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曾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可最终反叛,这与诸葛丞相对他的打击与敌视是否有关?刘伯温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为何只被封为伯爵_朱元璋_刘伯温_巢湖

本文目录

  • 魏延曾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可最终反叛,这与诸葛丞相对他的打击与敌视是否有关
  • 刘伯温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为何只被封为伯爵
  • 全运会王曼昱表现突出,为黑龙江立下了汗马功劳,会受到什么奖励
  • 魏延聪明绝顶,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怎么看待魏延的死
  • 当属马的人老了会做什么

魏延曾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可最终反叛,这与诸葛丞相对他的打击与敌视是否有关

有关,正是这关系,魏延压根就沒打算造反。诸葛亮死后,当他知道兵权己交给杨仪了,而只安排自己在撤兵中断后时,很不满意。沒办法,费袆就安排姜维断后,把魏延凉起来了。于是魏延就邀约马岱投魏,马岱说,投魏不如造反。魏延信以为真,就跟马岱造反了。没想到马岱是诸葛亮安排在他自边的杀手。

刘伯温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为何只被封为伯爵

刘伯温能封个伯爵都算朱元璋开恩了,抛开刘伯温之死的阴谋论,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封赏算是合情合理,另有照顾的成分。因为封赏的背景是大业初成,国家框架已经建立,朱元璋需要进行统一战线,善治者、善征者才是这个阶段的主角,刘伯温属于善谋者。而且封赏都是有理有据的,功劳的大小、资历的深浅、阵亡将领的子嗣安抚都在考虑范围内。所以刘伯温作为一个元朝旧僚,非淮西嫡系,功大掩盖不了资浅,健存无需安抚,给个伯爵,又任过最高监察长官的实职,“名分”上无可挑剔。

洪武分封的规则定律

“以师直取元顺帝,扩廓帖木儿失势,可不战而降。”——《明太祖实录》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的背景是远征西北,当时北元的扩廓帖木儿率军攻打兰州,朱元璋便问将军们这仗该如何打,众将一致认为直捣黄龙就能解决兰州问题。所以当年正月初三,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邓愈为左副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副将军往征大漠。这场仗打到六月份结束,众将凯旋后才开始的对号封赏。

这次封赏只有公、侯、伯三档,子、男二档不置,一共封了六公、二十八侯、二伯。六公之中除了文臣之首李善长,其余分别是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也就是说远征漠北的几位大将里,汤和未封公爵,常茂受父亲常遇春的恩荫得了开国公爵。常遇春的战功恩荫到子弟不足为奇吧?他于前一年北伐中原时暴毙军中,怎么说也算个“工伤”,既然只封六个公爵,总有一个牺牲品,那就是汤和,前边几个他也挤不掉啊!朱元璋找个理由说他“与朕同里闬,结发相从,屡建功劳,然嗜酒妄杀,不由法度。”所以给了个侯爵之首。

开国二十八侯: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 郭兴、王志、郑遇春、费聚、赵庸、吴良、吴祯、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铎(康茂才子)、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 臣、梅思祖、陆聚。

两个伯爵是刘伯温与汪广洋,公伯八人其实还体现不出分封法则,二十八候才能体现朱元璋的分封思路。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话说“凡今爵次第,皆朕所自定,至公而无私。”那么朱元璋是怎么至公无私的呢?在谈及明朝的开国功臣时,少不了淮西二十四将的概念,即元至正十四年(1354)正月初一,朱元璋离开濠州独自奔赴定远发展时,带走的二十四人。

淮西二十四将: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

淮西二十四将中,徐达功高封公,其余人等除了阵亡的如花云、耿再成、耿君用等,和一些战功平平的将领外,基本上都拜为侯爵,与开国二十八候重合人数达到了十一位,还有恩荫的子弟封侯者如耿斌文恩荫父亲耿君用。这些重合的人都排在侯爵较前的位置,说明朱元璋分封的时候非常看重跟随他的时间先后,也就是我们说的资历。

