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长公主,明明是汉武帝和卫子夫最疼爱的女儿,为何在婚姻上却一生凄惨?卫青的儿子是平阳公主生的吗卫青有几个儿子_平阳_汉武帝_公主

本文目录

  • 卫长公主,明明是汉武帝和卫子夫最疼爱的女儿,为何在婚姻上却一生凄惨
  • 卫青的儿子是平阳公主生的吗卫青有几个儿子
  • 卫青迎娶二婚平阳公主,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隐情

卫长公主,明明是汉武帝和卫子夫最疼爱的女儿,为何在婚姻上却一生凄惨

据说,她还是唯一被腰斩的公主。卫长公主是汉武帝的长女,舅舅是卫青,表哥是霍去病,她一生都被众人捧在手心。她的丈夫,是汉武帝精心挑选的人中龙凤,可造化弄人,她的婚姻,坎坷万分。

卫长公主,是汉武帝和卫子夫的第一个孩子,深受宠爱。

在西汉时期,“长公主”不是排行,而是极其尊贵的封号。

一般而言,皇帝的女儿(帝女)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但是,她一出生,就被越级晋封为了“长公主”。

之所以有这样的殊荣,是因为当时汉武帝深陷不能生育的谣言。

被捧在手心里长大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18岁。

刘彻7岁被封太子,16岁登基称帝,后宫佳丽不断,却始终没有孩子

不仅没有孩子,刘彻的后宫,甚至都没有怀孕的妃嫔

当时,朝臣议论纷纷,就连汉武帝的舅父田蚡,都认为刘彻不孕不育。

在《史记》的记载里,田蚡曾对淮南王刘安说:“皇帝无太子,你多做仁义之事,未来天下谁当王尚不可知。”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宴驾,非大王当谁立者!”

当时,汉武帝还不到18岁,距离驾崩还十分遥远,田蚡能这样说话,可见,他对汉武帝的生育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怀孕。

好在,汉武帝没有为此烦恼很久,因为再度得宠的卫子夫,怀上了身孕,并成功生下了卫长公主。

虽然,卫子夫没能生下皇子,但这是刘彻的第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的出生,至少证明了刘彻的生育能力,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女儿的出生,刘彻欣喜异常,也更加宠爱卫子夫。

《史记·外戚世家》载:“入宫岁馀,竟不复幸。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卫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

此后,卫子夫越来越得宠,接连又生了2个女儿1个儿子,并成功问鼎皇后之位。

在这个过程中,卫长公主受尽疼爱,而当时的皇后陈阿娇,对她也没有迫害

后来,她的舅舅卫青,不断立下军功,加官进爵。

她的表哥霍去病,少年成名,被封骠骑将军。

可以说,卫长公主的成长过程,一直顺风顺水,赏赐不断,亲人有勇有谋,都是人中豪杰。

等到了成婚年纪,汉武帝费尽心机,为她挑选了一门好亲事。

亲上加亲,郎才女貌

卫长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是第五代平阳侯曹襄。

曹襄,是汉武帝的亲姐姐平阳公主的儿子,他的父亲,是平阳侯曹时。

这是非常好的一门亲事。

平阳公主深受汉武帝信任。汉武帝立后立储,都会询问她的意见。

而曹家,同样权势滔天,拥有世袭侯爵,其祖先是西汉开国功臣曹参,位列功臣侯位第一。

父母都是显赫出身,曹襄本人也非常优秀。

他是驰骋沙场的英勇儿郎,也是当之无愧的人中龙凤。

可以说,汉武帝为女儿选的这门亲事,真的煞费苦心。

他不仅挑了一个配得上女儿的男人,还充分考虑她日后的生活环境。

只可惜,天不遂人意。

公元前119年,曹襄以将军身份,跟随卫青前往漠北作战。

在战场上,他骁勇善战,立下赫赫军功,得胜归朝。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骠骑始为出定襄,当单于。

