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简介及生平事迹(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_李贺_令狐_的诗

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李商隐究竟有一个怎样的人生呢?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呢?请看下文:

(一)单亲家庭,从小需要跟着母亲忙于生计

  李商隐出生于郑州荥阳一个小官家中,他的曾祖,祖父都早夭,十岁左右,父亲在浙江任上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开始接受生活的历练。

  在别人还在享受童年快乐时,他要帮着别人抄书舂米,挣钱贴补家用,帮助母亲分担生活压力。长此以往,导致心理受到伤害,内心极度内向敏感。

  他的母亲也无暇给予他更多的关照。导致李商隐的内心充满胆怯,也不愿与人交往,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他喜欢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做事,但与此同时又极度渴望被人认可。

(二)年少求学,幸遇恩师,广交人脉

  首先是一位满腹经纶却隐居在野的祖叔,精通五经,在古文、书法上都有颇高的造诣。当这个祖叔有余力且耐心的教导李商隐时,少年李商隐是感激且珍惜的。

  在学习上,他勤勉又聪慧,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此外,李商隐还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好文章。但唐朝科举考试以考进士为荣耀,表现在写作体裁上则为诗歌,或者说骈文。而十六岁的李商隐,却抱着一摞不合时宜的古文四处拜谒。

  终于,一个历仕六朝的元老重臣,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将身无功名的李商隐招至自己幕下做幕僚,并且对他未来的考试学习进行指导。要知道,令狐楚的骈文,杜甫的诗歌,韩愈的古文并称为当时的三绝。很快,李商隐厚积薄发,骈文这一“软肋”变成了“强项”。

  令狐楚不仅教他文章,还带着他结交人脉,夸耀他的才学,俨然把他当作自己家孩子,处处照料并且以之为耀。在令狐楚这个六十多岁的长者的关怀下,李商隐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终于,这一年进士及第,但令狐楚老爷子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虽然学业有成,事业有发展,但从小缺乏安全感的心态却很难改变,对于从小缺少父爱的恐惧,一直存在。我认为这也是后期仕途坎坷的重要性格缺陷。

三,陷于“牛李”党派之争,仕途坎坷

  取得进士资格但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吏部举办的考试,李商隐落榜了。一次打击就让他消沉好久。这时,李商隐收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向他抛来的橄榄枝,去泾州作了王的幕僚。

  王茂元对李商隐非常欣赏,不嫌他穷也不嫌他临时工,还将女儿嫁给了他,可见这次遇到的除了伯乐更有真爱。

  虽然寄住在老丈人家,但总算有了一个温暖的归属地。以后岳父多多提拔举荐,自己总会有机会出人头地的,李商隐的安全感指数短期内急速上升。

  但现实是残酷的,在朝中的站队上,自己的恩师令狐家属于以牛僧孺为领袖的“牛党”一派,而岳父王茂元则属于以李德裕为领袖“李党”一派。牛李党争,互相倾轧,是你死我活的水火不相容。

  离开恩师令狐家,娶妻王茂元女儿,悲催的李商隐明明白白地将自己卷入到党争的旋涡中。令狐家说他“忘家恩,放利偷合”。故交们讽刺他,背义负恩,脚踏两只船。

  开成三年,他再次参加授官考试,因品行不好被除名。延迟一年终于通过考试,分配来的首都公务员校书郎职位,被改派为偏远地区县尉……但是李商隐没有想到,没有最差,只有更差,荆天棘地的路看不到尽头。

  随着,在岳父家所属“李党”势力上升的关键期,母亲去世,李商隐要回去丁忧。为母亲丁忧尚未结束,岳父王茂元突然病故,而自己的前途尚未有着落。丁忧结束回归朝堂时,自己支持的势力遭清洗,被排挤出权力中心。

(四)夹缝中生存,短暂安稳后离世

  夹在两派中间,不管李商隐做什么都被攻击,不管他说什么,迎来的是全民骂怼。李商隐越来越沉默,沉沦到谷底,以至于朝堂上不屑于再践踏他。

  随后,一个叫郑亚的“李党”骨干被贬官,邀请李商隐做自己的判官,他便奔赴到千里以外的桂林,远离朝廷漩涡,努力工作。心境刚要平静下来,上司再次被贬,李商隐捧着失落的心无处安放。

