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欢膝下小说(康熙说:“未曾一日承欢膝下”是怎么回事)_贾母_刘姥姥_康熙

本文目录

  • 康熙说:“未曾一日承欢膝下”是怎么回事
  • 有人说“生活中,人到老年,晚景凄不凄凉不取决于孩子,而是取于自己”对此你怎么看
  • “为何,不管多少世,你爱的人终究不是我”以这句开头写一篇古风微小说
  • 《红楼梦》小说中谁的涵养最高

康熙说:“未曾一日承欢膝下”是怎么回事

玄烨小的时候曾经出现过天花,这使他无法呆在他的父皇面前,无法承欢膝下,这在以后也就成为了玄烨的一个很大的遗憾了。但是与此同时的是,玄烨也因此因祸得福,因为他得过天花,所以在以后他的父皇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因为这一个因素从而选择了他。与其说玄烨是幸运的,不如说玄烨是勤奋努力的,他是用自己勤奋刻苦的所得来的实力向众臣子证明了他的父皇选择他是一个英明正确的选择。

玄烨从小便酷爱读书,什么四书五经,各种儒家经典学说,甚至于《周易》这一类的偏门杂书,无一不通晓,玄烨读书的时候曾经一度达到了忘我的境地,废寝忘食,每每读书读到半夜,早已忘记了吃饭这回事,不知道疲惫为何。玄烨酷爱读儒家经典学说,每每读到这一类的书籍,必定会反复阅读,直到他自己能够将书中的内容全部背下来才肯罢休,而且玄烨背诵书籍从来不会马马虎虎,潦草收场,他都是仔仔细细,一个字不落的把书籍中的全部内容背诵下来,可见日后玄烨治理朝政勤勤恳恳以至于不眠不休的个性是从何而来的了,这与玄烨从小养成的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后来不久,玄烨的父皇病逝,玄烨经大臣举荐,因为他小时候患病,已经得过天花所以具有寻常人所不具有的免疫力,所以便立玄烨为皇上了,玄烨就这样顺风顺水的成功登基了。但是因为当时玄烨年龄尚小,无法总览朝政大局,所以他的父皇临驾崩之前委派了四位朝政权臣来辅助玄烨,因此玄烨对于那四位大臣十分敬重,那四位权臣在朝廷中也十分具有话语权,有时他们的话语权甚至超过了玄烨,这让玄烨逐渐有了危机感。

过了几年,康熙长大了一些,逐步开始接管政务,拿到了一部分的实权,这让他父皇替康熙委派的四位权臣的地位开始有了动摇,其中,位列四位权臣之首的鳌拜的势力最为强盛,他的势力也最为让康熙所忌惮。在康熙十六岁的时候,他终于不再想当有名无实的皇帝了,不再想被鳌拜所控制,于是他自己训练了一批侍卫,表面上是只供皇上取乐,但是实际上是康熙专门为抓捕鳌拜而训练的。终于有一日在鳌拜上书觐见康熙的时候,康熙派侍卫动手,成功抓捕了鳌拜。到此为止,鳌拜为期多年的辅臣工作终于到此结束了,他多年来巩固的势力也土崩瓦解,被康熙将他的余党一网打尽了。从此之后,康熙的时代到来了。

康熙微巩固自己的的势力,大举推行“削藩”运动,这一行动大大引起了其他藩镇的不满,由此也就诱发了藩镇“反清复明”的运动,但是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康熙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将藩镇消灭了。

康熙为统一国家做了颇为多的贡献,他派出将士攻打台湾,大败而归,由此收复了台湾这一块失地。又过了两年,沙俄来犯,康熙就出兵前去围剿,击退敌兵。康熙为了安抚百姓,各种整顿吏治,经济政治改革的方法逐一推行,迎来了康熙的盛世之秋。

