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秘谱下载(鸳鸯秘谱下载百度云)_鸳鸯_贾母_宝玉

本文目录一览:

  • 1、鸳鸯——她才是控诉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鸳鸯——她才是控诉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很早就想写一写鸳鸯了,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当中,她是作者曹雪芹浓墨重彩来写的一个人物。前八十回中,单是出现在回目中,鸳鸯就有三次,分别是《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鸳鸯女无意遇鸳鸯》。可见这个人物的重要。

鸳鸯的身份是极其重要的,她是贾母须臾不能离的贴身大丫鬟,贾母的衣食以及各种活动,都由鸳鸯负责。她是贾母身边的八个大丫鬟当中为首的一个,而且也是贾府上百的丫鬟当中位置最高的一个。

她是贾府的家生女儿,父母在南京给贾府看老宅,哥哥金文翔是老太太那边的买办,嫂子是老太太那边浆洗的头儿。也许你想象不到,世代为奴的家庭,竟然生养出一个心性如此高贵的女儿。

对于鸳鸯这个人物的理解,其实有很多谜点。她的选择,让她那个时代的人不理解,其实,处在今天的我们,也不见得能够桥掘理解她。她身上有着寻常人无法理解的高贵。

对于鸳鸯这个人物的理解,谜点主要包括:鸳鸯究竟为什么发誓拒绝贾赦纳她为妾?

鸳鸯爱上其他的男子了吗?比如贾琏,比如宝玉。

鸳鸯究竟为谁而死?她是以身殉主吗?

鸳鸯究竟是绝情还是痴情?

作者给她取名鸳鸯的用意又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一一来揭开这些谜点,认清这个出身为奴却心性高贵的女子,一起来聆听这个女子用生命写就的悲歌,体味作者曹雪芹对那个时代控诉的最强音。

01

还是要先从鸳鸯的身份说起,从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读者就体会到了,鸳轮猛鸯是贾府当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角色,刘姥姥全场逗笑全凭她的调动安排,行酒令时她是令官,全场活跃气氛全靠她。

她为人温柔可靠,把贾母的生活安排得妥妥贴贴。老太太那些穿戴的,别人不记得,她都记得,要是她不经管着,不知叫人诓骗多少去。她深得贾母的信任,从太太起,哪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只有鸳鸯敢,偏老太太只听她一个人的话。

她做贾母的贴身大丫鬟,身份虽然是奴婢,但是位置却极高,权力也大。就是她到凤姐屋里,凤姐、贾琏也得站起来尊一声"鸳鸯姐姐"。第七十一回就有一个细节,鸳鸯在凤姐家里,贾琏进来,鸳鸯依旧坐在炕上的。就好比是市长秘书,虽然只是一个秘书,但却是市长身边极能说上话的人,所以自然就位高权重了。

按说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往往都会以势压人。贾府里借主子的势横行霸道的奴才还少吗?但鸳鸯却不是这样的人,她心地善良公道,倒常替人说好话,从不以势欺人。

她不仅仅熟悉贾母的各项用度穿戴,用心经管着,而且她熟悉贾母的脾气性格,是贾母最得靠的人。贾母打牌她在旁边帮衬着,贾母设宴她做令官,假如没有鸳鸯的话,贾母的生活将会一团糟,穿戴不称心,打牌不开心,喝酒也不欢乐。

贾母两宴大观园时,鸳鸯之所以敢拿刘姥姥逗笑,也是出于对贾母脾气性格的熟悉了解。她和凤姐商量着如何拿刘姥姥取笑,李纨就劝阻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就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可见鸳鸯是极有底气的,她对贾母的熟悉超于所有人。

鸳鸯就算拿刘姥姥取笑,也能很好地把握做事的度,事先悄悄嘱咐刘姥姥一番,事后又向刘姥姥道歉。叫人倒茶以示尊敬,她并没有真的把刘姥姥当个"女蔑片"。她让刘姥姥明白只是逗大家一笑,并没有辱蔑刘姥姥的意思。她做事情的这个度既是出于对贾母意思的领悟(贾母也只是需要开心一笑,对刘姥姥还是尊重的),更是出于她善良的本性。

鸳鸯做事不仅适度,而且敏桐核还很周到。贾母及众人吃过饭了,凤姐、李纨和鸳鸯才有空坐下来吃饭。鸳鸯就问道:"今儿剩的菜不少,都哪去了?"一个婆子就说等着散于丫鬟婆子们吃。鸳鸯就说"他们吃不了这些,挑两碗给二奶奶屋里的平丫头送去。凤姐说平儿吃过饭了,不用给她。鸳鸯却说她不吃,喂你们的猫。鸳鸯又问素云哪去了,又安排人给袭人送两样。安排完又操心午餐宴会吃酒用的攒盒可装上了。

