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岳飞?岳飞真的写过满江红吗_满江红_岳飞_凭栏

本文目录

  • 满江红岳飞
  • 岳飞真的写过满江红吗
  • 南宋岳飞的《满江红》算是我国古代最雄壮的诗词吗
  • 岳飞的满江红为什么有人说是伪作
  • 岳飞凭栏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我们该如何去理解诗词中的凭栏
  • 满清怎样篡改岳飞的《满江红》
  • 以岳飞《满江红》为例,如何依谱填一首《满江红》
  • 那首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写怀》是岳飞的原作吗

满江红岳飞

岳飞是军事天才,却在政治上极其幼稚。一再触及宋高宗的“心理底线”。  岳飞写词《满江红》,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当时就有人提出异议——何为“旧山河”?何为“朝天阙”?明摆着是想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其实这时徽宗已死)。可是假如徽钦二帝回国,那么今上(高宗)还能安安稳稳地当皇帝吗?(明朝的于谦,也是死在这个敏感问题上,可谓是“后车之鉴”)。  岳飞被害,千古大狱,历来都归罪于秦桧。但后人论史也偶有指出,倘若不是宋高宗同意,秦桧无法害死岳飞。文徵明《满江红》有句云:“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说明秦桧只不过迎合高宗的心意而已。不过论者认为高宗所以要杀岳飞,是怕岳飞北伐成功,迎回钦宗(高宗的哥哥,其时徽宗已死),高宗的皇位便受到威胁。

岳飞真的写过满江红吗

按照传统的说法,巜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出自宋代民族英雄岳飞之手。

但是,近代以来,确有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由此,在学术界引发了较为广泛的争论。

坚持《满江红》是岳飞所作的主要根据是,宋代人陈郁在其《藏一话膄》中涉及到岳飞时,记载有武穆"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说明在当时的著作中已有巜满江红》一诗的记载。

其次,在湖南省汤阴县的岳飞庙碑林中有一碑刻,碑上刻有巜满江红》全词,碑刻于明天顺二年,(即1458年)由岳飞的同县人庠生王熙所书?。这个叫王熙的文人世代居住汤阴本地,想来是不敢弄虚做假的。

另外,就词中一些具体句子,一些学者也态度坚决怼了持否定说法人的质疑。如台湾学者李安1980年著文,他根据史料同《满江红》中的词相考证得出结论:巜满江红》词乃岳飞"表达其本人真实感受,于公元1133年秋季九月下旬作于九江。"

认为巜满江红》一词不是岳飞所作,而是他人伪作的主要根据是,这首词在宋、元二朝的正版、官方著作集中均无记载,而最早见于明弘治十五年,即1536年。而且,在岳飞孙子岳珂所编的《金陀粹编》中也木有记录这光宗耀祖的文艺大作。

另外,从诗词的具体内容来看,也的确让人怀疑。岳飞生前与金兵对抗的地点,主要在两湖、河南一带,他的志向所在,直捣黄龙府,却远在东北吉林省境内;而词中的所谓"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贺兰山脉,则在西北甘肃、宁夏一带。

只有到明代时,中原王朝才与西北鞑靼矛盾激化,并在贺兰山一带发生过战争。所以一些较真的文人据此认为,该词极有可能出自明代某一将领之手。

同时,台湾学者孙述宇在其撰写的巜岳飞的<满江红>——一个文学的质疑》中提出,词中描写的是岳飞的事迹和典故,古词中用自身的事迹和典故作词,似乎不可思议;而且,该词的风格同岳飞的《小重山》迵然而异,词不符事。

由这两点来看,《满江红》一词不可能是岳飞所作,而是后人的借名伪作。

上述两种说法,各执一词,互不通融。这使得一首流传己久、脍炙人口的绝佳好词,在人们欣赏吟咏之余,不免生出一丝遗憾与感叹。

屈之子,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南宋岳飞的《满江红》算是我国古代最雄壮的诗词吗

首先需要厘清几点: 1. “满江红”是词牌名,非词名。 2. 以“满江红”为词牌的词作有很多,岳飞流传下来的“满江红”就有两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和“满江红·怒发冲冠”(“满江红·写怀”),这里讨论的应该是后者。 3. 从民国时期余嘉锡开始就有人质疑此词非岳飞所作,近来更是甚嚣尘上,但是大量有力证据驳斥了此种怀疑。

