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结尾中Lockwood最后面对的三座墓碑分别都是谁?《呼啸山庄》除了故事结构离奇,真不知好在哪儿,觉得内容很无聊,怎样理解这部名著_凯瑟琳_呼啸_山庄

本文目录

  • 《呼啸山庄》结尾中Lockwood最后面对的三座墓碑分别都是谁
  • 《呼啸山庄》除了故事结构离奇,真不知好在哪儿,觉得内容很无聊,怎样理解这部名著
  • 为什么《呼啸山庄》能够得到极高的文学赞誉
  • 如何评价《呼啸山庄》
  • 大量阅读文学名著可以成为作家吗

《呼啸山庄》结尾中Lockwood最后面对的三座墓碑分别都是谁

最后的座坟墓是凯瑟琳的,希斯克利夫的和埃德加的。

凯瑟琳死之后,埃德加把凯瑟琳安葬在了那里,等到林顿自己死后,也和凯瑟琳葬在了一起。最后希斯克利夫死之后,他的坟墓也在凯瑟琳的身边。

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是悲伤的,他们深爱着对方但是最后都没有在一起。

最后的结尾是:

I lingered round them, under that benign sky; watched the moths fluttering among the heath and harebells,listened to the soft wind breathing through the grass,and wondered how any one could ever imagine unquiet slumbers for the sleepers in that quiet earth.

我巡视四周,在温和的天空下;看飞蛾的健康和风信子之间,听着柔风在草的呼吸,想知道任何人能想象不宁静的睡眠在那平静的土地的人。

埃德加林顿死后与他妻子凯瑟琳林顿葬在一起,希认为自己和他的凯茜才是死亡也不能分离的伴侣,他要和她葬在一起,但林顿的坟墓已经埋了多年,所以最后是三座坟墓葬在一处。凯瑟琳死后不得安心。鬼魂游走在呼啸山庄附近。希斯克利夫最后走在雪地里孤独地死掉了

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热烈而悲壮。

  有五分钟左右,他没说话,也没放松他的拥抱,在这段时间我敢说他给予的吻比他有生以来所给的还多:但是先吻他的是我的女主人,我看得清清楚楚,他由于真正的悲痛,简直不能直瞅她的脸!他一看见她,就跟我同样地确信,她是没有最后复原的希望了——她命中注定,一定要死了。   “啊,凯蒂!啊,我的命!我怎么受得了啊?”这是他说出的第一句话,那声调并不想掩饰他的绝望。现在他这么热切地盯着她,他的凝视是这么热烈,我想他会流泪的。但是那对眼睛却燃烧着极度的痛苦:并没化作泪水。   “现在还要怎么样呢?”凯瑟琳说,向后仰着,以突然阴沉下来的脸色回答他的凝视:她的性子不过是她那时常变动的精神状态的风信标而已。“你和埃德加把我的心都弄碎了,希刺克厉夫!你们都为那件事来向我哀告,好像你们才是该被怜悯的人!我不会怜悯你的,我才不。你已经害了我——而且,我想,还因此心满意足吧。你多强壮呀!我死后你还打算活多少年啊?“   希刺克厉夫本来是用一条腿跪下来搂着她的。他想站起来,可是她抓着他的头发,又把他按下去。   “但愿我能抓住你不放,”她辛酸地接着说,“一直到我们两个都死掉!我不应该管你受什么苦。我才不管你的痛苦哩。你为什么不该受苦呢?我可在受呀!你会忘掉我吗?等我埋在上里的时候,你会快乐吗?二十年后你会不会说,‘那是凯瑟琳·恩萧的坟。很久以前我爱过她,而且为了失去她而难过;可是这都过去了。那以后我又爱过好多人:我的孩子对于我可比她要亲多了;而且,到了死的时候,我不会因为我要去她那儿就高兴:我会很难过,因为我得离开他们了!’你会不会这么说呢,希刺克厉夫?”

希刺克厉夫曾经说过,他要把埃德加的坟墓打开,把埃德加的放出来,把他的放进去,因为他要跟凯瑟琳一起。而到最后,希斯克利夫死时,哈里顿在坟墓他种下了绿草,而文中也说“目前这个坟已像其他坟一样光滑青草了。”

其实答案很简单,人都是在现实和理想中矛盾的生活,相信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属于过去和自己的永恒的爱情,很多人在面对现实时,都会选择在心里祭奠过去的这份爱情,虽然明知道自己永远不会再这样爱了,可是能怎么办呢?生活还得继续...凯瑟琳她并不是爱慕虚荣,只是困惑在这样的世界里,既然他爱的人不能拯救她,她唯有向命运妥协

