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寓意(有谁知道“却顾所来往,苍苍横翠微”的意思和出处)_翠微_苍苍_山人

本文目录

  • 有谁知道“却顾所来往,苍苍横翠微”的意思和出处
  •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全诗及典故
  •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 席慕容的诗 回顾所来径啊,苍苍横着的翠微一句什么意思
  • 如何理解“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这句诗
  • 古诗 翻译,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绿竹入幽静,什么意思
  •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具体解释
  • 如何理解「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这句诗
  • “回顾所来径啊,苍苍横着的翠微”是什么意思
  • 菊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有谁知道“却顾所来往,苍苍横翠微”的意思和出处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碧山:指终南山。 下:下山。 却顾:回头望。 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苍苍:暮色苍茫。 翠微:青翠的山坡。 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 李白作这首田园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隐士。本诗以诗人的活动为中心,以田家饮酒为题材。从「山月随人归」开始,遇斛斯山人而至其家,直至畅饮美酒,放声高歌,忘却人间的名利,淡泊而恬远。诗人极具渲染之势,既写了山色的青翠,又写了豪饮的畅怀,表达了诗人遇知己的欢乐喜悦。 全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采飞扬,颇有清俊之味。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全诗及典故

  
  这是李白的《下终南山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色中,李白从青翠密林的终南山上下来,有一弯山月悄无声息的悬于天际,似乎随着诗人的脚步行于归途中。待到有累了停下来回顾身后的山径,暮色中的远山近黛已然是一片苍茫,青翠掩映着的山林深处笼罩着一片深黛。
  也许是诗人在山道间行走时遇见了斛斯,便相互搀携着一路走到山人家门,还未及叩门,早有小孩子打开篱笆院门迎接着客人的到来。入得山人的庭院,青翠修长的竹子指引着客人通往内庭的幽深小径,竹子上附生攀爬着的女萝轻拂着诗人宽大的衣袍。每每看到这里,我似乎也随着诗人的脚步行于深山庭院间,呼吸着泛起青草气息的空气,仿若人是浸润在松竹藤萝青草野花的绿海中。
  后面写的是诗人与斛斯山人把酒言欢的情景,在吟颂风月的闲情雅致中,长歌已尽,夜色深浓。银河黯淡,星光也已稀稀落落,但是两个人都已尽欢,陶陶然而忘却世间的种种。
  
  现在回头再看这首诗,除了对景物仍是有着相同的理解外,对最后一句话却有了更深的理解。
  李白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第二次入长安。
  时年李白四十二岁,唐玄宗亲自下诏把李白召至宫中做翰林院待诏,虽然只是皇帝的一个高级清官,但各方面所有的待遇颇优,这令诗人当时很满意,但物极必反,诗人的过份崇尚自由天性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而一些在背后说诋毁他的话也传到诗人耳中,这令他感到隐隐的烦恼。
  而这首诗最后所道的,应该是另有深意,单一个“忘机”便包含了诗人在长安出入宫掖,用心周旋于形色人等的不自由,虽然待遇优厚,可心还是受到了拘束,尤其是一些争名逐利的人在背后鬼鬼崇崇恶意中伤他,这些事件中,最为诗人头疼的便是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而触怒杨贵妃。这些事被诗人在与友人的把酒言欢中,消融在旷达的胸怀里面了。
  
  整首诗中,带给我最深感受的一句便是: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不单是指景,更是写出了人生。
  生活便是如此,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过去了,再回首来时经历的路程,确如隐入暮色中的山景,苍茫,模糊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直接翻译为: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放在全文中可以理解为“经历了许多坎坷,许多风雨,最后站在胜利的地方,回顾自己所走过的坎坷的道路,看到原来自己走过的路是多么艰辛与坎坷”的意思。 

席慕容的诗 回顾所来径啊,苍苍横着的翠微一句什么意思

暮色
在一个年轻的夜里
听过一首歌
清洌缠绵
如山风拂过百合
再渴望时却声息寂灭
不见踪迹
亦无来处
空留那月光沁人肌肤
而在二十年后的一个黄昏里
有什么是与那夜相似
竟尔使那旋律翩然来临
山鸣谷应
直逼我心
回顾所来径啊
苍苍横着的翠微
这半生的坎坷啊
在暮色中竟化为甜蜜的热泪
回顾所来径啊,苍苍横着的翠微。---回望来时路,不胜唏嘘。翠,绿一种,很浓,纯度很高;微,妙于无言曰微。翠微,路旁的景色。景色虽好,我自坎坷。苍苍,借指阴沉的心境。以心入景,以景带情。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是李白诗里的,这里席女士化用了.
曾经无比喜爱席慕容.
走的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如何理解“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这句诗