然而,正当生活如日中天,曹襄却突然离世。

这一年,卫长公主只有24岁。

她失去了丈夫,只能和年幼的儿子曹宗,相依度日。

公主再嫁,帝王重赏

看着女儿年少守寡,汉武帝心里不是滋味。

他非常心疼女儿,便为她又挑选了一门婚事。

这一次,他挑选的人,名叫栾大,是个方士。

根据《汉书》记载,栾大长相俊美,说话大胆、天马行空,汉武帝均深信不疑,认为他是神人。

《汉书·郊祀志上》载: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

这个时候的刘彻,已经40多岁了,他开始迷信神仙,也为女儿挑选了一个“神人”当夫君。

或许,现在的人看来,刘彻迷信方士,还把女儿嫁给他,简直是疯了。

在当时的刘彻心中,栾大是天下最厉害的人。

他将栾大放在了神位上,接连册封他为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

他还为栾大建造豪宅,置办家产

在赏赐将军印玺时,他还特地命使者夜间站在白茅上,以此彰显栾大并非天子的臣子

可见,在汉武帝心中,栾大是神之子,拥有特殊能力,绝对配得上自己的宝贝女儿。

就这样,栾大成了卫长公主的第二任丈夫。

公主再嫁后,汉武帝同样不忘封赏女儿。

  • 第一, 赐予卫长公主黄金万斤。

《汉官六种》载:皇帝聘皇后,黄金万斤。

在大汉朝,黄金万斤是皇帝聘娶皇后的规则。

但是,汉武帝直接将这一规格用在了自己女儿身上,可见盛宠。

  • 第二, 赏赐封地当利。

当利的面积不大,却是整个胶东半岛最富裕的地方。

这个地方,盛产盐,而盐铁是官家专营,掌握了盐,就等于掌控了富裕之源。

可以说,在所有的公主封地里,只有卫长公主的封地,是最富裕的。

卫长公主,也因此成了东西两汉唯一受封盐邑的公主。

她也因此有了别称,即“当利公主”。

《孝武本纪》:“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万斤,更名其邑,曰当利公主。”

只可惜,汉武帝的拳拳爱女之心,最终害了女儿。

美梦破碎,公主守寡

汉武帝对卫长公主,是真的宠爱,因此,他为她选择的,都是当下最好的。

但人做出选择的时候,会受限于当时的思维。

在一次方术检验中,汉武帝发现栾大使者根本不敢出海,还自称见到了师傅,得到了上天旨意。

瞬间,汉武帝就明白了这个骗局。

原来,栾大就是个骗子,他根本不能通神。

怒火滔天的汉武帝,一气之下,将栾大当众腰斩。

等他回过神,卫长公主又再一次成了寡妇。

或许是出于对女儿的愧疚,栾大虽然犯了欺君之罪,却也被好好安葬

他的墓葬十分豪华,还有着诸多陪葬。

如果生命就停止在这一刻,卫长公主的日子,只能算是不幸运

父皇想给她最好的,最终好心办了坏事。

第一任夫君早亡,第二任夫君是个骗子。

但这不是卫长公主的错,甚至不能怪汉武帝,毕竟,他只是想把最好的给女儿。

如果时间在这里定格,卫长公主的一生,或许只能说上一句“造化弄人”。

然而,公主的晚年,却过得非常凄惨。

凄惨晚年,腰斩风波

栾大死后,史书中就再也没了卫长公主的身影。

然而,她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汉武帝晚年逐渐昏庸,她的母亲卫子夫失宠,舅舅卫青、表哥霍去病接连去世。

巫蛊之祸时,汉武帝自绝三族,卫家上上下下,同样死伤无数。

如果此时,卫长公主还活着,那么她一定很难过。

据《汉书》记载,卫长公主的亲弟弟,也就是太子刘据,被逼反出宫去。

他不愿意被佞臣捉拿受辱,直接上吊自杀。而他的妻子、长子、长孙女,全部在长安遇害。

《汉书·武无子传》: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

她的母亲卫子夫,被汉武帝收回皇后玺绶,绝望自杀。

《汉书·外戚传上》: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自杀。

她唯一的亲生儿子曹宗,也受到巫蛊之祸的牵连,被定了死罪。

曹宗是受太子牵连,因为闯宫门而被定死罪,但史书中关于曹宗的结局,却有两种说法

  • 第一种说法,是曹宗被直接处死。

《史记·曹相国世家》子宗代侯。征和二年中,宗坐太子死,国除。

据《史记》记载,曹宗受太子之罪牵连,在征和二年,就直接被处死了。

  • 第二种说法,是曹宗利用赎买规则,用钱财赎罪,最后丢了侯爵之位,被罚去修筑城墙。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载:“元鼎二年,侯宗嗣。二十四年。征和二年,坐与中人奸,阑入宫掖门,入财赎,完为城旦。”

