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平 | 《王世贞全集 · 前言》(四)_续稿_全集_山人

王世贞著述丰赡,超越前代, 被誉“考自古文集之富,未有过于世贞者”(《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二《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 )。明人陶望

龄曾透露世贞著作的消息 :

西京以还,文士之集日盛,至六朝王俭盈六十卷,王融、沈约皆至百卷,而李唐韩氏之徒樊宗师者,多至二百九十卷。

此所谓词从字顺、臆创无前之文也,其博也如是,不亦奇诡轶絶之观哉!而近世王元美氏所着,复四百五十卷,滋甚盛矣。

(《〈漱六斋集〉序》)

藏书家胡应麟所言更进一步:

至《四部》二稿出,而古今著述尽废于我明矣,其卷也四百有奇。

(《弇州先生四部稿序》)

陶、胡二人所言仅指《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二稿”。而世贞《四部稿》写序的王锡爵讲得更具体:

明兴二百年,薰酿至嘉、隆中,文章始大阐,荐绅先生结轸而修竹素,乃其著述之富、体制之备,莫如吾友大司寇元美王公。公抚郧时,刻有《四部稿》,

四海内外有目有口者,既驿而传之。

已公自司寇归,病亟,裒所未刻,以付其少子骏。骏又没,长子驾部君续其事,两阅岁而集始成。

先是《四部》外有《别集》者,出贾人手,稍增损驳乱其间,诸子乃戒诸同志,特就原稿订疑刊谬,不敢以己意有所甲乙。

展开全文

于是尺蹏片牍、名山大川之藏毕登简,而天下始覩公之大全。

(《弇州续稿序》)

王锡爵评定王世贞著作之富明代之最的依据,则是三部书:

《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八十卷、《弇州山人续稿》二百零七卷、《弇山堂别集》一百卷,系王世贞自编的文集,也成我们所编纂的《王世贞全集》的主

体。

《王世贞全集》封面

然而,王锡爵谓于是三部书乃“天下始观公之大全”,则并不确切。

王世贞一生博览广识,笔耕不辍,除《四部稿》《续稿》《别集》之外,又有大量撰述和编辑的文字。

撰述类如有《读书后》八卷、《嘉靖以来首辅传》八卷、《觚不觚録》不分卷等,编辑类如有《尺牍清裁》六十卷、《世说新语补》二十卷、《苏长公外

纪》十卷、《皇明名臣琬琰録》三十二卷、《古今法书苑》七十六卷、《王氏书苑》十卷、《王氏画苑》十卷《剑侠传》四卷、《艷异编》四十五卷等。

需要指出的是,王世贞有些文稿未见流传,可能早已散失,或因枕中之秘不便示人,从而造成逸篇。

陈文烛在《弇山堂别集序》中曾言: “ 余 习元美,尝窃窥其青箱,则尚有 《弇园识小録》《三朝首辅録》《觚不觚録》《权幸録》 《朝野异闻》。此枕

中之秘,尚 不以 示人也。 ”

其中《弇园识小録》应《弇山堂识小録》,《三朝首辅録》应《嘉靖以来首辅传》,而《权幸録》《朝野异闻》(又名《朝野异闻録》)则始终未得见。

由此可知,王世贞确有秘不示人之作。

至于佚失的篇翰当也不在少数。又如王世贞尝言:“检丙子十八年至庚寅三月终,诗可二十八卷,文可二百余卷,録置箧笥,自今以往,便当兀坐茅斋,袖

手卷舌,婆娑桑榆之日,以俟大期。”(《续稿·附集》卷四《刘绍兴介征》)

由是观之,至万历十八年庚寅,《弇州山人续稿》至少已有二百二十八卷,但通行本《续稿》仅为二百零七卷,少了二十余卷。

这二十余卷很有可能是在王世贞去世的万历十八年至《续稿》付梓的约十年间佚失的。 而佚失的原因则可能因家境骤落而致手稿外流。

陈继儒《弇州读书后序》透露了一些书稿佚失的消息 :

