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过年的时候有哪些非常有意思的习俗?你家乡的结婚习俗有哪些_习俗_丧事_腊月

本文目录

  • 你的家乡过年的时候有哪些非常有意思的习俗
  • 你家乡的结婚习俗有哪些
  • 你觉得你家乡里人们的什么习俗哪个方面最值得改
  • 在你的家乡,丧礼有哪些习俗
  • 你们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

你的家乡过年的时候有哪些非常有意思的习俗

谢邀简答:我去过的地方不多,我认为东西南北,各有差异。除了少数民族过春节,有些差异以外,大多数过春节的习俗都差不多。

单从面食上讲,我们这个地方过春节,是按属相蒸面食。

如2018年是狗年,就蒸狗图案的面食,今年是猪年,就蒸猪图案的面食。当然,其他属相图案的也有……

另外,就是缝一对小公鸡的荷包,缝在小孩的胳膊上,其寓意是公鸡啼鸣报春。让小孩沐浴着阳光雨露,迎着春风,茁壮成长。


你家乡的结婚习俗有哪些

谢谢邀请!结婚是人生大事,人生在世,寻求伴侣而百年好合也是不可少的。为此,人们积极工作,努力挣钱而成家立业。

在婚姻自主的今天,虽然除掉封建的约束,但有些过程还是有的,尤其是农村还流传一些传统旧俗。比如,双方恋爱了,但还是要一个婚介人为双方说话,双方成功结婚了,还要付介绍费。所以流传的习俗,各地方都有,也不同。我家乡主要有四个步骤。一,定婚,定婚由男家办理酒席,之间商议聘金,聘礼,置办的东西等事宜,从此双方改口为亲家。

二,送日子。就是说双方八字给算命先生择出吉日,而后男方送到女方,也要办几桌酒请女方的家族代表,等于通知大家几时结婚过门。

三,结婚。就是过门,这过程主要是派人接亲,接亲时把未付的聘金,聘礼给女方,而后喝酒,到了择出的时辰理事先生会在香案前五幅折叠的红纸上,每幅写一句百年好合,百子千孙之类的好话,然后将女子从房中牵出大堂交给男方,敌炮出阁,上车。回到男家后,按择的时辰拜天地,入洞房。第二天请客。

四,回门。就是第三天转回娘家,在娘家热闹一下,当天回家,认识,恋爱,结婚就此完成!

你觉得你家乡里人们的什么习俗哪个方面最值得改

我觉得我们家乡办丧亊的风俗需要改进。因为存在如下问题:

1、铺张浪费。在我们家乡,办丧亊铺张浪费非常严重。不讲有钱的大老板,只说一般家庭,一场丧事办完,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主要表现在“三多”: 一是鞭炮放得太多,几万元很普通的。二是香烟发得多,来吊孝的都是成包发香烟。三是餐桌上肉食太多,十大主菜除了大碗的猪肉、牛肉、鸡腿、猪肚等,几乎看不到蔬菜。

2、相互攀比。我们家乡攀比风盛行已久,昨天李四母亲逝世子女们办丧事花了20多万,燃放了3万多元烟花爆竹,餐桌上每个就餐者的红包是50元,还有毛巾之类。那么,今天张三父亲去世丧事一定要比李四家隆重,放烟花爆竹要超过3万,餐桌上每个就餐者的红包可能是100元,发的毛巾之类质量更好。这样才能赢得乡亲的称赞、好评。

3、活不孝,死花钱。奇怪的是,办丧事子女们全力以赴花钱,甚至借钱。可仔细观察有些子女对活着的父母并不怎么孝顺,甚至还有吝啬鬼。其实不难发现,为父母办丧事的“豪气”归根结底是为自己的脸上“贴金”。

4、唱戏、载歌载舞不合时宜。给父母办丧事期间,本来是子女最悲痛的时期,但为了“热闹”,花钱请“戏班子”,唱戏、载歌载舞,戏到浓时,穿着“孝衣”的孝子也喜笑颜开,乐在其中。哪里是办丧事的氛围?

所以,办丧事中的一些不良风俗急待改进。听说近年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干预、纠正这些歪风。让人欣慰!


在你的家乡,丧礼有哪些习俗

谢邀请。

地区差别各异,我们这里人死后先沐浴更衣,然后停放在厅堂让亲戚朋友瞻仰遗容。第三天入验冰棺准备火葬,(约时间。)火葬回家后请道士超度亡魂,再后来就是入土为安。

你们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

俗话说:“进入腊月就是年”。关于过年的这首习俗民谣你还记得吗? 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记得小时候,到了腊月,就要开始杀年猪了!当时在老家农村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句童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时候过年杀年猪在老家农村算是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年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食材。

还记得,以前到了腊月十几,就开始去赶集了,小孩子就跟着大人一起去集市购买年货,除了鸡鸭鱼肉,糖果,春联,鞭炮以外,就是买一张大大的挂画,一个小孩子抱着一个大鲤鱼,象征着“年年有余”!

二十三,送灶王: 到了二十三就要祭灶过小年。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垛香,鞭炮声接连不断。从“二十三,送灶王”这天起,就算是正式开始了“过年”的准备。 祭灶的时候还会有糖瓜子,祭灶过后会倒进锅里炒化,做成糖稀,然后倒在预先铺好的炒面上趁热摊开,再撒上一层炒好的豆面,放上一些糖桂花,做成灶糖。

二十四,扫房子: 到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人们迎年的活动就是“扫房”,在年前将房间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包括各种家什都要清洁干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腊月二十五,就要吃豆腐,抢头富。因豆腐与“头富”读音有点相似,被寄予了新的一年要“富贵”。

二十六,开始煮年肉: 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平时很少吃肉。过年时,对肉的渴望尤为强烈。能吃上一大块蘸有各种酱料的瘦肉,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二十七,宰公鸡: 宰年鸡和杀鱼是小时候最喜欢的了!因为可以有鸡腿和鱼肉吃了。为了供我们上学的学费,家里平时养的鸡都卖钱了!也只有过年的时候家里才舍得杀鸡吃。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用以准备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也为了春节祭祖时用。 二十八这一天同时进行的另外一件事就是贴春联。那时候的春联都是用毛笔字在红纸上写的。毛笔字写的好的人家基本上都被包围了,家家都拿着红纸来找他帮忙写春联!

现在都买现成的了,春联的样式也越来越好看,但总是少了那一股子年味儿! 心灵手巧的老人家,就会自己买来红纸,用剪刀裁剪窗花,贴在窗户上很是漂亮!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三十晚上那一顿饭是一年中最讲究的!鱼是必须要有的,取意年年有“余”,代表着“吉庆有余,连年有余”。

此外,大年三十晚上还一定要吃饺子,在包饺子的时候会包上一枚硬币到饺子中,谁吃到了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吉祥如意! 大年三十看春晚: 吃完年夜饭,一家人早早地准备好瓜子糖果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春晚的开始。

那时候,春节联欢晚会可是每家每户年夜饭中的一道大菜! 午夜十二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鞭炮一响就寓意着腊月就要结束了,新的一年也随之开始了!

初一、初二满街走: 新年第一天,穿新衣服是小孩子最大的盼头,大年初一一大早起床,穿上赶集的时候买的新衣服新鞋子,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去长辈家中拜年,这样可以领到压岁钱哟!还可以去外面和小朋友们疯玩!

到了第二天,一直到初五人们就会带着礼物去走亲戚。 到了初五这一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掉,有驱灾避邪之意。 然后就是等到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年算是过完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