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赤壁怀古与岳飞的满江红你认为谁的更好些?为什么有人说岳飞抗敌对象是金朝的女真族政权,《满江红》却称胡虏和匈奴_满江红_岳飞_壮志

本文目录

  • 苏轼的赤壁怀古与岳飞的满江红你认为谁的更好些
  • 为什么有人说岳飞抗敌对象是金朝的女真族政权,《满江红》却称胡虏和匈奴
  • 《满江红·写怀》到底是不是岳飞写的
  • 岳飞满江红
  • 请教各位诗词专家,岳飞《满江红》词中的“臣子恨”该如何准确解读
  • 南宋岳飞的《满江红》算是我国古代最雄壮的诗词吗
  • 满江红是岳飞什么情况下写的
  • 满清怎样篡改岳飞的《满江红》

苏轼的赤壁怀古与岳飞的满江红你认为谁的更好些

苏轼写出了人生的洒脱,岳飞写出了民族的豪情。如果在两者间取舍,那我肯定选满江红。虽然有的所谓的文人或学者刻意贬低质疑岳飞和满江红,但这首词在中华民族最艰难的年代(抗日战争时期)鼓舞激励了无数赤子,挺起了民族脊梁,这是赤壁怀古无法比拟的。

为什么有人说岳飞抗敌对象是金朝的女真族政权,《满江红》却称胡虏和匈奴

因为这个满江红貌似明朝人写的,把“贺兰山”这座北宋和金国也够不着的山演戏成岳飞的梦想,显得不严谨。

《满江红·写怀》到底是不是岳飞写的

谢邀

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岳飞领兵北伐,逼近北宋故都汴梁,大有一举收复中原被直捣敌军老巢黄龙府(吉林农安县)之势,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岳飞满怀激情,写下了《满江红》这首气壮山河的词,但谁也没有想到,在800年后的20世纪30年代伊始,却有人认为岳飞的《满江红》是伪作。

质疑《满江红》非岳飞所作的观点有哪些?

第一个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是”华北临时政府“傀儡政权控制下载辅仁大学执教的语言学家余嘉锡。1937年,他在《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三《岳武穆遗文》条下,提出两点论据:第一,岳飞孙子岳珂所编《金陀粹编》中的《岳王家集》没有收录这首词。第二,这首词最早见于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是据弘治十五年(1502)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入的。在此以前,不见于宋、元人记载或题咏跋尾,沉埋数百年,突然出现于明中叶以后。赵宽也不说所据何本,来历不明,深为可疑。

第二个是词学大师夏承焘。1962年9月16日,他在《浙江日报》发表的《岳飞(满江红)词考辩》一文中,除了赞同余嘉锡的论据外,又从词的本身找出了一个”破绽“。即”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一句。其认为这一句不符合地理常识。岳飞伐金想要直捣的黄龙府在吉林,而贺兰山在甘肃河套之西,南宋时属于西夏,并非金国地区。”这首词若出于岳飞之手,不应方向背如。”

而第三个提出质疑的是台湾孙述宇,1980年9月10日,他在台湾《中国时报》发表了《岳飞的(满江红)一个文学的质疑》一文,着重从词的内容和风格提出了两点质疑:一则,此种用了不少岳飞自己的故事和典故,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等。作者自己用自己事迹的典故,简直”匪夷所思“。相反,根据这些尽人皆知的材料,一个拟作者倒不难写出这么一首词来;二则《满江红》风格慷慨激昂,是一首英雄诗,英雄做不出英雄诗来的,而只会是仰慕英雄的人才能做出来。

以上大概就是比较主流的质疑岳飞不是《满江红》一词作者的主要观点。

乍看起来这些论据似乎都有其合理性,但并不一定就完全站得住脚。

1986年,在浙西江山县发现了一部《须江郎峰祝氏族谱》,其卷十四之《诗词歌赋》中载有岳飞于绍兴三年(1133)年,赠抗战派大制参祝允哲的《满江红》词及祝允哲的和词。岳飞题为《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

“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祝允哲的和词题为《满江红·和岳元帅述怀》云:“仗尔雄威,鼓劲气,震惊胡羯。披金甲,鹰扬虎奋,耿忠炳节。五国城中迎二帝,雁门关外捉金兀,恨我生,手无缚鸡力,徒劳说。 伤往事,心难歇;念异日,情应竭。握神矛闯入,贺兰山窟。万世功名归河汉,半世心志付云月。望将军,扫荡登金銮,朝天阙。”