初刻《续稿》时,其间多所放失,偶有卖饧者,束残书置担头,取视之,则先生诗文数卷及《读书后》在焉。

王冏伯得之惊喜,刻曰《附集》,藏于家,海内学士大夫不能数数见也。

许仲谦曰:“此弇州生平极得意之作。”但恨缮写多讹,甚则有数行后先颠倒舛错者。

一日得王闲仲校正善本,仲谦喜跃,请以孤行之人间。而因拈前《四部》中《读书后》附焉。

因初刻《续稿》时“其间多所放失”,以至流失于小商贩。世贞子士骐从货郎担上得之,刻成《附集》十一卷(现上海图书馆有藏),又《读书后》四卷

(后集成八卷),救回十五卷。

尚有六卷以上不知去向。我们在《王世贞全集》整理过程中,又发现佚失的王世贞的诗文三十多篇。再如清人查慎行曾记王世贞有《毁论》十卷失之于火事:

王元美所着《读书后》四卷,捐馆后,公子吏部士骐于货郎担中重得,刻以行世。

又有《毁论》十卷,系先生手书,无副本。钱牧斋宗伯乞于吏部,秘不示人。辛卯九月, 燔于绛云楼之一炬,惜哉!

(《人海记》卷下“毁论一炬”)

这不只是佚失《毁论》十卷,而假若《毁论》是记録王世贞和他人毁弃书的文字,那么也许可以帮助经王世贞本人之手而弃置书稿的事,不仅存在且其数目

或相当可观。

而这其中可能也和王世贞生前“削稿”的行为不无关系。 他的削稿之事的确在其著述 编辑 过程中留下了痕迹, 如隆庆三年黄美中刊行的 《凤洲笔记》

三十二 卷,就是经王世贞削稿而成:

“笔记若干卷,盖王元美先生削稿也。削稿而梓之,何也?先生天才纵横,千载一人,率意所属,牢笼今古,穷极细微。……半辞只字,流传人间,至纸

贵。

夫剖荆山之璞,采合浦之珠,则纤颗必攫,岂直连城照乘,世物宝已哉 ! 此削稿所梓尔。”(黄美中《刻王先生笔记序》)

又如《四部稿》 初一百八十 卷,后削去了《燕语》 三 卷、《野史家乘考误》 三 卷。

而在此之前 王世贞所着 《王氏金虎集》 被删削的幅度更大 : “诸当得去者,庚戌而前三岁,可十之九;壬子而前二岁,可十之四;最后至丙辰,十

乃不得二矣。”(《王氏金虎别集序》)

又如其《 少阳丛谈 》:“此书已削稿,或有散见他帙者,第存其名,以见志云耳。”(《少阳丛谈序》)