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

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节选)

唐代: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译文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扩展资料:

赏析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

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

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 ,称心而出 ,信口而道, 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

古诗 翻译,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绿竹入幽静,什么意思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注释
⑴终南山:即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过:拜访。斛(hú)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
⑵碧山:指终南山。下:下山。
⑶却顾:回头望。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⑷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⑸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及:到。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⑹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⑺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行衣:行人的衣服。
⑻挥:举杯。
⑼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⑽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河星:一作“星河”。
⑾陶然:欢乐的样子。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机:世俗的心机。
于 2018-01-21
查看全部2个回答
阿胶糕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阿胶糕的功效,购买正宗阿胶糕必看
值得一看的阿胶糕相关信息推荐
如何辨别纯驴皮阿胶糕很多人人买错了高价劣质阿胶糕而不自知,阿胶糕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阿胶糕多少钱一斤?100年传承阿胶糕人揭秘阿胶糕市场的秘密......
ej1.nmglxyp.com广告
阿胶糕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呢传承人分享:阿胶糕功效+食用方法+选购技巧
值得一看的阿胶相关信息推荐
真实分享阿胶糕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呢价值以及阿胶糕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呢禁忌,适合什么人群,怎么阿胶糕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呢效果好。几个小技巧教你如何正确选购高品质好阿胶糕!
sj.ert01.com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阿胶主要功效与作用女人必进,点击来看
阿胶主要功效与作用吃阿胶有好处,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阿胶,一些朋友不知道阿胶具体的禁忌,我来仔细给你讲解。
57 2020-06-29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题目的意思
这题目才看明白,想半天“酒题”是什么意思~~~~~~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题目中,“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地近当时的京城长安而又山林幽静。“过”,拜访。“斛斯山人”,斛斯为复姓,斛斯山人应是一位隐士,李白的好朋友。“宿”,留宿。“置酒”,摆上酒席。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从终南山下来,拜访了好朋友斛斯山人,被主人留宿并设席款待。
56 浏览1674 2017-11-26
求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精彩翻译和赏析
再给你出个译文吧,赏析就不做了: 李白和斛斯傍晚从终南山下来,只有山前的月光和他们作伴。回望刚刚走过的山径,苍苍的暮霭中横满了翠绿之色。我们拉着手来到了斛斯家,孩子们打开了荆条编的篱笆门。庭院里小径旁种满了翠竹,显得幽静深远,低矮的松枝不时刮住行人的衣服。李白高兴的说可到家了,依次入座,和斛斯共进美酒,聊得火热。酒喝到兴高,不禁伴着松涛高歌一曲,待歌唱完,已是银河星希,时间不早了。我醉了,斛斯又开始高歌,两个人坦诚相对,乐淘淘的都忘记了天地、忘记了时间。
18 浏览436
求、《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译文
另一种评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记得采纳啊
浏览243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绿竹入幽径营造什么样的氛围
(1)不可以。 “挥”字写出了诗人饮酒时的豪放、洒脱的形象,而“饮”不具备这种表现力。其次,“挥”押韵而“饮”不押韵。(2)让诗人“醉”的一是风景:白天游山,怡人的山景让诗人沉醉。其次,饮酒时天上有明月星星,身边有绿竹、靑萝、幽径,那环境让。
1 浏览27 2016-05-08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怎么读
xià zhōng nán shān guò hú sī shān rén xiǔ zhì jiǔ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zuò zhě:lǐ bái 作者:李白 mù cóng bì shān xià,shān yuè suí rén guī。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què gù suǒ lái jìng ,cāng cāng héng cuì wēi 。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xiàng xié jí tián jiā,tóng zhì kāi jīng fēi 。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lǜ zhú rù yōu jìng ,qīng luó fúxínɡ yī。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huān yán dé suǒ qì,měi jiǔ liáo gòng huī。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zhǎng gē yín sōng fēng ,qǔ jìn hé xīng xī。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wǒ zuì jūnfù lè,táo rán gòng wàng jī。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49 浏览2546 2017-05-04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具体解释

