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瓷器的纹饰,您了解瓷器,但是清楚纹饰中描述的古代故事吗?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饰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含义_纹饰_官服_玄武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纹饰 描述 但是 纹饰 官服 玄武

本文目录

  • 古玩瓷器的纹饰,您了解瓷器,但是清楚纹饰中描述的古代故事吗
  •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饰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 古代官服上有哪些纹饰
  • 西周玉勒子的纹饰都有哪些有图片说明最好
  • 我国瓷器的常见纹饰有哪些

古玩瓷器的纹饰,您了解瓷器,但是清楚纹饰中描述的古代故事吗

【文藏来答】整理了一些不像鬼谷子下山一样名气那么大的,但是《西厢记》肯定耳熟能祥。一些比较少见的磁州窑也一并整理给大家。

元杂剧作家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到明清时期改编为南戏《西厢记》。对于没有读过书的普通人,获得《西厢记》故事,主要靠观看戏曲的演出。多方面的传播让《西厢记》流行,“西厢记”的纹饰也从明代的偶尔出现,到康熙时大量出现。

西厢记——“衣锦荣归”故事圆形插牌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磁州窑以其多种多样的装饰题材和包罗万象的装饰内容,被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瓷器是承载技艺的艺术品,也是历史岁月的记录者,磁州窑工匠用美、才、德、爱为主题记录了这半边天,可为我们了解古代女性日常生活提供一些帮助。

昭君出塞

王昭君出塞前于皇宫常以淡妆素容示人,出嫁匈奴时只一袭简衣红袍,却惊若天人。所以,女性之美绝非怪异修饰,矫情做作,如同《弟子规》中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即女性只要衣服整洁,打扮端庄得体,这就是妇容的标准。若只论美貌,妹喜、妲己、夏姬之流也能倾倒众生,但古来人们所熟知的 “四大美人”的称号却另属她人,所以美永远是一分为二来解的,除了外表美,还要有一个令人称道的灵魂。

大闹凤仪亭

这方元代磁州窑瓷枕描绘松亭下,一女子陪一官人对酌饮酒,假山后一壮汉手持长剑作气急状,手指对饮男女趋奔而来。这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著的《三国演义》中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的故事。貂蝉为报义父王司徒养育之恩,成了离间计的主角,但是却以“孝”为初衷。

杨贵妃出游

再来看另一个美人杨贵妃,这方元代磁州窑瓷枕正面描写盛唐时期杨贵妃出行的场景。杨玉环身着华服,居于画面中央,左面唐明皇李隆基高居马上,用爱怜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的宠妃,身边的侍臣高擎华盖。杨贵妃仪态万方,款款上马。侍女、乐师紧随其后,手持酒具及各种乐器。整个画面恢弘大气,极尽皇室华贵。杨贵妃是中国历史上极端受宠但却不干政的嫔妃。在她“三千宠爱于一身”的20余年里,从来没有要求皇帝立她为后的记录,同时也没有因皇帝年迈而机关算尽与皇子们勾结,此等政治上单纯的女孩是对皇帝、对皇权的绝对忠贞,是为“节”。这自古被冠以“四大美人”的称号最有资格谈论美的的女子其实也是因为她们的美貌脱不了“忠、孝、节、义”四字。

更多古瓷收藏、鉴定。欢迎来【文藏APP】!


“八宝纹”原是流传于藏传佛教地区的八种宝物图案,由盘长结、莲花、宝伞、法螺、法轮、华盖、宝瓶、金鱼八种宝物构成,此纹饰图案最初源于古印度文化。八宝纹在瓷器上最早的表现形式为青花八宝,始见于元朝,明代,瓷器上的八宝纹样装饰愈加流行,分布范围也很广,奠定了清代八宝纹样装饰发展的坚实基础。

清雍正款 青花八宝高足碗

清代时,藏传佛教被尊为国教,瓷上“八宝纹”装饰极为常见,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均有大量制作。雍正时首创了云托八宝。


