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宋开国名将潘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潘美算不算是大宋的开国功臣_耶律_太祖_定州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潘美 耶律 太祖 定州

本文目录

  • 关于北宋开国名将潘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 潘美算不算是大宋的开国功臣
  • 狄青李继隆曹玮潘美以功劳而论谁是北宋第一名将
  • 潘美李继隆曹玮狄青杨业在北宋名将中怎么排名
  • 宋朝有个昭勋阁24功臣,潘美榜上有名为何岳飞杨家将却名落孙山
  • 庞籍功劳不输潘美,但比潘美更惨那庞籍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 潘美有没有害死杨家将

关于北宋开国名将潘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近一千多年的事,正史野史到底信谁?杨家将说唱千年,难道就是为掩饰赵光义一个阴谋。令人难以置信!

近些年来,还有说秦桧是冤枉的!我认为即便秦桧是执行皇帝圣纸,说明秦桧和赵构乃一路货色!桧为什么不能坚持正义为忠臣发声呢?

若史书乱了套,任凭谁人声!那将是历史的悲伤!

潘美算不算是大宋的开国功臣

潘美,字仲询,大名(今河北省大名东北)人,北宋初名将。潘美是大宋的开国元励,《宋史》对此早有定论:殁后赠中书令,谥武惠,追封郑王,配飨太宗庙庭。这在当时是一种极大的荣誉。

陈桥驿兵变中,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成为宋太祖。然而此时,宋太祖想要回兵京师登上皇帝宝座稳定朝局,还需要有人在朝廷对他力挺才行。 而当时能够胜任这项重任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将潘美。

潘美果然不辱使命,他回朝以后,在朝会上当着太后、恭帝和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了赵匡胤的命令,并说明了其中的道理,从而赢得了文武百官的理解和支持,稳定了朝局。所以说潘美是宣布建立宋朝的第一人。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赵匡胤虽然取得了皇位,但当时国家仍处于军阀割据的分裂状态。

宋太祖决定先处置陕西藩镇袁彦,杀鸡儆猴。此时,他想到了潘美,他认为潘美有勇有谋,完全可以胜任这件事。临行前,太祖密令潘美,在必要时可以将袁彦除掉。潘美受命之后,他不带一兵一卒,单人匹马来到了袁彦军中,对袁彦坦诚相见,耐心说服、讲明道理。

袁彦见潘美如此胸襟,感慨万分,于是在这年秋天,跟随潘美朝觐了宋太祖。

宋太祖建隆元年九月,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起兵叛乱。李重进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世 宗柴荣的表哥,又是顾命大臣,赵匡胤称帝他当然会起兵反抗。

淮南是宋朝京都的大后方,战 略位置十分重要,宋太祖只好御驾亲征,并命石守信为统帅、潘美为副帅,兵伐淮南。大军 进展非常顺利,十一月便攻下了淮南,平乱之后,宋太祖任命潘美为淮南巡检使,镇守扬州。

潘美用了3年的时间将淮南治理得井井有条,并因功授任泰州团练使。除此之外,他还扫平 南汉、平定江南、大战太原、攻取北汉。

从宋朝的开国到立国,潘美曾多次挂帅,东征西抚、南征北战,上马治军、下马安民,成 为宋太祖的左膀右臂,为大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狄青李继隆曹玮潘美以功劳而论谁是北宋第一名将

当然是李继隆,李继隆,字霸图,潞州上党人950年),其父李处耘是参与过陈桥兵变的开国元勋,其妹嫁给宋太宗,即明德皇后。李继隆20岁时宋军收服四川,但由于王全斌等人的残暴导致蜀中叛乱频繁,宋廷只好组织剿灭,李继隆便第一次踏上了军旅。

刚开始母亲担心他,专门找来一些李处耘的旧部照顾他,他却非常有志气地回绝道:“儿子能够自立,不需要这些人帮忙,愿母亲不要挂虑!”结果去时没有遇险,回来时因为雨滑连人带马掉下了十几丈深的悬崖,所幸被大树挂住,部下骑了几十里的马オ找到一根长绳把他救上来。