自己吃饭还要想着平儿、素云、袭人,这既是她想着与这些姐妹们的情谊,更是对她们主子凤姐、李纨的当面奉承。即便是平儿吃过饭了,也是她对凤姐、平儿的一番心意。事事想得如此周到,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也是她能成为首席大丫鬟的原因所在。

鸳鸯做事周到得体,成为主子的得力助手。但她并不会为向主子献殷勤就出卖自己的同类,她保持了善良的天性。鸳鸯无意间撞见司棋与潘又安私会,事后潘又安逃跑了,司棋也吓病了。鸳鸯反倒过意不去了,过来安慰司棋,并发毒誓决不告诉一个人,让司棋放心养病,不要白糟蹋一条小命。

02

鸳鸯在贾母身边这么多年,在这个比较高的位置上,她对贾府里所有的人和事都看得非常明白透彻。她想过自己的将来吗?贾府里的丫鬟将来的命运无非两种:要么被主子收在房里,做了小妾;要么就是分出去配个小厮。

贾府里的丫鬟们,有的在到婚配年龄之前就开始谋划自己的将来,比如袭人就谋划着将来成为宝玉是妾,彩霞就谋划着成为贾环的妾,小红在正经主子身边压根没机会,也谋到了一个贾芸。谋划不成功的,最终还是分出去配了小厮,比如彩霞没能成为贾环的身边人,配给了旺儿家的小子。还能怎么样呢?这些丫鬟们也就接受现实,也就这么过了。但是鸳鸯却不同。

我们再来看鸳鸯的相貌:她蜂腰削背,鸭蛋脸面,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有几点雀斑。论模样,她也是丫鬟中的尖儿了,论行事做人,更没得说,温柔可靠。这样出色的丫鬟,按说她是有机会荣升为半个主子的,她会像袭人那样谋划着将来成为主子屋里的小妾吗?

不会,她不仅不去谋划,现成的机会摆在她面前,她都不要,而是唾弃地、决绝地拒绝。

贾赦看上了鸳鸯,想纳她为妾,让邢夫人去说。当王熙凤向平儿说起大老爷要纳鸳鸯为妾时,平儿就摇头说:"据我看,此事未必妥,平常我们背着人说起话来,听她那主意,未必是肯的。"平儿以她们平日里姐妹间的知心话来判断,鸳鸯是不会答应的。

鸳鸯背着人和姐妹们说了什么知心话?其实我们可以猜测。后面第一百一十一回,贾母去世后,鸳鸯依然是当初那话:"谁收在屋子里,谁配小子,我是受不得这样的折磨的,倒不如死了干净。"

在鸳鸯看来,无论是被主子收在屋子里,还是分出去配了小子,这两种结局都是一种折磨。当初她与姐妹们私下里说出一些决绝的真心话时,谁也未必当真。因为大话谁都会说,但当真的现实来临,看到她决绝的选择,大家才会知道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当邢夫人向鸳鸯道:"我特来给你道喜了。"鸳鸯听了,心里已猜着三分,红了脸,低了头。

鸳鸯对于将来是有过考虑的,不过对于任何一种结果她都不想接受。所以当邢夫人向她道喜,她就猜出了三分。这一天还是来了,只是没有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

邢夫人说"你又是个要强的人,谁知竟被老爷看重了,你可遂了素日志大心高的愿了,跟了我回老太太去。"

鸳鸯要强是不假,她素日志大心高也不假,只是她的要强志高并不在于成为主子的小妾。鸳鸯压根看不上!那鸳鸯的要强志高在于什么?其实她和晴雯的"心比天高"是一样的,都不是要向上爬成为半个主子,而在于要做人的尊严、选择的自由、拒绝的权力!

邢夫人以为一说便成,谁知鸳鸯只低头不动身,邢夫人便说道:"难道你还不愿意不成?若果然不愿意,可真是个傻丫头了。放着主子奶奶不作,倒愿意做丫头!三年二年,不过配上个小子,还是个奴才。"

03

鸳鸯的拒绝是当时人普遍无法理解的。鸳鸯为什么拒绝?她是因为小妾身份低(像赵姨娘那样),不愿意成为贾赦的小妾而拒绝吗?

不是,在园子里她向平儿说出来自己的心里话:"别说大老爷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聘的娶我去作大老婆,我也不能去。"鸳鸯果然是志大心高啊!