很显然,流行于世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岳飞在自己所作的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祝允哲词中的部分词语、意境,修改后的定稿。岳飞本非词家,使用自己的旧作、和把他人的词语、意境融入自己的新作之中,都是很正常的事,何况这是一首慷慨激昂,气壮山海,抒发爱国情怀的千古绝唱。这两首《满江红》的发现,足以扫除一切怪论,是故,80年代以后几乎没有了质疑岳飞不是《满江红》的作者这种言论出现。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

岳飞满江红

岳飞满江红赤烈如同太阳,苏轼明月几时有温暖如同月亮。太阳与月亮双篇压两宋。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何时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谁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何况于人乎?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岳家军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我所以有大患者,为我有身,为我无身,我有何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天无以清将恐裂,万物无以生将恐灭。靖康耻,莫能雪,臣子恨,何时灭。

兵者,不祥之器,以杀人为乐者,不能得志于天下。而满江红出现杀人为乐的逆境人间,突显国家昏乱有忠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天得一以清。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川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

满江红词激情澎湃,而能平稳收势。确实满江红大音希声。

请教各位诗词专家,岳飞《满江红》词中的“臣子恨”该如何准确解读

岳飞满江红中的臣子恨应从二个方面来理解。

一,靖康之耻,一一二七年,金国入侵北宋,占领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作为对帝王忠心耿耿的岳飞,视此为奇耻大辱,此仇此恨不共戴天。为重拾旧山河,迎回微,钦二帝,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二,金人屡侵中原,杀我百姓,掳我姐妹,掠我财富,占我家园。从小有精忠报国理念的爱国将领岳飞,其悲愤之心可想而知。才有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诗句。

南宋岳飞的《满江红》算是我国古代最雄壮的诗词吗

首先需要厘清几点: 1. “满江红”是词牌名,非词名。 2. 以“满江红”为词牌的词作有很多,岳飞流传下来的“满江红”就有两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和“满江红·怒发冲冠”(“满江红·写怀”),这里讨论的应该是后者。 3. 从民国时期余嘉锡开始就有人质疑此词非岳飞所作,近来更是甚嚣尘上,但是大量有力证据驳斥了此种怀疑。

回到问题本身,“满江红·怒发冲冠” 从词作艺术水平论,不属一流。但是作为南宋数一数二的爱国将领发自肺腑的词作一定归于“雄壮”之列的,然而以岳飞所处南宋偏安朝廷的环境,与其说“雄壮”,不如“悲壮”更确切。

1134年,岳飞大破敌军,迅速收复六州失地,随即被迫班师回朝,他念念不忘北伐大业。一日登上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第一首《满江红》,“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满怀收复国土的雄心壮志。

第二首满江红一说作于1136年,岳飞第二次孤军北伐不利,撤回鄂州,深感壮志未酬,写下这首千古绝唱。另一说法是其创作具体时间为入狱前不久。朝廷偏安,他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悲愤地慨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悲壮意味更浓。

满江红是岳飞什么情况下写的

岳飞的《满江红》创作时间有三种说法:

一,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

二,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三,《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岳飞(1103—1142)

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狱。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清怎样篡改岳飞的《满江红》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一生致力于北伐金国,恢复中原失地的斗争,但因奸臣当道,文官治国,皇上怯懦无能,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所害。岳飞北伐恢复中原的理想和抱负终未实现。

岳飞不但是一位能征善战的武将,也是一位精通诗词歌赋的文人,他创作的《满江红》一词,字字句句充满着荡气回肠的英雄主义,表达了他为拯救国家民族于危难的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全词分为两段,共九十二字。第一段,抒发岳飞满腔报国热情,感叹时间飞逝,时不可待的急切心情,在而立之年却未实现恢复中原的伟大理想。第二段则表达了岳飞一心收复失地,为报国恨家仇的雄心壮志,因而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并“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从而收复被胡虏占领的国土。

一般人们熟知的岳飞《满江红》原文是:“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不过,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中《满江红》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被改为了“壮志肯忘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满清为什么要篡改“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为“壮志肯忘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呢?因为《四库全书》是由乾隆主持编纂的。在古代,中原王朝把北方少数民族统称为“胡人”,岳飞《满江红》中的“胡虏”指的是宋朝时期的“金人”(女真人),而满清入关以前,以宋朝时期金国继承者自居,把国号称为“大金”。岳飞所说的“胡虏”也就成了满清的祖先了。因此,乾隆觉得岳飞要吃的就是他们祖先的肉,他便下令把“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改为了“壮志肯忘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从这个篡改来看,乾隆的文学水平真的不咋滴,“壮志肯忘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都是啥节奏?简直不伦不类。要是我改的话,就以汉字谐音改为“壮志饥餐狐狸肉,笑谈渴饮雄鹿血。”这样改,不但不能破坏原词的音韵,而且也有非常明快的画面感,也能符合征战过程中,将士饥饿后捕猎野生动物充饥的事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