第二次出征是随父会剿湖南。李继隆带领一支300人的小部队,身先士卒,手脚都中了毒箭,所幸有江湖大侠献上独门解药才得以活命。初涉军旅就频遇生死之危,相信这更锻炼了李继隆的勇猛作风。

之后李继隆负责宋军后勤供应,曹彬、潘美等主将相继平定南方各地,敌军都试图切断宋军补给线,均被李继隆挫败,还曾斩过劫粮敌将的脑袋,射死过老虎,保障了后勤供应从不出一点儿差错,李继隆正是在这些大规模战略运作中镘炼出了规范缜密的军事思想和方案配置能力。

在宋太宗平定太原的战役中,李继隆任四面提举都监,会同最为勇猛的李汉琼部攻打西门时,城上砲石就从身旁掠过,砸倒大片部下,他却不为所动,继续指挥。围攻幽州之战,李继隆作为先锋部队,大破辽军城外军,但最终宋军整体溃败,可以说在和耶律休哥的对话中输了头阵,但是复仇的机会也就在眼前。满城之战,扳回一分。

高梁河之战,宋军败得极其狼狈,宋太宗料定辽军必然大举报复,于是在边关部署防御:任命潘美为三交口驻泊都部署、知并州,总领山后(太行山以西)军务,杨业为副都部署、知代州;刘廷翰等诸将分驻镇、定、高阳关等关隘,以殿前都虞候崔翰节制诸军,李继隆为都监,又授予他的重要发明《平戎万全图阵》,诏令诸将按图作战。

辽国方面,虽然没能挽救北汉,但取得一场大胜,保住了幽云十六州。辽景宗重赏韩德让、耶律休哥、耶律斜轸、学古等功臣,耶律沙、抹只功过相抵,敌烈、奚底等人及部下则受罚,赏罚分明,辽军士气复振。辽景宗重新集结大军南征,目标是要夺回当初被周世宗夺取,现被宋帝国占据的灜、莫二州,也就是俗称的关南十县。

辽军以燕王韩匡嗣为主帅,耶律沙、耶律休哥分率本部跟随,共八万精骑攻镇州;另一路由南京统军使耶律善补率领,攻雁门关作为辅助。宋军诸将见辽军大举来犯,忙按太宗留下的阵图布阵,在满城(今河北省满城县)列开阵势,以八阵御敌。右龙卫将军赵延进登高望之,见辽军精骑漫山遍野而来,而宋军兵力本来就少,还分为八阵,每阵相隔上百步,极易被敌军各个击破,连忙找到参谋部提出问题。

但主将崔翰、刘廷翰等人犹豫不决,因为违沼用兵,胜了还好说,败了麻烦可就大了。这时李继隆挺身而出,拍着胸脯道:“我是监军,在军中我就代表朝廷,现在阵图有所不便,带兵的主将应便宜行事,如果出了问题,一概由我负责!”崔翰等才下定决心,重新布置作战方案:宋军将八阵改为大小两阵,由刘廷翰率领。

大阵以重步兵和弩兵为主,任务是重装列阵推进,压缩敌军机动空间;小阵由骑兵和机动步兵组成,待敌骑兵遭到挤压,则从侧面机动,冲击敌军;崔彦进领兵潜入敌后包抄;崔翰、李汉琼作为后卫准备梯队攻击重新制订方案后李继隆又派人诈降,令敌军不备。韩匡嗣接到降书大喜,准备受降。

耶律休哥非常冷静,认为宋军无故请降,必然有诈,这反而是准备进攻的信号,应该严阵以待。韩匡嗣则认为末军新遭大败,士气低落,投降是理所当然,听不进去意见,传令准备受降仪式。韩老大王是韩德让的父亲,资历比耶律休哥老得多,耶律休哥苦劝不听,只好赶紧回到本部备战。

