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有哪些习俗?为什么叫“迎婿日”?_娘家_女儿_女婿

 正月初二有哪些习俗?为什么叫“迎婿日”?之所以选在大年初二,是因为大年初一要早起,人们早起后,鸣鞭炮、开福门、迎财喜神、出门叩节拜年,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家家户户都是如此,大家都在忙。

 而大年初二这一天,人们就不用早起,大家都闲下来。这时候回娘家正好可以和许久不见的娘家兄弟姐妹一起叙叙旧、聊聊家常。

 嫁出去的女儿们,便在大年初二这一天,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参加婚礼,父亲把女儿的手交到女婿的手里时,新娘常常会哭。


 有个过来人就说,婚礼这天,千万不要看爸妈的眼睛,不然心里会很难受,一定忍不住的。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覆水难收,嫁出去了,就是人家家里的人了。

 无论远近,都是分离。

 在自己家是女儿,是被呵护的那个。

 到了别人家,是儿媳,是妻子,是母亲,是呵护别人的那个。

 在自己家,有人惯着。

 在别人家,惯着别人。

 离开自己的故土,去另一个陌生地方,成立自己的家庭,不能在父母膝下尽孝,从此故乡是他乡。

 独生女儿的家庭,更是凄冷,女儿一走,家就空了。

 随着女儿在夫家生儿育女,回家的次数会越来越少,父母亲手把自己的宝贝交给了别人。

 嫁出去的女儿,常回家看看,老父母的心,才能有地方安放。

 打断骨头连着筋,要亲还是娘家人

 媳妇和婆婆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难解的结。

 两代人的观念不同,没有血缘,最容易发生冲突。

 一家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勺子总会碰锅沿。

 两下一比较,媳妇还是会觉得娘家好。

 古代常常有外戚专权,也是这个道理,皇帝年幼,太后往往更倚重娘家人。

 娘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娘家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无论走多远都是亲人,这种血缘上的纽带是切不断的。

 而外婆对外孙和亲孙子也是一般无二。

 就像歌谣里唱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乖宝宝,”

 “女儿不断娘家,客人不断行家”,无论何时,女儿也不会忘了娘家。

 女婿要上座,一个女婿半个儿

 俗语说:“一个女婿半个儿。”结了婚,娘家人等于多了个儿子,但是“半个儿”到娘家,往往是要坐上座的。

 绝大多数地方都是把女婿当做“贵客”。

 女儿女婿要提前备下烟酒、水果、糕点,娘家人也要摆上丰盛的宴席款待女婿,山东地方要求八个碟子四个碗,十二个菜才算有心意。

 女婿要备厚礼,娘家却取礼很轻,还会有回礼。

 这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了,娘家人完全是把女婿供着的。

 原因很简单,希望他可以好好对自己的女儿。

 在娘家是女儿,被父母呵护,自然有福。

 到了夫家,被丈夫呵护、被公婆接纳,在养育子女,家庭琐事之间依然保持幸福,才是真的有福。

 一个女人如果选择了一个男人,其实就是选择了后半生的幸福。

 这是一份期待,更是一份信任。

 所以,丈夫在这方面要给予更多的体谅和支持。

 毕竟,每一个忙碌在柴米油盐中的妻子,都曾经是别人手心的“小公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