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是谁?沈万三为什么被朱元璋杀了_沈万三_朱元璋_江南

本文目录

  • 沈万三是谁
  • 沈万三为什么被朱元璋杀了
  • 历史沈万三为什么被朱元璋杀了
  • 沈万三是怎么死的
  • 沈万三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 沈万三是如何富甲江南的发迹于一“鬼屋”,难怪朱元璋要抄他家

沈万三是谁

沈万三是元末明初商人。

沈万三(生卒年不详),本名沈富或者沈秀,字仲荣,号万山,元朝江浙行省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今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元末明初富豪,商人沈祐的儿子。

元朝末年,随父迁徙到平江路长洲县周庄镇(今属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以躬耕起家。帮助商人陆道源理财,取得巨资。全力开展贸易活动,迅速成为“资产巨万、田产逾吴下”的江南第一富豪。流寓南京、苏州、吴江等地,名遍天下。

人物评价:

在中国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中,朱元璋与沈万三的较劲故事可是唯一的一次大政治家与大商人的角斗。至高无上的皇权,必然地取得了胜利。选择这一多少带有悲凉意味的题材,只是意在以一个开国皇帝和一个富可敌国的富商之间的善缘、恶缘为切入点,在更深的层次上探讨中国近百年积弱的滥觞。

沈万三为什么被朱元璋杀了

沈万三为什么被朱元璋杀的原因如下:

1、资助朱元璋政敌张士诚政权:

朱元璋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就是盘踞在近江苏东部,浙江大部的私盐贩子张士诚,张士诚政权依靠的就是当时像沈万三一样的江浙财团,地主的支持,因此,朱元璋在夺取天下以后,怀着对江浙财团,地主的积怨,对这批人征收了很高的赋税,而沈万三就是其中的代表。所以,他被朱元璋诛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代替皇帝犒赏三军

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后,开始修建南京城墙,或许是出于讨好朱元璋的目的,沈万三提出,自己愿意出百万两黄金代替皇帝犒赏三军,这直接触怒了朱元璋,要知道古代社会,军队是一个帝国的根本,沈万三如此行为,无疑有收买军队的意味。这直接威胁了朱元璋的皇权。这也是其被杀的原因。

3、朱元璋对有钱人的仇视

朱元璋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小农经济社会,这和朱元璋早期经历分不开的。朱元璋出身农民,早期给地主刘德放牛,受尽了地主的欺负,从小就对地主怀有刻骨的仇恨。尤其仇恨那些大地主,在他眼里,这些人都是些为富不仁之辈,理应收到诛杀。

沈万三介绍:

沈万三,本名沈富,俗称万三,是今天的浙江湖州人,沈万三通过从事对外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迅速变成了资产过亿的超级大富豪,在江浙一带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以至于有人传说他家有一只聚宝盆,不管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会有珍宝。

明朝的建立大多数来自于沈万三的功劳。想当年,他帮朱元璋修筑了南京城,可以说他是最大的功臣。后来,他还毛遂自荐的为朱元璋出资犒赏三军,但是这时候他却触及到了朱元璋的逆鳞,以为沈万三在向他炫富,同时他还以为沈万三有谋反之心,于是朱元璋准备将他斩首示众。

历史沈万三为什么被朱元璋杀了

按照史书记载的说法,正是沈万三的慷慨害了他自己。

当年,朱元璋以南京为都城,为了让它显得更气派,便准备将城墙全部修缮一边。不过,当时战事未休,国库基本都拿去充当军资了,朱元璋一时囊中羞涩。知道朱元璋的窘迫后,沈万三主动表示愿意承担全部工程的三分之一。

为了得到新君的认可,沈万三进一步提出愿意出资替皇帝犒赏三军,谁知,这却触动了朱元璋的逆鳞。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看完沈万三的上书后勃然大怒,骂道:“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好在,这时以仁慈著称的马皇后也在,她劝说自己急躁的丈夫道:“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听了皇后的劝说,朱元璋才放弃了直接杀死沈万三,改为将其流放到偏远的云南。因为讨好错了地方,沈万三就这样从首富沦为了犯人,最终,他看破红尘,前往贵州福泉山修道直至去世。

轶事典故

关于沈万三的故事有很多,最出名的就是他和他的聚宝盆的故事!

沈万三的父亲本就是以为大地主,家里有良田千顷。在沈万三的父亲有了沈万三之后更是对沈万三喜爱有加。在沈万三周岁的时候进行抓阄,沈万三在抓阄的时候抓住里一个小算盘。当时商人的地位较低。沈万三的父亲觉得自己家里的财富已经够花了。就想让沈万三读书,希望考个一官半职光耀门楣。可是沈万三对读书并不感兴趣。

小时候最喜欢在老管家和自己娘亲身边玩耍。在玩耍的时候老管家就会教他一些算术知识。甚至给它在地窖里找了一个陶土坛子,让他将自己的零花钱放到里面。每次存取都最好记录账本。这也使得沈万三从小就开始对金钱养成的严格的管理方法。即使沈万三富可敌国的税后每次外出都带着这个陶土坛子。渐渐地就有人说沈万三有个聚宝盆。里面的金银取之不尽。

