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字长康(顾恺之明明是焦溪人,为什么说是无锡人)_顾恺之_洛神赋_无锡

本文目录

  • 顾恺之明明是焦溪人,为什么说是无锡人
  • 《感甄赋》称为《洛神赋》顾恺之为何主张传神写照以形写神
  • 东晋顾恺之的国画艺术与特点是什么
  • 一代巨匠顾恺之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什么贡献和影响

顾恺之明明是焦溪人,为什么说是无锡人

无锡有什么不和常州抢的吗?锡剧发源地武进,就因为无锡后面带锡,锡剧变成无锡地方戏剧,说成发源地无锡,水蜜桃真正的产地武进洛阳,阳山的水蜜桃品种都是引进洛阳的,然后变成了阳山是水蜜桃的真正产地。无锡就是韩国,什么都是他们的,好比中国在韩国立有一块碑,说明了一切,幸好在锡山还是惠山的,立有一块常州府的碑,不然无锡也要和韩国一样了,常州曾属于无锡

《感甄赋》称为《洛神赋》顾恺之为何主张传神写照以形写神

感谢邀请: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王弟]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子建以七步诗的才名名垂千古,而其名篇《洛神赋》更是广为人知,给他留下了才高八斗的美名。

曹植,字子健,是曹操的夫人卞氏所生的第三个儿子,曹操死后传位给曹丕,这曹丕与曹植乃是一母所生。曹植自幼聪颖过人,被曹丕所嫉,怕其长大后危及自己的皇帝的宝座,于是,在曹子建10岁那年就想找个理由宰了他,于是在朝堂之上,命其七步之内作诗一首,作不出来就问罪,曹子建从容不迫的在朝堂上踱步,三步起吟:“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乃止。于是曹丕有所感动随放了他一条小命。

曹植的《洛神赋》,用无比优美的语言来状述一个美人,“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简直就是一幅美人的工笔画儿,无论是其形还是其神,都美的不可方物,为我们大众所熟知,但他的原名却是叫做《感甄赋》的,却因为历史年代久远而鲜为人知了。

为什么叫做《感甄赋》呢?

原来,甄氏,乃是曹丕的夫人,曹植的亲嫂子,这甄氏原是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后来嫁给了曹丕,生太子曹睿,难道这曹植跟自己的嫂子有段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私情?还是说这个曹植长大后,被封到山东鄄城去当诸侯,翅膀硬了故意写篇诗赋去想嫂子的好事儿,刺激一下曹丕?要知道,早先还在他小时候就有过宰了他的念头,如今长大了敢觊觎嫂子的美貌,这不是耗子咬猫尾巴——找死?要知道曹丕这家伙可不是一个仁德之君,岂会对自己的兄弟这么宽容呢?

这一年,是甄氏死的那一年,曹植从山东到洛阳去朝见自己的哥哥,太子曹睿陪着皇叔吃饭,曹植看着这个没娘的孩子心生悲悯,心中有无限的酸楚就落下泪来,这事儿让曹丕知道了,饭后,曹丕就把甄后的玉镂金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从京师回济南的路上,因为做马车坐的有点累,就换了一条船在洛水上行驶,不觉天晚了,就枕着这个玉镂金枕睡着了,恍惚间见甄后凌风御风而来,一惊而醒,才知是南柯一梦。

回到鄄城之后,脑海中翻腾着洛水中与甄后相遇的情景,文思激荡,便假托“宓妃”,写下这美丽的华章,命曰《感甄赋》。

直到公元234年,魏明帝曹睿继位,为避母名讳,随给改为《洛神赋》。年代久了,《感甄赋》这个名字逐渐被后人给淡忘了。

宋朝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主张以形写神,无非是感念曹子建的《洛神赋》的华丽风采,其实,诗画同源,诗人以文字作画,而画家以画笔写诗,这是艺术境界的相通之处。不过,顾恺之画出来的洛神,却是把曹子建的诗歌意境破坏的荡然无存了,要不是他开了一代画风,我都以为是现如今那个大师的丑画作品了。没有仙气儿,俗。没有“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的韵味儿。