回望来时路,不胜唏嘘。翠,绿一种,很浓,纯度很高;微,妙于无言曰微。翠微,路旁的景色。景色虽好,我自坎坷。苍苍,借指阴沉的心境。以心入景,以景带情。
“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如何理解「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这句诗

  1. 首先,出至唐·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受到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

  2. 其次,译文: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3. 然后“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

“回顾所来径啊,苍苍横着的翠微”是什么意思

1、“回顾所来径啊,苍苍横着的翠微”的意思是待到停下来回头看自己身后来的时候的山径,待到有累了停下来回顾身后的山径,暮色中的远山近黛已然是一片苍茫,青翠掩映着的山林深处笼罩着一片深黛。

2、【详细释义】这句话不单单是指景色,更是写出了人生。人生便是如此,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过去了,再回首来时经历的路程,确如隐入暮色中的山景,苍茫,模糊。

3、【出处】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下终南山遇斛斯山人宿置酒》。

全诗如下: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菊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菊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

  菊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翻译

  一年将近在篱笆边,几枝菊暂且开得欢。

  白雪裁剪出细蕊密,金蕾开放香气连连。

  千年曾为贫士之酒,一生都被霜雪摧残。

  春日花丛不要轻薄,彼此行止都是天然。

   注释

  岁云暮:即岁暮。一年将近时。

  纤蕊:纤细的花蕊。

  白衣:犹布衣,古未仕者著白衣。

  青女霜:青女,神话中霜雪之神。

  轻薄:轻浮刻薄,不厚道。

  行藏:谓出仕即行其所学之道,或者退隐藏道以待时机。后因以“行藏”指出处或行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但据诗意可知作于秋日菊花盛放之时。作者生活在动乱迭起的晚唐时代,久受压抑,其所作之诗,多讽刺现实或官僚集团,这首诗即是借咏物而刺世之作。

   赏析

  一年精近,本已是万木凋落,百花残尽之时,作者想不到篱笆旁边那枝枝菊花开放了,“几朵依稀散晚香”,这“数枝”花为冷漠的秋季增添了艳丽的色彩。这就是诗的开头两句所叙述的内容。作者接着描写道:“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这两句是说:白色的菊花像白雪剪裁而成,那密密的花蕊纤细柔软,金色的菊花,花蕾刚刚绽开,清香才流溢出来。作者抓住菊花的色彩,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腻地予以刻画。菊花,黄白相间,艳丽多姿,也算是大自然的宠儿。可是“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它也是历尽了人间的沧桑。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去后,以一介贫士的身份退隐田园,每日里种菊南山,酣歌纵酒,(尤爱菊花酒)虽酒债处处,但精神却得到了超脱。“千载”句便暗指此事。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菊花,实地里却是作者自身的慨叹。据史载,作者因恃才傲物,多所讥讽,以故为公卿所恶,曾十上不中。故其思想情绪借诗人表达出来。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这两句是说:春天的花草你没有必要因为开在春光里就沾沾自喜,似乎了不得,从而轻浮刻薄,其实呀,你开在春天,我作为菊花开在秋天,都是天定的,并不是自然厚爱你而薄待我,大家彼此都差不多。言外之意则是:“你们那些官运亨通的人不要瞧不起这个‘白衣’人。你们为官固然饭好,可是自古是‘伴君如伴虎’,每天你们难道不是‘战战惊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吗?我作为一个‘白衣’,虽说手中没有生杀予夺之权,可是我生活得自由、坦然。可见,我们‘彼此有行藏’啊!”在警告春花不要自我狂妄而轻视白菊的同时,严肃地指出群花应各自尊重本来的生长规律和特定禀性。

  此诗以轻巧从容见长,它吐语隽永有致,意蕴却深邃绵厚。

菊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2

  卧病高秋留海浦,明日重阳更风雨。

  杜门不出长苍苔,令我天涯心独苦。

  篱角黄花亲手栽,近节如何独未开。

  含芳閟采亮有以,使君昨暮徵诗来。

  凌晨试遣霜根送,畚玉虽微甚珍重。

  极知无意竞秋光,往作横窗岁寒供。

  忆我初客天子都,西垣植此常千株,

  结花年年应吹帽,始信南邦事尽殊。

  愿得封培自今日,何间朱崖万家室。

  秋香端不负乾坤,但愿箫管乱畴匹。

  归去来兮虽得归,念归政自莫轻违。

  他日采英林下酌,谁向清霜望翠微。

   注释

  海浦:海滨。

  重阳:节令名。农历九月初九叫“重阳”又叫“重九”、“端阳节”。曹丕《九日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使君:汉以后用以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天子都:指京都临安。