洪武三年九月,朱元璋在分封宴上钦定了朝廷“宴飨乐章”,以《起临濠之曲》、《开太平之曲》、《安建业之曲》为首三曲,分别对应了朱元璋起义的不同阶段。对号入座,二十八候的前十四位皆是《起临濠之曲》阶段跟随他的老资历或子弟恩荫。

而在谈及资历这一块,也出现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即巢湖水军的位次偏靠后。按理说,巢湖水军是至正十五年攻克南京的重要力量,从跟随朱元璋的时间,到立下的战功,都不逊色于唐胜宗、陆仲亨等。而在封侯时,仅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四人入列。且在分封的解释上,朱元璋说汤和、赵庸、廖永忠、郭兴本可封公,但都存在劣迹,才止于候。这说明朱元璋心里很清楚,巢湖水军将领赵庸、廖永忠的资历和功劳掩盖不住,存在刻意打压之嫌。

这里汤和、郭兴很有可能是当做打压巢湖将领的工具,朱元璋将发小汤和、妻舅郭兴刻意贬低,然后顺理成章的降低巢湖将领的位次。之所以刻意打压,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 第一、朱元璋对巢湖水军的归属感存疑。

巢湖水军当时来投时,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也就是说巢湖水军投靠的过早,朱元璋只是个三当家,人家主要是奔着郭天叙去的。他们与朱元璋的从属关系并不如淮西二十四将。

  • 第二,巢湖水军在分封时的战略地位下降。

当时巢湖水军投奔红巾军时算是雪中送炭,其实力雄厚,在天下未定时,于江淮一带的战略作用无人能比。但到大业初成,朱氏政权的战略目标发生偏移,徐达等人领导的野战部队战略地位更加突显。反而是巢湖旧将已经形成小集团式的利益组织,在战略地位下降时,这种小团体更会引起朱元璋的忌惮与打压。

以上就能说明,朱元璋最认可的人,就是在独立发展时期跟随他出生入死,最好是没有任何实力的小白。比如常遇春,以盗匪头子的身份投奔朱元璋,只带去十来个强盗入伙。换个方式理解,就相当于朱氏集团独立上市融资,朱元璋最喜欢小股东融入,因为他们不掌握话语权,而且会为公司发展尽职尽责。大股东的进入,必然带有强大的资金做保证,在企业起步的时候,朱元璋欢迎你,但到了分红阶段,对不起,朱元璋要稀释他们的股权,减少他们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刘伯温的分封合情合理

从上述就已经能够看出,朱元璋对功臣的分封保持了几个原则:首先是资历与功劳并重;其次是现实主义的重武轻文;最后是立场的洁白无瑕。

  • 刘伯温的功劳与资历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种评价虽然夸张,但也突出了刘伯温对朱元璋政权的贡献。尤其是他的“时务十八策”,为朱元璋规划了各个击破的争霸战略,对朱氏集团战胜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奠定了战略基础,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

与功劳相比较,刘伯温吃亏在资历上,他是于至正十九年(1359年),才被朱元璋礼聘而至的。这个时期的朱元璋早已占领了南京,且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宴飨乐章”首三曲刘伯温是一曲都未赶上。如果放在今天,可以说公候爵位都是跟着朱元璋白手起家的创业团队,刘伯温算是帮助朱氏集团公司做大做强的职业经理人。朱元璋能给刘伯温一个伯爵,算是上市成功后的特别感谢了,那些公候才是原始股份的持有者。

  • 现实主义角度

刘伯温的才能在于谋,这与李善长不同,朱元璋将李善长称为“吾之萧何”,在天下初定的时候,善治之臣当然是帝国最需要的人才。而善谋之臣的作用就相对下降,所以朱元璋称帝之初,以刘伯温为御史中丞,这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前身,掌监察一职。也就是说朱元璋有意识的让刘伯温干得罪人的事儿,因为他善于谋划,鬼点子多,又恰好不属淮西派,对于制衡官僚队伍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期任命李善长为左丞相,这是最高行政长官,朱元璋可以依靠他进行建国初期的行政机构搭建,由军事形型权向治理型政权转化。