有人说“生活中,人到老年,晚景凄不凄凉不取决于孩子,而是取于自己”对此你怎么看

谢谢您的邀请。人到老年,晚景是幸福安康,还是凄凉?是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当然自己的心态、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家庭状况是重要的因素。孩子的因素是诸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我们国家,老人养老,特别是身体自理能力差了,主要是靠子女照顾或关照,即使有钱请保姆,还得有人去监督。去了养老院有亲人朋友经常去探望,和没人探望感受那是不一样的。中国人讲究天伦之乐,孩子孝敬,儿孙满堂本身就是人追求的最重要的幸福目标。但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情况又是千差万别的。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向上的精神,自理自强更为重要。人老了,总是担心晚景,这也是人之常情,但不必过于担心,中国有句俗话“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同年龄段做不同的事,真到了不能动的那一天,人的敏感度也下降了,心态也会变的。总之,我们要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不攀比,不奢求,不留恋昨天,不担忧明天,不让今天烦忧自己,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祝福您幸福美满!

“为何,不管多少世,你爱的人终究不是我”以这句开头写一篇古风微小说

“为何?不管多少世,你爱的人终究不是我。”女人绝望的看着眼前冷漠的男人“呵呵,果然还是放下了,也许我已经不再爱你了,罢了,就这样吧,再过几天我就回银城了,以后再也不会打扰你了,我放你自由,也放了我自己,呵呵呵哈哈哈”说完转身离开发出悲伤的苦笑

“这么多世,你终究还是放不下吗?我这几世同她一起骗你,招你怨恨了,也没有让你忘记吗”男人低下头,用细微的声音道出几世的无奈。

从远处的古树后面走出一只小狐狸,转身一变,一个白衣女子站在那里,她缓步移到男人身边,拱手“主人,都已经九世了,何时小主人才能渡完劫啊,这样下去,小主人会崩溃的”

“快了,这一世已经是最后了,这次过后,她就会重列仙班,就不用再受苦了”男人抬头平静的说着自己的努力。“希望努力不会白费”

几天后,仙册上几百年前抹去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她这次选了一个偏僻的宫殿,因为那里,距离人间最近…

“终于又回去了,这些年因为我,她承受了太多太多,回去了也好”男人抬头望着天想着,旁边趴着那只小狐狸

《红楼梦》小说中谁的涵养最高

《红楼梦》中写了700多个人物,其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她们有相似却不尽相同。王夫人、李纨、尤氏都是很善良的人,也都有很高的涵养,但是她们的涵养都不如一个人深厚,这个人就是贾母。

贾母在贾府生活了几十年,她从曾孙媳妇做到了太婆婆,贾母这一生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她能够享受贾府烈火烹油般的热烈,也可以承受贾府后期树倒猢狲散的结局,总之好的能承受坏的也能承担。因为天生的性情和后天的历练,贾母成为了《红楼梦》中涵养最高的人。

第一、贾母的人文修养极好,待人接物和气宽容

贾母的人文修养极好,那种好不是伪装也不是刻意表现,而是发自内心的善良。贾母是贾府地位最尊的长辈,众人都要尊重她,对她唯命是从,可是贾母却从来都没有把这个当自傲和欺负他人的资本,相反因为岁月的历练,贾母待人接物都和气宽容。

家人都顾着规矩不敢和贾母玩闹,可是贾母却能够和孙媳妇王熙凤一起插科打诨,因为贾母从来都不希望大家怕她,她想要的只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可是众人却很少能够体会。

刘姥姥与王夫人算不上什么亲戚,王夫人对她都不在意,但是贾母却对刘姥姥很好。刘姥姥初入贾府,就称刘姥姥为“老亲家”、“老亲戚”,两个简单的称呼足见贾母的涵养。

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贾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我,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顽笑一回就完了。”

贾母留刘姥姥在贾府是当作正经亲戚来对待,贾母让刘姥姥和她一桌吃饭,自己的茶也可以和刘姥姥一同品尝。妙玉会嫌弃刘姥姥喝脏了茶杯,可是贾母却从未这样想过,刘姥姥离开时,贾母送给刘姥姥的东西也没有像王夫人显摆似的豪掷100两,都是很实用的东西。