  归来到处投简历,到处碰壁。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的邀请,去徐州作判官。李商隐以为终于找到一棵能依靠的大树,岁月安稳的时候,幕主卢弘正病死。

  失业还没赶回家,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逝去。

之后,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他发出邀请,李商隐便到西南的四川做判官。在这里将近五年,远离是非,宁静安稳,疲惫的心灵终于找到一个停歇的港湾。

  之后柳仲郢任满入京,李商隐追随左右,被安排盐铁推官,品级虽低但待遇丰厚还远离朝堂是非。

  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继曾祖,祖父,父亲之后也早早夭亡了,享年仅45岁。

(五)少年缺爱,一生缺安全感,寄深情于诗词

  李商隐的一生很都严重缺乏安全感,害怕被忽略和抛弃,只能不断追逐温暖,寻找依赖。但命运好像就是,你怕什么就会来什么,总是不顺,却又不能面对,我认为这也是他不得志的内在原因。不过,还好唐朝人们喜爱写诗,他的愤闷,他的抑郁,他的不得志,他的才情才有抒发之地。于是,他留下了最荡气回肠的诗歌。







唐朝诗人“三李”除了李白李商隐,还有谁,生平与代表作是什么

唐朝诗人“三李”除了李白李商隐,还有谁?生平与代表作是什么?

(原创)唐代诗人“三李”除了李白、李商隐,另一位就是李贺了。

李贺出生于公元七百九十年,卒于八百一十六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李贺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郑王李亮后裔,家在福昌昌谷。属大唐宗室的远亲。武则天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了李贺父亲李晋肃时一,早已是世远名微,家道中落,于是沦落昌谷。然而,李贺自已却有李唐宗室的高贵血统而十分自豪。

李贺七岁便能赋诗,又擅长“疾书“。年纪稍长,他白日骑驴游览,晚上整理诗稿,学习十分刻苦。他才思敏捷,志向远大,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因此顺利通过了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其竞争者说他父亲名晋肃,应当避父讳,故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作《讳辩》驳斥,鼓励李贺应试,无奈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元和四年,李贺十八岁,经人推荐,经过考核和父荫得官,任奉礼郎,是九品官,居长安三年。

元和七年,前往潞州投友张彻,不知什么原因没见到。于是投昭义军节度史郗士美,寄人篱下两年。

元和十一年,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平叛无功,苦病到洛阳休养,朋友张彻抽身回长安。李贺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只得强忍病体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六岁。

李贺科举落第,仕途不顺,因而常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他的生平经历与他的诗歌创作是密不可分的。

李贺在十五、六岁时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十八岁便誉满京华。

李贺有着“诗鬼“之称的美誉。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以咏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为主,同时抒发自己对理想和抱负的追求。概扩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讽喻诗类。他的讽喻诗讽愉的是对黑暗势力和不良的社会现象。

二、个人情感的抒发类。

三、以神仙鬼魅为题材类。

四、咏物类。

李贺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含意幽深,句锻字练,色彩魂丽,富有浓浓的浪漫主义气息。他擅长短篇,多写古诗与乐府,近体诗较少,沒有写过《七律》,以神仙鬼魅为题材的诗往往词意晦涩难懂。在他的诗中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诗。

由于李贺的诗题材广泛,因此,代表作较多。其代表作我认为有《梦天》、《金铜仙人辞汉歌》、《苏小小墓》、《老夫采玉歌》等等。

《海上谣》据说不是李贺的作品。

在李贺的诗中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唱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千古名句,至今令人吟唱。

只可惜饱读诗书,一代天才,卜挥笔如神的诗人英年早逝,实在令当朝及后人叹息。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李商隐的《锦瑟》一诗里有怎样的动人故事

谢大师兄邀!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喜爱诗句的朋友,相信对这首千古名作都不会陌生。

短短数行的诗句里,影射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四个典故,使整首诗作显得更加深情重意,读来叹息、无奈、凄美。

至于名作背后的故事,众多说法不一。一度传闻是写给一个叫“锦瑟”侍女的爱情诗,也有人说是作者睹物思人,写给己故妻子王氏的悼亡诗。

无论写给谁,这首《锦瑟》能够得以保存流传,已是幸事。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首作品的背后,藏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美丽又凄美的爱情故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