回到问题本身,“满江红·怒发冲冠” 从词作艺术水平论,不属一流。但是作为南宋数一数二的爱国将领发自肺腑的词作一定归于“雄壮”之列的,然而以岳飞所处南宋偏安朝廷的环境,与其说“雄壮”,不如“悲壮”更确切。

1134年,岳飞大破敌军,迅速收复六州失地,随即被迫班师回朝,他念念不忘北伐大业。一日登上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第一首《满江红》,“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满怀收复国土的雄心壮志。

第二首满江红一说作于1136年,岳飞第二次孤军北伐不利,撤回鄂州,深感壮志未酬,写下这首千古绝唱。另一说法是其创作具体时间为入狱前不久。朝廷偏安,他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悲愤地慨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悲壮意味更浓。

岳飞的满江红为什么有人说是伪作

问题:岳飞的满江红为什么有人说是伪作?


前言

在《全宋词》中,岳飞被收录了三首词,一首《小重山》、两首《满江红》。其中这首

《满江红·写怀》是我们最熟悉的爱国豪放词:

怒髮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不过这首词,为什么被一些人认为是伪作呢?

一、不同版本的《满江红》

明代名臣,嘉靖时期内阁首辅徐阶(1503 -1583)《岳武穆遗文》中,出现了这首词《满江红》和《小重山》。

比徐阶更早一些的邵璨(约1475年前后在世)收集的《六十种曲·香囊记》 中,也有岳飞这首《满江红》,但是有个别字不同:

怒发冲冠,凭阑处,萧萧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燥吻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飮匈奴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竭】。【直待】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金阙。

这首词中,不同的地方还不少,【直待】,个别字不同:灭变成了【竭】,另外“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现在下阕。上阕也有“【燥吻】饥餐胡虏肉。”的不同。

另外明朝陈耀文(1550年进士)的《花草稡編》中也有不同的版本:  

怒髮衝冠,凭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懐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耻,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闌山缺。壯志飢飱【仇冦】肉,笑談渇飲匃奴血,待従頭,収拾舊山河,朝【金】闕。

二、为什么会被认为是伪作

这首满江红之所以被认为是伪作,是因为在明朝以前的宋词选本中,没有见到这首词,甚至包括岳飞自己的孙子岳珂所编《金伦粹编·家集》中也没有见到这首词。

但是这首词肯定是伪作吗?这就不好说了。

很多人认为贺兰山阙“駕長車、踏破賀闌山缺”不符合南宋的实际情况,但是这种论据不能完全否定岳飞是作者。

或许,这首词真的是在一段时期内消失了呢?然后到了明朝,又被大家发现。

晚唐的韦庄曾经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但是这首《秦妇吟》的完整作品却没有传下来。

五代孙光宪诗人《北梦琐言》曾经写到:

蜀相韦庄应举时,遇黄寇犯阙,着《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他日撰家戒,内不许垂《秦妇吟》障子。以此止谤,亦无及也。

后人也因此怀疑,是不是真的有首诗。一直到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一九OO年),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了这首诗。

可见,这首诗远传到西域边疆,才幸存了下来。

藏经洞中,还发现了记录唐朝王梵志的文献,证明了王梵志这个人的存在。

结束语

至于这首《满江红》到底是不是岳飞的作品,至今众说纷纭。不过无论是谁的作品,都不可否认这是一首值得传颂的爱国词章。

结束时,录入岳飞的另一首《满江红》,这一首很多人就不太熟悉了: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老街味道

岳飞凭栏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我们该如何去理解诗词中的凭栏

问题:岳飞凭栏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我们该如何去理解诗词中的凭栏?


