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战役长平之战简介(历史上长平之战到底有多残忍)_秦国_尸骨_之战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战役 简介 秦国 尸骨 之战

首先,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2000多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长平之战上。秦国原本是地处边缘的小国,不过在乱世中,秦国逐渐攻打中原,参与中原争霸,逐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2020年,在山西的一个小村庄里惊现了一处巨大的尸骨坑!

这处尸骨坑高度60厘米,长超过20米,里面布满了散落的、不规则的尸骨,经过专家鉴定,这个尸骨坑必定与两千多年前的长平之战有关。

长平之战是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战争,这场战役坑杀赵军约45万人,时隔2000多年,提起这个数字,依旧让人们感觉触目惊心。

长平之战究竟有多残忍,才能让将士的尸骨足足2千多年都没清理干净呢?

长平之战爆发时,又是怎样的血腥景象呢?

首先,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2000多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长平之战上。

秦国原本是地处边缘的小国,不过在乱世中,秦国逐渐攻打中原,参与中原争霸,逐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到了战国末期,战国七雄中,能够同时比肩的只剩下了赵国与秦国,两方的对战已成定局。

公元前270年,秦国曾经出兵赵国,不过很快就落败了,也就是在这个关键性的时刻,有个叫范雎的魏人投奔秦国,给秦王献策“远交近攻”。

秦王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将范雎封为丞相,越过赵国转而进攻魏国与韩国。

这场进攻毫无阻碍,韩国大败,之后韩王惊恐万分,急忙跑到秦国谢罪,为了让秦国退兵,愿意注定献出上党郡,不过,此时的上党郡守冯亭却不乐意了。

冯亭聚集当地百姓,坚决不愿归降秦国,他们自愿交出17座城池给赵国,希望赵国能够出兵帮忙抵抗秦国。

但是赵国能够成为七雄之一,自然也不是智障者,赵王思来想去,觉得没准这是韩国的什么阴谋,并不愿接受韩国的城池。

这时候平原君赵胜跟赵禹极力劝说赵王接受冯亭,这可是白得的城池,不能失去这个天大的机会,最终在两人的劝说下,赵王接受了冯亭,将他封为了华阳君。

正因为这样,引起了秦国的不满,秦国整顿兵马,决定出兵赵国,历史上惨烈的长平之战就此爆发。

要说赵王敢接受冯亭的城池,肯定也想到了这样的结果,而他之所以丝毫不惧怕,原因是他的军中有一位战将——廉颇。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秦国派出大将王龁迎战廉颇,廉颇率军展开了进攻。

第一战敌方来势汹汹,首先就斩杀了赵国的侦察兵,又接连斩杀赵军的裨将,第一战以廉颇失败告终。

第二战王龁向赵国腹地进攻,赵国不仅损失了四名都尉,还丢失了两个重要的据点,这一战依旧是以廉颇失败告终。

两个月后,赵国不再主动迎战,而是在城墙外筑起了高墙,廉颇带着战士缩在宫墙之后不敢露头,久久不肯开战。

对于廉颇这一行为,赵王很是不满,与此同时,秦国也是心急如焚,廉颇闭门不出,如果这么拖下去,赵国一旦等来外援,自己将功亏一篑。

于是范雎想出了一个计谋,决定让赵国自己从内部瓦解。

范雎带着黄金去赵国找廉颇,当然了,他有没有真的见到廉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人皆知他找廉颇就可以了。

与此同时他开始散布谣言,说廉颇已经投降,根本不足为惧,秦国更害怕的是赵括。

赵王原本就对廉颇已经极度不满,如今又对这个谣言深信不疑,因为在他心中,除了廉颇已经叛变,他想不出第二个数次战败的理由。

恼羞成怒的赵王决定换将,他不顾蔺相如的阻拦,任命赵括为将,让他出征秦国。

在此之前,赵王曾经询问能否打败秦国,赵括胸有成竹地保证道:如果对战的是白起,我尚且要考虑考虑,但是来的是王龁,此人只能给廉颇当当对手,我出马不在话下。

听到赵括的保证,赵王很是满意,急忙让他去前线迎战。这边的秦国知道赵国换将以后高兴异常,连夜暗中更换白起上场。

赵括上任以后,大肆更换了一些将领,然后率领部队发起猛攻,一开始秦国佯装不敌,边打边退,一路退到了秦国的地界。

此时的赵括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为了能一举获胜,不分析战局便带领士兵冲锋,白起等的就是这一刻。

