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照片(如果乾隆皇帝晚年不那么腐败,清朝会是什么样子)_皇帝_努尔哈赤_清朝

本文目录

  • 如果乾隆皇帝晚年不那么腐败,清朝会是什么样子
  • 清朝十二个皇帝,为什么叫大清十三王朝
  • 为什么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的画像看着像没剃发
  • 相机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发明了,但为什么后来的道光、咸丰、同治皇帝都没照片呢
  • 清朝皇帝的婚礼有真实的照片么是怎样的规模
  • 清朝前中期发型是金钱鼠尾,为什么流传下来的有的康熙画像耳边有头发
  • 清代哪一个皇帝最帅✪ω✪
  • 为什么满清十二帝的组像,只有溥仪是照片,按时间推算同治光绪都应该有照片啊
  • 清朝皇帝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 清朝第一位皇帝叫什么

如果乾隆皇帝晚年不那么腐败,清朝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乾隆那时邀请马克思来中国,任命马克思做钦差大臣或总理大臣,中国说不定现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了。乾隆和马克思好象不在一个时间段,那就如果硬让他们在一个时间段。

清朝十二个皇帝,为什么叫大清十三王朝

热门话题总是接到太晚,很多人回答了,我只能挑最重要的说了。

本来清代一共只有十二个皇帝,只是因为皇太极有两个年号——天聪和崇德,所以又称为十三个皇帝。

皇太极即位之时还是大金国,也叫作后金,即位时年号定为天聪。后来将大金朝改名为大清朝,为此又改了年号为崇德,改族名为满洲。

清代皇帝顺序如下: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年号天命。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年号天聪和崇德。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祯,年号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

清仁宗,爱新觉罗-永琰,

年号嘉庆。

清宣宗,爱新觉罗-绵宁,年号道光。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宁,年号咸丰。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怡,年号光绪。

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

好了皇帝十二个,年号有十三个。

如今一切都成为历史,昔日的皇城故宫也成了博物馆,成了人们参观游览的去处。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就说到此吧。感谢您的阅读。

为什么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的画像看着像没剃发

满清王朝虽然是中华大地上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可是在发型问题上却是没少被人诟病,即便实在今天,我们仍然无法接受满清的小辫子发型。

其实满清在位入关之前,女真族之间并没有规定一种统一的发型,其真正的统一发型是从公元1644年,清军在入关之后所推行的“剃发易服”的政策,这种政策只是为了从发型上区别是否投降和不投降。

可是在推行剃发令之后,数以万计的民众开始公开反抗,满清为了实行这项政策,甚至屠杀了数十万的百姓,而清军进关之后的发型并不像我们如今在影视剧中所看到的那种阴阳头,清军在入关之后发型演变大致如下:

他们是从鼠尾辫、蛇尾辫、牛尾辫慢慢开始过度的,随后才将牛尾辫定为一种通用并且统一的发型。

可是清军在没有入关之前,他们并没有统一的发型规定,题目中的三张照片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都有鬓发,而且鬓发还十分的浓密,这种现象并不是他们三个人没有剃发,而是因为在辽东地区的他们在那个时候并不需要一种统一的发型。

而他们在未入关之前的发型大概有如下几种:

而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的发型大抵便是图一、图四一样的地中海发型,他们带上王冕之后所展现出来的便是脸颊两侧带有大量鬓发的感觉了。

相机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发明了,但为什么后来的道光、咸丰、同治皇帝都没照片呢

封建思想让晚清皇帝保命为主,他们被西方打破国门都还没醒悟,闭关锁国害国害民才会被西方列强邻国欺负,

这是百多年前法国修滇越铁路时法国工程师拍的我县老照片,法国人百多年前把欧洲工业文明带进云南,但更多的是掠夺云南矿产资源,云南十八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

清朝皇帝的婚礼有真实的照片么是怎样的规模

要说又穷又摆谱的皇帝,溥仪算得上头一个。他的大婚仪式在清朝灭亡十年后,当时已经是民国时期。经过精彩角逐过独木桥式的皇后筛选后,溥仪终于和婉容举行大婚仪式。这场婚礼是在小朝廷之前的复辟闹剧后又一次在紫禁城外耍威风。

前清皇室自然希望溥仪的婚礼排场和同治、光绪是等同的规模,还需要中华民国政府的默认。经费自然是头等问题,在尽量省俭的计算下,至少需要四十万块大洋。那时候民国政府许诺给前清皇室的优待费年年拖欠,内务府一贫如洗只能去民国政府催讨。一番折腾下来,皇室从民国政府那里催来了十万大洋。内务府自己内部想法筹款,少不得变卖宫中珍宝顺便吃回扣。