果不多时,宋军大阵开始推进。韩匡嗣可能是第一次见到宋军步兵方阵,只见扬尘蔽空,号令声、步伐声交替如雷,竟仓皇不知所措。此时崔彦进部又在辽军背后出现,断了北归之路,辽军顿时大乱。宋军步骑趁机切入砍杀,辽军丢弃战马铠甲,往西山坑谷中逃走,宋军一直追击至遂城,斩首10300级、马千余匹,生擒将军三名,俘获老幼三万余人,军器甲仗不计其数。

韩匡嗣丢弃主帅旗鼓,向东连夜遁入易州。但是耶律休哥、抹只整军迎战,边打边撤,徐徐退出了战场。另一路耶律善补也在雁门关被杨业击败,得到韩匡嗣的败报后急忙撤去。战后辽景宗大怒,斥韩匡嗣五大罪状,欲斩韩匡嗣和耶律沙,幸得皇后萧绰求情免死,但被降为秦王、晋昌军节度使。

而耶律休哥表现优秀,被确定为辽国第一良将,任为北院大王,总管南面军务,成为对宋战争的总指挥。这边宋太宗收到捷报大喜,手诏褒奖诸将,没有提及违诏的事,宋军自高梁河惨败后士气复振。

党项李继迁叛乱,宋太宗命李继隆与田仁朗、王侁率兵评定。四月,兵出银州北,攻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余级,俘蕃汉老幼千余,杀死代州刺史折罗遇及其弟埋乞首,牛马、铠仗所获尤多。又兵出开光谷西杏子坪,攻破保寺、保香族,斩其副首领埋乜已五十七人,降银三族首领析八军等三千余众,又攻破没邵浪、悉讹诸族,及浊轮川东、兔头川西,生擒七十八人,斩首五十九级,俘获数以千计。

宋军到达监城,吴移、越移四族来降,惟岌伽罗腻十四族怙其众不肯投降,乃与尹宪带兵袭击他们,杀死其帐千余,俘斩七千余级。不久改领环州团练使(遥郡团练使),又带兵保护高阳关。

雍熙北伐中,跟从曹彬出征幽州,率兵助先锋薛继昭破辽军数千于固安南,攻下固安、新城,又进而攻克涿州战斗中,左边大腿中箭,血流至脚后跟,俘获契丹贵臣一人。曹彬想将此次战役的李继隆战功上报,李继隆制止了他。

不久傅潜、米信兵败,只有李继隆所部能够整队班师而还。宋太宗立即任命李继隆为知定州事兼兵马钤辖,并下诏命他招抚败军的士兵,李继隆令命书吏全部抄写宋太宗的诏书贴出。十几天后,有败兵集结在城下,不知去哪里好,李继隆按照诏给他们契据,败军按照契据到相应部队报到。

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辽统和六年六月。辽朝自君子馆得胜之后开始为下一轮南征做准备,“晓谕诸道兵马准备南征用的攻城器具。”八月,辽朝进行以青牛白马祭天仪式。九月十四日,辽圣宗亲临南京(幽州),十九日祭旗鼓,正式南下进攻宋朝。

二十六日,辽军到达涿州,用箭射帛书入城中劝宋军投降,宋军没有理会。辽军于10月开始围攻涿州,在苦战后占领此城,驸马萧勤德、太师闼览中箭受伤。另外辽军在代州方向也发动了进攻,但被宋将张齐贤打败。

又十一月六日,辽圣宗率领的辽军围攻长城口。宋军被击溃试图逃遁,辽军耶律斜轸对宋军进行劝降,宋军没有理会,辽圣宗与韩德让联手率军截击突围的宋军,将其“杀获殆尽”。

十一月初八日,辽军开始进攻满城,将其包围,三日后即将其攻破。城中宋军曾打开北门逃亡,辽圣宗遣使劝降宋军将领,宋军将领接受,率宋军投降。然后在数日内,辽军又攻破祁州、新乐、小狼山砦,推进到唐河以北。