毋庸置疑,凯瑟琳是爱希斯克利夫的。这个无父无母的弃儿缺少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怀,甚至宗教的洗练,在他身上张扬着一种天然的、原始的性格。希斯克利夫的是狂热的,无拘无束的,当然也是不考虑任何后果的。希斯克利夫被恩萧收养,他们居住在一个与世隔绝,非常偏僻的呼啸山庄。呼啸山庄的外在景观昭示了它内在的荒野、原始破坏力和顽强生命力的野性特征。这个山庄象征着落后、颓废、荒野,而与之对立的是埃德加,他有着良好的家世,受过教育熏陶,懂得克制自己。两种世界观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两种感情都无法和凯瑟琳建立有效的沟通,从而酿成悲剧。

《呼啸山庄》除了故事结构离奇,真不知好在哪儿,觉得内容很无聊,怎样理解这部名著

其实如果你仔细地去研究外国名著《呼啸山庄》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它之所以成为名著,除了故事结构离奇,主要是因为这本书好就好在故事中的人物处处以爱来化解仇恨。

故事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本是一对相爱的恋人,由于凯瑟琳的虚荣心而分开。凯瑟琳在向艾伦说起自己嫁给林顿的原因,是怕嫁给希斯克利夫会降低她的身份。为了物质上的追求,凯瑟琳选择了放弃她心中的爱情,使得她最后只能在自己编织的苦网中挣扎着死去。她的死给了希斯克利夫致命的打击。使他的心里扭曲,他把凯瑟琳的死都归结到她哥哥辛德雷的身上,直到辛德雷酗酒而死都没有放过他。

小说的结尾写了希斯克利夫看到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与凯瑟琳的女儿凯蒂相爱的情景,使他仿佛看到了昔日凯瑟琳和他相恋的身影,于是他的恨消失了,心中的爱又复活了!他成全了这对恋人。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呼唤着凯瑟琳的名字逝去。


为什么《呼啸山庄》能够得到极高的文学赞誉

首先你要知道《呼啸山庄》是一部极具先锋性和结构性的作品。

主要情节用一位家族秘闻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因此,除首尾几章外,其余部分均使用了非线性倒叙的记叙方法。

不仅如此,在整个主体部分里,还融入了大量的人物对话,内心独白,书信往来以推动故事。

现在大多数这种手法以古典小说的范畴来看非常超前——非线性基本倒叙和POV镜头推进是如今常用的影视语言和文学语言

接下来,你要了解的,是勃朗特三姐妹的身世。

01

旷野,风呼啸,昼夜不停。

山区小镇桑顿在粗犷的群山中孑然独立。

声声议论,阵阵踱步,鹅毛笔的奋笔疾书在风策中隐匿。

1846年,曾经被荒原掩盖的渺小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勃朗特三姐妹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完成了世界级的作品:

《简爱》(夏洛蒂),《艾格妮丝.格雷》(安妮),以及“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呼啸山庄》。

02

艾米莉.勃朗特一生短暂,《呼啸山庄》问世一年后就匆匆离去,在偏僻的山乡里也没有过多关于她的文字记录,只能从他人的口中略知一二:

姐姐夏洛蒂说,她是“比男人刚强,比小孩单纯”的女性。

在她老师看来,艾米莉身上有种男人也少有的“逻辑头脑和辩论才能”。

后人的研究也众说纷纭,她是反抗主义,是女权主义,是新历史主义......

著名神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给出的结论是,艾米莉是一位“出于受压制的性饥渴”作为创作动力的作家——当然,弗洛神棍的一切精神分析都会归综到“性饥渴”。

总之,但凡读过《呼啸山庄》的人,都为这位特立独行的女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好奇。

03

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文字大多数时候能反应写作者的内心。

艾米莉的性格很好了解,看看她的诗集,你就会有自己的判断:

世上唯独我,活着无人关心,

死后也无人哀悼;

自从出世,没人为我生一缕忧愁,

露一丝微笑。

04

《呼啸山庄》是一部极具先锋性和结构性的作品。

主要情节用一位家族秘闻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因此,除首尾几章外,其余部分均使用了非线性倒叙的记叙方法。

不仅如此,在整个主体部分里,还融入了大量的人物对话,内心独白,书信往来以推动故事。

现在大多数人对这种结构充满溢美之词,但我要说的是,这种手法以古典小说的范畴来看固然超前——非线性基本倒叙和POV镜头推进是如今常用的影视语言和文学语言,但是,单以《呼啸山庄》来说,艾米莉在这方面的写作技巧并不成熟。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艾米莉了解这个故事,沉郁敏感的她,在自己的幽室里创作了狂风呼啸下极端的爱恨。

05

作者的创作过程有时能分为两类:

一类作者知道整个故事的框架,并且牢牢抓住每个人命运,让他们走在预设的道路上,不偏不倚。

另一类作者是让故事随着意识的流动慢慢展开,大多数时候剧情走向和最初的构想完全不同。

艾米莉属于前者。

书中的“我”洛克伍德来到呼啸山庄后,整个氛围立即从避世的爽快变得荒凉败落,希思克里夫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让读者感到隐隐的危机四伏。

之后,“我”在窗台上看到“凯瑟琳.恩肖,凯瑟琳.希思克里夫,凯瑟琳.林顿”的画像;

看到希思克里夫朝窗外大喊:“进来吧,凯西”;

在梦中看到过往的魂灵......

作者在这个时候已将两代人的悲剧在这种突如其来的诡异画面中埋下。

06

艾米莉的作品在当时不被看好的原因也许归因于此:

在过短的篇章中塞进了太多主要人物和故事伏笔,让文本密度过大。

同时不断变换的视角,和跳跃的镜头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凌乱感。

可以这么说,即便当下已习惯这种表达手法的读者也会吃力。

07

你可以把故事前半部分认为是淘汰读者的门槛,因为随着故事的发展,所有的谜题慢慢解开之后,一种渐入佳境,恍然大悟的感觉就会随之而来。

极端的爱恨在呼啸的狂风下变成一团混沌,无法准确定义的情感,在希斯克利夫用痴狂的手段与爱人长眠后,将故事推动到了荡气回肠的结局。

两代人的爱,30余年的时间跨度,情起于相似的年纪,终于肉体过早的消亡。

不过一种爱恨模糊。

另一种,青涩却悲戚刻骨。

一生从未体验过爱情欢愉的艾米莉,一生寡言而被冷漠的艾米莉,用她澎湃的文字,把她理解的世界写进书中的墓碑,情感从地下蔓延及地上,从纸里透过纸外,直到一切都化为山庄上呼啸的狂风,久久不息。

如何评价《呼啸山庄》

我读《呼啸山庄》,读得好累,这样的作品,让人觉到明显的压抑和难过。但是,我还是坚持读下来。

小说里的希刺克厉夫,是一个恨就恨到极致的人,他像荒原上突奔裹挟的劲风,凌厉冷酷地刮个不停。他不愿意和仇恨和解,就连自己的儿子,他也没放过。

他要对他所恨的一一报复,把他想要的都占有,这过程他快乐吗,不!直到有一天,他没有对手了,报复没有意义了,他才静静地死去。

说真的,看到这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百倍还之”的男人离开人世,我心里似乎轻松许多。

爱就爱到极致,是一种境界,恨就恨到彻底,只能毁灭人,包括自己。

我读这本书前半部分简直是一种煎熬,直到小凯瑟琳出现,才让我生起兴致,她也是本书中我唯一喜欢的人物,她活泼、善良、坚强,她犹如透过阴霾缝隙射下来的光柱,给人无限欣喜。

相比较小说里其他野蛮、软弱或是变态的人物,小凯瑟琳似乎如仙女一般的存在。

小说里的庄园,有阴晦的,也有田园诗般美好的,其外表下面掩藏不少不为人知的罪恶,像希次克厉夫,他竟然可以折磨肖恩一家那么多年,比如不让肖恩的儿子小哈里顿识字,使小希刺克厉夫扭曲成一个变态人物等。

不少人曾赞叹希刺克厉夫的爱情,说不能得到就疯狂地毁灭,算是活得彻底。可是,我真想说,得不到就肆意报复和毁灭的人,算不算一个养不熟的白眼狼?

肖恩一家其实是有恩于他的,老肖恩收留宠爱他,凯瑟琳与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肖恩即使与他有矛盾,但毕竟未曾真正威胁伤害他。

而凯瑟琳选择林顿,完全是现实的选择,虚荣、愚昧、无知等词语用在她身上并不恰当。她的选择,伤害了希刺克厉夫的自尊心,便致使他疯狂报复!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狼得到了主人的施舍,它还渴望吃掉主人家的牛羊,不然就得撕掉主人家的孩子,这种行为值得歌颂吗?

在文学创作里,如同狂风骤雨中摧毁一切的情节,总是吸引人的,可是我个人的确无法共情。

好在后来的结局,算是令人欣慰。

《呼啸山庄》这本书,我实在不想翻开重读,不是它不好看,而是太虐心。(完)

大量阅读文学名著可以成为作家吗

读大量的文学著作,更要精通书中要义!变通和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来一个概括总结,或许会写出一篇好的记叙文,散文游记!!!成不成为文学家,就看你读的是什么书,走的是什么路了!!!成功路漫漫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