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甫、王维、白居易和刘禹锡,谁的官职最大?望洞庭唐刘禹锡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的意思是什么_刘禹锡_浪淘沙_竹枝词

本文目录

  • 唐代诗人杜甫、王维、白居易和刘禹锡,谁的官职最大
  • 望洞庭唐刘禹锡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的意思是什么
  • 唐朝诗人刘禹锡为什么被后世称为“诗豪”
  • 刘禹锡这首竹枝词魅力何在
  • 唐朝人刘禹锡的《浪淘沙》的诗意是什么
  • 李白,刘禹锡的简介(最简单)
  • 浪淘沙的古诗词是什么
  • 浪淘沙其主要诗句
  • 刘禹锡《竹枝词》里有一句“闻郎江上踏歌声”的“踏”字正确吗
  •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中哪一首最好“长恨人心不如水”为何能成千古佳句

唐代诗人杜甫、王维、白居易和刘禹锡,谁的官职最大

这个很简单,白居易》刘禹锡》王维》杜甫。白居易是正三品的刑部尚书,刘禹锡是正三品的检校礼部尚书,王维是正四品的尚书右丞,杜甫是从六品的检校工部员外郎。

杜甫,最高不过员外郎,从六品

说起杜甫,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他的政治落魄。确实,杜甫一生郁郁不得志,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只能趋炎附势,投靠地方藩镇,混个小幕僚当当,他在朝廷担任的最高官职不过是左拾遗,只是一个七八品的小官,杜甫也因此被后人称为“杜工部”。

后来,杜甫被贬官后依附剑南节度使严武,做了严武的参谋,严武向朝廷上表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被后世称为“杜工部”。 不过,这个“工部员外郎”前面是带“检校”的,也就是加官,相当于虚衔,级别为从六品。

白居易,官至刑部尚书,正三品

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因为政治缘故屡遭贬谪,他仕途前期还比较顺利,中了进士后一直在长安任职,最高担任过中书舍人一职。

中书舍人的品级是正五品,但地位较高,拥有实权,因为他的主要职责是起草诏令、侍从皇帝、宣旨上表、执掌机枢要务,跟皇帝关系十分密切,当中书省长官缺位时,中书舍人是实际上的中书省最高长官,一度还被认为是“宰相之任”,不过白居易未能拜相。

后来,白居易几经浮沉,仕途再度上进,最终退休时是刑部尚书,正三品。不过,唐朝的刑部尚书实权远逊明清时期的刑部尚书。

王维,官至尚书右丞,正四品

王维仕途同样坎坷,他是堂堂状元及第,但唐朝的状元不像宋朝和明清时期那么值钱,王维入仕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爬,本已官拜吏部郎中、给事中,但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攻陷长安后,王维被迫接受伪职,当了安禄山的官,留下污点。

后来,王维靠着弟弟的帮助,未被追究多少责任,还一路升官,官至尚书右丞,因此被后世称为“王右丞”。

很多人望文生义,以为尚书右丞是丞相、副丞相,其实唐朝的尚书右丞只是尚书省的内部监察官,主要负责监察六部中的兵部、刑部、工部,品级为正四品,并无行政权力。

刘禹锡,官至检校礼部尚书,正三品

刘禹锡,又是一个仕途坎坷的大才子。刘禹锡曾参与永州革新,结果革新失败被贬官,此后长期沉沦于地方,担任偏远地方的州刺史。

晚年的刘禹锡重回朝廷,先后担任主客郎中、礼部郎中等,最终官至“检校礼部尚书”,也是加官,正三品。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望洞庭唐刘禹锡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的意思是什么

潭面此处指的是洞庭湖的湖面。

意思是湖面的波光和月光融为一体,湖面上风平浪静,就像镜面还没打磨时的样子。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扩展资料

