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诗到底有多吓人(女鬼、鬼火、泣鬼神——李贺的“鬼气”,究竟体现在哪里)_李贺_的诗_诗人

本文目录

  • 女鬼、鬼火、泣鬼神——李贺的“鬼气”,究竟体现在哪里
  • 诗鬼李贺到底“鬼”在哪里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 “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李贺为何被赞为鬼才
  • 诗鬼李贺到底“鬼”在哪里该如何理解呢
  • 李贺最诡异恐怖的一首诗是什么

女鬼、鬼火、泣鬼神——李贺的“鬼气”,究竟体现在哪里

李贺素有“诗鬼”之称,此非贬抑之辞,实因其作品之中,不乏言鬼、言鬼域者。诚如明代余扬评唐诗时所言:

“以杜甫为圣,李白为仙,李贺为鬼。”

由此可见,“鬼”是李贺诗歌的主要特质之一,其诗中屡有鬼母、鬼女、鬼怪和幽冥境界之意象,成为其特有的风格——“李贺诗风幽昏如鬼”固为众所认同。

除此之外,李贺诗歌用字遣词之奇险,颇有神鬼莫测、难以更替之势——“其造语入险,正如仓颉造字,可使鬼夜哭!”

这些评价,虽然将李贺评价为“鬼”,实际上都是在称颂其才!

《秋来》

李贺诗有“鬼气”,或许与其皇族的出身、孱弱的身体、坎坷的遭遇与过人的才智,息息相关。

面对生活挫折和死亡阴影,李贺对时间极为敏感,心中充满焦虑和恐惧;并且,在现实环境中,无力实践理想与抱负时,“鬼神世界”便成为其逃避与排解的领域。例如这首极具“鬼气”之《秋来》:

《秋来》

有才而不能逐鹿,怀志却无由施展,李贺心中的抑郁与愤懑是可想而知的。

秋风吹过梧桐,纺织娘在昏暗的油灯下摩翅振声,如此平常的秋景,在李贺看来,竟是无比的惊忧凄楚!

李贺的愁绪,在深夜中无比沉重,仿佛要将腹中弯曲迂回的肠子都拉直了;世间知音难觅,他的心念乃遁入幽冥境界,幻想在凄风苦雨的寒夜中,有女鬼前来凭吊自己!

在失意的李贺看来,只有鬼魂能与自己相知相惜。“秋坟之鬼”吟唱着鲍照的诗,象征含恨而终的诗人,历千年却幽怨不灭,血骨亦化为碧玉。而李贺自己哀伤悲凉的心情,亦将如鲍照一般,无尽无绝!

《秋来》最难得之处,在于“言鬼而似无鬼气”。

诗中虽有“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恨血”、“土中碧”等意近幽暗乃至幽冥之词句,营造出晦暗、迷离、虚幻的景象,可是其间却毫无令人心惧之气,较多的是抑郁、哀怨与瑰丽、奇异相结合的意象。

如“香魂”的情切女鬼、“土中碧”的恨血千年化为玉,亦美、亦奇、亦哀怨。

此诗因“鬼”著名,实则关照的主体并不是“鬼”,而是诗人抒发的心境,借以表现诗人困顿、孤独的状态,以及抑郁、失意的心情。

《南山田中行》

此诗是李贺称病辞去奉礼郎,返归昌谷后某年深秋所作。而此处所指南山,当为其时李贺所居南园之北的汉山。

诗文首述当时的季节与环境——深秋的朗月映照原野明净清和,秋风轻淡露色白,池塘的积水深且清,草中的虫儿鸣声此起彼落。

接着,深入描述深秋月夜的凄冷——长满苔藓的山石上,弥漫浓郁的云气,而沾着露珠的花朵,似乎在娇柔的哭泣。

九月,在荒野田间的稻叉牙已经成熟,萤火虫闪着冷光,低低飞过田埂斜径。秋收时节透着些许孤寂。

从石缝中渗出的细细水流,轻轻滴入沙地,而鬼火飘忽有如漆灯,闪着光芒点缀松枝。

“听泉滴沙”与“鬼火飘忽”,显示出李贺当时心境的寂寞与凄凉。此诗既然是李贺于秋夜在故里田间有感而作,而南园一带本以田园风光闻名,按理说,诗中应较多着墨于农产富饶、温饱自足、平和温馨,何故竟多萧瑟荒凉、凄冷孤寂之情?此须自当朝时代背景理解起。

其时,唐朝初平“安史之乱”,貌似天下渐定,实则地方经此浩劫,人丁锐减,致经济萧条、田地荒芜,农民破产,农村一片凋敝凄凉。

此诗透过当时当地之情景,反映农村的破败景象,具有相当的概括性。诗中“鬼灯如漆点松花”意趣幽冷,完全展现出鬼才诗歌的特点;而李贺独有的调性和精细的描绘手法,向我们完美展现了一幅幽冷阴森的深秋原野图。