据《汉书》记载,征和二年时,曹宗因擅闯宫门,被定罪,最后靠着钱财赎罪,被罚去修建城墙。

古代被罚去修城墙,是一项非常遭罪的刑罚。

所以,无论曹宗是哪种结局,卫长公主都难以承受。

曾经,她的父亲给了她最多的宠爱。

如今,她的满目苍夷,都拜父亲所赐。

民间盛传,卫长公主死于征和二年的巫蛊之祸中。

她被汉武帝判了腰斩

卫长公主长得很美,据说,腰斩时,刽子手都不忍心下手,最终换了3波行刑的人,才最终完成腰斩。

卫长公主也由此成了被腰斩的第一位公主。

这一段故事,被传得有鼻子有眼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正史依据。

或许,大家都认为,让公主活着,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在面前,还不如自己承受腰斩之刑吧。

曾经,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儿,但最后,她父亲给她的宠爱,都变成了扎向她的屠刀。

这样的落差,任何人都难以承受吧。

关于卫长公主的结局,还有一种说法是:她早就去世了

巫蛊之祸时,史书上没有任何卫长公主的记录。或许,在这件事发生之前,她就已经去世了吧。

如果这种猜测为真,早逝也算是卫长公主人生中的万幸了!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卫青的儿子是平阳公主生的吗卫青有几个儿子

卫青的三个儿子都不是平阳公主生育的,史书并没有留下卫青儿子生母的信息。

在平阳公主下嫁卫青之前,卫青家眷的信息史书也没记载,只说他的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

平阳公主是武帝刘彻的姐姐,初嫁平阳侯曹寿(又叫曹时),曹寿是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

平阳嫁给曹寿生子曹襄,在曹寿早亡后,曹襄继承了平阳侯的爵位,后来迎娶了舅舅武帝之女、继父卫青的外甥女卫长公主。

平阳公主二嫁对象是开国功臣夏侯婴的曾孙汝阴侯夏侯颇,元鼎二年(前115),夏侯颇和父亲夏侯赐的姬妾通奸,畏罪自杀,国除,平阳公主再次守寡。

随着卫氏家族的崛起,平阳公主三嫁嫁给昔日的奴仆卫青,做了大将军夫人,卫青的儿子们自然要尊公主为母。

在卫青死后,由于平阳公主的介入,卫伉才得以袭封父亲的爵位。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卫青迎娶二婚平阳公主,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隐情

卫青迎娶大自己十几岁且二婚的平阳公主,不是因为他好这口,而是为了活命。

其实,卫青和平阳公主算是老熟人了,他们之间的缘分早已结下。

卫青出身于平阳侯府,一听名字就知道,这平阳侯府和平阳公主必定有关联。

事实上,平阳公主是平阳侯曹寿的妻子,平阳侯府的女主人。平阳公主这个称呼也是由此而来。

而这曹寿也不简单,他是西汉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可谓是名门之后。

可惜的是,卫青虽然出身在侯府,但是和平阳侯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他只是侯府中一名普通婢女的私生子罢了。