《王世贞全集 · 前言》书影

早期史类著述多种,卷帙庞大,如《丁戊小识》24卷、《弇山堂小识》20卷、《天言汇录》10卷、《皇明名臣琬琰录》100卷、《明野史汇》100卷,总卷

数为254卷,其中虽有些文可能收入《四部稿》或《别集》,但所收远未达如此庞大卷帙。

故王锡爵言《四部稿》《续稿》《别集》三书“乃天下始观公之大全“的话并不可靠,换言之,王世贞的著述非此三种书所能网罗。

未收入《四部稿》《续稿》《别集》的王世贞著作,分撰述类、编纂类、评点类等多种。

撰述类包含未收入的单行本和书名相同或相近内容不同的异版书两类,单行本6种68卷,即《凤洲笔记》32卷、《凤洲笔苑》8卷、《弇州续稿附》11卷、

《读书后》8卷、《嘉靖以来首辅传》8卷、《觚不觚录》不分卷(以1卷记)。

王世贞尚有一些与“上编“所收书(篇)名相同或相近,而内容文字出入较大的异版书,如《艺苑巵言》早期六卷本以及十六卷本与收入《四部稿》的八卷

与附录4卷本文字内容差异大,《全集》若不收,读者便难以弄清《艺苑巵言》版本变化及所反映的王世贞文学观念的变化,也违背编选的初衷——方便学者研

究。

这些异版书9种,共171卷,即《艺苑巵言》6卷,《新刻增补艺苑巵言》16卷,《皇明盛事述》3卷,《皇明异典述》5卷,《皇明异事述》1卷,《弇州山

人续稿》(明钞本)32卷,《弇州史料》前集30卷、后集70卷,《史记纂》七卷,《文章九命》《十八罗汉图赞》合为一卷。

以上两类共15种239卷,收入《王世贞全集》中编。有几种书需特别说明如下。

《凤洲笔苑》八卷,手钞本,藏于南京大学图书馆。惟钱谦益《绛云楼书目》载《凤洲笔苑》一书。此书无序跋,无目录。每卷始,首行“凤洲笔苑“卷

数,另起行为篇名。

全书八卷依次为:卷一:嘉靖阁臣志上;卷二:嘉靖阁臣志下;卷三:秋官景行志上篇;卷四:秋官景行志下篇;卷五:讳志一权奸;卷六:讳志二徂恶;

卷七:讳志阿党;卷八:讳上。

当为王世贞早期史学著作。

《弇州山人续稿附》十一卷。上海图书馆藏,无序跋,开篇为《弇州续稿附目录》,正文首页“弇州山人续稿卷之附一“。

版式与《弇州山人续稿》同。目录所载十一卷内容多不见于《续稿》,疑为其长子王士骐在刊刻《弇州山人续稿》后,发现其父遗稿,遂补刻为十一卷,后

流传较少。

《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后集七十卷。明董复表编,万历四十二年刻本,上海图书馆等多馆有藏。

该书原本专为彰显王世贞史学成就而编,一般认为由《四部稿》《续稿》《别集》中撰写史书的材料汇集而成。

然与以上三书比勘,却发现《前集》110篇中37篇为三书所无,占比33.6%;《后集》888篇中,127篇为三书所未见,占比14.35%。[⑩]

这164篇或如杨鹤龄所言来自于世贞“东序西靖之秘“,[11]编纂者董复表亦言“与先生诸秘录彚为此纂“[12]。

如是说来《弇州史料》中的164篇约15卷,或当为来自“放流于外“的“枕中秘籍“。

再加上所取自《续稿》《别集》的文字与原书出入较大,实则为有别于《别集》的王世贞史学著述集大成之作。

《弇州山人续稿》明钞本三十二卷,仅为文部,较之刻本, 此本多出书牍 25篇,其他文149篇。

与《弇州山人续稿附》十一卷篇目也有差别,当是《续稿》刊刻前缮写本,保留了原稿的面貌。

《弇州山人续稿》书影

《文章九命》一卷,书前有闻道人《题文章九命后》。《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一《艺苑巵言》之八载有此文。经比对,两文相同处有六目,不同目有三,即

单行本有“知遇”“传诵”“证仙”,而《四部稿》本无。

《四部稿》本有“玷缺”“流贬”“无终”,而单行本无。次序也不同,篇幅长短有别,《四部稿》文字多于单行本。

《十八罗汉图赞》一卷,手钞本。每罗汉配图一页,另附诗两首:苏轼的《颂》和王世贞的《赞》。

书之结尾原黑字为“贞享四丁卯仲秋日,三条绳手新五间町经师宗真开板“。

《四部稿》卷一百四十五载《演苏眉山十八罗汉偈》。二篇校勘,发现开篇说明缘委文字,完全不同。

每页文字也有差异,况《四部稿》未载苏轼偈语,而单行本有。

王世贞著述的另一重要内容是编选和存疑类书。编选类主要指某一专类书的选集,如《尺牍清裁》《剑侠传》《艳异编》《王氏书苑》《王氏画苑》《古今

法书苑》等;或为编选某位名家的生平史料,如《苏长公外纪》等。

然而,署名王世贞的编选类书的真假混杂,有一个以什么为标准加以甄别的问题。

我们选取的标准有三,一是王世贞亲为其所编书作序,说明编选的过程原委。二是署名王世贞的序文收入《四部稿》或《续稿》。三是王世贞在其著述文字

中记载有编选某书之事。

以上三项条件中前两个条件必同时具备,方可判定著作权的归属。以此标准可确定为王世贞编选的书共有9种,计267卷。即《古今法书苑》七十六卷,《王

氏画苑》十卷,《王氏书苑》十卷,《苏长公外纪》十卷,《尺牍清裁》六十卷,《剑侠传》四卷,《艳异编》四十五卷,《世说新语补》二十卷,《皇明名臣

琬琰录》三十二卷。

《艳异篇》《皇明名臣琬琰录》需特别说明如下:

