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山人游记】宅城冬记(七)--冬天里的春节(3)_梅花_红梅_梅林

本图文为作者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温州旅游体验师郑明晓:字愚之,号云溪山人,喜欢山水与旅行,自云“心与山俱寂,鸟与林同欢。人生本平淡,流水自涓涓。”

展开全文

1月30日,正月初九,晴。 上午与妻坐轻轨S1去三垟湿地。从北门入,至五福园,牡丹亭西侧的红梅已盛开,梅影陂的梅花开了大半,梅影陂有垂枝白梅和大叶红梅,垂枝白梅低,大叶红梅高,还有一些其他的白梅,垂枝白梅花枝下垂,一副谦卑的样子,大叶红梅花一些盛开了,一些还在半开待开中,待红梅全部盛开之日,白梅开始落花,红雨缤纷,白雪纷飞,两相对照,相惜相怜。转慎始善终院、碧玉楼,红梅正是时候,梅花映着屋角、屋檐、瓦当、木窗、月洞门,于古朴中见风雅。梅花初开至盛开前最是风雅,全部盛开,艳则艳也,然反失风雅。

转至琼华廊桥,芦苇萧瑟,落木静寂,青松长青,河水碧清碧清,水波明净,水中的水草自由缓慢地舒展,托着岸树的倒影,冬天似乎不关它们什么事。

过瓯越人家,榕树依旧,红梅于路开。潜流湿地,乌桕、水杉等落叶树落光了树叶,水草半青半黄着,阳光暖暖地照。

上南仙堤,路上偶见梅花,芦苇依水,红杉林光秃秃的,树下的落叶早已枯烂,偶剩的少许,已枯萎得不成样子,然而仔细看,一些嫩芽已附爬在树枝,透露出春的消息。

天蓝蓝,河水却有些黄浊,游船少了,白鹭孤飞,远山分明,整个湿地显得有些孤寂。

出西门,在万象城外婆家吃了午餐,购了几件衣服回家。

1月31日,正月初十,晴。上午骑车独往江心屿。

码头候船,天蓝蓝,水浊浊,江水、孤屿、远山、城市如画,镶嵌在蓝色的画框里。

登屿,即往听涛亭。

梅花盛开了!

红梅、白梅绽放枝头,围着听涛阁,浪漫而开,梅林中,白梅尤为精神。山人《听涛阁梅花》诗:“去岁江阁梅,今春依旧开。红雨疏疏影,冰肌淡淡腮。”今番再来,梅花开得更盛了。晨光照江梅,花色鲜妍,红梅白梅交错而开,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白的更白。坐听涛阁,梅花簇拥,江天开阔,江岸迤逦,群山嵯峨。杜少陵《江梅》诗:“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王荆公《江梅》诗:“江南岁尽多风雪,也有红梅漏泄春。颜色凌寒终惨澹,不应摇落始愁人。”

江阁赏梅,意境也阔也!

沿江往西,江潮正落,水浅江静,芦苇依岛,岸楼倒影。行不久,又见一片梅林,花多红梅,白梅几树杂于其中,规模数倍于听涛阁,花开热闹虽过之,造境则不如。再行,又见一梅林,梅林傍邻戏台,规模与听涛阁相若,也可坐亭廊赏梅。

出戏台往九曲桥,九曲桥两侧残荷剩梗,对影孤寂,而岸上的榕树则青翠有加,乌桕、郎榆、水杉、香枫、黄莲树早落光了叶,与半月前相比,冬意加深了,春意却渐次萌发。

梅花开了,春天就要来了!

2月1日,正月十一,阴。路过白鹿洲,又折往白鹿洲对岸的庄头滨水公园。

过中瑞桥,看见梅花,梅花开在林路,与樱花大道相接,阴蒙中带着淡淡的愁思,隔岸的水杉林红叶还没有落尽,一水之隔,冬树冬景与春花春景相对,再过三天,就是立春了,春天真的就要来了!

2月5日,正月十五,雨。

温州今年的元宵特别热闹。

疫情三年,元宵节活动同样停办了三年,今年是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过的第一个春节。

年过的很快,一晃眼就到了元宵。

天下着雨,人们的热情却很高。今年的元宵节活动比以往更多,蝉街、五马街、公园路三步行街的“喜闹元宵,潮玩鹿城”,温州博物馆的“瓯月清辉”古趣游园,九山书会的“非遗年俗闹元宵”,以及各县(市)区的元宵活动,叫人难以取舍,分身不得。

晚上刚放下筷子,就听到窗外传来密集的炮竹声,烟花更是一拨接一拨地拔地而起,夜空璀璨。今年元宵,晚上七时到十时,可以在指定的区域内燃放烟花,我家附近恰有一个烟花燃放点。

看了一阵子烟花,与妻一起往九山书会、蝉街、五马街、公园路看元宵。

九山书会龙灯、鱼灯等各式花灯齐亮,精彩纷呈。场外道旁,温州传统美食,传统非遗工艺美术,一应俱全,县前头汤圆、阿红鱼丸、九层糕、永嘉麦饼、吹糖人,瓯绣、瓯塑、彩石镶嵌,摊前排满了人。

松台广场,台上龙飞狮舞,木偶表演等,轮番上场,台下人头攒动,看花灯、猜迷语、免费吃汤圆,游人们早把整个广场围个水泄不通。

至蝉街,十二生肖花灯,临街而立,喜迎兔年。五马街,温州台阁摆在街心,公安路(旧时五马竖街)流星闪坠,小巷里灯火阑珊。公园路,戏台好戏连台。

行人熙熙攘攘,穿汉服,逛灯街,吃元宵,把春节喜庆的气氛进行到底。

过了元宵,年就满了,人们也该收心了,以更好的心情去工作。

作者其他游记 :《云溪山人 游记 合 集 》 《永昌堡怀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