卫青的母亲姓名不详,只知道人们都叫他卫媪。而卫青的父亲叫郑季,他和汉高祖刘邦是同行,都是县里的小吏。

当时因为公务上的原因,郑季经常去侯府办差,这一来二去便和卫媪便好上了,生下了一个私生子,取名郑青。

既然叫郑青,自然应该由郑季这个当爹的抚养了,于是当郑青长大点后,卫媪便将他送到了郑季家。

然而,这个郑季和刘邦一样,当爹很不负责。

当年刘邦被项羽追赶,多次将刘盈踹下车。而这郑季则是将郑青当下人使用,让他去放羊,而郑季的其他几个儿子也轮番欺负郑青。

等郑青长大懂事后,便逃出了郑家,投奔他的母亲卫媪,为此他连自己的姓氏都换了,改名叫卫青。

别看卫媪只是个婢女,好歹她在平阳侯府工作多年,是府上的老人,给自己儿子安排个工作还是不成问题的。

卫媪确实有点本事,竟然给卫青找了个给平阳公主当骑奴的工作。

所谓骑奴,就是牵马的下人。这在当时可是一份非常体面的工作,不用像其他下人一样累死累活地做事,而且有很多机会和领导呆在一起。

说不定哪天就被提拔去打理侯府的生意,或者做个管家,羡煞旁人。

当然,那个时候卫青还只是个小屁孩,平阳公主是不会注意到他的。她也压根没有想到,这个小屁孩日后会成为知己的夫君。

事实上,如果一切按照卫媪安排的剧本发展,卫青这辈子到头也就是做个店掌柜或者侯府管家,他自然是没机会娶平阳公主了。

然而命运这东西谁也琢磨不透。

公元前139年,发生了一件改变卫青命运的大事。

那一年的三月,由于发生了大规模天灾,身为天子的汉武帝前往郊外祭天,为黎民百姓祈福。

在归来途中,绕道前往平阳侯府看望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也是个有心人,他搜罗了不少民间美女,就想找机会献给汉武帝,来充实其后宫。

当然,平阳公主自然也能因此得到不少好处。

遗憾的是,汉武帝看过这些美女后,都没有感觉,于是平阳公主只得让这些女子退下,又唤来府上的歌姬舞姬来献艺助兴。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汉武帝竟然看中了其中一名歌姬,并临幸了她。接着便将其带入宫中。

而这位歌姬,便是卫青同母异父的姐姐,卫子夫。

在卫子夫临走时,平阳公主特意拉着她的手,提醒她进宫后别忘了自己的恩情,记得多替自己说好话。

因此,可想而知,因为卫子夫的关系,卫青后来在侯府的日子必然过得很滋润。

可惜的是,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卫子夫入宫后,汉武帝再也没有宠幸她。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汉武帝根本就没想起来宫中还有这号人。

直到一年多之后,汉武帝清退宫中年迈老弱之人时,才再次见到卫子夫。

卫子夫也是个有心计的人,本来她不在清退名单上,但是她恳求汉武帝让她回家,她在宫中太寂寞了。

汉武帝一听,觉得自己做得太不是个事,于是便临幸了卫子夫一次,以示安慰。可他万万没想到,卫子夫是算准日子来的,不久后便发现她怀孕了。

这剧情和刘邦当年一模一样。

刘邦当年将薄姬带入宫中,然后就忘了这个人,数年都未宠信薄姬。后来因为薄姬的两个好闺蜜向刘邦提起她,刘邦觉得自己太不负责,才宠幸了薄姬一次,结果薄姬就怀孕了。

薄姬生下儿子刘恒,便是后来的汉文帝,也就是汉武帝的爷爷。

不过卫子夫的运气可远没有薄姬好,薄姬生下刘恒,直接被吕后无视。而卫子才怀孕而已,便被皇后陈阿娇给惦记上了。

在后宫,母以子贵,即使是皇后,依然需要一个儿子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陈阿娇嫁给汉武帝多年,却一直没能生下一个皇子,此时她看到卫子夫怀孕,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因此将卫子夫给嫉恨上了。

可惜卫子夫怀孕后,身边的安保级别瞬间上升,陈阿娇贵为皇后也没机会下手,只得退而求其次对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下手。

此时的卫青已经离开了平阳侯府,在建章宫中做事。

陈阿娇派人前去将卫青给抓起来,企图加害于他。

好在卫青的人缘不错,他的同事公孙敖得知此事,急忙找人前去营救卫青,卫青才得以保住性命。

事后,汉武帝得知了此事,立刻封卫子夫为夫人,并经常宠幸她。同时给卫青不断加官进爵,连番赏赐。

后来,卫青甚至坐到了太中大夫的位置,负责主持朝中议事。

汉武帝之所以这么做,倒不是因为卫子夫有多迷人,若真如此,卫子夫也不会被冷落那么久了。

事实上,汉武帝做的绝大多数事情,都是出于政治的需要。

汉武帝之所以能继承皇位,是靠了自己的岳母馆陶长公主。也正以你如此,陈阿娇在宫中一向飞扬跋扈。

经历过窦太后和王太后主持政务的汉武帝,对于外戚干政非常注意。在他看来,馆陶长公主和陈阿娇迟早会发展出外戚势力,干涉朝政,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他需要扶植一股势力来与其对抗,当他得知卫青的事情后,立刻意识到卫青就是他要找人。