纹章瓷是中国明清时期外销瓷器的一种,因瓷器上绘有欧美个人、家族、社团、公司或城市的纹章而得名。它以欧洲来样图案为稿,经中国瓷匠手绘制烧成,是欧洲纹章艺术与中国制瓷工艺相结合的产物。

瑞典格瑞家族定制的青花纹章瓷 广州博物馆藏

清康熙 广彩描金徽章花卉纹盘 广州博物馆藏

清雍正 广彩描金折枝花卉纹盘 广州博物馆藏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饰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文藏来答】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有很多呀,具体来说,不一而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纹饰,但总的来说“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小编就来带你看看汉代单单只是铜镜上的纹饰就有这么多。

我国古代铜镜,滥觞于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历经战国、汉唐而臻鼎盛。两汉铜镜,继先朝之余脉,立后世之楷范,于实用功能外,承载思想,寄托情感,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纹饰铭文:崇神灵而作祈禳,饰图文以寓希冀。故避灾禳祸,纳福降瑞,乃是汉代镜铭纹饰的主题思想之一。

角王巨虚四神间隔规矩镜

“角王巨虚”四神间隔规矩镜四方八区配置:左青龙配人首鸟身的朱芒;右白虎配飞鸟;前朱雀配鸾鸟;后玄武配独角瑞兽。双圈内铭文为:“仓(苍)龙白虎神而明,赤爵(雀)玄武顺阴阳。角王鉅(巨)虚辟不详(祥),七子九孙治中央。”

湅治铜华四灵间隔规矩镜

“湅治铜华”四灵间隔规矩镜四方八区配置:左饰相随的两白虎;右饰手持芝草相对而跪的两羽人;前饰相向的两朱雀;后饰相随的两玄武。双圈内铭文为:“湅(炼)治铜华清而明,已(以)为镜、宜文章。延年益寿辟不羊(祥),与天毋极、如日月之光长。”

尚方御四神规矩镜

“尚方御”四神规矩镜四方八区配置:左青龙配人首鸟身的句芒,中间饰鸟,青龙后饰芝草,句芒后饰乌;右白虎配蟾蜍,中间饰鸟,白虎后饰鸟,蟾蜍后亦饰鸟;前为朱雀配仙人骑鹿,中间饰鸟,朱雀后饰鸟,鹿后亦饰鸟;后玄武配前肢捧芝草的辟邪,玄武后饰鸟,辟邪后亦饰鸟。周围铭文为:“尚方御竟(镜)大毋伤,左龙右虎辟不详(祥)。朱鸟玄武调〔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得富昌。寿敝今(金)石如侯王。”

刻镂博局四神规矩镜

“刻镂博局”四神规矩镜四方八区配置:左白虎配蹲伏的羽人;右青龙配手持芝草的羽人;前朱雀配麒麟;后玄武配瑞兽。周围铭文为:“新有善铜出丹阳,和已(以)银锡清且〔明〕。左龙右虎掌亖彭(方),朱爵(雀)玄武顺阴阳。八子九孙治中央,真尚安作出阳方。刻镂博局去不羊(祥)。”

桼言四神规矩镜

“桼言”四神规矩镜四方八区配置:左青龙配羽人;右白虎配蟾蜍;前回首之虎配九尾狐;后玄武配天鹿。周围铭文为:“桼言ㄓ(之)始自有纪,湅治铜锡去其宰(滓)。辟除不羊(祥)宜古(贾)市,长葆二亲利孙子。”

铜出丹阳四神规矩镜

“铜出丹阳”四神规矩镜四方八区配置:左为前肢捧内饰金乌日轮的青龙配人首鸟身的句芒,中间饰持杖羽人,青龙后饰蟾蜍,句芒上饰持杖羽人、后饰蟾蜍和羽人;右为前肢捧内饰蟾蜍月轮的白虎配独角瑞兽,中间饰麒麟,白虎后饰蟾蜍,独角兽后饰蟾蜍和飞鸟;前为朱雀配骑鹿仙人,中间饰蟾蜍,朱雀后饰羽人,鹿后饰鸟、羽人;后玄武配前肢捧芝草的辟邪,中间饰手持芝草的羽人,玄武后饰羽人,辟邪后饰蟾蜍。周围铭文为:“新有善铜出〔丹〕阳,百湅(炼)去宰(滓)清而明。仁工刻劳(镂)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详(祥)。朱鸟玄武顺阴阳兮。”

