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咱们北方人都有哪些习俗呢?除夕到正月初六你计划做什么好吃的_太岁_习俗_元宵节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溜百病 太岁 习俗 元宵节

本文目录

  • 明天就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咱们北方人都有哪些习俗呢
  • 除夕到正月初六你计划做什么好吃的
  • 辛丑牛年到来,传统民俗中的“躲春”是在什么时候,该怎样躲呢
  • 大年三十,初一到十五,最不能犯的禁忌是什么
  • 农村元宵节晚上放炮的人怎么这么多
  • 正月十六有“遛百病”的民俗,作为摄影爱好者,你在“遛百病”的时候顺手拍了些什么
  • 为什么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
  • 你们那里有什么特殊的民俗文化
  • 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团圆、甜蜜,还有別的习俗和讲究吗
  • 农历正月十六还有什么习俗吗

明天就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咱们北方人都有哪些习俗呢

时间过的真快,明天就是元宵节快,我是东北人,应该也算是北方人吧,我来说说我们这里正月十五都有哪些习俗,看看和其它地方的习俗是不是不一样呢?

小时候记得正月十五都要吃饺子子的,而且要把饺子包得比平时里吃的饺子大一些,据说正月十五吃的饺子个头大,这样家里养殖的牲畜生下来的小崽个头就会大。那时候在农村差不多家家户户都要养猪、马、牛、羊等一些动物的,谁家都希望自己家的牲畜生的崽大一些,这样也好养、好卖。至于说这正月十五包的饺子是不是会影响到这些动物产仔的大小就真的不知道了。

我们这里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在正月十五的傍晚要给逝去的亲人送灯,据说这一天给逝去的亲人送灯可以给他们带来光明。多数人家都是要到坟 前送灯的,而且还会燃放鞭炮,还要烧纸,然后把灯点亮放在坟 前。小时候都是用罐头瓶里面放一截蜡烛点燃,这样就不会被风吹灭了。现在社会发展了,送灯也不用蜡烛了,现在都买那种专门的上坟灯了,使用电池和灯泡的那种,外面还有灯罩,特别漂亮。

再有的就是正月十五晚上是要挂灯笼的,据说在灯笼照亮的地方不会有小偷,而且生长的庄稼也不会遭受虫害。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挂起灯笼,有的人家还会拎着灯笼在菜园或田地里走一圈,意思是让菜园或者田地不受虫害,获得丰收。

以上是我们这个地方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的习俗,不知道其它地方都有哪些习俗呢,大家可以分享出来让其他人也了解一下。最后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除夕到正月初六你计划做什么好吃的

谢邀!

如果不出去旅游的话,节假内,要么去亲友家拜年,吃喝不会少,只会太多太多,有碍健康!要么亲友来家拜年,一起吃喝也是太多太多,有碍健康。

现在我的亲戚之间走访拜年,几乎都到饭店订餐,家中不动“火”,因为主妇也是人,她们累了一年了,到了节日,再让她们下厨烧菜,招待客人,在感情上过不去。所以在春节期间也就进行改革,老婆的亲戚们会聚到一天内,上馆子吃喝一天,说说笑笑。而且每个亲戚轮流埋单做东。

男人的亲戚之间会聚需要耗去一天或二天,朋友之间会聚需要耗去一到二天,但是也是上饭店订桌吃喝,虽然化钱会比较多一些,但是大家每年轮流做东,平均每年摊到头上的费用也是不大的,是可以接受的。

辛丑牛年到来,传统民俗中的“躲春”是在什么时候,该怎样躲呢

躲春,中国命理学认为,立春这一天,由于磁场和气场的缘故,通常会比较乱,无论是家中还是办公室,容易招惹口舌事非。因此要进行躲春,否则一年内可能都非常不顺利。

特别是从命理的角度来讲,某一属相在这一年内有什么病灾的话,那么,立春这一天自己要躲起来,不要见生人,方可避过未来一年内的病灾、口舌事非。此说法有其道理,但是不针对所有人,只针对一部分命理八字比较特殊的人,如果感觉去年自己运气特差,那么需

严格来说,立春这个时刻,才是真正新的一年到来,处于新旧气场交替之时比较乱,不稳定的气场,易有口舌是非之事的出现。所以,民间一直以来,有这个躲春习俗,就是为了防止在立春当日有与人争吵是非之事,一年之计在于春,怕因此而影响这一年的运势。

1.躲春避太岁时门窗关好遮严,要求自己独处一室(不能其他人进入房间里面),拉好窗帘,不能见一点光亮,即所谓三光不见,三光是指日光、月光、星光。

2.躲春避太岁当天,忌与命主生肖相刑、冲、害的属相之人及动物接触。比如说龙狗相冲,属龙人躲星房间内不能有狗,也不宜接触生肖属狗人。

3.躲春避太岁前后三天内不宜出远门,不参加丧事,包括吊孝,探病,祭奠,一周之内不要探望没有满月的产妇。

如果以上都满足就是躲星避星成功了,如果违反其中一条或是几条就是失败了。

2021年躲春的具体时辰

“躲春避太岁”太岁指犯太岁者在特定日期时间段躲避太岁,时间有两个:

第一个是春节期间,大年除夕夜晚的11点至正月初一的凌晨一点,时间为一个时辰(即2小时)。

第二个是立春日躲春。2021年立春时间是2021年2月3日晚上22点57分,农历2020年腊月初二十二。这个时间点是2020年庚子太岁与2021年辛丑太岁的交接时间。立春日躲春避太岁时间是当天晚上的9:50至11:50。

另外,立春那一天,不管是不是犯太岁之人,除了“躲太岁”之外,如躲开和自己属相犯冲的人和物,也属于“躲春”的做法。比如你属龙,就要尽量躲开属狗、兔之人或物品,不与这些生肖之人发生争执口舌。其余类推,见以下所列:

鼠:躲马、羊、兔之人或物。

牛:躲马、羊、狗之人或物。

虎:躲猴、蛇之人或物。

兔:躲鸡、牛、龙、鼠之人或物。

龙:躲狗、兔之人或物。

蛇:躲猪、虎之人或物。

马:躲鼠、牛之人或物。

羊:躲鼠、牛、狗之人或物。

猴:躲虎、猪之人或物。

鸡:躲兔

大年三十,初一到十五,最不能犯的禁忌是什么

从腊月三十(除夕夜)开始,到正月十五(大年)结束,到底有多少禁忌我不太清楚,我就将我知道的告诉大家

腊月三十那天必须贴春联,和饭桌上得有鱼,饭后,一家人将家里家外打扫干净,将要到凌晨零点时,将家中的所有灯全部打开,照亮屋里。不管是家中老人还是小孩,都要守岁(凌晨后,正月初一),才能上床睡觉

初一,不能说些不吉利的话,不能睡懒觉和不能扫地,不能将用过的水倒在地上,要用容器将水装起,初二才能倒,也不能随便用钱,还有就是不能用刀和不能洗衣服

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带上老公和孩子回娘家,给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拜年,不管是天南还是地北

初三,陆陆续续地开始,到亲朋好友家中拜年,一直到正月十五大年结束

要说禁忌,恐怕还是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最多,在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这两天感觉过得心惊胆颤的,害怕自己在不经意时说错了话,又要受到大人的责怪

为什么说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因为有很多的习俗没有了,以前的规矩改变了,如:放鞭炮和舞狮子,耍龙灯等,再也看不见了,年味慢慢地变淡了

农村元宵节晚上放炮的人怎么这么多

你去宾阳炮龙节看看,如果用航拍的话,整个城市像着火一样,政府都参与,没办法

正月十六有“遛百病”的民俗,作为摄影爱好者,你在“遛百病”的时候顺手拍了些什么

正月十六是安阳古城的安阳桥古庙会,现在的庙会虽然没有以前的背歌抬歌了,但人依然很多。这天逛庙会其实民间叫做遛百病,所以不管庙会好不好看不重要,关键是祈求健康平安!不过现在的庙会上的绝活儿很受人们的青睐,吹糖人的,画糖画的艺人被老老少少围了个水泄不通,不同形状和特色的糖人插在他的货架上,还在不停的画,已满足游人的需求。

为什么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

大多数人对过年的理解就是除夕,初一两天,。贴对联,吃团圆饭,守岁,放鞭炮,拜年,发收红包,走亲访友等。传统的春节是各种节日组合起来的。进入农历腊月过年节目就正式登场,第一个节日是腊八,喝腊八粥只是形式,主要内容从腊八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食品等,碾米,磨面,准备食品,如摊煎饼,做大饼等。第二个节日,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从此过年正式开始。小年主要仪式是辞灶,就是送灶君上天汇报一年来的人间情况。扎一纸马,并用灶糖(一种粘糖)粘上马嘴,怕它上天讲不该讲的话。和灶君像一块烧掉。辞灶有一段歌谣:年年有个腊月二十三,欢送灶君上西天,多说好话,少讲闲言,再过七天回家过新年。以后就是非常紧张的购物,杀鸡宰羊,准备过年食品。贴对联,除夕贴上新的灶君像,最重要的就是请家堂祭祖活动(详见家乡习俗),除夕,初一是春节的高潮。初三开始走亲访友,最隆重的就是出嫁的女儿带着新女婿回娘家,俗称走新亲。初七又是一个节日,称人节,喝咸粥。有的迎财神。正月十五闹旦宵,大家都知道。正月十六娘家人看出嫁的女儿,正月底春节正式结束。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交通通讯的便利,人们文化物质生活的提高,环境保护的要求,人们工作忙,亲友居住分散,传统的春节年味越来越淡是正常的。例如准备过年的食物不是很简单了嘛,有的人直接到饭店吃年夜饭了,放鞭炮有的地方已禁止了。拜年发微信了,春节唱大戏,闹元宵等娱乐活动电视上更精彩。也就没人喜欢乡土节目了。我想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一些好的传统文化习俗要保留下来并发扬广大,如贴对联,挂红灯,拜年,走亲访友,闹元宵,唱大戏,文化娱乐,传统美食等。出门旅游,跳跳广场舞都是适合新时代的春节活动。旧的年味淡了,让新的年味浓起来吧!

