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唐朝开国皇帝】_李渊_长安_太子

唐高祖简介

唐高祖

唐高祖李渊(566-635年),唐朝开国皇帝。

叔德

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

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

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

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故特见亲重。

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

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

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

十三年,拜太原留守。

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

李渊自知无力镇压农民起义,又深晓炀帝猜忌嗜杀,政局动乱,难以自保,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事,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

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

此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隙进取关中。

十一月攻拔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

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万机。

次年(618)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

不久唐统一了全国。

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

武德年间,统治集团内部充满了复杂的斗争。

裴寂和刘文静都是太原起兵时的佐命元从,裴寂深得唐高祖的宠信;刘文静为秦王世民的心腹,自以才略功勋居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

李渊借故杀了刘文静。

秦王世民自认为在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他的功业超过太子李建成,但因是次子无法继承皇位;太子建成亦深知世民是自己皇储地位的重大威胁。

于是,双方展开了剧烈的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

在这场政争中,李渊则经常站在建成一边。

太子的心腹杨文斡受命召募壮士送长安,以供李建成发动政变时使用。

武德七年(624),有人向李渊揭穿这件事,李渊盛怒之下产生了废李建成、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念头,但并未实现。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发了玄武门之变。

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渊立己为太子。

不久,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

李渊在度过一段闲散失意生活后,死于太安宫。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