民国政府还额外开恩允许前清皇室把清朝的国旗、仪仗拿到街上,同时派军警义务执勤算是赞助(实际出动人员近三千人)。在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中提到了各路达官显贵送来的结婚贺礼:民国时任大总统黎元洪赠送珐琅器、绸缎仗帘,徐世昌送来两万大洋、瓷器、中国龙凤地毯。还有张作霖、吴佩孚(七千大洋)、张勋(一万大洋)、曹锟、冯玉祥(如意、金钟表)等都送了贺礼。还有各地遗老、香港上海的富商都送来了钻石珠宝。对一这些结婚礼物,溥仪只挑了辆自行车推到养心殿用,其余的东西都放在建福宫,后毁于火灾。

各地的王公大臣和遗老遗少都赶来观看皇帝的婚礼,还有不少以私人身份来看热闹的外交官。总而言之是宾客如云,声势之大超出人们的想象。婚礼当日正值冬季,北京市民不顾严寒凌晨就起来看热闹。仪仗队前面是中华民国的军乐队,后面是浩浩荡荡的前清仪仗队,这还是光绪皇帝用过的仪仗。

这场婚礼足足历时五天,因为要接待人数众多的遗老和民国要员。光为了答谢外交官就专程搞了个酒会。这期间唱了三天大戏,由于中国京剧届托前清皇室的福气才有了民国时期的繁荣,所以给溥仪婚礼的戏曲表演不收演出费,当然小费还是要的。溥仪一高兴,赏赐戏班子三万大洋。溥仪虽然是亡国之君,但是皇帝的排场一点不减。


欢迎关注公众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清朝前中期发型是金钱鼠尾,为什么流传下来的有的康熙画像耳边有头发

你好,我是“历史工场”,为您解答!

画像没问题,的确有头发。因为,金钱鼠尾辫只是形容刚剃干净那两天的状态,多数时间看起来是这样的:

▲(康熙)

▲(顺治)

摘掉帽子是这样:

▲(胤禛读书像)

所以,我猜想可能基于这四点:

1、清前期统治者要求臣民发型的确不太美观。

2、毕竟不会天天剃头,有鬓角很正常。

3、“剃发令”主要是对汉族官民限制严格。因为,剃发主要是表现臣服,而即使是清代满洲亲贵也不一定认为这种发型就很优美。

4、不保暖。

(参考资料:《清实录》、《清史稿》)

我是“历史工场”,感谢大家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的看法!

清代哪一个皇帝最帅✪ω✪

咱们来通过清朝各个皇帝的画像来看看,哪位皇帝长得比较帅。

1.先看看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相貌,他是这个样子滴:努尔哈赤的身躯看上去非常魁梧矫健,肩膀很宽。属于阳刚型的汉子。

我们注意到,努尔哈赤的两鬓有浓密的头发,不确定他帽子下面是怎样的发型。网上有个说法,认为女真族最早的发型是金钱鼠尾,只留脑后勺一点点,这就搞不懂了,看来,至少努尔哈赤的发型不是。

按照我的审美观,努尔哈赤的相貌不能算帅,面庞很刚毅,很有男子气。

给努尔哈赤的相貌评价:⭐️⭐️⭐️⭐️

2.咱们再来看看皇太极的相貌,他是这样的:
皇太极的身材很健壮,横着长,脖子很粗,肩胸宽厚,两臂结实。喜欢习武的朋友知道,这种类型体格的人很能打,看来,皇太极确实是久经沙场的猛将。

皇太极也是两鬓浓密,不可能是金钱鼠尾。

皇太极的面庞宽大,两腮饱满,眼神中透出一丝狡黠和狂野。一看就是个很难对付的家伙。

他也谈不上帅,不如努尔哈赤威武。

给皇太极的相貌评价:⭐️⭐️⭐️

3.接下来看看顺治皇帝,他是下图的样子:顺治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任皇帝,江山都让老一代打下来了。顺治很年轻就死了,所以没有很浓的胡子,隐隐间有一些觜须。