前言

凭栏亦作“ 凭阑 ”,即身倚栏杆的意思。古诗中的凭栏非常多,有的在桥上凭栏,有的在楼上凭栏,相同的是,都有远望之意,既然远望必有所思。有的是思念情人、有的思念亲友、有的是心怀抱负。

我们先看看岳飞的凭栏,再看看古诗中不同的凭栏。

一、岳飞满江红中的凭栏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起句就是“怒发冲冠”,原因是下阕换头处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但是岳飞胸中的遗憾是,他很可能会“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所以会有“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举动。

那么“凭栏”的作用就在于,给岳飞提供了一个登高望远、思绪飞腾抒发感情的现实条件。

古人诗词中的凭栏都是一种前奏,后面必有所生发。

二、其他诗人的凭栏

1、桥上凭栏 元稹《智度师二首 其二》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

前二句写了禅师以前是百战成名的武将,立功以后立地成佛。 功成身退后“闲”凭栏干远眺夕阳,这种鲁仲连式的结居是李白最终的理想。

同时期的白居易 《和友人洛中春感》诗:

“莫悲 金谷园 中月,莫叹 天津桥 上春。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

天津桥是洛阳的一座名桥。天津桥上无人识,也有一种落寞之感。

元稹看到桥上的禅师时心有所感写下这首绝句,那么禅师本人在想什么呢?元稹没有说,或许禅师也偶尔想起当年金戈铁马的生涯吧,或者只是心无杂念地在欣赏落日大江红的美景,至于“无人识”可能恰是和尚的意愿。

2、江亭凭栏 韦庄《题貂黄岭官军 》

散骑萧萧下太行,远从吴会去陈仓。斜风细雨江亭上,尽日凭栏忆楚乡。

吴会去陈仓,从江南去西南,路途之中凭栏远眺,韦庄写的很清楚,思念楚乡。韦庄处于唐朝末年,中原混乱之时去了四川作官,在朱温篡唐以后,韦庄劝王建称帝,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宰相)。

末句尽日凭栏忆楚乡,既是怀念家乡,也是怀念一去不复返的大唐。

3、冢上亭凭栏 《题冢上亭》(唐·吕岩) 

冢上为亭鬼莫嗔,冢头人即冢中人。凭栏莫起存亡意,除却虚空总是尘。

在坟地凭栏不多见,也不见得少,我们参观某某陵时,也有机会凭栏,既然是在古人坟墓左右,凭栏所思当然有今古存亡之感。

4、楼上倚栏《八声甘州》柳永 (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这首词两面写来,佳人在妆楼颙望,不见归舟,而词人倚栏杆处,“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三、不要凭栏

1、独自莫凭阑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劝慰自己,不要去登高凭栏了,凭栏会让自己更加悲伤。流水落花春去也,无限江山无限愁。还是在软禁的小院里呆着吧。

2、休去倚危栏 《摸鱼儿》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镇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说,不要去倚栏,因为心中“闲愁最苦”,再去依栏远眺,看到斜阳烟柳,更是愁上加愁。

结束语

作诗填词,不用到“凭栏”这个词的人不多,老街也不能免俗。

《卖花声 岳阳楼怀古》 @老街味道

无客与凭栏,独对君山,平湖晚照一苍顔。笛里愁肠吹欲断,偏是阳关。怅望水云闲,长路漫漫。秋风鲈脍几时还。多少英雄曾把酒,回首长安。

@老街味道

满清怎样篡改岳飞的《满江红》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一生致力于北伐金国,恢复中原失地的斗争,但因奸臣当道,文官治国,皇上怯懦无能,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所害。岳飞北伐恢复中原的理想和抱负终未实现。

岳飞不但是一位能征善战的武将,也是一位精通诗词歌赋的文人,他创作的《满江红》一词,字字句句充满着荡气回肠的英雄主义,表达了他为拯救国家民族于危难的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全词分为两段,共九十二字。第一段,抒发岳飞满腔报国热情,感叹时间飞逝,时不可待的急切心情,在而立之年却未实现恢复中原的伟大理想。第二段则表达了岳飞一心收复失地,为报国恨家仇的雄心壮志,因而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并“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从而收复被胡虏占领的国土。

