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皇帝(西汉12位皇帝,为何只有刘邦、刘恒、刘彻、刘询4位皇帝有庙号)_刘邦_庙号_汉朝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皇帝 西汉 12位 刘邦 庙号 汉朝

西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强盛帝国,“强汉盛唐”直至今天都被国人津津乐道。然而,在西汉的12位皇帝中,只有刘邦、刘恒、刘彻和刘询4个皇帝有庙号,其他的9位帝王没有庙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汉朝时期皇帝庙号的有关制度。

上图_ 商时期全图。

庙号和汉朝。

庙号最早起源于商朝,根据商朝规定,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远祭祀的国王,就值得上庙号。商朝时期,庙号只有三种:创立基业的国王庙号“太”,功高盖世的国王庙号为“高”,中兴之主的庙号为“中”比如商王武丁,其登基后加强王权,征战四方,巩固国家统一,其妻子妇好率领商军打败了土方、巴方的军队,为保卫国家安全立下了不朽功勋。由于武丁的贡献非常突出,武丁去世后的商王就给其上庙号为“高”,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规定,后世称呼武丁为“高宗”

从汉朝的发展历史上看,这4位皇帝都对汉朝诞生和发展做出了极其突出的贡献,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

上图_ 汉高祖 刘邦。

推翻暴秦的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02年登基称帝,在位7年。刘邦的划时代贡献在于:顺应民心,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建立汉家天下,为大汉帝国的强盛奠定坚实的基础。

说得简单点,得民心的刘邦就是汉朝盛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更为重要的是,刘邦继承了秦朝大一统帝国中央集权的合理制度,并让中央集权继续向下延续。如果没有刘邦,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可能会消失,中国历史将走向另外的方向。

上图_ 秦朝版图。

刘邦的突出贡献有以下几点:。

首先,刘邦在建立汉朝后,刘邦确立“以道家为治国思想,以儒法结合为治国策略”的西汉治国路线。

由于秦始皇时期连年沉重的赋税徭役,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影响,西汉初期民众的生活极其贫穷。刘邦吸取秦亡教训,以道家的“无为而治”为汉朝初期的治国思想。但在具体的治国策略上,刘邦采用儒法结合的策略,一方面以儒家“爱民”倡导的做法缓和社会矛盾,减轻对民众的剥削。另一方面,刘邦制定的法律吸收了秦朝法律和法家思想中合理的地方,为汉朝治国建立起一整套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巩固中央集权。“儒法结合”成功地撑起了大汉帝国150年的盛世江山。

上图_ 西汉前期形势。

其次,在政治上,刘邦巩固皇权,采取清理诸侯王、安抚功臣良将等一系列办法,消除国内的不稳定因素。

刘恒、刘彻和刘询的贡献。

开国之君刘邦得到庙号无可厚非,刘邦之后的皇帝——刘恒、刘彻和刘询,他们的贡献在哪里,以至于让刘秀给他们3位皇帝上了庙号呢?

先来说刘恒,刘恒能得到庙号,其原因在于:刘恒是拯救汉朝江山社稷的一代英主,是汉朝走向强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掌舵人。

汉惠帝刘盈时期,吕后专权。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吕后继承并延续了刘邦在位时期的治国思路。然而,吕后私心较重。虽然吕后本人没有将汉朝取而代之的想法,但吕后杀掉刘邦几个儿子,残忍杀害戚夫人,大封诸吕为王等做法,早已引起了刘氏贵族和汉朝老臣的不满。吕后不想将汉朝取而代之,但吕后一族的某些人确实有把汉朝取而代之的可能。因此,在吕后去世后,刘姓皇族和老臣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铲除吕家势力,并拥戴刘邦仅存2个儿子中的年龄较长者,代王刘恒登基。在汉帝国江山走在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正是刘恒的登基稳住了局势,将汉帝国国祚得以延续。

上图_ 吕后篡权。

刘恒登基后继续推行轻徭薄赋的治国策略,其在政治上改革司法、减轻刑罚,采纳贾谊《治安策》的部分做法,削弱诸侯国实力。在经济上,刘恒进一步减轻赋税劳役,西汉时期的田赋从十五税一减到刘恒时期的三十税一。算赋从每年120钱减少到每年40钱,劳役从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刘恒还鼓励民间采矿,增加民众收入。在对外关系上,刘恒和匈奴等周边民族和睦相处,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上图_ 刘彻,即汉武帝。

再来说说刘彻。汉武帝刘彻的贡献很多,但汉武帝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利用秦始皇的大一统治国思路和策略,让汉帝国成为了繁荣富强的盛世帝国,汉朝的对外影响在武帝时期达到了巅峰。

从具体做法上看,刘彻对内树立起儒家的绝对权威,颁布推恩令彻底削弱诸侯国,设立内朝制度限制丞相,设立刺史制度加强监察,这些做法都和秦始皇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做法几乎一脉相承。在经济上,刘彻改革币制,设立五铢钱,更是影响了中国货币发展的直接走向。

在对外方面,刘彻频繁对匈奴用兵,征战大宛出兵朝鲜,开拓汉朝版图,建立盖世奇功。刘彻还派出张骞两次通西域,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辐射欧亚大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刘彻在晚年认识到自己的执政错误,下《罪己诏》自我反省,让国家又一次走向了正轨。正因为刘彻开创盛世,又在晚年反思自己的错误,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下《罪己诏》的皇帝,想恢复汉朝盛世的汉光武帝刘秀就确认了刘彻的庙号。

上图_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字次卿。

最后再说说刘询。刘彻去世后,汉昭帝刘弗陵和霍光一起按照刘彻晚年《罪己诏》的精神,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治理国家。然而,还没等到西汉走向第二个盛世,刘弗陵就去世了。由于汉废帝刘贺不符合霍光的“胃口”,霍光就拥立武帝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登基帝位。

上图_ 孝堂山画像石,左侧的匈奴战士被右侧的汉军碾压(胡汉战争拓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