因为卫青和陈阿娇的梁子已经结下了,只要汉武帝推波助澜,双方必然成为死敌。

而卫子夫一家出身庶民,没有根基,只能依靠自己,是最理想的人选。

这才是汉武帝宠幸卫子夫,重用卫青的真相。也正是拜此所赐,才有了后来的卫青。

虽然汉武帝准备扶植卫子夫一家,然而他是要做大事情的人,想要重用卫青,先要了解他到底有多少本事。

然而当时卫青此前的经历,使得他什么都不会,根本不堪大用。

然而汉武帝也并非常人,他竟然从头开始培养卫青。

他让卫青在自己身边呆了10年,一边言传身教,一边随时考校卫青。

汉武帝发现,卫青虽然没文化,但是做事踏实,而且脑子灵光,是个好苗子,值得培养。

公元前130年,卫青的人生才正式起航。那一年,匈奴大军南下,目标锁定上谷。

汉朝这边得到消息后,汉武帝派遣四路大军出击。

汉武帝选择的将领就很有意思,除了当时对战匈奴第一人李广之外,另外三路将领分别是卫青、公孙敖和公孙贺。

卫青就不说了,公孙敖是卫青的救命恩人,二人关系莫逆。而公孙贺娶了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也是卫子夫一系的人。

汉武帝这明摆了是让李广带着卫青等人出去历练罢了。

结果卫青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期望,他深入匈奴腹地,捣毁匈奴祭祀圣地龙城,俘获匈奴士兵700人。

此战乃汉朝建立以来,面对匈奴的第一次胜利。

更重要的是,另外三路大军,公孙敖和公孙贺战败,李广则干脆迷路了。这就更显示出卫青胜利的重要性,他保住了汉武帝的颜面。

卫青也因此得以封为关内侯。

此后,卫青的人生犹如开挂一般,屡次出征匈奴,成为了匈奴人的噩梦。

公元前128年,卫青率领3万大军,进入草原,杀敌数千,大胜而归。

公元前127年,卫青击败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俘获数千人,牲畜百万,汉朝新设朔方郡和五原郡。

卫青被改封长平侯,食邑3800户。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领大军再次进入草原,将匈奴右贤王的营帐一锅端,只有匈奴右贤王率领几百人逃脱。

卫青因此被封为大将军,其长子卫伉被封为宜春侯,二子卫不疑被封为阴安侯,三子卫登被封为发干侯。此时卫青已经算是位极人臣了。

公元前123年,卫青二度率军突袭匈奴,歼灭匈奴2万人马。

汉武帝赏赐卫青千金,却并未有官爵上的封赏,实在是卫青的官爵都已经封无可封了,然而匈奴未灭,卫青还将继续建功立业。

此时的卫青已经有功高震主的趋势,而且在汉武帝的扶植下,卫氏一族已经成为了新的外戚势力。

卫青好歹在汉武帝身边学习、观摩了10年,对于宫廷政治、权谋之术、帝王心术都了若指掌。

他明白,汉武帝要开始考虑打压卫氏一族了,现在汉武帝还要用他对付匈奴,不会动他。但是一旦匈奴被消灭,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因此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卫青要尽可能地抵消,甚至犯些小错。