铜出丹阳五灵七乳镜

“铜出丹阳”五灵七乳镜顺时针方向饰:蟾蜍,身后饰鸟;白虎;麒麟,身后饰鸟;朱雀;手持芝草的羽人;青龙,身后饰鸟;玄武。周围铭文为:“汉有善同(铜)出丹杨(阳),湅(炼)已(以)银锡清且明。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详(祥)。朱爵(雀)玄武顺阴阳,十二辰具六博张。明而日月之珠光,子孙备具居中央。佳何棠。”

尚方四神七乳镜

“尚方”四神七乳镜顺时针方向饰:手持芝草的羽人配鸟;青龙;朱雀;仙人骑鹿,其后饰鸟;蟾蜍;白虎;玄武,其后饰鸟。周围铭文为:“尚方佳竟(镜)大毋伤,左龙右虎辟不详(祥)。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寿敝今(金)石如侯王兮。”

铜出丹阳瑞兽奏乐七乳镜

“铜出丹阳”瑞兽奏乐七乳镜顺时针方向饰:前肢持锤击铙的跪地白虎,其左右各饰雏鸟;跪地奏瑟的白虎,其左饰雏鸟、右饰蟾蜍;口衔内饰金乌日轮的朱雀,其左边的上下各饰雏鸟,右旁饰鸟;跳舞的羽人和两蟾蜍,中间饰似为食奁的器具;左饰吹箎的青龙,右饰持杖的羽人,其上饰雏鸟;前后相随的两蟾蜍,其上饰两雏鸟,其中前面的蟾蜍前肢托内饰蟾蜍的月轮;玄武,其下饰四雏鸟。周围铭文为:“新有善同(铜)出丹阳,湅(炼)治铜锡清而明。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祥)。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服具居中央。长保二乐乐富昌,寿如金石之侯王。”

青盖作龙虎镜

“青盖作”龙虎镜主区左虎右龙相对峙,其龙独角向后,曲颈向左,裆部饰男根,其下饰回头之龟,龟前饰持杖羽人。周围铭文为:“青盖作竟(镜)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祥),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乐兮。”

周氏作穷奇龙虎镜

“周氏作”穷奇龙虎镜主区左虎右龙相对峙,其龙双角向后,曲颈向左,其后随一瑞兽。周围铭文为:“周是(氏)作竟(镜)真大工,上有穷奇辟不羊(祥)。服此竟(镜)者日饮酒,月作倡;传告后世俱毋忘。”

潘氏作神人瑞兽四乳镜

“潘氏作”神人瑞兽四乳镜主区以四乳钉间隔:一组饰上骑羽人的两虎,对称的一组饰两虎;另一组饰双龙,对称的一组饰各骑一马的三人张弓射箭。周围铭文为:“潘氏作竟(镜)大毋伤,上有奇兽去不羊(祥),长保二亲宜侯王。”

周氏作伍子胥画像镜

“周氏作”伍子胥画像镜主区以四乳钉间隔,逆时针方向依次饰:越王与谋臣范蠡,中间榜题“越王”;并肩而立的两女子,应为越国美女西施与郑旦;端坐于帷幄之中的吴王,其旁榜题“吴王”;仗剑自刎的伍子胥,其旁榜题“伍子胥”。周围铭文为:“周是(氏)作竟(镜)真大工,上有诸王辟不羊(祥)。和以铜锡清且明,巧工刻之成文章,买此竟(镜)后富昌兮。”