顺治两鬓的头发更多更浓。这很难解释了,给了“金钱鼠尾”理论派一个沉重的打击。我认为,至少,那些理论家靠的主要是一张咧咧咧的嘴和一脑子的胡猜扯淡,而不是实物。

顺治皇帝相貌很文弱,没有他爷爷和父亲那样的刚毅。长得还算端正,神色温和。

给顺治皇帝的相貌评分:⭐️⭐️⭐️✨️

4.圣祖康熙的相貌是下面这个样子滴:康熙显得比较瘦削,但很精悍。史书上记载他也精通骑射,还数次御驾亲征,开疆拓土。

据记载,康熙曾经得过天花,应该脸上有麻子。那么把图片放大看看:似乎有一些麻点,情况不是很严重。我们通过发际线的走向,基本上能确定大概的位置。到了这一代,“金钱鼠尾”派的理论是被彻底摧毁了。

还有一张康熙年轻时候的画像,是这样的:
这张看上去很精神,精力充沛。

康熙的相貌还可以,体态均称,个头挺高,算有点帅吧。

给康熙的相貌评分:⭐️⭐️⭐️⭐️

5.看看雍正皇帝的相貌,是下图的样子:雍正皇帝的相貌我喜欢,
确实
能称得上帅。温和而典雅,充满善意。

雍正年轻时候的相貌是下面这个图:小帅哥,精明而睿智的眼神,
不乏男性的刚健,英姿勃勃。

下图是穿便装时候的样子:雍正还搞个cosplay,扮成欧洲人的样子:

总的来说,雍正算个帅哥。

给雍正的相貌评分:⭐️⭐️⭐️⭐️⭐️

6.乾隆皇帝的相貌是下面的样子:
这没有什么问题,老了都这么帅,年轻时肯定是帅呆了。

看看乾隆年轻时候的样子,是下图:这没什么挑剔的,和我一样帅气。

宫庭画师朗世宁为乾隆画过写真照,看下图:
温文尔雅又不乏刚毅,确实很帅。我们发现,乾隆和他老爹长得非常像。

给乾隆皇帝的相貌评分:⭐️⭐️⭐️⭐️⭐️

7.下图就是嘉庆皇帝了:这个长相很一般。如果不是那身皇帝服装,我会认为他是个
当铺的老板,和霭中透着一丝精明。

嘉庆幼年时候很可爱,大家看看他小时候的画像:放大看看,这个小机灵鬼:太可爱了。

长大以后变成那样,不可思议。

给嘉庆皇帝的成年相貌评分:⭐️⭐️⭐️

8.看看道光皇帝的相貌是下图:
这个相貌就和帅扯不上什么关系了。

道光时代的清朝全面衰落,他心情也不好,愁眉苦脸的样子,瘦得不成样子。

给道光皇帝的相貌评分:⭐️⭐️

9.再看看咸丰皇帝的样子:
我们发现,清朝皇帝脸庞开始变得瘦削,眼睛越来越大。

下面这个图也是咸丰皇帝的:很普通的相貌,不帅,但比他老爹稍好些。

给咸丰皇帝的相貌评分:⭐️⭐️⭐️

10.再看看同治皇帝的样子,下图就是:越来越文弱了。这也体现出皇权的远去。

给同治相貌评分:⭐️⭐️⭐️

11.下面是光绪的:
如果要放在普通家庭,光绪的相貌还算可以。

看一下光绪的结婚照:
还算是挺帅的。

给光绪的相貌评分:⭐️⭐️⭐️✨️

12.末代皇帝宣统的相片在下面:溥仪长得很一般了。
眼神中充满了失落和不知所措。

看看溥仪在伪满洲国时的样子:
长得还算标致,
但一看就是强打精神,没有一点帝王自信的神彩。还拿着一把鬼刀,简直不堪入目。

给溥仪的相貌评分:⭐️⭐️⭐️

相貌这东西,各人有各爱,每个人欣赏的角度都不同。按我的观点,清朝各帝王中,雍正和乾隆是最帅的。

为什么满清十二帝的组像,只有溥仪是照片,按时间推算同治光绪都应该有照片啊

最直接的原因是清末时期的肖像画比照片显的更完美,肖像画是可以着色的而照片只能是黑白的,其他人用这种黑白且带有瑕疵的照片代替肖像画,但是皇帝是不能用这样不完美的照片的,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皇帝之像有特殊要求

清末的照片都是黑白的,不能把衣服的颜色拍出来,也就是说不能把皇帝身上穿着的代表皇权的黄色龙袍体现出来,所以这种照片不适合当做正式的皇帝相来用,封建时代的帝王很看重这些的。

那时候的照片尺寸肯定是很小的,而以往历代皇帝的画像都是真人画像,应当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画的而且是着色的,如果把小小张的带有瑕疵的黑白照片跟很大张的彩色肖像画并排在一起会显得很奇怪很不协调。

