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热映引发争议,集体记忆偏差,爱国诗词未曾收入教材_教材_满江红_岳飞

电影《满江红》的热映直至今天仍引发许多争议,其中一条是近日关于“岳飞的《满江红》被人教版教材删除替换”的说法上了热搜。直到有专家做出回应:“人教版教材从没有删除或者替换过岳飞的《满江红》,全国教材根本从没有收录过《满江红》”。

网友们对此惊讶不已,这是一次经典的“集体记忆偏差”事件。但这并非个例。

曾经网友们在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也提出了“斯人”“是人”的讨论。后来经证实教材写的“是人”。

但人们讨论此事除了奇怪文字疑似改动外,更多的是觉得好词不该被埋没,更何况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样一篇好词没有被收录着实可惜。

时代不断地发展进步,教育的形式也会越来越倾向于多元化,学生们接收到的知识也变得更多元。网络信息繁杂很容易会混淆思维。

其中一种网络上的说法岳飞的《满江红》会被剔除教材,是因为岳飞要驱除的匈奴为金朝,他们的后人已经是华夏一员。

展开全文

所以宋金之争属于内战,学习诗词要考虑到诗人生活背景。而这样的内战有碍民族大团结。

但是经过作家吴小轶的初步核实,岳飞的《满江红》只在1960年短暂的进入过一版教材中,而且当时那版教材使用范围很小,使用时间也只有一年。

网友们可能是从别处得知岳飞的《满江红》,毕竟岳飞的故事,大多数人只要关注一些历史就可以有部分了解。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关于他的事迹不仅网络上有着诸多的讲解,影视剧中也有他的角色或者衍生角色,所以大多数人才会觉得熟悉。

教材改版是教育的需求,学生和家长要正确看待,不要草木皆兵

自从“毒教材”事件发生后,人们对于教材的内容十分关注。毕竟教材是学生们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

而且教材几乎伴随着学生走过整个学生时期,有人在毕业后也会拿出教材书进行观赏。可想而知,教材的重要。

不过随着教育的发展,教材改版也是必然的,只是改动不会太频繁应该是每隔几年进行改版。其中教材改版分为大改和小改。

大改可以是知识点含义的改动或者是文章的删减等;小改包括更改文字、标点或者图片的大小等。教材改动是为了修改过去的错误或者更符合当今学生的观念。

不过教材改动绝非小事需要专家们仔细探讨、研究,而非只是一时的意念来进行改动。

我国历史悠久,文人佳作更是不胜其数,家长们个人的喜好有不同。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家长们也要不断的进行学习,不能用过去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对现在的教材进行解读,这样也会对学生进行片面的教导。

除了教材学习外,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课外阅读必不可少

网友们对于岳飞的《满江红》未能进入教材始终觉得遗憾。但我国的文人佳作甚多,不可能全部收录在教材当中。

所以家长们感到遗憾之余也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定的阅读空间。购买一些名著佳作回到家中让学生除了教材之外也有别的书可看。

课余时间学生应该学会放松,但放松除了常见的网络游戏、户外活动外也可以选择品茗佳作陶冶性情。

若是学生有条件进行学习了解,或许可以把短期的兴趣作为长期的学业进行研究,这样学生就可以把爱好当作一种发展方向。

学生在课外也有阅读的习惯,不仅有助于自己专注力的提升,在教育学习中能更加专注,仔细。

在进行文章解读等方面也会有独到的了解,知识面会越来越广,运用在学习中也更加得心应手。

好的文章也可以在学生对事物懵懂的年纪里给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在其之后的发展路上不会偏颇。

笔者寄语:教材的改版是为了教育可以与时俱进,家长对于教材的关注也是为了学生能有更加良好的发展。两者都是为了教育能够进步。

教材很重要,所以专家们在进行改版时一定要慎重,尽量避免“毒教材”事件发生,家长们也要相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考虑,不要过于担忧。

互动话题:你对此事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