贾赦虽然袭着爵位,做着官,身份尊贵,可是在鸳鸯看来也不过是一副臭皮囊罢了,而且又老又朽。成日不干正事,真正是"于国于家无望"。

放着官不好好做,身体不知道保养,一把年纪了还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收在屋里,没的白白耽误人家。贾母都这么评价儿子,鸳鸯听得清也看得清,为什么要白白玷污自己呢?她认清了贾赦的为人,因此誓绝与贾赦的婚事,别说做小老婆,就算是三媒六聘的娶她做大老婆,她也不会去的。

贾赦听说鸳鸯不愿意,便忖度着鸳鸯是嫌他老了。话说回来,就算他不老,鸳鸯也未必看得上他。

贾赦说"自古嫦娥爱少年",她大约恋着少爷们,多半是看上了宝玉,只怕也有贾琏。

鸳鸯真的是恋上了宝玉或者贾琏吗?她真的是因为恋上别的人而拒绝贾赦吗?

有的人认为鸳鸯爱上了宝玉,以宝玉腻在她身上要吃胭脂做文章。也有的人认为鸳鸯爱上了贾琏,以后面帮助贾琏偷贾母的东西去押钱做文章。这样的观点,其实都和贾赦一样,把鸳鸯看轻了。

鸳鸯将心事说于平儿和袭人,希望她们与自己排解排解。但是她们却都与她开玩笑。平儿说让她跟了贾琏,袭人说让她跟了宝玉。鸳鸯气得骂道:"两个蹄子不得好死的!你们倒替换着取笑儿。你们自以为都有了结果,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天下的事未必都随心如意。你们且收着些儿,别忒乐过了头儿!"鸳鸯丝毫不羡慕平儿或袭人,她并不觉得将来成为贾琏或宝玉的妾有多么好。

平儿问鸳鸯的主意。她说"什么主意,我只不去就完了。"但她难逃贾赦的魔掌,老太太死了怎么办?鸳鸯能有什么出路?"我剪了头发作姑子去,不然还有一死,一辈子不嫁男人,又怎样? 乐得干净呢!"

平儿袭人都笑她,说她信口胡说。她们并不懂这是鸳鸯决绝的誓言。鸳鸯说"你们不信,慢慢看就是了。"估计读者可能也不信,大话谁都可以说,大家也都见得多了,真正做到的没几个。

平儿说可惜你是这里的家生女儿,意思是家生女儿更没得自由,父辈、祖辈都是这里的奴儿。鸳鸯却说:"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吃水强按头?我不愿意,难道杀我老子娘不成?"鸳鸯是要抗拒到底了。

邢夫人找了鸳鸯的嫂子,鸳鸯嫂子走来向鸳鸯道喜,却受到了鸳鸯好一顿骂。"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做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她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就王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

鸳鸯可谓骂得痛快淋漓!有的读者不理解,鸳鸯为什么要痛骂她的嫂子?

在鸳鸯看来,做人家的小老婆不是穷人家的荣耀,而是一种耻辱。但是她见多了这种现象,以女儿做了小老婆为荣,以女儿做小老婆巴结主子,并以此倚仗欺人,横行霸道。正像贾母说的"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这种奴性很可恶,甚至比主子的压迫还可恶。鸳鸯对这种奴性深恶痛绝,所以当嫂子来向她道喜时,她把把嫂子骂了个狗血喷头。

贾赦见鸳鸯不答应,也放出了狠话,使出了狠招。"我要她不来,此后谁还敢收?凭他嫁到谁家去,也难逃我的手心。"

哥哥金文翔把鸳鸯接回家,把贾赦的话转说给鸳鸯。鸳鸯气得无话可说,想了一想,便说"便愿意去,也须得你们带我回了老太太去。"鸳鸯不暂且答应的话,可能她连见到老太太的机会都没有了。

鸳鸯见了贾母,在贾母及众人跟前发誓:"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死了,也不能从命。服侍老太太归了西,我或是寻死,或剪了头发当尼姑去!"

一面说一面拿剪刀剪头发,众人拉住,已剪下半绺头发来。贾母大怒,迁怒了王夫人,训斥了邢夫人,保护了鸳鸯。

鸳鸯如愿保住了自己的清白,只是她胜利得这么毫无退路,这么悲壮!