《艳异编》四十五卷。台湾“国家图书馆“藏本,书前有“息庵居士“《艳异编小引》,无其他序文。该篇《小引》未收入《四部稿》《续稿》。但《艳异

编》为王世贞编,当无异议。证据有三:

其一,王世贞自言曾寄《艳异编》于徐中行,《四部稿》卷一百十八《徐子与》之十一:“九月中,游阳羡诸山……出洞,疮复发。抵家,复大发。委顿间有

致除目者,见足下山东之命,不觉搥牀大喜……《艳异编》附览,毋多作业也。”

其二,范守己在致王世贞信中,言他读到世贞《艳异编》和《尺牍清裁》,赞叹卷帙众多:“去春仙舲游云间,不佞得随舆隶后,窃观龙光,不胜忻慰。既

而得猎《艳异》《清裁》等帙,以为惠子五车,殆不足多。”(《御龙子集》卷四十六《与王元美先生》)

其三,明末与王世贞、李贽同时代人骆问礼,在其《藏弃集》中记载王世贞将《艳异编》送人,又赎回事:“会闻王凤洲先达以《艳异编》馈人,而复分投

赎归,亦必有不得已者。”(《藏弃集》卷五《与叶春元》)

王世贞因友人索书而将《艳异编》馈送;朋友在书坊看到《艳异编》写信给他,表示赞赏;同代人又言他将《艳异编》送人,后又赎回。足以说明《艳异

编》为王世贞所编。

《艳异编》

《皇明名臣琬琰录》三十二卷,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第25册收入,书属名:琅琊王世贞续编。

书前《序》见于《弇州山人四部稿》第71卷,《序》末落款:“万历岁次甲申十二年嘉平月琅琊王世贞拜撰。”

《序》曰:“为人以千记,卷亦过百”。

《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有“王世贞、杨豫孙补辑名臣琬琰录一百十卷”的记载,那么,这部三十二卷的《皇明名臣琬琰录》是否王世贞辑?

从内容看,所选文为碑、铭、状、传、表,所选作者多为明代成化年之后名流,如李东阳、徐阶、杨士奇、王九思、王慎中、王锡爵、何景明、唐顺之等。

所选人物有“布衣之贤者”与《序》中所言相吻合,如“北山名公”“东山范公”“三川包君”等。

从所收王世贞文章9篇皆出于《四部稿》,无一篇出于《续稿》,与序落款时间不悖,故而难以找到推翻王世贞辑的证据。 所可疑者只是卷帙不合。

对照明人徐紘编《明名人琬琰录》54卷,1126页,页350字,共394100字。 此抄本32卷,3591页,页220字,共790020字,相当于徐纮《琬琰录》54

卷的2倍。

再与《四部稿》卷帙比较,约相当于《四部稿》的近九十卷。

此状况可能原因有二,一是这个手抄本只是一百十卷的简化本。 二是这个手抄本只选了明代成化年以后的文章,成化之前的文章节略了去。 故当收入

《全集》选编类书中。

受历史条件和所获文献限制,有些署名王世贞的著述是否出自王世贞之手,一时难下断语,若将其草率地拒之于《全集》之外,可能留下遗珠之憾,违背编

纂《王世贞全集》力求选书全的初衷。

为此,我们将其置于“存疑类“,以供学者今后探讨。

放入“存疑类“书有4种57卷:《鸣凤记》二卷,《金瓶梅词话》二十卷,《通鉴纂读历史古镜》三十卷,《异物汇苑》五卷。

《王世贞全集》书脊

有三种须说明如下:

《鸣凤记》二卷,万历刻本。明吕天成《曲品》、清初沈自晋《南词新谱》,皆载《鸣凤记》,却不署作者姓名。

清人《古人传奇总目》《传奇汇考标目》等署作者王世贞。《曲海总目提要》卷五:“系王世贞门客作。“清焦循《剧说》卷三记载最详:“相传《鸣凤

记》传奇,弇州门人作,惟《法场》一折,是弇州自填。”

然证据尚不足以定论。近些年有学者据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凤里志》“杂缀”中所记一条传闻,认为作者是唐仪凤。

还有学者据《鸣凤记》歌颂献媚皇帝而被严嵩陷害的郭希颜,而认定王世贞不会歌颂品德有亏的人,故《鸣凤记》非王世贞作。然立论之据不足。

《金瓶梅词话》二十卷,原本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关于《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有累积型创作和文人个人创作两种说法。

累积型创作说尚未发现累积过程的金瓶梅故事演变的版本,文献依据不足。

个人创作说有“世庙一钜公“(“嘉靖间大名士“)、“绍兴老儒“、“兰陵笑笑生“三类,提名者多达二十多人。[13]

在众多人选中,据有较多明人笔记文献支撑,将家仇国恨“寄意于时俗“,且流传时间长、影响广、可能性较大者,当推王世贞,[14]然尚缺“一锤定音

“的铁证。

持非王世贞说者认为:《金瓶梅》作者熟于市井细民生活、山东方言俚语与官场、商场人情事理,这些均与文坛领袖王世贞不合。两种观点至今争论不已。

《异物汇苑》五卷。明刻本,署“凤洲王世贞类集,麟洲王世懋校阅“。

分列天象部、地境部等二十七门,每部又列若干词语,如“旋风“一词,列出记载“旋风“的句子,分别注明源于何书。

《四库》馆臣认为非王世贞撰:“大抵捃摭类书,冗碎无序,且删改原文多失本意,世贞著述牴牾失实有之,亦何至陋劣如此乎?其伪不待问矣。”

故众人多以为伪书。然有几点生疑:

其一,此书刊刻时间在万历三年之前,[15]署名王世贞和王世懋。即刊刻时兄弟二人尚在壮年,托名的可能性较小。

其二,三十六卷的《汇苑详注》,书前两篇序皆言邹道元在王元美原著基础上增订详注。序文真实,写于万历乙未(二十三年)。

其三,明清两代的几部目录学著作以及《明史》中《文苑传》《艺文志》,皆载该书作者为王世贞,乃至书名曰《王氏汇苑》。[16]

其四,该书所记皆为古今怪异少见事物,所选内容宽泛而条目精细,与王世贞好奇的编纂风格吻合。

况且,工具类书离不开“捃摭类书“,而以“捃摭类书“认定非世贞作,似不足为定论。姑存疑。

王世贞有无批点的书?是我们在访书过程中一直想弄清楚的问题。虽所见署世贞名的评点之书多书商伪讬,然他的朋友张助甫曾写信向他索讨评点之作。世

贞回函曰:

又足下须某全集及批㸃《史记》《古乐府》。《史记》固一二渔猎焉,然鄙不能日頫首而效丹铅之力,须后命。

(《四部稿》卷一百二十一《张助甫》)

说明王世贞确曾有批点一类的书,《明诗评》四卷则是世贞诗歌评点的代表。

然细勘署名王世贞评点的书大多为坊间商贾所为,约有二种,处真伪之间,一时难定,姑存疑。

这二种是王世贞评《孙子十三篇》一卷,评《元本出相北西厢记》二卷。

《明诗评》

以上王世贞编选类书9种267卷;存疑类书(含评点)6种60卷,共计15种327卷,编入《王世贞全集》下编。

综上所述,《王世贞全集》“上编“共收入3种509卷(含目录22卷),“中编“收入16种234卷,而入“下编“者15种327卷,共计34种1070卷,除去

《金瓶梅词话》20卷难以出版,还剩1050卷,卷轶超900卷的《全唐诗》,可能为中国古代文士个人文集之最。

有三类书共141种约1679卷未收入《王世贞全集》,一类是有书名和序而无书,共15种约380卷;