正因为朱元璋需要这样的政权转型,所以洪武三年的分封中,李善长以文人的身份位列开国六公爵之首,这也是向天下传达一个信号,宣传明朝的治世愿望。若从政权的稳定性讲,刘伯温正是因为善谋,且在战争时期献过“遣使试生死”的毒计,朱元璋对其是有忌惮的。为何西汉开国时,萧何能够安安稳稳的做官,张良却要功成身退呢?因为在和平时期,善治的作用大威胁小,善谋的作用小威胁大。就好比一个公司,创业时市场开发部门最受重视,稳定时运营部们最受重视。

  • 立场问题

“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善,视之漠然,心实怒之。”——《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在用人上是有“洁癖”的,他在创业时期就有一个规定,即每次战胜元朝军队后,所有曾在元朝为官的降臣不准参与庆功宴。可以说朱元璋对元朝旧僚是持有偏见的,毕竟他认为爹娘都是死于元朝官僚的腐败上。洪武四大案中的“空印案”从本质上讲,主要就是对元朝降臣的一次清洗。所以曾在元朝为官的刘伯温本身就有“污点”,而且刘伯温有一个特质更加放大这个污点,即对小明王的鄙视!

朱元璋对小明王其实是比较尊敬的,在受吴国公后,朱元璋在元帅府摆上御座,每天议政前都要领下属跪拜这个空座位。而唯独刘伯温不拜,并说“牧竖耳,奉之何为?”意思是一个放牛娃,拜个屁啊!这句话体现了元朝旧僚心中的等级观念,这个观念朱元璋虽慢慢接受,并成为金字塔顶端的那个人。但在吴国公阶段,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也是个放牛娃出生,正是元朝旧僚的“狗眼看人低”,才放纵了贪腐和不作为,导致这些放牛娃成了孤儿。

“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缴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明史.廖永忠传》

所以这件事情让朱元璋与刘伯温心里的隔阂越来越大。后来小明王在廖永忠的护送下,翻船落水而死,成为一桩迷案,朱元璋在分封时为影射过这件事,说廖永忠本可封公,但曾经和亲近的儒生窥探他的意思,所以只给个侯爵。这个窥探圣意就是指小明王被廖永忠故意害死于湖中,这里的儒生虽未点明,但通过所善二字大致能猜出是杨宪,而杨宪的资格与地位根本指挥不动廖永忠,从派系上讲,杨宪的背后很有可能是刘伯温在指点,毕竟刘伯温才是那个最不喜欢小明王的人。

综上,刘伯温能够得一伯爵,已经算是朱元璋开恩了,这里的用意还包括制衡权势滔天的淮西官僚集团。刘伯温属于浙东体系,汪广洋属于中立体系,除此之外,汪广洋算是文官集团里治理能里拔尖的官员,洪武三年李善长因病修养,所以汪广洋得伯爵也沾了这个光,否则伯爵甚至可以不置。刘伯温获封诚意伯,意思很明显,表达了朱元璋邀请刘伯温出山的诚意满满,并不是表彰刘伯温的功绩,这就是意外的恩典!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

全运会王曼昱表现突出,为黑龙江立下了汗马功劳,会受到什么奖励

150w左右

奥运会夺冠黑龙江媒体全程直播,领导接见,阵仗挺大的,又是乒乓球项目的,王曼昱至少能够保持高水平6-7年,接下来2个奥运周期都是重点人物,黑龙江也是捡到宝啦!这一回奥运+全运奖励少不了!

黑龙江给里约奥运冠军的奖励是100w,今年应该也是这个数字,王曼昱是黑龙江本届唯一的一个奥运冠军,全运会黑龙江发挥不好,才四金,王曼昱一人拿了两,上一届是冠军20w,亚军10w,王曼昱2金1银,应该就是50w。不过有一部分是用作住房奖励。