沈万三是怎么死的

沈万三是正常死亡。

沈万三在元朝末年,随父迁徙到周庄,以躬耕起家。帮助商人陆道源理财,取得巨资。全力开展贸易活动,迅速成为“资产巨万、田产逾吴下”的江南第一富豪。流寓南京、苏州、吴江等地,名遍天下。

洪武初年,捐资重修长城和南京城,受到明太祖猜忌,充军发配云南。流放期间,他在茶马古道再次经商,重获生机。洪武十二年,去世,安葬于周庄银子浜。

轶事典故:

垦殖说

许多史料上都有记载,但真正完善地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昆山文管会陈兆弘在“明代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自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文中重点提出,沈万三从“躬稼起家”继而“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资巨方万,田产遍于天下”。沈万三依靠垦殖发富,乃至成为豪富,号称江南第一。

分财说

有人认为,“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又有人说“元时富人陆道源,皆甲天下……。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一即沈万三秀也”,(杨循吉《苏谈》)。总之,沈万三是得到了吴江汾湖陆氏的资财,才成为江南巨富的。

沈万三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沈万三是元末清初的人,所以说他既可以说是元朝末年的人,也可以说是明朝初年的人。

沈万三是如何富甲江南的发迹于一“鬼屋”,难怪朱元璋要抄他家

一、朱元璋的“三大奇迹”

明朝共存在了276年,有过16位皇上,若论哪位皇上争议最大,“段子”最多?必须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只他一人就创造了“三大奇迹”。而且每一个奇迹的背后,还都藏着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大奇迹:史上唯一自南向北打,并一统天下的开国帝王。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大的,从来都是来自西北方。同时黄河流域,又是最早开发的富裕地区,这就决定了,逐鹿中原的现象(规律)!

谁能一统北方,就有希望和可能自北而南横扫而下,一统江山。可惜这个铁打的规律,被朱元璋破了,他是先统一南方,然后逆向扫北,开创了大明天下。

为何朱元璋这么特殊?表层是:元朝是第一个非中原人建立的王朝。统治薄弱的地方就是江南,自然先从南方开始了。深层次原因却是,自两晋以来的南北对立问题,北方胡化严重——这就是朱元璋的最大 历史 贡献!

第二大奇迹:个人经历最传奇的开国帝王。朱元璋当过乞丐做过和尚,要啥没啥,最后却当了皇上,为何产生如此奇迹?原因便是,汉人的绝地反击。(不明白的可以了解下“燕云十六州”)

之前,无论柴荣还是赵匡胤,及其赵光义都努力过,却失败了。朱元璋之所以成功了,就在于他的“彻底性”。开局一个乞讨碗,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没那么多顾虑,显得豪横无比,且他的诉求,又代表着汉人的普遍诉求。

从这个层面来言,就是积五百年之恩怨,于绝地中反击。柴荣、赵匡胤可以无憾安眠,“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第三大奇迹:杀开国功勋之惨烈,超越各个朝廷,却丝毫不动摇大明根基!刘邦都那么大岁数了,却必须要亲征谋反的异姓王,他若不去,事就办不成!

但朱元璋却似乎想杀谁就杀谁,不费那力气。而被杀的那些位,别管超级元老李善长,还是当朝宰相胡惟庸,或名震八方的大将军蓝玉,一点不敢反抗,大明朝也不受影响一般。

这咋回事?原因只一条:朱元璋是集“刘邦”、“张良”和“韩信”,甚至“萧何”为一体的“超级怪兽”。徐达,常遇春打仗猛,但都是在执行朱元璋制定的大战略。刘伯温计谋厉害,但朱元璋的谋略,却比他还深远……

这就导致了在大明朝开国之初,就不存在任何“超级功勋”,谁都服气朱元璋,谁也都怕朱元璋。

正是这三大奇迹,造成了朱元璋被后世各种探讨和编排。所谓: 徐达的烧鹅,刘伯温的书,蓝玉的人皮,庆功楼的火 ……就算是江南巨富沈万三,也被拉来跟朱元璋过招。

二、沈万三“正传”

沈万三出生于何时,死于何时?没人知道。据《吴江县志》记载,张士诚统治江浙时,他就死了。不过在其他史料中,沈万三却活蹦乱跳地通过马皇后,联系上了朱元璋,要替朱元璋修城墙。因此南京城墙,就跟沈万三有了关系。

就如朱元璋最初叫朱重八一样,沈万三这个名字,也是后人修改的。如今很流行的一个说法是,沈万三最初时叫沈秀。

但笔者却认为这也应该是假的。据董谷的《碧里杂存》记载:在元末时富豪也分等级,分别是:奇、畸、郎、官、秀。

奇,是最低级富豪!秀,是最高级,可谓是富豪中的富豪。再看“沈秀”这个名字,是不是感觉不一样了?这相当于一种尊称,就如我们见到单位里的大领导后,总要叫声王总——是一个意思。