第二类是与《王世贞全集》内容重复的书(包括单行本和“两稿一集“的再选本)共100种,约789卷;第三类是讬名王世贞的伪书26种,约510卷,均附录

于书末。

王世贞著述丰赡宏博,卷帙浩繁,数百年,流布世界200余馆,版本众多,真伪混杂,善本书多,借阅难、复制昂贵,再加上王世贞博识尚雅,行文古奥,使

得整理面临诸多困难。

《王世贞全集》的出版是国内外、校内外、课题组内外、多领域同力合作的结果。

《王世贞全集》的整理,有幸被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上海交通大学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太仓市文化建设重点项目,立项单位在研究工作和经费上的

支持,是本项目得以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

文献的收集是《王世贞全集》编纂的基础工作。感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

馆、浙江省图书馆、无锡市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国家图书馆”、台北

“中研院”和傅斯年图书馆、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韩国成均馆、韩国藏书阁、奎章阁、韩国中央图书馆、高丽大

学图书馆、棃花女子大学图书馆、国民大学图书馆、忠南大学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等给予图书查阅、复印、扫描、拍摄

所提供的便利和服务。

感谢旅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冰凌先生热情而无私的帮助,尤其感谢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原馆长郑炯文先生,感谢他的引领全球的先进管理理念:“书是哈

佛燕京的,知识是全人类的”,以及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对于《全集》资料收集所给予的鼎力协助。

《王世贞全集》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受到国际汉学界的广泛关注。确保质量,我们特别邀请中国大陆文学、史学、文献学研究领域的名家组成了《全集》

专家委员会。

该项目自立项以来,得到了委员会专家不少宝贵的指导性建议,使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而《全集》的整理出版唯有积累深厚、社风优良、制度严密的一流出版社的鼎力协作,方可无虞。为此我们选择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并得到社领导的高度重

视,组成一支专业审读团队,以确保出版水平。

与此同时,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离不开上海交通大学主要领导的工作指导,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处领导的引导,上海交通大

学人文学院领导的悉心关怀,太仓市委市政府、宣传部及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领导的大力支持。 值《全集》出版之际,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王世贞全集》的整理出版是课题组全体同仁辛勤付出而获得的学术成果。其中有德高望重的师长,各子课题负责人,有学界朋友和同事,也有博士后和博

士生,大家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努力,默默奉献。

师兄郑利华教授,多年随先师章培恒先生从事明代文学与文献研究,已然是蜚声国内外的名家,在科研、政务双层重压下,挤时间与我一同编纂《全集》,

负责质量审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保证了全书的校点质量。

姚大勇教授协助我负责课题组校点组织事务,付出很多心力。值《全集》出版之际,特向子课题负责人郑利华、姚大勇、魏宏远、吕浩、张玉梅、朱丽霞教

授,师长马美信、夏咸淳、江巨荣、李梦生和沈习康等先生,课题组全体同仁和曾经支持过《王世贞全集》整理和出版工作的友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加上《全集》整理工作难度很大,讹误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王世贞与》 许建平 著

关于《王世贞全集》的编纂,有两种情况需要特别说明:

一是有些著述的卷帙或内容或文字彼此出入较大,如《艺苑巵言》六卷本及十六卷本,较之收入《四部稿》的《艺苑巵言》八卷本内容文字存在较大差异;

又如《皇明盛事述》《皇明异事述》《皇明异典述》等单行本,以及《弇州山人续稿》明钞本、《弇州史料》等多种“异版书”,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为了完整展现王世贞著述版本及编撰观念的变化脉络,同时为了方便读者和研究者的阅读及使用,《全集》于此一并收入。其中数种绍介如下:

《弇州山人续稿附》十一卷。无序跋,版式与《弇州山人续稿》同。

所撰著作品多不见于《续稿》,疑王世贞长子王士骐于刊刻《弇州山人续稿》后,发现其父遗稿,遂补刻十一卷,后流传较少。

《弇州山人续稿》三十二卷。明钞本,仅文部,较之刻本,此本多出书牍二十五篇,其他文翰一百四十九篇,与《弇州山人续稿附》十一卷篇目也有差别,

当是《续稿》刊刻前的缮写本,保留了原稿的面貌。

《凤洲笔苑》八卷。钞本,无序跋、目録。全书八卷依次嘉靖阁臣志上、嘉靖阁臣志下、秋官景行志上篇、秋官景行志下篇、讳志一权奸、讳志二徂恶、讳

志阿党、讳上。当王世贞早期史学著作。

《弇州史料》一百卷,前集三十卷,后集七十卷。明董复表编,万历四十二年刻本。

一般认,此书乃从《四部稿》《续稿》《别集》中辑出。然与以上三书比勘,发现前集一百一十篇中三十七篇三书所无;后集八百八十八篇中一百二十七篇

三书所无。[17]

此一百六十四篇或如明杨鹤所言,来自世贞“东序西清之秘”[18],编者董氏亦言“与先生诸秘录汇此纂”[19]。

其或出自“放流于外”的“枕中秘籍”。如是,此书实王世贞史学著述集大成之作。

二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著述的作者是否为王世贞尚有争议或疑问,但若一概草率拒收,可能留下遗珠之憾。

为此我们或将它们编入存疑类,供读者和研究者参考。其中数种绍介如下:

《鸣凤记》二卷。万历刻本。吕天成《曲品》、沈自晋《南词新谱》皆载《鸣凤记》,却不署作者姓名。

《古人传奇总目》《传奇汇考标目》等署作者王世贞。《曲海总目提要》卷五:“系王世贞门客作。”

焦循《剧说》卷三记载最详:“相传《鸣凤》传奇,弇州门人作,惟《法场》一折,是弇州自填。”然证据尚不足以定论。

近些年有学者据嘉庆《直隶太仓州志》“杂缀”中所记一条传闻,认作者是唐仪凤。

还有学者据《鸣凤记》歌颂献媚皇帝而被严嵩陷害的郭希顔,而认定王世贞不会歌颂品德有亏的人,故《鸣凤记》非王世贞作。然立论之据不足。

《金瓶梅词话》二十卷。原本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关于《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有累积型创作和文人个人创作两种说法。

累积型创作说尚未发现累积过程的金瓶梅故事演变的版本,文献依据不足。

个人创作说有“世庙一巨公”(“嘉靖间大名士”)、“绍兴老儒”、“兰陵笑笑生”三类,提名者多达二十多人。[20]

在衆多人选中,据有较多明人笔记文献支撑,将家仇国恨“寄意于时俗”,且流传时间长、影响广、可能性较大者,当推王世贞。[21]

然尚缺一锤定音的铁证。持非王世贞说者认:《金瓶梅》作者熟于市井细民生活、山东方言俚语与官场、商场人情事理,这些均与文坛领袖王世贞不合。两

种观点至今争论不已。

《异物汇苑》五卷。明刻本,署“凤洲王世贞类集,麟洲王世懋校閲”。

分列天象部、地境部等二十七门。四库馆臣认非王世贞撰:“大抵捃摭类书,冗碎无绪,且删改原文,多失本意,世贞著述牴牾失实或有之,亦何至陋劣如

此乎?其僞不待问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七《异物汇苑》提要)故衆人多以系僞书。

然有几点疑问:

其一,三十六卷的《汇苑详注》,书前两篇序文皆言邹道元在王元美原著基础上增订详注。序文作于万历乙未(二十三年)。

其二,明清两代的几部目録学著作以及《明史》中《文苑传》《艺文志》,皆载该书作者王世贞,乃至书名曰《王氏汇苑》。

其三,该书所记皆古今怪异罕见事物,内容繁杂,与王世贞好奇的编纂风格较吻合。况且此书系类书,离不开“捃摭类书”,而以此认定非世贞作,似不足

为据。

王世贞有无批点的书?是我们在访书过程中一直想弄清楚的问题。

虽所见署世贞名的评点之书多书商伪讬,然他的朋友张助甫曾写信向他索讨评点之作。世贞回函曰:

又足下须某全集及批㸃《史记》《古乐府》。《史记》固一二渔猎焉,然鄙不能日頫首而效丹铅之力,须后命。

(《四部稿》卷一百二十一《张助甫》)

