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圣宗为何对契丹社会实行改革?在历史长河中,有哪些女元帅_起义军_耶律_山东

本文目录

  • 辽圣宗为何对契丹社会实行改革
  • 在历史长河中,有哪些女元帅

辽圣宗为何对契丹社会实行改革

辽圣宗是耶律隆绪,辽国第六位皇帝,辽景宗取律贤勤于政事,重用贤臣,如室旷,郭袭。对辽穆宗反叛的皇族也用比我宽松的政策,使政局稳定,又在北宋有所交往,并不主动南下攻伐中原。仅以援助北汉。在赵光义统一江南后,亲征北汉时辽军在白马岭与宋军交战,击溃辽军,辽将耶律敌烈战死。北汉主刘继元降宋。

辽改变战略,以固守幽蓟为主,宋皇赵光义乘胜进攻幽州。辽朝派耶律沙,耶律休,耶律斜轸等名将军率军大战高粱河,设立埋伏击败宋军,使宋全军覆没宋太宗只身逃走。

在辽景宗体弱多病,军国大事交给有皇后肖绰处理时死去,耶律隆绪12岁就登上的皇位,也是亲征大宋订立澶渊之盟的签字人。从此有宋辽有一百多年和平时期,对西夏党项施以拉拢之策的皇帝。

1004年,辽肖太后,带上儿子小皇帝辽圣宗,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很吓怕要逃。丞相寇准王张抗击,力劝皇帝下,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川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肖挞览。

在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暗通关系,辽国皇帝与真宗和平谈判。宋真宗也赞同,为议订条约,让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与辽订立和约,辽宋为兄弟之邦,宋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白沟河为国界永保友好,礼尚往来,通使殷勤,辽朝有饥荒。宋朝赈济,宋真宗死。辽圣宗也举哀掉泪,百年和平之局面。

由于辽穆宗时他经常酗酒,天亮才睡,不理朝政,内部不稳,离心离德,多发叛乱。政局动荡不安。穆宗也仃止了一贯执行南伐中原政策,后周世宗却发动北伐宁州,王洪举城投降,攻克益津关,瓦桥关,莫州瀛州使刘楚信,高彦晖也举城投降。周世宗欲一鼓作气收复十六州。却因重病南返,莫赢二州却归后周占有。

肖太后当权后,重用室肪,韩德让,耶律斜轸,耶律休哥,并团结辽国贵族,也仼用汉人土夫。积极整治贪污,改革法度,伍贤去邪,仿照唐制科举开科取士,用汉文化加强统治集团中思想,对外实行联合党项李继迁抗击宋朝。积极向周围大肆扩张。

让韩德威带尚方宝征伐党项,女真都获大胜,为大将军。又叫耶律斜轸为都统,征高丽不利,再讨伐女真。还在986年打败宋派出曹彬,崔彦进,米信出雄道,田重进出飞孤道,潘美,杨继业出雁门道。宋朝三路大军进犯,虽伎岐沟,涿州,固安,新城都己陷落。辽圣宗诏今耶律休哥,耶律抹只与耶律颇德在固安击败宋军,休哥截断宋兵粮饷供应,获得大量军资大胜。宋军全线撤退 ,打败宋军后,声威大振。八方小国都来进贡,有继承大唐的声誉。

1000年正月前一年,辽圣宗率军征伐大宋到达南京(北京)进攻遂城不利,派肖继远进攻了浪山镇石砦到达瀛州,生擒宋军守将,得破涿州,有狼山,益津关大胜,两胜大捷获得大批军资和俘虏,又克乐寿县到遂城”宋军临水迎战,辽骑兵一个冲风就将宋军杀个寸草不留。

当年任西平王李继迁的儿子,李德照被封为朔军节度使。

又在后一年进攻遂城,辽军击败宋军,到达满城后国道路泥泞无通班。

1003辽国达到鼎盛时代,八方朝贡四方屈服,国内镇压耶律休哥之子道土奴,高九的谋反,将其诛杀。到1004年肖太后和辽圣宗母子率军九月南下伐宋,在唐兴交占战大胜大宋军。十月在遂成交战,又击败宋军。驻军望都,攻瀛州未克,却攻下邳州。祭祀天地。封西平王李德昭(为西夏皇之祖)。宋派人给王继忠弓箭,秘密地请求讲和。肖太后下诏命令王继忠与宋使相见,答应宋国求和讲和的请求。在耶律隆绪驻于澶渊。肖挞览中埋伏,被弓弩射死,宋派崇仪副使曹利用,请求讲和,在派李继昌来请和时,宋真宗愿称太后为叔母,每交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辽王答应宋求和要求,也立即派使丁振带着书信回访,下诏辽诸军解除戒严状态班师。