此时宋军河北诸将因为宋太宗坚壁清野的命令而不打算出城野战。判四方馆事、领播州刺史、定州路行营马步军都监袁继忠却要违反诏令出战,他说:“契丹在近,今城中屯重兵而不能歼灭,令他们长驱直入,侵掠四方州县。我虽然也想安稳无事,但绝不受此侮辱,愿身先士卒,死于敌手!”辞气慷慨,众皆伏。

中黄门林延寿连忙拿出不许出战的诏书劝阻诸将不要出战。但是这时保顺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定州都部署李继隆慨然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往年我在河间(君子馆)不死,就是要留得有用之身,报效国家!“之后与袁继忠一同出战。

宋军原来的易州静塞军骑兵非常骁勇,李继隆把他们调到了自己的麾下,但却把他们的家人都留在了易州,当时袁继忠就劝他说:“把这些人调离易州,一旦辽军来袭,恐怕易州保不住。”李继隆没有听从,后来辽军果然来攻易州,易州沦陷后静塞军的家人也被掳走。李继隆这时想把他们打散分配到各军,以防生变。

袁继忠又劝他说:“不可以,只能给他们加官,并给以优厚俸禄,使他们为国尽节。”李继隆这次接受了他的提议,果不其然静塞军将士非常感动,李继忠更是求李继隆让他成为他的手下。于是宋军定州部队与静塞军一起出战。

在宋辽两军交战时,静塞军骑兵作为宋军的先锋,作战勇猛,首先攻入敌阵并冲垮辽军阵型,辽军大败,宋军追击到曹河,杀死敌军一万五千余人,获马万匹。捷报送至汴梁,群臣互相庆祝,宋太宗下诏褒奖诸将,给予丰厚的赏赐。

唐河之战,李继隆又一次负起了主将的责任,没有死板的执行御诏,而是非常出人意料地以骑制骑,硬拼掉了辽国的精骑。此战之中,宋军将士无不血漫征泡,人马力竭。人说战斗中结下的友谊是最忠贞的,李继隆素来与行营钤辖裴济不合,并肩血战后,李继隆挽着裴济的手“恨相知之晚”成为莫逆之交。

而耶律休哥也不愧为一代战神,虽然经此大败,却没有慌张,而是冷静的带着残部后退与辽圣宗的主力会合。之后也没有急于全军撤退,而是合理的布阵防御,直到第二年年初,确认全军安全后,才缓缓撤回南京。李继隆设想中的追亡逐北场景完全没有出现,也不得不叹服耶律休哥的战神称号当之无愧。

989年6月,宋威虏军(治所位于河北遂城,在今河北徐水县以西二十五里)粮草匮乏,辽军得知这一情况后准备将此地攻袭到手。赵光义下令让保顺军节度使、侍卫亲军司马军都指挥使、定州路都部署李继隆率领镇州、定州两地宋军运送上千车粮草前往支援威虏军。

辽军将领耶律休哥由间谍得知后,率八万骑,想要中途袭击。尹继伦恰好领兵千余被主帅李继隆派去巡行视察埋伏,在路上与辽军相逢。于越统领大军径直赶路,没有理会继伦军。尹继伦对其麾下说:“寇蔑视我尔。彼南出而捷,还则乘胜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为今日计,但当卷甲衔枚以蹑之。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

手下众人皆愤激从命。尹继伦令军中饲马饲料,等到夜,尹军众人手持短兵器,悄悄跟在辽军之后。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间。天未明,辽军在距尹继伦军大约四五里之处堆锅造饭准备吃完开战,宋军李继隆的部队在辽军阵前严阵以待,尹继伦军从辽军背后突然杀出,冲进辽军阵中杀辽军将领皮室一人。

皮室者,契丹相也。皮室既擒,辽军于是惊慌溃散。而后李继隆率军万余越过徐河冲进辽军阵中。耶律休哥正在吃饭,听闻后吓得筷子掉下,被宋军士兵短兵器击中其臂,受伤严重,乘好马先逃跑。辽兵随之大溃,相互践踏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辽军自后几年之间不敢大举入侵。他们平时相互告诫要提醒说:“当避‘黑面大王’”。