一般人们熟知的岳飞《满江红》原文是:“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不过,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中《满江红》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被改为了“壮志肯忘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满清为什么要篡改“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为“壮志肯忘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呢?因为《四库全书》是由乾隆主持编纂的。在古代,中原王朝把北方少数民族统称为“胡人”,岳飞《满江红》中的“胡虏”指的是宋朝时期的“金人”(女真人),而满清入关以前,以宋朝时期金国继承者自居,把国号称为“大金”。岳飞所说的“胡虏”也就成了满清的祖先了。因此,乾隆觉得岳飞要吃的就是他们祖先的肉,他便下令把“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改为了“壮志肯忘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从这个篡改来看,乾隆的文学水平真的不咋滴,“壮志肯忘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都是啥节奏?简直不伦不类。要是我改的话,就以汉字谐音改为“壮志饥餐狐狸肉,笑谈渴饮雄鹿血。”这样改,不但不能破坏原词的音韵,而且也有非常明快的画面感,也能符合征战过程中,将士饥饿后捕猎野生动物充饥的事实。

以岳飞《满江红》为例,如何依谱填一首《满江红》

满江红 观电视连续剧《起航》感怀

正本清源,是时候,盘点对错。

自开放,几番曲折,几番求索。

万里驱车倚动力,

千程履步腿哆嗦。

趁日新月异赶超期,稳开跖。

减地债,断不拖。

还绿水,大网络。

变城市智慧,惊天举措!

南疆滔滔掀浊浪,

台海滚滚起黑波。

欲铲除一切恶势力,斩阎罗!

益阳黄仑山2O19年2月22日于益阳。

那首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写怀》是岳飞的原作吗

流传千古的《满江红》出自民族英雄岳飞之手,一直以来被人们口口相传,英雄与诗词相得益彰,被后人世代传承。

但近代有些学者,对《满江红》是否为岳飞原作?提出了质疑。以故学者余嘉锡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认为《满江红》最早的记载出于明朝嘉靖年间徐阶的《岳武穆遗书》中,而宋、元时期记载诗词书籍中却不见《满江红》,但它却出现在四百年后的明代,让人十分不解,同时徐阶在录入时,对于出处没有说明,这更让人生疑。

从岳飞的儿子岳霖到孙子岳轲,历经两代人的努力,费尽艰辛四处搜集岳飞遗稿,著成《岳王家集》,但其中并未收录《满江红》,甚至三十一年后重修此书,仍未将《满江红》收入其中,这很让人奇怪。所以余嘉锡认为《满江红》可能非岳飞所作,而是明朝人的作品。

还有人就“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一句加以论证,贺兰山在甘肃,宋时属西夏,不是金国的地盘,岳飞要直捣的“黄龙府”在吉林,两者方向背道而驰。而明朝时有明军在贺兰山抗击鞑靼,并打了胜仗,此词句与明朝情况相符合。所以此词有可能是出自于明朝人之手。

再有人就词的内容和风格发出质疑,《满江红》与岳飞其他的诗词在这方面有很大差异,不像为同一人所作。

支持《满江红》是出自岳飞之手的学者则认为,贺兰山是一种泛指,可能是指敌占领地区,不能简单的以地理区分,另外有一些作品也是埋没多年,才重见天日的,这有很多先例,所以不能作为质疑的证据。还有人根据岳飞的从军经历,认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符合岳飞的实际情况,而“潇潇雨歇”,正是岳飞当时镇守江州的正常天气状况,《满江红》是岳飞当时的真情实感。

《满江红》是否出于岳飞,质疑的声音并不是很高,只是学术争辩而已。但不管是不是岳飞所作,《满江红》的价值和影响不容置疑,岳飞和《满江红》会永远被人民铭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