到了1009年12月皇太后肖绰病重死在行宫。才使圣宗亲政撑握权力。在1031年病世时。年六十一岁 ,在位49年。

辽圣宗对宋辽中国的和平繁荣,做出重大贡献。从历史看,当由宋国军事上不断失利,用银财换来一百多年两国和平,是辽圣宗做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其中之一,解放奴隶制,重用有才干人员,进行汉族化封建制改革,吸引汉族知识分子进入政权领域。禁止残杀奴婢,废除兄弟连坐法,同罪异法,贵贱异法,公开明文执法,开垦田地,实行赋税制,用科举选拨人才。在统一祖国北方中,也是个大有作为的人,是辽代时期最有成就皇帝,修订法律,使罪责相当,消除民族隔离,在法律上消除贵贱异法特权。更对官吏要求公正严明,打击腐败,使得辽国政治,经济,军事,空前强大为东方第一大国。应该是古代皇帝颇有建树皇帝之一。

在历史长河中,有哪些女元帅

古代唯一被朝廷册封的女将军秦良玉,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军事家。曾率“白杆兵”参加平播、援辽、平奢、勤王、抗清、讨逆(张献忠)诸役。累功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妇好 

商朝女将领。商武丁诸妻之一。在她的领兵生涯中,曾几番征集兵员,并亲自率部众进攻羌、夷、土方等部落。一次伐羌统率兵员多达13000人,并大败羌族部落。她是中国古史记载中第一位领兵作战的女性,开创了中国妇女统领军队作战的历史先河。

迟昭平 

新莽末农民起义军女领袖。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地皇二年(21年)起义,众达数千人,活动于山东、河南一带,与群众联系紧密。

吕母

新莽时起义军领袖。琅琊海曲(今山东日照西南)人,出身富户,家资丰厚。新莽末,因其子育为县游檄(官名),被县官冤杀,遂广散家财,聚众数千,于天凤四年(17年)起义。虽系女子,却自称将军,率众破城杀县官。后退到海岛坚持斗争,在附近地区影响甚大,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她死后,其众分别参加赤眉、青犊、铜马等起义军。

荀灌

襄阳太守荀崧之女,西晋临颍(今河南临颍县)人。三国时曹操重要谋士荀彧之后,自幼好骑射,在宛城被数万胡骑围困时,以十三岁稚龄,率十余死士突破重围,请来援军,解宛城危。《晋书·烈女传》:“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毛氏

毛氏,籍贯不详。前秦主符坚族孙符登之妻,美而壮勇善骑射。她率领的军队被姚苌军包围,营垒陷,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与姚苌军交战,杀贼七百,终因众寡不敌,为姚苌所俘,姚苌悦毛氏有姿色,欲纳之,毛大骂曰:“吾天子后,岂为羌贼所辱,何不速杀我!”于是仰天大哭曰:“姚苌无道,前害天子,今辱皇后,皇天厚土,宁不鉴照!”苌怒而杀之。

冼夫人

隋初岭南少数民族女军事将领。高凉(今广东阳江)人,俚族。她曾统领岭南部落10余万家。南朝梁时,与高凉太守冯宝结婚。婚后大力协助丈夫处理政务,果敢善断。高州(今广东高州县)刺史李迁仕乘侯景之乱起兵反梁并遣使游说冯宝,欲与冯宝共谋。冼夫人力劝丈夫将计就计,应允李迁仕之要求,随后她率军1000余人,佯装送礼,巧取高州。梁、陈交战,岭南局势动荡不宁,她为减少战乱,遣使游说诸州,所到之处均服。梁宣帝太建元年(569年),广州刺史欧阳统兵反陈,她审时度势,抓住机会,派孙冯魂带兵助隋将韦洸进入广州,又派孙冯盎和隋军一起打败围困广州的地方势力。她经历梁、陈、隋三朝,多次率军作战,战功显赫,为时人所称道。她在世时为中国的统一事业和岭南各民族的融合,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生前曾被陈封为中郎将隋朝封为谯国夫人。