白起拿出2万的兵马从赵括后方突袭,而后又拿出5千精兵将赵军的阵营拦腰切断,最后挡住赵军的后方供给。

等到赵括发现自己中计以后,想撤退已经来不及了,他们一没有退路,二没有补给,被秦军一下子围困在中间。

赵括连忙下令就地建筑工事,以抵抗秦军。

这个时候秦军也没闲着,秦王得知赵括被围困以后,亲自跑到长平周边大肆征兵,还封了很多百姓当官,百姓乐不思蜀,帮忙拦截赵国的军粮与物资。

赵国在长平被围困数日,赵括多次想伺机突围,但却没有机会,士兵刚开始忍饥挨饿时尚且只是有怨言,但是等到已经威胁到生命的时候,怨言已经消失了。

因为如今人人皆知,再大的怨言也无济于事,与其抱怨,还不如想办法活下去。

在赵军被围困了一个多月以后,军中已经掀起了暴乱,人们为了活命,开始自相残杀,刚开始的残杀是为了抢夺食物,后来的残杀则为了饱腹。

人们为了填饱肚子,不惜杀害同伴分吃,在这期间,赵括曾数次带兵尝试突围,最后因为突围失败,被秦国的乱箭射死。

赵括一死,赵军更没有了主心骨,他们投降的投降,饿死的饿死,最终在赵军足足断粮46天以后,剩余的士兵打算向秦军投降。

原本秦军是打算接受投降的,但是白起说道:“赵军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会卷土重来。”

因为一句话,就决定了这些赵军的命运。

在这之后,白起带领军队对赵军展开了大肆屠杀,他们将赵军活埋,一个也没有放过,随后又带兵杀回赵国,斩杀了赵国、以及当初上党郡的民众。

这场屠杀足足杀死士兵加民众,共计45万人口,瞬间各国震惊。

长平之战仅仅持续几个月之久,赵国再也无法成为七雄之一,秦国大胜,成为巅峰的存在。

这场战役几乎是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了,它的惨烈程度在世界上的冷兵器时代都是罕见的,在这之后,一个史无前例的强大帝国即将诞生。

2020年7月15日,在山西省高平市南王庄村发现了一处尸骨坑。

尸骨坑中的白骨姿势各异,杂乱无章,长度超过20米,专家经过鉴定后认为,这处尸骨坑或许与长平之战有关。

除了2020年发现的尸骨坑,早在1995年也曾发现过关于长平之战的遗迹。

1995年5月12日,依旧是在山西的高平市,在另一个村庄永录村,一户农家父子去自家的梨园干农活,不想竟然挖出了骨骼。

刚开始时父子二人以为是什么动物死后,巧合之下被埋在了这里,不过随着他们开始翻土,挖出的骨骼越来越多。

两人这才觉得不对劲,立即联系的相关部门,这件事瞬间传遍当地,人们开始议论纷纷,同时专业的人员也连夜赶到了现场。

经过一段时间的挖掘,人们确定这里是一处尸骨坑,随后考古人员带着工具来到现场,对这里展开了保护。

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一个巨大的尸骨坑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些尸骨层层重叠,并且姿势各异。

有的头手分离,有的尸骨上还插着铜制的箭头,还有的尸骨上有明显的钝器所伤的痕迹,除了这一处较大的尸骨坑,还有众多小尸骨坑。

每一个尸骨坑中的情况都差不多,都是密密麻麻的摆放,其中的震撼程度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在场的人们都被现场的情况震惊到久久不语。

考古专家最终经过鉴定,认为这就是2千多年长平之战的尸骨坑。

根据史料记载,当年在长平之战中丧生的士兵足足有60多万,其中有20多万为秦国的士兵,剩余的45万则是被白起坑杀的赵国士兵及民众。

光是从中这些数不清的尸骨坑中就能看出来,这场战争究竟是如何的惨烈。

尽管战国时期已经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是白起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这震撼的一页,始终提醒着我们战争是何等的残酷。

很多人说国之战,没有对错之分,杀一人为罪,杀十人为寇,杀万人为雄,杀百万人就是雄中雄。

古往今来,枭雄有很多,但是白起仅此一人。

时至今日,人们说起这场战役依旧是众说纷纭,因为年代依旧相当久远,虽说有史料对此进行记载,但是也难以百分百地保证记载没有偏差。

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去探寻那些引起纷争的谜团,恐怕还需要更多的资料与文物去证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