之前王曼昱家已经接受企业的一套房了,接下来王曼昱应该可以用这笔奖金在黑龙江哈尔滨给父母买套房了。

王曼昱以后在黑龙江待遇不会差的,而且她的职业生涯才初期,正常路线发展下去,退役之后的安排也会很好,就是王曼昱性格以后要活泼一点,有点内向。

魏延聪明绝顶,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怎么看待魏延的死

魏延,原是刘表的部下,刘表死后,他起兵反叛,投奔刘备,没有成功 ,就转而投靠长沙太守韩玄,关云长攻打长沙,魏延趁机杀死韩玄,归顺了刘备,此后魏延一直处于诸葛亮的领导之下,但始终未得到重用,诸葛亮死后,魏延由于不甘屈服杨仪,被马岱杀死。

图为昭化古城的魏延石像。

魏延绝对是个将才,继关张马黄赵之后,当之无愧的蜀汉第一猛将,亏就亏在《三国演义》把他给写歪了,说此人脑后有反骨,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地而献其城,是不义也,如此不忠不义之人,何以为臣?其实魏延一生就反过一次,而且性质还不同。

图为汉中博物馆,褒斜古栈道陈列室。

后来的魏延一直镇守汉中,曹魏和蜀汉交界的汉中是兵家必争之地,魏延守这个地方,是蜀汉的前门,可看地位多重要,而关羽守荆州,蜀汉的后院,刘备死后,蜀汉诸葛亮说的算,在军事上如果诸葛亮第一,那魏延就是第二,但诸葛亮是帅才,而不是将才,只有魏延才是将才,在北伐上不太同意诸葛亮的策略,一直想着单干。

四川梓潼的魏延祠。

诸葛亮死后,魏延终于可以单干了,但诸葛亮死前有遗言,班师回蜀,部队由长史杨仪接掌,而杨仪是个文官,长期与魏延不合,这已是第5次北伐了,魏延是前锋,机会很好,魏延就阻挡回撤,杨仪不听,魏延一生气就把栈道给烧了,杨仪认为魏延反了,要降魏,消息很多传回了成都,都说魏延反了,正好,给了杨仪处置魏延的借口,于是叫马岱给剁了。

当属马的人老了会做什么

老有所养,老有所养是每个人的愿望,然而属马的人不一样,他们打小拥有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人说老来就该清闲,享受一下儿孙福,而属马的人年纪越大越拼。

属马的人天赋异禀,他们聪明好学,记忆力超强,接受能力非常快,他们学习一样技能总比别人少花一半时间就能学会,因此令马儿十分自豪和骄傲。

马儿年轻时成绩不太理想,他们好高骛远,没有耐性,经常变动工作,反而中年以后,马儿更加成熟稳重,做事情也有始有终。

本来步入中年的马儿,儿女已参加工作,而且培养的相当不错,是时候享受儿女福的时候了。

自尊心强的马儿,觉得人生义务已完成,可以放手一博自己的事业了。

中老年后的马儿,富足有余,不但不靠儿女养,自己还可以助儿女一臂之力。

属马的人独立能力强,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们一生不会贫困,但马儿爱讲究,贵族气质永在,花钱也是大手笔。

所以马儿永远是发扬龙马精神,一马当先,马不停蹄地工作,生怕一懈怠就落后于人。

生肖马性格倔强,爱面子,他们性格耿直,说话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他们性子急,做事总是风风火火,有时如万马奔腾,弄的自己时时是人困马乏。

马的实力够强,加上他们吹牛拍马的功夫也不弱,往往一件事让他们吹的云里雾里,有实力的人,即使是吹,别人也信以为真。

所以马儿是越老越精神,他们做的更起劲,他们儿女们的安逸少不了马儿的汗马功劳,因此他们是两代人马到成功,令人羡慕不已。

生肖马个性开朗乐观,他们遇事越挫越勇,而且他们敢想敢干,根本闲不下来。

人家老了享清闲,而马儿是恰恰相反,他们是辛苦命,一辈子努力打拼,根本停不下来,做他们子女的可有福了。

马儿就是一个贵族命,他们虽奋斗不止,人都说越做越有劲,那就是钱的动力,谁都不嫌钱多,马儿就是如此。

马儿好攀比,他们不甘心人后,他们也有摆的资本,努力的人运势总是不会差。

@红红梦美结语: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很多人老了之后的愿景,不想一个人孤单地过着日子。

但我们还是该象马儿一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老了才不受别人的摆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