当时还没有修图技术,照片拍出来的只是人物真实的样貌,而皇帝的肖像是需要适当美化的,那时候的照片不具备美化功能,倒是肖像画可以做到适当的美化,我们现在看到的清朝历代皇帝肖像画应该是很接近真人相貌的,但绝对也是有适当美化过的,比如脸上的皮肤斑点之类的瑕疵是不会画出来的。

溥仪的情况比较特殊

溥仪登基时才3岁,清朝灭亡时溥仪也才6岁,在溥仪登基到退位这几年间肯定有拍过照片,但是正如上文所述这些照片是不能用作正式用途的。

而溥仪在登基到退位期间年龄都还小应该是没有穿龙袍的彩色肖像画,清代皇帝一般不会那么小就有彩色肖像画的。张勋复辟时溥仪已经12岁了,那时候溥仪其实是有穿龙袍拍照的,不过也是黑色的照片。

至于后来溥仪成为“伪满洲”政权的“皇帝”后,他是希望穿龙袍的,但是这时期日本人不允许溥仪穿龙袍,而是让他穿元帅的服装。

其实溥仪真要想像历代皇帝那样留下一张穿龙袍的着色画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这样做是没意义的,因为这时候清朝都已经灭亡了,新时代的人并不会特意将溥仪的皇帝画像与清朝历代皇帝并排在一起,反而是用张勋复辟时溥仪的那张黑白照片作为满清十二帝组像之一更为合适,一方面这张照片中溥仪是身着龙袍的,这样能体现溥仪曾经是皇帝,另一方面这张照片是黑白的,这样又能与之前的历代皇帝区别开来。

以上正是满清十二帝组像中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为什么不用照片而用着色肖像画的原因,当然这也仅仅是本人的一些观点。

清朝皇帝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我想和你一起起床”,这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情场暖话,总比想和你一起睏觉来的高雅,搁在清朝后妃那里,这是她们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与制度不合。

皇帝通过绿头牌下单成功,嫔妃留下侍寝,依律是不应过夜的,时间一到,会有太监站在皇帝健康角度上败兴的催促,她当然也不需要再回到自己的寝宫,皇帝寝宫会有附属建筑,一般会到那里留宿。

接下来皇帝会睡个好觉,睡到自然醒是不现实的,第二天的行程早就安排好了。

凌晨4点: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凌晨四点,这个时间可能你刚加班回家或从夜场回来洗完澡躺在床上,可能看了几眼手机,马上就要睡觉,但清朝的BOSS没有你的幸运,你和他同时打了个哈欠,完事你就钻进被窝,他则必须从被窝钻出来,起床,开始他的新的一天。

头一件事自然是洗漱更衣,应该有专人伺候,那几个专人的身份必须是太监,万一是宫女,万一大BOSS忽发晨兴......还是那句话,对身体健康不好。

清晨5点:

请安,对象自然是皇太后、太皇太后,当然假如你是嘉庆,第一排序应该是太上皇乾隆那里,听长辈跟你讲那过去的故事,表达你对她们的敬意和孝顺,一圈完毕之后,时钟指针也该到六点了。

早晨6点:

早自习,也叫膳前读,地点是在养心殿的西暖阁或弘德殿,那是御书房所在地,读书之前,有时会拉几下弓,做做伸展运动,尽量别抻着筋骨就好。读的书一般是以蒙古文开始,接着读满文,最后读汉文,内容一般是前朝皇帝们遗留下来的《圣训》和《实录》,学习前辈的治国经验,避免走弯路。

早晨7-8点:

早膳时间,起床已经两三个小时,肠子也该溜细了,欢迎来到早膳时间。皇帝一天只能吃两顿半,除了一早一晚,中间只有加餐服务,无非是些小吃、点心,这也不是皇帝一人的风格,满族人一天都吃两顿饭,你也不好意思搞特殊化。

早膳一般是八个主菜,四个小菜,令加火锅、粥、汤等,主食是米饭、面食或糕点。皇帝动筷之前,照例得由太监先品尝试毒。

上午8点半:

膳后读开始,根据个人需要,可能会有帝师陪读指点,纠正个错别字啥的,假如你顽固的念错一个字,没关系,陛下,大家以后就按您念的那个发音改注推行就是。

去办公事的路上,路过宫内的宗教场所,这里萨满教、佛教、道教往往和平共处,需要拜的神灵很多,烧烧香还还愿,一个也不能少。

上午9点半:

进入早朝等公务时间,可以御门听政,也就是所谓的早朝,也可以批阅奏折、召见大臣、下发谕旨、接见藩属使节。中间可以享受一次加餐。

中午1点半到2点:

晚膳时间到!好像时间很早啊?没错,晚餐吃得早,晚上才可以睡得早,这也是在关外就遗留下来的生活习惯,晚上8点就得入睡,保证健康睡眠八个小时非常重要。

摘取同治帝即位后的一顿晚膳菜单,看看清朝皇帝的晚膳品种究竟如何:

简单统计了一下,12道菜,6道跟鸭子干上了,6道带着燕窝,4道跟鸡有关,那道“攒丝翅子”,既然有翅膀,必须也是禽类。全是白肉,几乎没有红肉,从营养学来讲,倒是有理,从口味上来说,稍嫌单调了吧?蔬菜在哪里?同治啊同志,怪不得寿命有限呢!

再来插播一下康熙帝出巡(长达三个半月)时的丰富膳食:

这里不禁有个小小的疑问,御膳房每次去菜市场买菜,为什么全是抄的白菜茄子芹菜韭菜这些最便宜的大路菜?一路上腌咸菜倒是准备了不少,或许,这才谙合康熙帝的长寿之道吧。

下午3点之后:

自由安排,勤政的请继续参照上午,再来一次循环,怠政的就可以休息了,带上你的姑娘们逛各种园子,做做游戏什么的。

下午6点:

在现代社会刚下班的这段时间,清代BOSS可以做一些爱做的异性之间的事情,但记住,不能太晚,因为明天你还要四点起床呢!

清朝第一位皇帝叫什么

清朝第一个位皇帝是谁,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是努尔哈赤,有人说是皇太极,还有人说是康熙,我今天要说的这位绝对不是上面这三位,那么清朝的第一个皇帝到底是谁呢?

翻开历史资料我们不难看出,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陷北京城的时候,崇祯帝朱检诛杀全家妻儿,在景山自缢而死的时候,大明王朝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灭亡。那么这个时候,这样来看,明朝退出了历史舞台,清朝正式粉墨登场,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那个时候,少年天子顺治帝刚刚登基一年左右,所以说顺治帝才算清朝的第一个皇帝。

顺治,名爱新觉罗福临,是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努尔哈赤的孙子,母亲为永福宫庄妃,即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子承父位,时年六岁,做了皇帝,由摄政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占领北京后,原明军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投降大清,与多尔衮的清军联合一处,共同对抗李自成。4月26日,经过激战,李自成大败。4月30日,李自成在紫禁城中放了一把火后,便匆匆逃离了北京城。同年10月 ,顺治帝迁都北京,成了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顺治帝六岁登上皇位,在位十八年,其中做了八年傀儡皇帝,因为那时候顺治还小,前八年,朝中大事一般都是摄政王多尔衮再发号施令。后十年顺治才逐步实现了独掌朝纲,当了主角。

顺治是个即任性又脆弱,即多情又伤感的一个人。他诸多的妃嫔之中,他独宠一人,就是董鄂妃。可是顺治仅仅和董鄂妃春梦三年,董鄂妃就撒手人寰离他而去。本来就痛失爱子的顺治又失去董鄂妃,在情感上接连的受打击,你是说顺治能好受吗。没过多久,顺治帝就因患天花,医治无效驾崩与养心殿,24岁就匆匆的谢幕人生。

后来人们对顺治帝的死有很多猜疑,有说他是病死的,有说他是被人害死的,还有说他并没有死,而是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去了,反正是众说纷纭。

顺治帝在位期间实现了全国统一,而且还是入关的首位皇帝,所以我觉得顺治帝是清朝第一个皇帝这个毋庸置疑。

因为努尔哈赤称汉王的时候,明朝还没有灭亡,只能说努尔哈赤是大清的奠基者,并没有实现全国统一,也没有实质上的称皇帝。仅仅是建立了一个后金王国,所以努尔哈赤算不上清朝第一个皇帝。

努尔哈赤不是那皇太极就更不是啦,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在位十七年,他在位期间统一了东北,在东北建立了大清基业。但那时候明朝还没有灭亡,皇太极亲政时期也只能算是统治了一个大金国而已。那时候并不是清朝的天下。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对父子都不能算清朝第一个皇帝,只有顺治帝才是名正言顺的大清第一帝。

当然了以上只是个人见解,各位有什么不同意见欢迎留言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