搞明白了沈万三的名字之后,咱书归“沈万三正传”。

据《留青日札》载,当朱元璋打下南京后,沈万三为了抱朱元璋这条大腿,又是修缮了南京城墙,又承担了朱元璋的粮饷( 太祖军食,多取资焉 )。

本以为这下应该没事了吧?哪料朱元璋却非要“ 务罄其所有金 ”,榨干沈万三的所有财产。至此沈万三追悔莫及,抱着弟弟就哭:悔不该没听你的话啊。

原来他弟弟曾写过一首诗,劝谏沈万三 :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亦可休。何事百年长久计,瓦罐载酒木绵花 。很明显,就是劝沈万三别那么张狂,低调才能长久。

显然这首劝谏诗,也应该是假的,属于 “鸡汤”类。所谓“贫穷限制想象力”,达到“秀”级别的人,想低调就能低调?根本不可能!只能是越传越神、越离谱——这点就不用笔者解释了吧?过去,现在,都是如此。

因此,在张岱所著的《明纪史阙》中,沈万三就忽悠一下大涨姿势,有了“聚宝盆”。

话说,沈万三年轻时很穷,这天梦到有一个青衣人向他求救。沈万三醒来后没当回事。天亮后去溜达,迎面走来一位渔夫,抓了一百多只青蛙要去卖掉。

瞬间沈万三想起梦中的青衣人了,掏出所有钱财,买走这些青蛙全都放生了。结果当晚他家四周就蛙声震耳,搞得沈万三这个气恼,天亮后就出去了,却一吃惊,一大波青蛙围着一个瓦盆齐齐鼓噪。

沈万三就把瓦盆抱回家,老婆很鄙视:我是宁肯在宝马里哭,也不在自行车后笑的女汉子,你这都穷成啥样了,开始捡破烂了吗?于是拔出头上的银簪就扔了过去:还给你,不跟你过了,我要回娘家!

沈万三抬手用瓦盆接住银簪,说道:我对钱不感兴趣!却没想到你这么俗,所以今年我就定个小目标,至少挣一个亿,你走了,会后悔!

沈万三边说还边向外拿——奇怪了,瓦盆里出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银簪子。眨眼间,又多了一个,又一个……夫妻两人明白了,这瓦罐竟然是聚宝盆。由此沈万三走上了富甲江南之路!

很神奇?的确!但不论怎样,算是解决了沈万三是如何发家的问题。不过这个说法,终究严重不靠谱,那么有否靠谱点的?别说,还真有!

三、发迹于一“鬼屋”

话说,元朝末年时,有位叫陆道判的书生,穷游到了姑苏城,由于没钱住不起旅馆,便在荒郊野外找了一个被废弃的破宅子,想在这里容身。正巧宅主人在搬家,得知他的来意后说:劝你也别住了,这个宅子很不干净。这不,我拿点东西就再也不回来了。

陆道判暗喜,道:我先天就阳气壮,不怕脏东西。既然你不要这宅子了,能不能卖给我啊?

宅主人以极低价格,把这宅子卖给了他。当晚陆道判正看书呢,突然听到两位女子的笑声。陆道判知道不干净的东西来了,吼:想进屋就进,想聊天就聊,别打扰我读书。

话音刚落,两位漂亮女子出现了,言称一个叫大青,一个叫小青,说完噗嗤一笑,飞出窗户。陆道判急眼了,告诉你们别打扰我,咋就不听?于是拔出佩剑狠命扔去,啊——的一声,正中一女子胳膊。

俩美女瞬间消失。陆道判则继续捧着书看。第二天陆道判醒来后,想起昨晚之事,不行,我的佩剑还在外面呢。陆道判走出后却是一愣,咋还有血迹?于是沿着血迹追至院内一大一小的冬青树下。陆道判恍然大悟,是你俩啊。

陆道判找来锄头就刨树。当啷一声,锄头砸到了什么硬物。是一块石板,挪开后里面竟然是 “满贮黄白,陆遂有之,荐以饶富 。”全是金银财宝,陆道判发大发了……

由于陆道判只有一女儿,后来便招赘了一位姓沈的小伙,不久后生出一子,这就是沈万三,最终“ 资产遂无纪极,为江南富族之甲 ”。

后来,朱元璋统领江南,听闻这事后大怒道:发迹于鬼屋?纯属胡说八道,就是图财害命,却编个故事哄骗世人?于是“ 皆没于官焉 ”,朱元璋抄了沈万三的家。此事出自《明朝小史》。

之所以言称这个玄幻的记载,比聚宝盆的那个要靠谱,是因为笔者一贯确信: 玄幻从来都是服务于现实 ,至于理由有两个。

一则是因陆道判,史有其人,是元末巨富。二则,正是陆道判助力沈万三最后富甲江南!至于那美女,则暗示着沈万三家族,最终被抄家的诱因。

沈万三有个女婿,名叫顾学文,他跟一位美女有了私情。导致美女的夫家,为了报复他,便利用蓝玉案爆发之际,诬告顾学文跟蓝玉有来往。这下热闹了,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大富豪,朱元璋岂能不急眼?由此沈万三的家族,就败落了下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