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里的一句话,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_凯瑟琳_柏拉图_爱神

文 | 北晨忆仙

古希腊作家阿伽通因为作品获奖,邀请了几位朋友前往家中赴宴。席间,宾主一致同意用谈论来消遣时光,并将谈论主题定位歌颂爱神(eros),于是大家开始轮流发言。

第一位发言的是裴卓。他认为,人的本性要求人们追寻美好的生活,而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诸如奉献、勇气等美好的品德,而爱神是形成美好品德的直接原因,爱能衍生出更多的美好品德。

第二位发言的是保塞尼亚斯。他认为爱神有凡间和天上之分:凡间的爱神因为眷恋肉体,不顾追求爱的方式好坏,而天上的爱神则专注于灵魂和精神的终生相守。因此,爱的结合不该是因为利益,而是要以增进品德为目的。

第三位发言的是医生鄂吕克锡马柯。他将爱神作为促成矛盾事物和谐一致的神秘力量,并以天气变化和瘟疫灾害为例,说明了节制的重要性。

第四位发言的是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他认为,从前的人有三种性别:男人、女人、阴阳人,他们四手四足,所有器官都是双倍。

因为反抗天神,他们被一劈为二,被分开的两半本能地要结合在一起,因此,爱就是这一半寻求另一半,由分散回归整体的过程。而对于爱神,在他看来仅仅是在实现这个过程中一种强烈的精神寄托,并不值得歌颂。

主人阿伽通第五个发言。他没有称颂从爱神那里得来的幸福,转而称赞爱神的内在品德。他盛赞爱神是所有神灵中最美、最善良的,是公正、审慎、勇敢和智慧的化身。

第六个发言的是苏格拉底。首先,苏格拉底反驳了主人阿伽通的观点,使其认识到爱神并不是美与善的。

于是,在苏格拉底看来,人们应该由追求美的形体到追求美的知识,最终上升到追求美本身。而对于爱神的帮助,则是无关紧要的。

这个故事出自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会饮篇》,而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柏拉图式爱情”的起源之处。

在《会饮篇》中,柏拉图借用自己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于爱的观点,当然其余几位的发言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些柏拉图的主张。

在柏拉图看来,世界上存在有两种爱,一种是低级的爱,即所谓的肉体之爱;一种是高级的爱,即所谓的灵魂之爱。

肉体之爱根植于人的欲望,是情欲的本能选择,是对美的东西外在形体的爱。肉体之爱发生于男女之间,目的是寻欢作乐,享受快感,进而生育繁衍,结婚生子。

而灵魂之爱则已经超越了肉体,是对美本身的追求,是追求智慧、追求善,通常发生在男人之间。柏拉图并没有彻底否定肉体上的性欲,而是提出了节制,爱情中的双方要将这种肉体之欲转化为共同的追求。

柏拉图的这种爱情观与古希腊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有关。然而在15世纪,柏拉图的这种观点却被基督教神学家们意会为某种精神上的爱情,即只爱灵魂不爱肉体,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从而达到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

展开全文

然而,事实上,除去古希腊特殊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部分,柏拉图爱情观的重点在于双方平等和寻求另一半的迫切性。

柏拉图认为,在观念世界中,无论生与死,人们总会觉得自己缺少些什么,因此需要找回属于自己的另一半。在这个世界中,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你而言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这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产生“恋情”的原因。而这个人,也就是大家所理解的“灵魂伴侣”。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遗余力地找寻着灵魂伴侣,而在一些文学作品中,那些灵魂伴侣的故事也让人唏嘘。其中,最为动人的莫过于艾米莉·勃朗特所著的小说《呼啸山庄》。

不同于英国19世纪文学作品的普遍基调,小说中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以强烈的爱和狂暴的恨,以及由此而来无情报复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背叛的故事。

小说以女仆内莉的视角,讲述了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

年幼的希思克利夫在快要被饿死的时候被厄恩肖先生带回了呼啸山庄,而后却又遭到了凯瑟琳哥哥欣德利的欺负和虐待。在此期间,呼啸山庄中的小女儿,也就是凯瑟琳对希思克利夫产生了好感,二人之间也产生了爱情。

因为欣德利的阻挠,凯瑟琳不久之后就嫁给了画眉田庄的少爷林顿。而希思克利夫也负气远走他乡,直到变成富人返回呼啸山庄。

婚后的凯瑟琳并不幸福,林顿是一个非常无聊且乏味的人,而此时,凯瑟琳也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在她的灵魂里,总有一个人是无法放下的,而那个人就是希思克利夫。

在小说中,凯瑟琳对内莉曾这样说过:

“假如我家那个坏蛋没有把希思克利夫搞得这么低贱,我也不会嫁给林顿。现在,嫁给希思克利夫是要贬低我的身份的,所以他永远也不会知道我是多么的爱他。这倒不是因为他长得英俊,内莉,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成的,他的灵魂和我的灵魂是一模一样,而林顿的灵魂和我的灵魂,就像月光与闪电光,霜与火一样,截然不同。”

这大概是关于灵魂伴侣最好的描述了,无论是凯瑟琳还是希思克利夫,他们灵魂注定会在一起,无论生离还是死别。

当希思克利夫再一次出现在凯瑟琳面前时,凯瑟琳明白,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了,因为她的灵魂指引她要不顾一切与他在一起,而现实中的家庭生活却不能让她无所顾忌地放弃所有。

于是,在一个深夜,凯瑟琳难产而死,而对希思克利夫而言,有凯瑟琳的地方,即便是地狱也是天堂;没有凯瑟琳的地方,即使天堂也是地狱。他开始报复荒原上的所有人,他要向这个世界复仇,毁灭这个没有凯瑟琳的世界。

小说的最后,当疯狂报复的希思克利夫看到凯瑟琳的女儿和欣德利的儿子走到了一起,就像看见了当年的他和凯瑟琳,于是,在凯瑟琳去世十八年后,希思克利夫终于停止了他的复仇,他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当地人从那时开始能够看见,一对游魂时常手牵手出没在呼啸山庄附近的荒原上。

爱情,对于他们来说,是两个灵魂对于自身完整性的追求,希思克利夫就是凯瑟琳,凯瑟琳就是希思克利夫,他们的灵魂是一体的,不因为道德阶级财富外貌地方而变,因为他们本质上就是一体的,这就是灵魂的伴侣。

《呼啸山庄》里的一句话,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呼啸山庄》里的一句话,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