在宋辽澶州之战中,李继隆死守澶州北部城门,使得辽军不能前进一步,最终为“澶渊之盟”的签订打下了武力基础。景德二年(1005年)二月卒,赠中书令(赠官,正二品),谥忠武,终年56岁,葬于西京河南偏桥村。

潘美李继隆曹玮狄青杨业在北宋名将中怎么排名

以上五位北宋名将排名如下:开国功臣猛将之一潘美排名第一,第一猛将曹玮位列第二,大宋一代悲情抗辽名将杨业位列第三,大宋抗击西夏的一化名将狄青排名第四,李继隆北宋又一开国名将功臣,声名最小所以排名最后。

宋朝有个昭勋阁24功臣,潘美榜上有名为何岳飞杨家将却名落孙山

先来看昭勋阁24功臣都有谁:

昭勋阁24功臣,来自明朝张岱的《夜航船 卷三》人物部的记录:

“宋理宗宝庆二年,图功臣神像于昭勋阁,赵普、曹彬、薛居正、石熙载、潘美、李沆、王旦、李继隆、王曾、吕夷简、曹玮、韩琦、曾公亮、富弼、司马光、韩忠彦、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浚、陈康伯、史浩、葛邲、赵汝愚,凡二十四人。”

在这24人中,只有曹彬、潘美、曹玮、李继隆、韩世忠是职业武将,其他都是文臣。

历史上潘美战功比起杨业这个北汉降将更大:

1、潘美独力灭南汉、协助曹彬灭南唐、跟随宋太祖灭北汉;杨业虽然战功无数,但和不能和潘美的3大灭国战功相比;

2、潘美之所以不救援杨业而导致杨业战死,不是因为嫉妒杨业的战功,而是出于担心自己功高震主——要知道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还没有过去多远,武将不能如同历史上的武将那样炫耀功绩:

“曹彬之谦谨而不居功,以避权也;潘美之陷杨业而不肯救,以避功也。”

为什么韩世忠可以上但岳飞不能

原因很简单——四大将只有韩世忠可以有始有终:张俊因为支持秦桧的绍兴和盟而名声不佳、刘光世被罢官之后其军更分化背叛南宋、岳飞虽然名声很好但被赐死。


这个榜单未必公正客观

先来看这24人最大的功绩:

1、赵普:陈桥兵变策划人、杯酒释兵权的建议者、先后3次拜相;

2、曹彬:灭后蜀、灭南唐;

3、薛居正:监修《旧五代史》,被赵匡胤作为分赵普权力的第一人选;

4、石熙载:诚实可信、只说实话;

5、潘美:灭南汉、协助灭南唐、协助灭北汉;

6、李沆:以修行谨慎、秉志而被称呼为“圣相”,是北宋出名的保守派人物;

7、王旦:以器量闻名——寇准经常说王旦短处,王旦却经常称赞寇准;

8、李继隆:在唐河之战、徐河之战两次击败辽军;

9、王曾: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名;

10、呂夷简:太后刘娥垂帘听政的得力助手、著名的保守派——反对范仲淹等提议的改革,支持对西夏用兵;

11、曹玮:曹彬次子,善读《春秋左传》,未将40年从来没有一次败战;

12、韩琦:主张对西夏用兵,赞同庆历新政但反对王安石变法;

13、曾公亮:因为忌惮韩琦而推荐王安石,虽然不赞同王安石但出于保持圣眷、假意赞同王安石,是《武经总要》的作者,为人忠厚深沉、办事周密细致、规矩守礼、吝啬钱财;

14、富弼:和范仲淹共同推行庆历新政,正视辽朝和西夏实力,构建了辽宋西夏三国平衡格局,反对王安石变法,曾建议宋神宗20年不要发动战事;

15、司马光,著名的守旧派,大家都熟悉,就不多说;

16、韓忠彥:被蔡京排挤而外贬;


17、呂頤浩:宋朝少有的拥有相权和军权的丞相,坚持专权,主张积极进攻金国,被赵鼎以冒进抗金弹劾而被罢免;