尚方御四神规矩镜

“尚方御”四神规矩镜四方八区配置:左青龙配一鸟,中间及青龙与鸟身后各饰一鸟;右白虎配蟾蜍,中间饰展翅之鸟,白虎身后饰鸟,蟾蜍上方和身后各饰鸟;前朱雀配仙人骑鹿,中间饰羽人,鹿后亦饰羽人;后玄武配舞蹈的两羽人。周围铭文为:“尚方御镜哉真大好,左龙右虎辟除道。上有神鲜(仙)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遨)亖海,寿如金石为国保。传之后世乐毋〔极〕。”

龙氏作龙虎镜

“龙氏作”龙虎镜主区左龙右虎相对峙,其龙独角向后,曲颈向右,其后随一独角瑞兽。周围铭文为:“龙氏作竟(镜)佳且好,明而日月世之保,上有白虎辟邪主除道,服此竟(镜)者,田作大得,贾市万倍。”

尚方作双龙镜

“尚方作”双龙镜主区饰对峙的两龙。周围铭文为:“尚方作竟(镜)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遨)四海,左龙右虎辟不道,佳且好。”

上述的镜铭纹饰,反映了古人渴望纳福降瑞的思想意识和民俗观念。究其根本,是古人对自然现象和生态环境的认知局限所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中各类物种生存繁衍的唯一法则。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物种之一,要想生存发展,繁衍生息,最为本能的思想与行为莫过于避害趋利,以保证生命的存续。但处于蒙昧期的原始先民,无法理解和抗衡严酷的自然现象,例如:风雨雷电,冰霜雾雪,洪水干旱,台风冰雹,寒冷暑热,瘴气疫病,蛇虫毒害,猛兽吞食和食物短缺等,认为是上天神灵的无形之手,在驾驭和掌控着人类世界的祸福得失,故只能求助于上天神灵的恩赐帮助,以禳灾避祸,从而产生了神灵崇拜意识,最终发展形成了万物有灵观。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归【文藏】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古代官服上有哪些纹饰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出自诗仙李白的《清平调》,雅俗共赏,脍炙人口。古时,“上日衣,下日裳”,后来衣裳泛指衣服。官服作为衣服的一部分,既是政治的需要,又是身份的象征。历史上,各个朝代十分重视官服形制,产生了饶有趣味的官服文化。

官服的产生,与带头大哥有着密切的联系。远古时期,氏族或部落成员民主推选首领,聚众捕猎,组织打仗,决定大事。随着权力斗争激化,部落阶段分化,极少数人拥有的特权,其中就包括了穿着衣裳的权力。为此,黄帝的曾孙有虞氏创立了官服,以示等级和权威。在《周易》中,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官服制度从此萌芽。

官服作为特殊的工作服,代表权力和等级。夏商时期,古人以皮、革、丝、麻为材质,制作衣裳。上衣代表天,下衣代表地。在颜色上,上玄下黄,代表对天地的崇拜。从此,衣冠制度有了严格的区别,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1 江永深衣概念图

西周出现了长及足部的“深衣”,以及上下分段的衣裳。衣以窄袖、紧口、宽边为主要特点,有对襟和偏衽两种样式。裳是长齐小腿的裙子。腰间束带,前腹悬挂方形织物“黼黻(fǔ fú)”,小腿缠绕“行膝”,脚穿各种质地的鞋子。头上戴冕、冠、弁等礼帽。

为显示尊严和权威,周王建立了冠冕制度。对冠帽、上衣、腰带、长裙、鞋子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周王身着全套行头,走上维密T台,有成为“维密超模”的潜质。就连孔子对穿衣也有很高的要求,他上班穿工作服,下班穿家居服,是个走在时尚前沿的老头。

有了衣裳,还得用花纹装饰。按照周朝的装饰套路,总共有12种花纹,如龙纹、山纹、华虫纹、宗彝纹、藻纹、火纹、粉米纹、黼纹、黻纹等,只有周王才能享受全套纹饰,诸侯有九五折优惠,用龙纹以下的纹饰。士族可以选择藻纹和火纹,大夫只能用米纹。