《春坊正字剑子歌》

此诗如题,主要在描述一把利剑。

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职务的前辈,其剑匣中有一柄光芒如秋水的三尺宝剑——此剑有来历,曾入吴潭斩杀蛟龙。

其剑锋如明月自云缝间斜射一片清光,透着如初秋般的寒意;又如平直而放的白色绢带,却是风无法吹起的。

在陈旧的鲨鱼皮剑鞘上,刻着蒺藜刺一般的图案,而剑身涂抹鸊鹈的油脂,光亮如白鹇鸟的尾羽。

宝剑总盼再试锋芒,期待如同刺客荆轲一心毙敌,而不愿遭闲置弃用,让剑锋寒光映照左春坊的文字。

由金丝编制的圆繐挂于剑柄,仍旧鲜艳夺目,而匣中宝剑散发奇异的寒光,仿佛要将蓝田美玉砍断。

宝剑一旦重现,西方之神白帝见了此剑将大为惊骇,鬼母亦在西郊野外哭泣,发出“嗷~嗷~”的哀号!

严格地说,这首《春坊正字剑子歌》仅仅在末句写鬼,但通篇透着宝剑的森森寒光!这无比锋锐、曾经斩杀蛟龙的血腥形象,俨然一股肃杀气息,再加上“鬼母郊哭”的恐怖意象,自然透出一种阴森诡异的气氛。

李贺运用此阴森诡异气氛,凸显“宝剑出鞘鬼神惊惧”的意象,借此暗喻自己如宝剑,有朝一日若壮志得酬、展露锋芒,定能惊天地、泣鬼神!

此种诗人的情志寄托于物品,而物品复透露诗人的情感,几已达到“我物合一”的境界。

诗鬼李贺到底“鬼”在哪里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写的诗在用词方面是最为大胆的,看起来特别的贵丽峭拔,给人一种如梦似幻般的感觉。比如在《梦天》里的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就好像是从天上的角度来写现实的诗歌,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有多么的新奇。而李贺的代表作是非常多的,比如《崇义里滞雨》、《咏怀二首》、《赠陈商》、《开愁歌》。李贺在年仅27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一生写下的“鬼”诗不过10多首,但却让其成为了与李白、李商隐并称的唐代三李。

早的时候李贺的身体是比较瘦弱的,但其却写出了特别具有恢宏气势的诗,就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而这首诗的后两句是请君再上临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从中可以看出李贺虽然人小,但心很大,也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只不过其理想抱负却被现实给无情的碾碎了,这也让李贺比平常的人更加的早熟。旅游小编上面所说的诗都是李贺在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时候写出来的,里面有一句诗特别的好,叫做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有些诗人写出的诗是对于自身情感的一种表达,整首诗读起来是比较的开阔地,让人感觉心胸很舒畅,李贺的诗就不是如此,其营造了一各怪异的诗境,让你感觉特别的冷艳幽奇。这就是其他的诗人做不到的,比如在《感讽五首》其三中写的,月午树立影,一山惟白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从中就可以感受到一种很特殊的意境,让你有一点毛骨悚然,被称为诗鬼是情有可原的。

李贺留在世上的代表作并不是特别的多,但有一些不怎么出名的诗也是很值得品味的,感兴趣的人可以去读一读。

“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李贺为何被赞为鬼才

因为李贺的诗大多奇丽诡谲,像阴郁风抽象画一样,极具想象力与艺术效果,所以他被赞为鬼才,也被誉为“诗鬼”。

1、李贺的诗多自我抒怀或反映官削现实,意境文风奇俏悲冷。

在遣词造句上,李贺颇有自己独特的“鬼风”。像大众所熟知的《雁门太守行》首联,他用“黑云压城”、“甲光向日”来形容战火硝烟与战士所向披靡的状态,欲摧之城将敌军逼近的紧张氛围渲染到极致,用“金鳞”作喻勾勒出铠甲与战士刺眼的光,作品明明基于现实,却被覆上了浪漫式沉郁悲壮。

2、李贺的诗题材很广,神仙鬼魅题材占比很大,奇丽谲幻风格尽显。

 李贺的想象力非常跳跃式,人物与意象的联想颇有灵性。譬如他在《浩歌》里写道:“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说王母桃花是轮回仙境,长寿的彭祖巫咸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用人生百态自然规律进行自我开解。当然,李贺的神仙鬼魅诗,许多都让人读着觉得十分悚然,譬如《神弦曲》中的“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 ”,会让人有一股牛鬼蛇神哭泣狂笑的惊悚与疯魔感,这也是“鬼才”的独特魅力所在。

