系开设钱庄。据史料记载,胡雪岩曾在王有龄穷困潦倒之际给予其资助,因而后来王有龄成为胡雪岩的靠山。胡雪岩通过不断网罗人心,层层投靠,精于谋划,采用灵活的手段,靠经营丝绸、茶叶和军火发了大财,渐渐成为江浙巨商。

后来,太平天国李秀成兵围杭州,胡雪岩购置了大批粮食支援守城清军。不料清军无能失守,王有龄自缢,胡雪岩于是投奔左宗棠麾下,为其筹措军饷,镇压太平军,以保家业。但所耗钱财巨大,一个商人财力终归有限,他又以机灵应变之能与洋人谈判,开我国近代史借外债之先河。此举深得左宗棠赏识,遂保荐二品顶戴和黄马褂。胡雪岩还受赐紫禁城骑马之殊荣,成为清末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春风得意,又协助左宗棠购办武器镇压回捻起义,成为军火商人。一夕间获利百万。官助商势,商助官银,使他家业飞升,成为官场、商场的红人。此时,胡雪岩开始大兴土木,妻妾成群,生活腐化。左宗棠与当权重臣李鸿章矛盾尖锐,作为左宗棠财政支持人的胡雪岩自然也就成了李鸿章的眼中钉,“排左必先除胡”成为李鸿章的重大策略。

由此可知,胡雪岩破产时,左宗棠为什么没有出手相助?原因有两个:第一,胡雪岩与外商之间的勾当暴露天下,引发左宗棠怀疑,后者已经不信任胡雪岩了,自然也就不会救他了;第二,李鸿章出手,想要除掉胡雪岩,左宗棠能力有限,实在帮不了啊!

左宗棠与胡雪岩是盟友,为何眼见胡雪岩落难却不救他

因为当时的左宗棠自身难保,其实胡雪岩当时之所以会破产,其实也是因为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斗争,左宗棠当时的钱袋子是胡雪岩,而李鸿章当时的钱袋子是盛宣怀。左宗棠和李鸿章之间的政治斗争,其实也是胡雪岩和盛宣怀之间的商战。当时的胡雪岩为了帮助左宗棠对付李鸿章,于是便和盛宣怀开启了商战,只不过最后因为胡雪岩的失算,才导致胡雪岩的惨败。

盛宣怀和胡雪岩都是清朝时期有名的红顶商人,当时两人都是为朝廷办事的,左宗棠当初收复新疆的时候,因为缺少银两,于是找到了胡雪岩,而左宗棠当初收复新疆的军费都是胡雪岩筹集的。因此,在左宗棠收复新疆归来之后,胡雪岩见了慈禧太后之后,慈禧赐给胡雪岩一件黄马褂,外加二品官服。

胡雪岩能够从一个放牛娃一跃成为红顶商人,这其中不仅有他自己的努力,而且还有他的运气。胡雪岩当初因为家庭贫困,为了贴补家用,胡雪岩便给别人放牛来帮助家里。后来胡雪岩在一家当铺里当学徒,因为得到了当铺老板的欣赏,于是在当铺老板死后,当铺老板因为没有子女,于是便将自己的财产都送给了胡雪岩,而胡雪岩凭借着这份遗产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胡雪岩后来便利用自己手里的第一桶金继续赚钱做生意,很快他手里的资产翻了好几倍。而且胡雪岩在这期间甚至遇到了因为没有金钱打点上下,导致仕途不顺的官员。后来胡雪岩用自己的银钱帮助对方上下打点,等到对方成为当地的巡抚之后,胡雪岩的商路便一路畅通。

后来在官员的介绍之下,胡雪岩甚至认识了左宗棠,于是便直接成为左宗棠的钱袋子,而左宗棠将朝廷中采买的事情都交给胡雪岩,胡雪岩最后一跃成为红顶商人,盛极一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