霸道总裁秦始皇统一六国,他认为周朝属火,秦朝属水,按照“五行”学说,水的颜色是黑色。因此,秦始皇废除了周朝的冠冕制度,只保留了祭祀用的黑色玄冕礼服。秦朝百官以黑袍为主,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身着绿衣,以冠冕区别官职。官服宽大袖口上绣着华美的花纹,庄重大气,肃穆精细。想象一下,秦朝的朝堂上,一片黑青色,有“斧头帮”开会的即视感。

图2 冕服

强汉的官服,承袭前朝,同样是宽袖束腰。相比之下,汉朝官服随季变换,分别是“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为了体现等级差异,汉朝官服以“组绶”区别官职。组是官印上串着的绦带,绶是用来盖住装印鞶(pán)囊或系于前腹或侧腰,一般由彩丝织成,因此有“印绶”之称。看了汉朝的官服,小伙伴们只能说汉会玩!

魏晋时期官服又有了新的变化。总体来说,当时的官服依照大袖长袍的惯例,只是有所简化。在细节上,一种叫“笼冠”的冠饰,成为魏晋官员的标配。笼冠前高后锐,综合了弁和帻的特征,以细纱制作,涂上黑漆,内衬赤帻,男女通用。

盛唐以大气宽容著称,官服也不例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高祖李渊颁布了著名的“武德令”,规定天子有大裘冕、通天冠、翼善冠等14种服饰,还首次规定明黄代表天子,淡黄专指太子,其他人不得使用黄色,否则分分钟脑袋搬家。

图3 唐·张萱《唐后行从图》中的随行官员

唐朝大臣平时身着圆领袍衫,用暗花细麻制成,膝盖处有一道横襕,因此有“襕衫”的说法。官服的样式多达20余种,服色各异,六、七品官员身着绿色、四、五品官员身着绯色,三品以上官员身着紫色,不仅如此,文武官员都要头戴进贤冠,三品以上戴三梁,五品以上戴二梁,九品以上戴一梁。唐朝名臣裴宽年轻时身高人瘦,穿着绿色官服,被人戏称为“绿鹳雀”。

官服发展到宋朝,显得等级森严、讲究繁缛。宽袖重现宋朝官服,以红色为主。官服有祭服、朝服、公服、礼服、丧服等。以朝服为例,绯色罗袍裙、内衬白花罗中单,腰束大带,辅以革带系绯罗蔽膝,方心曲领,脚穿白绫袜黑皮履。六品以下官员没有内衬,腰间不挂玉剑、玉佩和锦绶。各级官员用官服上的花纹区别官品。宋朝官服花样挺多,不用P图,就能收获点赞无数。

作为第一个外族建立的王朝,元朝的官服具有鲜明的特点。蒙古语“质孙”的意思是华丽,质孙服是元朝特有的官服,与皇帝的赐服制有密切关系。质孙服衣裳相连,衣式紧窄,下裳偏短,腰有襞(bì)积,腰背间贯以大珠。每年,皇帝在元上都举办赐服宴,根据出席宴会成员地位的不同,赐予不同的质孙服。王公宠臣得到腰线袍和直身袍,赐服宴上的服务人员得到辫线袍。

图4 明朝补服上的仙鹤云纹刺绣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官服也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明朝的官员,以乌纱帽配圆领袍作为常服。圆领袍前后各有一块“补子”,因此,这款常服也称“补服”。文官的补服缀以飞禽,武官的补服缀以走兽。不同的禽兽代表不同的官职,比如文官一品仙鹤补,二品锦鸡补,武官一品麒麟补,二品狻猊(suān ní)补。补子的制作,分为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红底素色,金丝盘纹,具有很高的工艺和历史价值。

小伙伴们知道成语“衣冠禽兽”吧?它就与明朝官服有关哦。明朝早期,衣冠禽兽是褒义词,是对体制内公务员的赞美。然而明朝中晚期,官员腐败无能,横征暴敛,引起了百姓的反感,衣冠禽兽的词义因此逆转,如今泛指品德败坏的人。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亡清兴,满族入主中原。清朝的官服采用长袍马褂的形式,总体延续明朝补服样式,文绣飞禽,武绣猛兽。与明朝补服相比,清朝的补子相对较小,以黑、青、红为底,前后成对,前片对开,后片整块。

