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全诗,作者,诗名?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作者是谁题目又是谁_建德_近人_新安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全诗,作者,诗名

宿建德江①(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②日暮客愁新。③野旷天低树,④江清月近人。⑤【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的一段,在今浙江省境内。②泊:停船靠岸。烟渚:烟雾迷蒙的水中小块陆地。③客:指诗人自己。④野旷:原野空旷。天低树:天比树还低。⑤月近人:水中映照的月影在向人靠近。【解析】这首诗是诗人旅途中船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的,是一首即景诗。诗的大意说:旅途中暂时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中小洲边上,苍茫的暮色给客旅之人增添了一缕新的愁绪。由于原野空旷辽阔,极目远眺,在那天与地相接之处,天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映在江水中的月影,好像缓缓移过来向人靠近。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写出了逼真的景象,写出了诗人此时独特的感受,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作者是谁题目又是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宿建德江》,诗名《宿建德江》表明此诗为诗人暮宿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西部的一段江水)所感。

原诗全文为: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白话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扩展资料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诗的第二句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的下一句是什么

出自《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词句注释]

⑴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⑵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⑶客:指作者自己。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⑷野:原野。旷:空阔远大。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⑸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创作背景]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