刘禹锡的《望洞庭》与其他写洞庭湖的诗文相比不同,它选择了月夜远望的角度,别开生面、超俗。这首诗高瞻远瞩,视野高旷,千里洞庭尽收眼底,写了湖光山色美景。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唐朝诗人刘禹锡为什么被后世称为“诗豪”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同为唐代诗人的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刘禹锡是德宗贞元间的进士,因与柳宗元参加王叔文、王伾为首的“永贞革新“集团,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十年后召还长安,因游玄都观作《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触犯执政者,再度遭贬。后回长安时,又写《再游玄都观》,讽刺权贵较前诗更为辛辣。

刘禹锡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其文,以论证博辩,说理透彻见长。其诗以律诗、绝句为工,乐府小章尤以著名。

作品中,多用比兴手法,或借咏史咏物,抒发胸中郁愤,讽刺、鞭挞社会丑恶。其诗风沉着稳练,词浅意深,格律精切。

其诗作《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均为传世名作。(乐天,即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字,二人交好至甚)。后诗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刘禹锡学习并吸收民歌养料创作的《竹枝词》、《杨柳枝词》等,“开朗流畅,含思婉转“,在唐诗中别开生面。

平时,刘禹锡与白居易、柳宗元多有交往。故白居易称其为“诗豪“。清代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亦称他为:”小诗之圣“。

至今,在郑州往西三十公里处,有一“狼窝刘村“,古称:檀山。现建有:“诗豪园“,并有刘禹锡之墓。据传,此处亦是其出生地。(史书记载,刘禹锡出生于河南洛阳,但今荥阳,为古时洛阳管辖)。

刘禹锡这首竹枝词魅力何在

谢谢邀请!通过描写春天高低不同的风景,白帝城头的春草生机,和白盐山下的长江水的清澈,给读者展现一副层次分明的春景图。而《竹枝词》是四川人民的歌舞,表达了此时此刻人们快乐的心情和美好!让步入此地的外乡人看了,心中涌出深深地思乡情怀!这种借景抒情的妙笔,流传至今,仍会让读者感到当时那种景象,就像亲眼目睹一样,融入诗情画意之中!

唐朝人刘禹锡的《浪淘沙》的诗意是什么

《浪淘沙》这首的诗意是诗人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这首诗原文如下: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扩展资料:

《浪淘沙九首》的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

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李白,刘禹锡的简介(最简单)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文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

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诗现存800余首。

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浪淘沙的古诗词是什么

1、《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浪淘沙》其二 唐 刘禹锡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译文: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浪淘沙》其三 唐 刘禹锡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译文: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浪淘沙》其四 唐 刘禹锡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译文: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浪淘沙》其五 唐 刘禹锡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译文: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浪淘沙其主要诗句

浪淘沙其主要诗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浪淘沙》 古诗 -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后因王叔文事贬为朗州(今属湖南)司马。元和十年(815)召还,又贬连州刺史。晚为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禹锡在朗州,曾仿民歌为新词。有《刘宾客集》。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扩展资料: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中唐刘禹锡、白居易依小调《浪淘沙》唱和而首创乐府歌辞《浪淘沙》,为七言绝句体。南唐后主李煜衍小令《浪淘沙》(《浪淘沙令》),北宋柳永创长调慢曲《浪淘沙》(《浪淘沙慢》),均与原词不同。代表作有刘禹锡《浪淘沙九首》等。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隋唐燕乐大兴,文人善取乐入诗。中唐刘禹锡、白居易依小调《浪淘沙》唱和而首创乐府歌辞《浪淘沙》。《全唐诗》在词部中说“唐人乐府原用律绝等诗杂和声歌之,其并和声作实字,长短其句以就曲拍者为填词”。在诗乐结合的大时代氛围中,刘、白善习民歌并依当时流行歌谣曲调而创制七言绝句体唱和《浪淘沙》,被《乐府诗集》列入“近代曲辞”中。它本是一些散佚或残损的民间乐调的杂曲,由乐府机构加以整理而得以保存的诗歌,其内容多是诗人述志感怀之作。五代南唐后主李煜衍小令《浪淘沙》,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亦称《浪淘沙令》。北宋柳永创长调慢曲《浪淘沙》,亦称《浪淘沙慢》。均与原词不同。

刘禹锡《竹枝词》里有一句“闻郎江上踏歌声”的“踏”字正确吗

刘禹锡《竹枝词》有一句“闻郎江上踏歌声”的“踏“字正确吗?