图5 清朝官服

清朝官服最大的变化是官帽。不论君臣、军卒、差役,要戴形似斗笠的纬帽。按季度分为凉帽和暖帽,帽顶有“顶戴”,后拖孔雀翎。级别不同,顶戴各异。一品红宝石、二品红起花珊瑚顶戴、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顶戴、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顶戴、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顶戴、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顶戴、七品素金顶戴、八品起花金顶戴、九品镂花金顶戴。孔雀翎又称花翎,高端花翎有眼,分别为一眼、两眼和三眼,尤以三眼为贵,为亲王或功臣专享。看惯宫斗的童鞋,可以留意下“四爷”的顶戴哦。

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秦汉官服大气稳重,唐朝官服颜值很高,元清官服独具特色,明朝官服工艺最精。对于吃瓜群众来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官服文化是时代进步的见证,是中华历史的瑰宝,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文:计白当黑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周玉勒子的纹饰都有哪些有图片说明最好

谢谢邀请,

西周的玉勒最早出现是以玉握的形式存在的,以素纹较多,带纹饰的也有一种是龙纹。

龙纹在玉勒的表面上均是以双线勾勒出螺旋状分布的龙纹,龙纹张口翘鼻,臣字眼大眼突出,龙身卷曲,身上是有重环纹,纹饰的大斜刀风格明显,并以压地的手法凸显纹饰的线条。图一这是虢国墓地出土的实物。还有一种玉勒子,但是在称呼上却是以玉管的形式存在,实际上我们也把它划为玉勒的一种。此玉管上端略细,下端较粗,腰部略束,玉管中孔较大,两面对钻,孔壁经打磨,器表是由螺旋状分布的螺纹,均以双线勾勒造型一致,张口翘鼻,臣字形大眼,龙身简化,龙尾扭曲,龙身上的还有重环型的纹饰。在西周的墓葬中,这种细长的束腰型玉管多用于墓主的握玉。

我国瓷器的常见纹饰有哪些

谢谢邀请!我国瓷器的常见纹饰有哪些?我国的瓷器除单色釉外,其他的如青花、五彩、粉彩、斗彩等,都是通过纹饰来表达其寓意的。“有纹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可以说纹饰是瓷器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纹饰的表现使瓷器除实用性外,更具观赏性、传承性和保值增值功能。

瓷器的纹饰样式丰富多彩,如果每一样都作一一列举,恐怕会象教科书一样冗长呆板,令人生厌,但即使这样也绝不会列举全部。如果只列几种常见的,恐怕又让人感觉勾一漏万!

科学的精髓在于总结。我们可以将所有的纹饰进行归类总结,并且根据其表现形式谈谈其价值和内涵,则可以使所谈内容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所有瓷器上的纹饰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人物类。这类纹饰的表现形式最多样,内容最丰富,价值也最高。表达有过去的历史故事,如三顾茅庐、文姬归汉、渭水访贤、周亚夫细柳营、司马光砸缸等等。有神话传说,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等。还有民间故事,如三娘教子、竹林七贤等。

第二类是动物类包括为表达美好愿望而臆想的动物图腾。如龙、凤、麒麟还有仙鹤、蝙蝠、狮子、鹿、芦雁、鱼等等。通过这些动物表达美好的寓意和愿望。比如龙凤呈祥、福禄同春、麒麟送子、事事如意、年年有余等等。

第三类是花果类。如瓜代表瓜叠连绵,葡萄、石榴代表多子多福,桃子代表长寿,莲花代表清廉等等。

第四类是图案类如回纹、莲瓣纹、菊瓣纹等,这些纹饰多做间隔和装饰。

纹饰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是通过纹饰这种媒介来表达对生活、对社会的丰富程度来谈论其价值的。比如三顾茅庐中描绘的刘备的谦卑、张飞的不耐烦、诸葛亮的安祥栩栩如生!芦雁纹表达的一路连科的美好愿望,芦雁的飞、食、鸣、宿神态各异。这是图案纹饰怎么也难以表达的境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