  吹帽:晋代孟嘉于九月九日赴桓温龙山宴会,风吹帽落,而孟嘉不觉。桓温命孙盛作文嘲之,嘉挥笔作答,其文甚美。见《晋书·孟嘉传》。后以“落帽”为重阳登高的典故。

  朱崖:海南岛自汉代开拓疆土,设立朱崖、儋耳两郡。后亦作为海南岛的别称。

  乾坤:《周易》中两个卦名。乾之象为天,坤之象为地,故乾坤为天地。

  畴匹:报畴。畴与“酬”通。潘岳《西征赋》:“畴匹妇其己泰”。

  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诗:“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注释

  ① 菊:据《正德琼台志》卷八土产记载:“菊品最多,叶相似而色不同。其著者,黄有大黄、小黄。簪头白,有大围二寸许者名兔儿;粉施花瓣细卷者名鹅毛;花瓣粗卷者名万卷书红,有大红小红胭脂粉红。紫绣球杂色有心绿如粟累,花瓣红黄色者名十样锦。心绿瓣黄者名销金;心黄瓣白者名金盏银台;亦有黑色者名墨菊”。苏东坡尝称:“岭南气候不常,菊花开时即重阳,不须以日月为断,十月初吉菊花开。今观海南尤然。”

  ② 海浦:海滨。

  ③ 重阳:节令名。农历九月初九叫“重阳”又叫“重九”、“端阳节”。曹丕《九日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④ 使君:汉以后用以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⑤ 天子都:指京都临安。

  ⑥ 吹帽:晋代孟嘉于九月九日赴桓温龙山宴会,风吹帽落,而孟嘉不觉。桓温命孙盛作文嘲之,嘉挥笔作答,其文甚美。见《晋书·孟嘉传》。后以“落帽”为重阳登高的典故。

  ⑦ 朱崖:海南岛自汉代开拓疆土,设立朱崖、儋耳两郡。后亦作为海南岛的别称。

  ⑧ 乾坤:《周易》中两个卦名。乾之象为天,坤之象为地,故乾坤为天地。

  ⑨ 畴匹:报畴。畴与“酬”通。潘岳《西征赋》:“畴匹妇其己泰”。

  ⑩ 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赏析

  胡铨被贬谪崖州,时值重阳,州长官向他征诗,然海南气候不同,菊花至节未开,深知身居异乡对度节观光亦不不感兴趣,只是敷衍应酬而已。记得当年在京城每年重阳菊花盛开,赏花赋诗好不热闹,于是思归京都为国效劳之心情顿时涌现。这首诗表现胡铨时逢佳节倍思家国之感情。

菊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3

  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翻译

  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重阳佳节,插菊在鬓发,朵朵争俏。

  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

   注释

  王孙:公子哥。

  比:看作。

  蓬蒿:野生草。

  九日:重阳节。

  秋香:菊花。

  由来:因此从来。

  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赏析

  题为菊,但通篇不用一个菊字,但句句写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草,个头较高,从外形看,与菊苗太大的差别,养尊处优的公子王孙们,是很容易把菊苗当作蓬蒿的。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训斥王孙公子“菊草不分”。其实这是鄙视他们不识人才。下一句就更能看出作者的用意了。

  “九日枝枝近鬓毛”,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重阳节,这一天,我们的先人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囊,把菊花插戴于鬓上。这第二句是说,菊苗到了重阳节,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这与蓬蒿有了本质的区别。你看,一枝又一枝的菊花插在大家的鬓发间。请问:有乱插蓬蒿的吗?哈哈没有。这第二句,作者作为菊花是多么自豪啊,人们终于认识到它的价值。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

  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 “由来不羡瓦松高”。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初唐崇文馆学士崔融曾作《瓦松赋》,其自序云:“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溜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瓦松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桐君(医师)莫赏,梓匠(木工)难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

  咏物诗不能没有物,但亦不能为写物而写物。纯粹写物,即使逼真,也不过是“袭貌遗神”,毫无生气。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菊,简直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