除了对待刘姥姥是这样,贾母对待其他人都会给予很多的尊重和宽容。清虚观负责打扫的小道士冲撞了凤姐,王熙凤给了他一巴掌,贾母却是好言安慰,还让贾珍给他钱让人把他稳妥的带出去。对待家贫来贾府来玩耍的喜鸾和四姐儿,贾母也会特意嘱咐让家里的下人必须对待她们也和家里的姑娘们是一样。

贾母的对待普通人的善意展现了她极好的修养,如果说《红楼梦》中谁人的涵养最高,那么贾母自然是当之无愧。

第二、贾母的艺术素养极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个小细节里

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亦是翰墨书香之族,不光有表面的富贵,而且还有内里的文化底蕴,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贾母也有极好的艺术素养,这些都体现在日常的小细节里。

贾母是贾府最富有的女性,她的私房有很多宝物,但是贾母从来不会只留下珠光宝气的浮华之物,贾母保留的都是珍贵而稀少的器具,比如璎珞摆件“慧纹”。

“慧纹”是件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这个摆件贾府有三件,其中的两件已经进上,如今贾府就只独有这一件了。这件藏品不仅有收藏价值,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藏这样的物件,可知贾母是懂得绘画,懂得书法,还懂得刺绣,甚至诗词鉴赏水平也不错。因为慧纹上面就包含了绘画,书法,诗词,它都是“慧纹”主要的元素。

贾母喜欢听戏,可是她从来不喜欢那些俗气的音乐,她欣赏音乐别有格调。她带着众人在缀锦阁喝酒,借着藕香榭的水亭子听曲,隔着水音听曲别有趣味。中秋贾母在山上赏月,入夜微凉听曲只需笙箫即可,亦无需唱戏的孩子装扮,情景合一让人更添悲凉,这一种也算是伤感的美。贾母对音乐的欣赏是众人都不及的,这是情调亦是品味。

贾母给黛玉、宝钗等孩子收拾屋子也是很有一套。贾母让用珍贵异常的“软烟罗”给黛玉糊窗子,不仅因为这纱与潇湘馆的翠竹相辉映,而且也表明了黛玉在贾母心中的地位,让其他人不能小看和欺负了黛玉。

贾母看到宝钗的屋子如“雪洞”一般既心疼又觉得不合适,于是自荐给宝钗收拾屋子,简单的摆设就改变了蘅芜院的格局。

说着叫过鸳鸯来,亲吩咐道:“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

贾母也许识字不多,却能带着众人行酒令,她说的话很有意思又很有趣。鸳鸯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她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会说酒令,而是把鸳鸯培养成能够掌控整场酒局的“席纠”。

席纠不仅要让在座的人都有宾至如归之感,还要控制整个宴会的气氛,让宴会有趣好玩,这个位置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贾母能够把鸳鸯培养出来,这个能力就非常不简单。

第三、贾母积极和乐观的心态,让她能够安享晚年,让子孙承欢膝下

贾母一生见多了太多的风浪,所以对很多事情都能看得很淡然和平和。她既不会握着贾府的管家权不放,也不会让对外争荣夸耀。她早早就把管家的事儿交给了王夫人和王熙凤,只要不出大的差错她也不会出手管理。

贾母的心很宽,很多事都能抱有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因此她能够安享晚年,得到古人少有的80多岁的长寿,贾母喜欢赏雪观雨、喜欢热闹、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起走,这样的生活态度让她活得自在和潇洒。

总之,贾母的生活不只有纸醉金迷的享受,还有不同凡响的艺术底蕴。贾母就是宝藏奶奶,在她身上,可以发现无限的潜能和魅力,也正是她的存在才熏陶出了黛玉、湘云等一众优秀的姑娘。贾母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着所有的人,她也是贾府涵养最高的人。

作者: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