阳平公主

唐高祖李渊之第三女,太宗李世民之妹,太穆皇后所生,后嫁于柴绍。《旧唐书·平阳公主传》:“义兵将起,公主与绍交在长安,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惧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绍即间行赴太原。” 李渊起兵反隋后,公主乃归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并招降了隋朝将领何潘仁数万部伍,攻占户县、周至、武功、始平四县,队伍扩大到7万余人。“及义军渡河,遣(柴)绍将数百骑趋华阴,傍南山以迎公主。时公主引精兵万余与太宗军会于渭北,与(柴)绍各置幕府,俱围京城。其军队女子英豪,纪律严明,营中号曰‘娘子军’。”后,公主与兄李世民一起荡平西北之隋王朝残余势力,为唐王朝建立立下卓著之功勋。关中平定之后,封为“平阳公主”,因为独有军功,每次赏赐,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平阳公主薨。李渊打破旧制,以正式军乐军礼为其送葬。按照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昭”,以彰其“伟烈”。

陈硕贞

唐高宗时农民起义军女首领。睦州(今浙江建得)人。永徴四年(653年)与叔父章叔胤在睦州起义,附近农民纷起响应,从者数以万计。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童文宝为大将,攻克桐庐(今浙江桐庐)、睦州、於潜(今浙江临安西),直逼歙州(今安徽歙县)、婺州(今浙江金华)。唐高宗令婺州刺史崔义玄、扬州刺史房仁裕等前往镇压,义军大败,死伤数千,被迫投降近万。她与叔胤被俘杀。

萧绰

辽朝女军事将领,即萧太后。小字燕燕。契丹族。北府宰相思温之女。16岁被耶律贤(景宗)选为贵妃,后成为皇后。12岁长子耶律隆绪继位,是为圣宗,绰以承天太后摄政,选贤任能,巩固了政权,增强了实力。摄政期间,绰亲率大军出征,东降女真,西攻党项、回鹘,北攻铁勒,南击宋朝,不断扩大疆域地盘,使辽进入极盛时期。统和四年(986年),绰以耶律休哥阻止东线宋主力北进,以耶律斜轸进军山西阻宋西路军,她亲率精骑数万增援休哥,由陀罗口(今北京南口附近)迅速南进,在歧沟关(今河北涿州市西南)大败宋军主力曹彬10万余人,后又击败宋将潘美军于朔州(今山西朔县),迫使宋军全线溃退。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绰又与圣宗率军攻宋,南下直达澶州(今河南濮阳),遭到宋军反击。翌初年,与宋真宗(赵恒)订立“澶渊之盟”而返。统和二十七年病死。谥号承天后。

梁红玉

南宋将领。韩世忠之妻。封安国夫人,后改扬国夫人。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刘正彦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作乱,韩世忠从张浚发兵讨乱军,红玉与儿子韩亮为苗傅劫为人质。宰相朱胜非使计封红玉为安国夫人,放她出城,迎韩世忠于秀州(今浙江嘉兴),催其出兵,讨平叛乱。建炎四年(1130年),与韩世忠在黄天荡狙击金兵,红玉在舰上击鼓助战,以鼓舞士气,大败金军。金军突破江防后,她又上疏请治世忠之罪。后韩世忠在楚州创立军府,当地满地荆棘,红玉亲自织帘为屋,与士卒共苦同甘,起到了鼓舞的作用。

杨妙真

金末红袄起义军首领,益都(今山东益都)人。杨安儿妹,号四娘子。善骑射,自称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在红袄军中称“姑姑”。贞祐二年(1214年),杨安儿牺牲后,她统其残部数万人,活动于潍(今山东潍坊)、莒(今山东莒县)一带,后会李全于磨旗山(今山东莒县东南),结为夫妻。嘉定十一年(1218年),随李全投宋,又降蒙古。绍定四年(1231年),李全被宋军袭杀于扬州(今江苏扬州),她返回山东,数年后病死。

杨招讨

南宋末期抗蒙义军女将领。活跃在四川名山县一带,率领当地民间团练起兵抗击蒙古入侵四川。能够针对蒙古骑兵的弱点,充分利用四川多山洼盆地的地形特点,大胆创新采用堡垒协防体系的灵活战术对抗蒙军铁骑,成功节制其突破攻势,战绩显赫。后因南宋政权腐败,终究势单力薄无力回天,战至最后一兵一卒遂英勇牺牲。

许夫人

元初畲民起义女首领。畲族人。至元十四年(1277年)7月,统闽西南各寨畲军,随宋将张世杰,于泉州围攻降元官吏蒲寿庚,屡有获胜。次年11月,响应黄华起义,率兵抗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陈桂龙、陈吊眼据漳州起义,为元军镇压,退至畲洞与她联合。后黄华再次起义,又得到她的支持。她领导的畲民起义遍及漳、泉、邵武、建宁各地山寨。