说明王世贞确曾有批点一类的书,《明诗评》四卷则是世贞诗歌评点的代表。

然细勘署名王世贞评点的书大多为坊间商贾所为,约有二种,处真伪之间,一时难定,姑存疑。

这二种是王世贞评《孙子十三篇》一卷,评《元本出相北西厢记》二卷。

以上王世贞编选类书9种267卷;存疑类书(含评点)6种60卷,共计15种327卷,编入《王世贞全集》下编。

综上所述,《王世贞全集》“上编“共收入3种509卷(含目录22卷),“中编“收入16种234卷,而入“下编“者15种327卷,共计34种1070卷,除去

《金瓶梅词话》20卷难以出版,还剩1050卷,卷轶超900卷的《全唐诗》,可能为中国古代文士个人文集之最。

有三类书共141种约1679卷未收入《王世贞全集》,一类是有书名和序而无书,共15种约380卷;

第二类是与《王世贞全集》内容重复的书(包括单行本和“两稿一集“的再选本)共100种,约789卷;

第三类是讬名王世贞的伪书26种,约510卷,均附录于书末。

王世贞著述丰赡宏博,卷帙浩繁,数百年,流布世界200余馆,版本众多,真伪混杂,善本书多,借阅难、复制昂贵,再加上王世贞博识尚雅,行文古奥,使

得整理面临诸多困难。

《王世贞全集》内封

《王世贞全集》的出版是国内外、校内外、课题组内外、多领域同力合作的结果。

《王世贞全集》的整理,有幸被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上海交通大学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太仓市文化建设重点项目,立项单位在研究工作和经费上的

支持,是本项目得以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

文献的收集是《王世贞全集》编纂的基础工作。

感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无锡市图书馆、福建省图书

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国家图书馆”、台北“中研院”和傅斯年图书馆、美国哈佛燕京图书

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韩国成均馆、韩国藏书阁、奎章阁、韩国中央图书馆、高丽大学图书馆、棃花女子大学图书馆、国民大学图书

馆、忠南大学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等给予图书查阅、复印、扫描、拍摄所提供的便利和服务。

感谢旅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冰凌先生热情而无私的帮助,尤其感谢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原馆长郑炯文先生,感谢他的引领全球的先进管理理念:“书是哈

佛燕京的,知识是全人类的”,以及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对于《全集》资料收集所给予的鼎力协助。

《王世贞全集》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受到国际汉学界的广泛关注。 确保质量,我们特别邀请中国大陆文学、史学、文献学研究领域的名家组成了《全集》

专家委员会。

该项目自立项以来,得到了委员会专家不少宝贵的指导性建议,使项目得以顺利进行。而《全集》的整理出版唯有积累深厚、社风优良、制度严密的一流出

版社的鼎力协作,方可无虞。

为此我们选择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并得到社领导的高度重视,组成一支专业审读团队,以确保出版水平。

与此同时,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离不开上海交通大学主要领导的工作指导,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处领导的引导,上海交通大

学人文学院领导的悉心关怀,太仓市委市政府、宣传部及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领导的大力支持。

值《全集》出版之际,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王世贞全集》的整理出版是课题组全体同仁辛勤付出而获得的学术成果。其中有德高望重的师长,各子课题负责人,有学界朋友和同事,也有博士后和博

士生,大家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努力,默默奉献。

师兄郑利华教授,多年随先师章培恒先生从事明代文学与文献研究,已然是蜚声国内外的名家,在科研、政务双层重压下,挤时间与我一同编纂《全集》,

负责质量审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保证了全书的校点质量。

姚大勇教授协助我负责课题组校点组织事务,付出很多心力。值《全集》出版之际,特向子课题负责人郑利华、姚大勇、魏宏远、吕浩、张玉梅、朱丽霞教

授,师长马美信、夏咸淳、江巨荣、李梦生和沈习康等先生,课题组全体同仁和曾经支持过《王世贞全集》整理和出版工作的友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加上《全集》整理工作难度很大,讹误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许建平 2021年8月20日于上海交通大学

(全文终)

注 释:(从略)

文章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本文获授权发表,原文刊于《王世贞全集》,2022,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