18、赵鼎:赵鼎在南宋初期的重要性在于他是抗金和议和的转折时期——赵鼎主张抗金但更注重防守;赵构的策略:即位初和金国谈和——任用李纲主战——迁都金陵时议和——用呂頤浩的积极攻击策略——赵鼎的防守反击策略——秦桧的和盟。赵鼎是主战和议和的转折期;

19、韩世忠:若论中兴四大将中,韩世忠功绩不如张俊、岳飞,军队人数是四大将中最少的,战功也不是很凸出;但韩世忠的一个优势是:虽然他积极抗金,和张俊等不和,但从来没有违反过赵构的命令——这是岳飞最大的问题;

20、张浚:张浚虽然是积极主战的代表,但能力非常一般——富平之战丧失陕西;在四川征税导致四川很多年都没有恢复生机;

21、陈康伯:积极主站者,拥有采石大捷的战功——虽然普遍说法是采石之战是虞允文指挥的,但虞允文只是陈康伯作为统帅的四路大军中的一路;

22、史浩:设立义田以帮助贫困的士大夫之后;有“一门三丞相,四世二封王,五尚书,七十二进士”的盛况;

23、葛邲:儒学名家;

24、趙汝愚:强迫宋光宗禅位给儿子宋宁宗,有拥立之功。

在这个榜单中,有些人功绩并不高,只是声望高而已。这个榜单评选的标准是:名声高且好,有始有终的完节。如寇准、包拯、杨业、岳飞、李纲等即便名声高,但没有做到有始有终,因此不能上榜。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庞籍功劳不输潘美,但比潘美更惨那庞籍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庞籍和潘美在历史上的定位,条友们都清楚,就不鹦鹉学舌了。想说的是,历史人物被民间演义、小说、戏曲、评书等等戏说和抹黑,由来已久,不足为奇。

比如,清朝顺治年间的陈世美,只因拒绝了同窗胡梦蝶的求助(这个胡某人此前曾多次受到陈世美的钱财资助),顿生报复之心,遂将社会上一些为了升官发财而抛妻灭子的丑事编排到陈世美身上,结果在民间广为散播,假戏真做,令陈世美蒙受了不白之冤。

当然,这个胡某人是纯心抹黑,其行径,与今日某些无良水军受利益趋使,蓄意抹黑名人或明星如出一辙,实在是够小人的。

除此之外,一些民间演义中,将潘美、庞籍等历史人物妖魔化,倒不是抹黑,而是为了突出杨家将、呼家将等正面人物的英雄形象,必须有反面人物衬托。何况演义不是正史,不用考据,民间创作者不吃翰林院、编修院的俸禄 ,属于早早早期的自媒体,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好看好玩就行,于是乎,这些历史人物就被一支秃笔画成了奸臣的脸谱。

要命的是,演义、小说、戏曲、评书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受众面大 ,传播广且快,其影响力远远大于刻板无趣的正史,以至于被抹黑或描黑的历史人物就被改写了名誉和命运,真的是很悲催啊。

武侠大家金庸先生,在作品中也对一些历史人物做了改写,其中既有故事需要,同时也夹杂了一些个人好恶,可见再大的作家,亦难以做到一以贯之的秉笔直书,总有些许的情绪化,更何况那些生活在底层、饱受困苦折磨、痛恨王公贵族的民间草根写手,写起王侯将相 来,自然是快意恩仇,随性而为,压根不用担心一不留神是否会被起诉,并为此支付不菲的赔偿金。

我觉得 ,正史也好,民间文学作品也罢,其中的历史人物早已灰飞烟灭,反倒是记录他们真真假假的文字流传至今,供后人品评议论,如此看来,还是文字恒久远,一直永流传,所以说,会写点东西,多重要啊。

潘美有没有害死杨家将

潘美就是书中传说的潘仁美,潘美是真名。他没有害死杨家将,也非像秦桧那样奸臣,对杨业死负重大责任的是赵光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