唐赛儿

明初山东农民起义军女首领。蒲台(今山东滨县南)人。县民林三之妻在山东益都、诸城、安丘、莒州、即墨、寿光等地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自称佛母。永乐十八年(1420年),据益都卸石棚寨率众起义,派部将宾鸿、董彦皋等攻破莒(今山东莒县)、即墨,烧毁官衙仓库,进兵围攻安丘,明遣安远侯柳升、都指挥刘忠领兵镇压,围攻山寨。她两次拒绝招降,并率军夜袭敌营,斩刘忠,突围危险。后不知所终。

瓦氏夫人(引录于12楼南皮郡主指点)

瓦氏夫人(1496—1555),明代抗倭女将。壮族,原名岑花,归州(今靖西)知州岑章之女,嫁田州府(治今田阳)土官岑猛,改姓瓦。嘉靖六年(1527年),岑猛被指控叛乱而遭讨伐,与其子岑邦彦俱败亡,其孙岑芝袭田州土官。因年幼,由瓦氏代理知州事。瓦氏深明大义,在职期间,克已励志,善理州政,招集流亡人口,安定社会秩序,发展农业生产,健义学,兴教育,颇受族人拥戴。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岑芝奉命镇压黎族群众,战死海南,瓦氏即掌管州内一切政务,政绩斐然。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年近花甲的瓦氏受封“女官参将总兵”军衔,率兵抗倭。瓦氏制军有方,法纪严明,战屡胜,建奇功。作战时以其“势不与贼俱生”的决心英勇当先,麾下所率“狼兵”骁勇善战,成功歼灭倭寇主力,得“天下莫强焉”之誉,极大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当地人称“石柱将军”,后受御诏册封“二品夫人”。不久病逝,追封为“淑人”。

红娘子

明末农民起义军女将领。江湖艺人出身。李岩在河南杞县散粮济贫时,她率众起义,攻破县城,与李岩成婚。李岩不愿留在起义军中,逃归家乡,后遭官府陷害。她与当地群众救出李岩,同投闯王李自成。

秦良玉

明朝女将领。字贞素,忠州(今四川忠县)人。幼时从父习文练武,后嫁于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为妻。在攻播州(贵州遵义一带)游民武装时,马千乘战死沙场,她带领夫职,统兵征战,所部号称白杆兵。泰昌元年(1620年)为抗击清军入关,她与其兄秦邦屏、其弟秦民屏援救沈阳。次年,其兄战死,更激起她抗清决心,以家财作军需,亲率3千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后回四川镇压土司首领奢崇明等,解成都之围,并收复重庆。崇祯三年(1630年),曾多次与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回旋攻打。清军入关后,旋调兵抗清,征战于江南一带。曾被南明隆武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忠贞侯。

乌三娘

清朝山东农民起义军女将领。兖州(今山东兖州)人。清水教(白莲教的支派)首领王伦的义女。原为江湖艺人,善使双刀、骑马突击。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从王伦在寿张(今阳谷)起义,英勇善战,常充先锋。后在临清旧城巷战时,她跃蹬屋顶,指挥战斗,中枪牺牲,年仅20岁。

李张氏

清朝河南农民起义军女首领。李文成妻。嘉庆十八年(1813年)9月李文成部起义军攻占滑县后,清军即进行围攻。她指挥起义军不断夜袭敌营,烧毁炮台,歼灭大量清兵,坚守滑县达3月之久。次年1月滑县被清军攻破,她说:“城亡与亡,不死者非英雄”,血战力竭,全家自缢死。

王聪儿

清朝农民起义军女首领。即齐王氏,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江湖艺人出身。嘉庆元年(1796年),其夫白莲教首领齐林被清廷杀害,教徒发动起义,推她为首领,有众四五万人。一度进逼孝感,威胁武昌,以灵活的战术屡败清军。次年,分兵3路入川,在川东与四川各路义军会师,与姚之富同为襄阳黄号首领,转战于四川、湖北、陕西等省。嘉庆三年(1798年)她被清军围困于湖北郧西卸花坡(阎王扁),坚持战斗,英勇不屈,跳崖而死。余部由李全、高均德率领继续斗争。

王囊仙

清朝南笼少数民族起义女首领。名阿从(一作阿崇)。南笼府(今贵州安龙)洞洒人。布依族。因行医治病,人称“囊仙”(布依族语“仙姑”)。韦朝元与之联络,借行医聚众,于嘉庆二年(1797年)在南笼发动反清起义。称皇仙娘娘,年号仙大。同年九月洞洒失陷被俘,在北京就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