很多事情,你心里明白,但是事态的发展却与你希望的背道而驰。

公元前119年,汉朝发动了漠北之战。卫青和霍去病各率5万大军出击。

此战,卫青成功击败匈奴单于的主力,虽然因为李广迷路,导致匈奴单于逃脱,但是依然是战果显著。

此战之后,匈奴丢失了整个漠南地区,只能龟缩在漠北,不敢再招惹汉朝了。

但是这对于卫青来说并非好事,因为他已经封无可封,他担心汉武帝对自己出手,因此尽可能低调。

漠北之战时,李广因为迷路错失建功立业的良机,他认为这全都是卫青不让他与匈奴主力对决,反而让他绕后所致,于是自刎。

后来,李广之子李敢,将李广的死怪罪到卫青头上,找机会把卫青给痛殴了一顿。

卫青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声张。

因为他明白,自己一旦报复李敢,就显得自己飞扬跋扈,然后会被一些看自己不顺眼的人盯上。

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谁知道这些人会使出什么手段,而汉武帝的反应也不好预测,如果仅仅降职削爵还好,就怕他痛下杀手。

事实上,卫青多虑了,此时的汉武帝正在为他的封赏头疼。

毕竟卫青立了大功,有功不赏会导致武将不愿拼命。但是卫青已经位极人臣,总不能立他做太子吧?

汉武帝又不是李渊,他可没本事发明“天策上将”这种官职来解决问题。

结果,谁也没想到,困扰卫青和汉武帝的难题,竟然被平阳公主给解决了。

平阳公主嫁给平阳侯曹寿没几年,曹寿便去世了。于是她改嫁汝阴侯夏侯颇。

这夏侯颇也是名门之后,是汉朝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孙子。

在平阳公主嫁给他十几年后,夏侯颇也死了。死因竟然是和他爹的侍妾暗通曲款,被平阳公主发现了,结果夏侯颇惊恐之下自尽了。

就这样,平阳公主再次守寡。

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子必须要找个依靠,否则即使贵为公主,最后日子也很难过得如意。

然而,平阳公主接连死了两任丈夫,在当时属于克夫之人,很难嫁出去的。

就在平阳公主为自己的婚事发愁的时候,有好事之人突发奇想,提议平阳公主嫁给卫青。

这人估计也就是随口说说,毕竟平阳公主和卫青相差十几岁,确实不太合适。

谁知平阳公主却没直接拒绝,只是说卫青以前是她的仆人,现在让她嫁给卫青,怪不好意思的。

周围人一看,看来平阳公主是挺满意这个建议的,就是要找个台阶下。

于是这些人纷纷劝说平阳公主,告诉她卫青已经今非昔比,现在的他是大将军,位极人臣,平阳公主嫁给卫青一点也不丢人。

平阳公主便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含蓄地向汉武帝透露了自己的想法。

汉武帝一听,这太好了。正好不知道该如何封赏卫青,那么久赐婚好了,平阳公主就是汉武帝给卫青的赏赐,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而卫青一听说这门亲事,那也是高兴不已。

他真怕汉武帝又给他加官进爵,他现在是官越高越危险,这个封赏再好不过。

而且借着这门亲事,卫青就成了汉武帝的姐夫,二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与此同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姐姐再次守寡,汉武帝就不能对卫青下手,卫青的安全有了保障。

于是,昔日的主仆就这样再续前缘,结为夫妻。

迎娶了平阳公主后,卫青果然得以善终,还被封为万户侯。

不过当他去世后,平阳公主再次守寡,而汉武帝对卫氏一族的打压也接踵而来。

卫青的三个儿子因为犯事,陆续被剥夺了爵位,后来其长子卫伉继承了卫青的爵位。可惜几年后又被汉武帝找借口剥夺了爵位。

而卫氏一族的其他人也接连受到汉武帝的打压,就连皇后卫子夫,以及卫子夫的儿子太子刘据都未能幸免。

汉武帝借着巫蛊之祸,将卫子夫废后,将太子刘据逼死。整个卫氏外戚彻底被连根拔除。

由此可见,卫青当年的判断是何等正确。

只可惜,整个卫氏一族,也只有卫青这一个明白人,因此也只有他得到善终。

而卫青的秘诀无外乎谨守本分。他胜不骄败不馁,永远明白自己是汉武帝的臣子。这道理虽然看上去简单,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面对名与利,人们往往迷失了自我,忘了自己是谁,而这样的人,往往很难有好结局。

他们不明白,做万户侯难,但是更难的是做了万户侯还能善终,那才是真正的大本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