你们那里有什么特殊的民俗文化

家乡酒泉历来是一个多民族集聚地。这里不仅有“西学东进”的东方艺术宝库敦煌,而且据考证,自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西戎、羌、氐、月氏、乌孙及匈奴等游牧民族先后生活在这里。及至现今,还有汉、回、东乡、蒙、哈萨克等民族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多民族的共存,使酒泉成了一个民间民俗文化多样、丰富的区域。各具特色的民歌,交织出了酒泉群众文化多彩和谐的乐章。如东乡族的“花儿”、哈萨克族民歌和蒙古族民歌语言朴实、生活气息浓郁、情感真挚的原生态民歌,像从泥土里生根拔节而起的沙枣树,花朵婆娑,花香袭人。尤其是玉门市小金湾乡和金塔县羊井子湾乡的东乡族“花儿”歌手、阿克塞县的哈萨克族阿肯和肃北的蒙古族乌兰牧骑歌手都有非常显著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民俗特色文化,值得继续发扬光大。

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团圆、甜蜜,还有別的习俗和讲究吗

谢谢邀答!

今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俗语有云: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那是在说天公不作美,不让人过好这两大佳节一一中秋节、元宵节,总让人有不完美感。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春月首圆,称为“上元节”,依我国民间传统习惯,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家家户户亲人相聚,共同欢庆,因此而叫“上元节”,后来又叫“元宵节”或“灯节。这“元宵节”的由来,是因为人们在这天喜欢吃“元宵”。元宵,即是我们南方人说的“汤圆”或“水圆”。据宋人写的《岁时广记》,称为“元子”,又有说是“糖元”,《武林旧事》称为“团子”,都是在表“团圆”及幸福甜蜜欢乐喜庆吉祥之意。

正月十五闹元宵,在元宵之时,人们除了吃“元宵,品汤圆之外,还喜欢在夜里燃灯和观灯,赏灯猜灯迷,并渐渐形成了习惯传统,所以就有“正月十五雪打灯”之说,因为交春后,乍暖还寒,还会有雪下,出现“雪打灯”天公不作美现象,大煞风景,不尽人愿。今年元宵节,我地虽没“雪打灯”现象,但因冠状病毒肆虐,现场的元宵灯会取消了,最好宅在家里不出门,直接观灯赏灯猜灯迷娱乐活动不宜了,就在网络上,电视上看吧,那也很有意味的。

农历正月十六还有什么习俗吗

过完春节,又过了元宵节,年也基本算是过完了。但是,有很多地方把农历正月十六,也当成一个节日庆祝。有“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老老少少乐哈哈”之说。
我记得小时候,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舞火把”。我们那时还只有十多岁,每当正月十六的下午,就到集体生产队里的稻场里,搞一些稻草扎成火把,有时生产队干部发觉了会挨骂,我们就到自家“茅司”(厕所)里拿出一个破扫帚,不用扎就是一个现成的火把。另外我们还准备了火源,买了二分钱一盒的火柴,又捡了一些油毛毡(建房用的沥青布),一切准备就绪,就盼望着太阳快点落山了。
夜幕降临,我们几个小伙伴们就把火把点燃了,在麦田里纵横交错地奔跑着。据说,火苗窜得越高,那年的庄稼收成越好,其实是麦子在“分蘖期”需要“践踏”而已,孩子们的脚步滥踩在麦苗上,会让麦子长得更旺。舞火把能驱除晦气,迎来好运这才是真的。我们宜城老家叫“撵毛狗”,“毛狗”是什么怪物我们不知道,但它一定是不吉祥的什么东西。
我与邻居叫“砖头”、“石堆”、“虎子”和“狗子”的等十来个小伙伴,拿着火把便跑便大声喊着:“撵毛狗,撵毛狗哟……”。油毡的沥青滴在手上烫出了水泡,过年刚穿的新衣服也烧出了好几个洞,小伙伴的脸也都被烟熏火燎变成了“黑包公”了。我们哪顾得这些,继续奔跑着,还与邻居生产队里的孩子们“会师”,有时为争地盘,为争自己的“火旺”而发生“战争”,脸被抠破了,头被打伤了,帽子也丢了。但这些都丝毫没有影响到小伙伴们“撵毛狗”的快乐!(图片来源网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