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慎行【中国明代诗人、文学家】_慎行_神宗_东阿

于慎行简介

于慎行,字可远,又字无垢。中国明代诗人、文学家。

明代兖州东阿(今地属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人。

字可远,又字无垢。

嘉靖四十年(1561年)中举人。

隆庆二年(1568年)中进士,选为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万历初年,参修实录,事竣后,升为修撰,充皇帝日讲官。

于慎行为人忠厚老实,一次讲课完毕,神宗拿出御藏书画,令众官分别赋诗题字。

于慎行作诗后请人代题,并当众承认自己不擅书法。

神宗赞赏很赞赏,当即写“责难陈善”赐于他。

御史刘台因弹劾首辅张居正被逮入狱,亲朋好友惧怕牵连不敢前往探视,于慎行却常去控望。

后因上疏阻止张居正丁忧夺情而遭张忌恨,被迫称病返乡。

张居正死后,于慎行复出。

时张居正被抄家,于慎行不计前嫌,请求照顾张居正的老母及未成年的孩子。

后于慎行由侍读学士升礼部右侍郎,不久升礼部尚书。

于慎行谙熟典制,朝中典礼多由其裁定,曾作太庙祧迁考,以纠正混乱的皇帝世系。

万历十八年(1607年),上疏要求早立太子,以定国本,忤神宗皇帝旨意。

后因山东乡试漏题事件,于慎行引咎辞官返乡。

居家十余年中,朝野上下多次荐他出山,终未获神宗皇帝批准。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太子已立,朝廷荐举内阁大臣,于慎行名列被推举的7人之首,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

这时于慎行已重病缠身,勉强进京。

不久卒于官邸。

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定”。

于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明史·于慎行传》),在文学上造诣很深,神宗时,词馆中以其与冯琦并称“文学之冠”。

在家闲居的十多年间,探讨当世得失之故,旁搜博采,属词比事。

著有《谷城山馆文集》20卷、《读史漫谈》14卷、《兖州府志》52卷、《谷山笔麈》18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