3、李贺的作品风格也不乏清新俏丽的,譬如李贺的《苏小小墓》。

这首诗初读会让人怀疑是否是李贺所作,因为实在太过绮丽了。“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有人说这里的“幽”和“啼眼”,透着幽冥森森的鬼气,但更多的是让人觉得唯美,就好像苏小小的魂魄化成了让人疼惜的美丽女子一般。而“风为裳,水为佩”等比喻又十分的空灵缥缈,若虚若幻,潇洒迷离。当然,若认真地去解读它,会发现字里行间的哀怨及“李贺风”,只是它“简辟”的外衣容易迷住人的眼睛罢了。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李贺是“诗鬼”,在他诡谲变幻、用词生僻的诸多作品中,我们也要放开胸襟,品出他“雄鸡一声天下白“和“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才情与魄力。 

诗鬼李贺到底“鬼”在哪里该如何理解呢

一个作家死后,为了能论证这个人是仙是鬼,中国文坛各界高手隔空吵了一千多年。这也是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景。她们争执的对象,是仅活了27岁典型性作家李贺。左侧的人说李贺是天才。超白(诗仙李白)仙才,长吉(李贺)天才。——宋祁诗仙李白为奇才绝,白居易为优秀人才绝,李贺为天才绝。——钱易右侧的人说李贺并不是鬼,是仙,至少也是鬼仙。贪而超白仙才,长吉天才,要不然。超白仙女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严羽赵家自古以来两诗仙,超白长吉相后先。——姚勉

宋代大诗人陆游说,曹值、诗仙李白、李贺这三个人,“下笔妙古往今来,加冕百世快递”。岂一个牛字了得!陆游说李贺出生皇室,是皇族成员王孙。李贺在世时,也经常说自己是“唐诸王孙”。见人问好,他总是自称为“天水李贺”。这个身份那就是确实。李贺的祖辈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叔刘俊。关键是,传入李贺这一代,皇族成员气血已经十分疏淡了。

李贺空顶着一个高贵优雅族望,实际是一介布衣寒士。不论是时期还是个人,对李贺而言,他就长得不是时候。他大概生于公年790年,稍显尴尬的晚唐时期。从公年755年安禄山之乱爆发后,诗文的盛唐气象就已渐行渐远。进入中唐,安禄山之乱虽已平复,但遭到重挫以后,全部唐王朝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重要更改。一个主要表现,是唐诗宋词大腕儿的殒落。他的诗里一字一句都透着那类冷森森的“鬼气”,这类鬼气,并不是瘆人,反而是撼人心魄。

《金铜仙人辞汉歌》,就会有他交给后人的名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啥可以让老天爷还会一下子由于打动而茫茫变老,居然是金铜仙人也浑浑泪垂。这看似妖魅的怪现象,便是李贺奇特的想像。金铜仙人离汉而走,大汉天子生存成空,只留下茂陵荒冢,每年秋风瑟瑟,岁岁枯叶。这种赫赫有名人生道路也不过年华易逝,便为风烟灰尘。人生不春风得意,随处生感慨。李贺诗歌的鬼,便是向死而生。他不要名利不作官,他只要豪情万丈,来一回肉体冲杀。作家心中堆积力量的,全在这里沙漠冷月下坐骑戴上金辔头的奔马的身上凸显出来了。

李贺最诡异恐怖的一首诗是什么

李贺最诡异的一首诗当属《秋来》,这是李贺最出名的鬼诗。

《秋来》整首诗读完给人一种凄凉阴森的感觉,这里面还提到了很多和鬼有关的事物,例如第一句中的“寒素”,这指的也就是寒衣,给死人的衣服。后面的一句“雨冷香魂吊书客”意思是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

但其实最恐怖的还是最后一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句话的意思是“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坟场、鬼魂、怨血等一系列恐怖阴森的事物全部都被描绘出来了,因此这首诗也才被很多人认为是李贺最恐怖的一首诗。

《秋来》赏析

《秋来》这首诗是李贺在萧瑟的秋日有感而发,大概的意思是: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特别的敏感,以至于秋风吹落梧桐树叶的声音也让他惊心动魄,无限悲苦,残灯照壁墙脚边络纬哀鸣,仿佛是在织着寒天的布,提醒人们,秋深天寒,岁月将木。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

李贺的这首《秋来》,虽然被称为是“鬼诗”,但是诗人尽管是在描写秋天,其实这也正是诗以一种高超的表现手法,在秋天的这样季节里,结合一些神话故事,以及鬼怪故事,从而也表达自己内心的忧愁;应当说李贺很多的诗作都是如此,他的很多诗作,看似描写的没有依据,可是读来却是让人感伤不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