04

鸳鸯从此就远着宝玉,基本上也不和他说话。就是她去凤姐家里看望时,也是趁贾琏不在家时。

至于帮助贾琏运出贾母的东西去当钱,更不是因为鸳鸯恋着贾琏。而是在家道艰难时对整个家族运转下去的支持。如果说有谁知道凤姐管理这个家族的艰难,那唯有鸳鸯了。凤姐受了邢夫人的气、哭肿了眼睛,也只有鸳鸯看在眼里,细细问明原因,并回复给贾母听。

在众人跟前说出凤姐难处的也是她。"虽然几年没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个错缝儿,暗里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底下奴字号的奶奶们,少有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咬舌根,就是调三窝四。"鸳鸯心地公正,她是站在家族最高管理者的角度上同理王熙凤——人难作,家难当。

贾琏所说的几件难事都是家族中的大事,可是没有银子去办。贾琏求鸳鸯把老太太不用的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押个数千辆银子就救急。

后来还真是靠这个途径解了燃眉之急,具体的过程作者没有写。有人推测鸳鸯把实情悄悄告诉了贾母,得到了贾母的应允才把东西运出去的。我认为这种推测是有道理的。不管过程如何,鸳鸯都不可能是因为恋着贾琏而帮忙。而是鸳鸯(或者说是贾母)在关键时刻对家族事务的运转进行了支持。

从鸳鸯发誓的口气来判断,她也不可能恋着宝玉。鸳鸯发誓的口吻像极了尤三姐,贾琏猜测尤三姐爱上宝玉了,尤三姐便骂道:"难道除了你家,天下就没了好男子了不成?"

贾府上下的男子,鸳鸯大概没有能看得上的。《红楼梦》是一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写的是那个时代女子的命运悲歌。其实,像湘云、宝钗这样优秀的女孩子,在当时是很难找到与之相匹配的男子的,王公贵族多是纨绔子弟。其实以宝钗的眼光和心胸,她是看不上宝玉的,所谓金玉良缘,宝钗也只是凑合而已。别的子弟比宝玉还不如呢。

一个大家闺秀都只能凑合,就连迎春,虽然知道嫁给孙绍祖不会好,最终不还是认命嫁了过去。可是鸳鸯却敢决绝地抗拒不从。

她看不上贾赦,就坚决不嫁,她不畏权,不俱死,决绝地抗拒。

她恋上年轻少爷了吗?也绝对没有。她看透整个贾府的人和事,在她看来没有哪个男子值得她爱。

她还不如尤三姐,天下或许还有好男子,但是她没有机会看到遇到了。

丫鬟当中,司棋是为情而死的,晴雯虽是被冤屈而死,可是临死前她也爆发了对宝玉如烈火一般的炽热情感,也算是死而无憾了。唯有鸳鸯,有情而未发,如未开放的花骨朵一般就陨落了。

作者以多情鸟的名字给她命名,却把她写成一个誓绝鸳鸯偶的孤独人。 难道是鸳鸯无情吗?她是有情而无处释啊!她坚决地不肯顺从,不肯将就,哪怕以孤独终老为代价,甚至以死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作为鸳鸯鸟都能够自由地、自主地选择自己的鸳鸯偶,而作为人却不能。是不是觉得人活得不如鸟啊?既然没有选择的自由,那就誓绝鸳鸯偶,发誓一辈子不嫁男人,以此来捍卫拒绝的权力。

原来作者给她取这个名字是大有深意啊,叫鸳鸯,姓却又是"金",这是不是进一步暗示读者这个女子的心性高贵啊?

鸳鸯的选择以及命运结局,也契合了全书的主旨——女孩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得清爽,见了男子就觉得浊臭逼人。

那么,鸳鸯的选择便是—— 清爽干净的水不与浊臭逼人的污泥掺和 。正像鸳鸯自己所说:"一辈子不嫁男人,乐得干净呢!"

关于鸳鸯的结局,续书当中,鸳鸯在贾母去世后便上吊自杀了。有人说这是鸳鸯以身殉主,甚至说她宁愿留在贾母身边做丫鬟,以及在贾母死后上吊,都是她奴性的体现。

这真是对鸳鸯最大的误解。什么是奴性?忠于职守是奴性吗?做贾母的丫鬟是鸳鸯的立身之本啊!这是她的工作,她恪尽职守把工作做好,赢得主子的信任却并不倚势欺人,也不以此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奴性,正是鸳鸯深恶痛绝的,因为这份深恶痛绝她既不想成为欺压人的半主子,也不想成为努力向上爬的奴才。

至于她的死,如果时代环境允许她好好活,有尊严地活着,她何至于死?

她誓绝鸳鸯偶,发誓一辈子不嫁男人,不是她绝情,不是她不想嫁人,如果时代环境允许她有选择的自由,如果她有机会接触到值得爱的好男人,而不是满眼纨绔子弟,她又何至于誓绝鸳鸯偶呢?

鸳鸯有情未发而死,她的命运悲剧才是对这个时代控诉的最强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