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列表?汉朝一共有多少个皇帝_皇帝_爱新觉罗_在位

中国古代皇帝列表

1、秦朝:秦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秦王嬴子婴。

2、汉朝:太祖/高皇帝(世称汉高祖)刘邦、孝惠皇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启、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孝昭皇帝刘弗陵汉废帝/昌邑王刘贺、刘询高宗)、元皇帝刘奭、(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孝哀皇帝刘欣、(元宗)/孝平皇帝刘衎、孺子婴刘婴(王莽摄政。刘婴未称帝,仅为傀儡皇太子)。

3、新朝:新皇帝王莽。

4、玄汉:更始帝刘玄。

5、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显宗/孝明皇帝刘庄、肃宗/孝章皇帝刘烜、(穆宗)/孝和皇帝刘肇。

孝殇皇帝刘隆、(恭宗)/孝安皇帝刘祜、前少帝北乡侯刘懿、(敬宗)/孝顺皇帝刘保、孝冲皇帝刘炳、孝质皇帝刘缵、(威宗)/孝桓皇帝刘志、孝灵皇帝刘宏、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孝献(孝愍)皇帝刘协。

6、北宋: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赵炅(赵匡义、赵光义)、真宗赝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赵恒、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赵祯、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赵曙、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赵顼。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赵煦、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赵佶、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赵桓。

7、南宋: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赵构、简宗靖文元懿殇孝皇帝赵旉、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圣武明圣成孝皇帝赵昚、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赵惇、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赵扩、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赵昀、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赵禥、恭宗孝恭懿圣皇帝赵显、端宗裕文昭武湣孝皇帝赵昰、怀宗恭文宁武哀孝皇帝赵昺。

8、西夏:太祖神武皇帝李继迁、太宗光圣皇帝李德明、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毅宗昭英皇帝李谅祚惠宗康靖皇帝李秉常、崇宗圣文皇帝李乾顺、仁宗圣德皇帝李仁孝、桓宗昭简皇帝李纯佑、襄宗敬穆皇帝李安全、神宗英文皇帝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帝李睍。

9、金朝: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完颜旻(完颜阿骨打)、太宗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完颜晟、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帝完颜亶、废帝/海陵炀王完颜亮、世宗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帝完颜雍、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仁孝帝完颜璟、卫绍王完颜允济、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帝完颜珣。

哀宗敬天德运忠文靖武天圣烈孝庄皇帝完颜守绪、昭宗定文匡武闵怀皇帝/末帝/后主完颜承麟。

10、元朝:烈祖神元皇帝孛儿只斤·也速该、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睿宗监国仁圣景襄皇帝孛儿只斤·拖雷、太宗英文皇帝孛儿只斤·窝阔台、定宗简平皇帝孛儿只斤·贵由、宪宗桓肃皇帝孛儿只斤·蒙哥、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孛儿只斤·忽必烈、成宗钦明广孝皇帝/完泽笃汗孛儿只斤·铁穆耳、武宗仁惠宣孝皇帝孛儿只斤·海山。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睿圣文孝皇帝孛儿只斤·硕德八剌、晋宗致孝皇帝/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兴宗德孝皇帝/天顺帝孛儿只斤·阿刺吉八、文宗圣明元孝皇帝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明宗翼献景孝皇帝孛儿只斤·和世琜、宁宗冲圣嗣孝皇帝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惠宗宣仁普孝皇帝/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昭宗武承和孝皇帝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11、明朝: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惠宗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恭闵惠皇帝朱允炆、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朱棣、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朱高炽、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朱瞻基、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朱祁镇。

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朱祁钰、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朱见深、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朱祐樘、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照、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朱厚熜、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朱载垕。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朱翊钧、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朱常洛、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朱由校、思宗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朱由检。

12、南明:安宗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朱由崧、绍宗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朱聿键、文宗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朱聿鐭、昭宗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朱由榔。

13、清朝: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爱新觉罗·胤禛。

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爱新觉罗·载淳。

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废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扩展资料:

女皇:

公元528年在位,谥号北魏殇帝(元姑娘、元氏),年号武泰,在位不到一年。

公元653年在位,文佳皇帝(陈硕真)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率众起义,自称“文佳皇帝”。

公元690—705年,谥号则天大圣皇帝,又称武媚、武曌、武则天,武士彟次女,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年号: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神龙,在位15年。

公元1164—1178年西辽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年号崇福,在位14年。

皇帝是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中国帝王的坟墓开始称为“陵”,约从战国中期以后,首先出现于赵、楚、秦等国。《史记·赵世家》载:赵肃侯十五年经营寿陵。《秦始皇本纪》载: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由此可见,这是君王墓称“陵”之始。因为当时封建王权不断增强,为表现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坟墓不仅占地广阔,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坟墓就称为“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皇帝

汉朝一共有多少个皇帝

一共29个,分别是: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

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

1、汉高祖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中阳里街道)人。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

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灭亡秦朝。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收买人心。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败屡战。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

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

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安抚人民生活,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外和亲匈奴,开放边境关市,积极缓和汉匈关系。

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2、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1月15日—前157年6月),汉代第五位皇帝,汉高祖中子,母薄姬,汉惠帝之庶弟。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

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

道德方面,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前157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死后葬霸陵。

3、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母亲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即窦太后),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

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孝景皇帝,无庙号。刘启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与其父汉文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4、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景帝之子,刘彻,原名刘彘,立为太子时改名为彻,西汉皇帝(是汉朝的第七个皇帝)。

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九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王娡,皇后为卫子夫。

他七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七十岁驾崩。(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即帝位,后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个月)54年的统治历程。

在位期间,继承景帝政策,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在法律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认儒家思想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地位。

5、光武帝刘秀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

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中元二年(57年),驾崩于洛阳南宫前殿,享年六十二,葬于原陵,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恒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