《竹枝词》是古时四川巴渝即现今重庆一带民歌的一种,是歌唱当地风光以及男女爱情的一种曲调。演唱时用短笛和鼓伴奏,同时跳舞,曲调宛转动人。其时,作者任夔州刺史,深爱此曲,于是依原调填词,创作了《竹枝词》十余首,在唐诗中别具一格。

在作者的十余首《竹枝词》中,“闻郎岸上踏歌声”便是其中的一首,原文是: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睛。

把她试译出则是:

江岸上青青的杨柳倒映在,

平静江水的碧波中,

在这如画的景色之中,

忽然传来江岸上他

踏着节拍唱着歌儿的声音。

那动听的歌声,

犹是西边下雨东边升起太阳,

你如果说西边无晴,

东边却有晴。

诗中这个“睛”字,一字双关,这个晴字,其实是个“情“字,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民歌常见的一种表达方法,作者在诗中加以运用,更显得活泼有趣,引发读者想象,抒发作者胸臆,增强作品美感。用眼前景色无晴却有睛的变幻,谐喻“郎“无情却有情的含蓄深爱。少女听到岸上“郎“踏着节奏的唱歌声,迷茫的情丝乍惊乍喜,忐忑不安而又眷恋期盼的心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郎“的黠慧和少女的真诚活灵活现。

诸如以上原因,作者“忽闻岸上踏歌声“,这句写得太奇妙了,把少女从失望突变到惊喜的心情真实地表现出来。

故而这个“踏”字怎么能说不正确呢!

古人唱歌用脚“踏“出声音而唱,是合着歌的节奏,相当于现而今唱歌打节拍。同样的例子还有李白《增汪倫》: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与李白《赠汪伦》这首诗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比太白这首诗无论意境还是含蓄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这个“踏”字用得正确。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中哪一首最好“长恨人心不如水”为何能成千古佳句

《竹枝词》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被贬夔州刺史的时候,深受当地民歌的感染所创作的。多以描写当地的乡土风俗和男女爱情。

《竹枝词九首》每首都有它的韵味,表达了不同思想情感,但个人比较喜欢第七首。 这首诗用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来比兴世态人情的感慨。

《竹枝词九首》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 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描写出瞿塘峡险阻地势,“嘈嘈”,流水下滩发出的嘈杂声,“十二滩”,指礁石险滩很多。

瞿塘指的是瞿塘峡,它是长江三峡之一,白居易的《夜入瞿塘峡》中写道:“瞿塘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逆风惊浪起,拔暗船来。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可见瞿塘峡地势险峻。自古人们都说这天道路险阻,这里的“道路”主要暗指人生道路。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看着峡中水急如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他发自内心感慨把思绪转到了人生。然后道出“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的险是水在遇礁石方起惊涛,而人心却是“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可见“人心”比瞿塘峡水还要凶险。这是诗人愤世嫉俗之言,感慨世路艰难、凶险异常和痛斥无事生非的无耻之徒。

刘禹锡为什么有此感慨呢?

这首诗是刘禹锡人生经历真实写照,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贬,长达二十三年之久,因而发出了这愤世嫉俗之言。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为何成为千古佳句?

这两句是诗人将人性看透澈,从而道出“人心叵测”的千古真谛。正所谓“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今天我们不必“长恨人心不如水”,但也不能忽略了“等闲平地起波澜”的人心。从古到今,人与人的关系就是非常的复杂和微妙,可能前一分钟还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下一分钟便反目成仇,可能为了名利而各种不择手段的争斗。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