#头条情感心理学院#

( 流如歌3888,图片截图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删除)

东晋顾恺之的国画艺术与特点是什么

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 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画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斫琴图》等堪称珍品。

顾恺之对于中国人物画的影响是开创性的。他不光提出画人物要“以形写神”,而且不管画什么都要注重画外的联想:“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尤其他的列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洛神赋图》卷,由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观后令人惊叹。

除了人物画的成就,顾恺之更大的贡献在于推动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虽然我们看不到他的山水画作品,但是他写的山水画史上第一篇理论文章《画云台山记》流传至今。仰望星空,顾恺之如同一颗明亮的启明星,正是他的推动,才迎来了山水画艺术的“东方既白”。

世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痴绝的魏晋文艺宗师顾恺之,高山仰止而千古留名不朽。

一代巨匠顾恺之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什么贡献和影响

顾恺之,字长康,小名虎头,东晋时期晋陵无锡人(今无锡市),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画家和诗人之一。

顾恺之有三绝,即画绝、文绝和痴绝,他与陆探微、曹不兴和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画像)

顾恺之天赋异禀,博学多才,他不仅绘画水平超凡脱俗,在诗词歌赋和书法方面的造诣也非常高。

说到顾恺之,世人对他的第一印象还是绘画巨匠,他在人像、佛像,鸟兽和山水画方面尤为擅长,人称山水画鼻祖和中国画鼻祖。代表作有《洛神赋图》、《魏晋胜流画赞》、《论画》、《斫琴图》和《女史箴图》等。

(洛神赋)

顾恺之的画不在形,而在传神,这也是中国古代绘画的最大特点,和西方写实画风截然不同。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这是后人对顾恺之作品的评价,他的画就像春蚕吐死一般,周密详实又环环相扣,笔触细腻如丝。

(女史箴图)

顾恺之对中国绘画史的贡献和影响巨大,他画了不少名士的肖像,汉代盛行礼教之风,而顾恺之则改变了这一传统认识。他采用独特的观察角度,和艺术手法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也就是说,顾恺之不重礼教和政治因素,更看重的是人物的才华和言谈举止,强调神情和精神状态。绘画也不再是达官贵人和名士们的专利和特权。

说到顾恺之,就不得不说说他在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

吃甘蔗渐入佳境

众所周知,很多人吃甘蔗都是先吃甜的一头,然后把不甜的给扔掉。而这位天才艺术家就不一样,据《晋书》记载,顾恺之喜欢从不甜的一端开吃,然后就越吃越甜。渐入佳境这一成语,正是由此而来,能有如此心态和智慧的人,怎能不成为一代大师?

画图扎心追女孩

《晋书-顾恺之本传》中还记载,顾恺之追求女孩子也是一把好手。他喜欢邻家一女孩,多次搭讪都被对方拒绝,于是他就用自己高超的画技,在墙上画了一幅该女子的画像,然后用棘针扎图上美女的心窝,邻家女孩从此心痛不已。顾恺之趁虚而入照顾她,女孩感受到了顾恺之的情义,于是答应和他交往。于是顾恺之又偷偷地拔掉了棘针,女孩的心痛之病也就好了。

看来顾恺之还是个扎小人的高手啊,虽然此事只能当做茶余饭后闲谈之资,但也说明了顾恺之聪明,或工于心计的一面吧。

顾恺之与陆探微和张僧繇,他们将汉代美术水平发展到了新高。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对这三位南北朝画家的评价是:

“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

(女史箴图)

在绘画理论方面,顾恺之也有极高的成就,他主张传神论、以形守神和迁想妙得等观点。

顾恺之重视绘画对象的体验和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外形的基础上写神,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等。

顾恺之从小就醉心于艺术和文学,他淡泊名利,本来非常聪明,又显得大智若愚,他的绘画和理论为中国美术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