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头和尚普度众生,为何偏偏要害薛宝钗?贾母一番话给出了答案_和尚_贾母_薛家

贾母是出了名的掰谎专家。

那年元宵节,贾母以一场行云流水般的主题脱口秀《掰谎记》,惊艳四座。贾母当众批判才子佳人私定终身的肥皂剧荒诞不经,简直诌掉了下巴,贾母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述过瘾,公正公开的当选了该年度的脱口秀大王。脱口秀小王王熙凤也心悦诚服的表示没有黑幕。

其实,贾母不仅掰了这一次谎。

展开全文

那是端午节前夕,贾母并没有请薛家母女吃粽子,而是力邀她们去清虚观看戏,期间张道士给宝玉提亲,贾母面不红心不跳的信口胡诌,看似平平淡淡的一番话却无情的打脸薛姨妈,薛家的弥天大谎被拆穿了?

和尚做媒何等荒诞!

在清虚观,贾母当时是如此这般说的:

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这番话直接否定了贵妃的指婚意向,也否决了张道士口中那位芳龄十五的适龄姑娘,而薛宝钗那年恰恰是十五岁,你说巧不巧?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贾母口中说的那个和尚哪来的?贾府内眷所能接触到的出家人,无非马道婆,馒头庵、水月寺的尼姑以及大观园内的妙玉等,内宅哪里跑来的和尚?再说,哪有德行服人的高僧会放着经书不看而去过问年轻后生的婚事?贾母的这番话,完全是信口开河的谎话托词,经不起推敲。

那么,贾母为何这么说?和尚插手世俗婚姻的桥段是不是似曾相识?对的。薛家也发表过类似言论,按薛姨妈的说法:薛宝钗的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乍一听,在那个斋僧信道又没星座学说的年代,这种迷信玄幻的言论还是蛮有公信力的。和尚说金锁和玉配是好姻缘,就像才子佳人小说一样绘声绘色,可仔细一琢磨,却发现扯的很!甚至,金锁的真正来历、有何功用?薛家欠读者一份官方声明,阖家人等都在自说自话。

宝钗: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

莺儿: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薛姨妈: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薛蟠: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关于金锁的来历:宝钗说是“个人”,莺儿说是“癞头和尚”,薛姨妈说是“和尚”,而薛蟠更是毫不知情,听薛姨妈转述的。到底谁给的呢?给的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两句吉祥话儿还是连同金锁一起?把薛家的所有说法汇总起来,非但没有答案,且愈加扑朔迷离,含混不清。同样是关于癞头和尚的故事,几岁的黛玉都说的清清楚楚细节丰富,薛家人这是怎么了?如果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时间、地点、人物等叙事六要素为何都讲不清?时间久远忘却了吗?似乎说不过去。这可是关乎宝钗的幸福和薛家的未来的大事,非同儿戏!

一直在度化,从未保过媒

薛家的大致意思是说薛宝钗的金锁与癞头和尚有关。

癞头和尚,与跛足道士,分别是空空大士、渺渺真人下凡,乃仙界大咖,警幻仙姑的同僚,出尘脱俗,修为高深,与净虚姑子、马道婆、王一帖等凡僧俗道天差地别,怎么会屈尊纡贵去保媒拉纤?二仙下凡的目标非常明确,“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

二仙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僧一道一直在度化,从未保过媒。

第一回,巧遇甄士隐抱着年方三岁的英莲上街。

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做为先知上贤的癞头和尚,不仅提前剧透了香菱的人生悲剧:被拐子拐卖,被薛家强抢做妾,被夏金桂折辱算计,历经三劫而死。也给出了破解方法就是度香菱出家。只有这样,香菱才能免除劫难与伤害。

第三回,林黛玉也转述了癞头和尚是怎么度化她的。

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癞头和尚知晓绛珠仙子下界还泪的来龙去脉,所以为黛玉量身定制的化解方法,要么出家,要么不见外姓不见哭声,以避免遇到贾宝玉产生情感纠葛、泪尽早夭。

根据每个人的命运魔咒给出相应解决策略,从而改写悲剧人生,这是一僧一道的一贯原则。他们度化香菱出家,给黛玉两条忠告,赠贾瑞风月宝鉴,为湘莲指点迷津,无一例外。

按照这一逻辑,度脱宝钗的方案应是:赠冷香丸以压制薛宝钗天生的热毒,告诫薛家切忌和有玉之人联姻。根据警幻仙子的脚本,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注定会惨遭背弃,孤寡一生,只有远离宝玉才能改写命运。然而按照薛家人的说辞则恰恰相反,癞头和尚明明知道宝玉黛玉木石之盟情比金坚,却偏偏安排宝姐姐作为第三者插足?是何居心?明明知道宝钗即使嫁给宝玉就是陷入深潭泥沼,却偏偏又指引着薛宝钗去跳?违背初心?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薛家对于金锁的来历含糊其辞,又与癞头和尚的行为准则相背离,估计背后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薛家是在说谎话编故事。

癞头和尚应该到过薛家,也传了冷香丸的方子给薛宝钗治病,然而,癞头和尚却没有理由赠送金锁并鼓吹金玉良缘,金锁只是“珍珠如铁金如土”的薛家自己打造的饰品顽器,不是仙家法器,否则薛蟠也不会提出再去炸一炸了。薛蟠不知底里,薛宝钗愧于面对,很可能只是薛姨妈与王夫人为了玉成宝钗宝玉的婚事而一手策划的。兵马未动,舆论先行,不把话题整的玄幻离奇高大上,又怎么过得了贾母那一关?

而精明老练的贾母却早就参透了这个局,所以在清虚观时,以“和尚说了不宜早娶”来否决薛家的说法,悄无声息的打脸薛家,高明的很。贾母这一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功夫,令姑苏慕容复也自叹弗如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