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是暴君吗秦始皇暴在哪里)_始皇_天象_荧惑

本文目录

  • 秦始皇是暴君吗秦始皇暴在哪里
  • 秦始皇临终前发生了哪些怪事
  •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暴君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你认为这是灾难吗
  • 秦始皇驾崩前一年连续发生了几件怪事
  • 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被称为“祖龙”
  • 秦始皇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 秦始皇是怎么死的

秦始皇是暴君吗秦始皇暴在哪里

秦始皇既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又是一个暴君,他的残暴主要体现在对底层老百姓的不体恤,不爱护、过度压榨等方面。

对百姓的残酷剥削

秦朝的赋税明目繁多,令人咋舌,如人头税、田野税、户口税、柴草税等等,当时农民一年的收成三分之二都被各种赋税搜刮了,剩下的三分之一根本不能维持起码的生计,所以秦朝的百姓终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异常悲惨。

秦朝的徭役繁重

秦朝除了赋税繁多,徭役也是压垮百姓身心的一种折磨。徭役主要包括征调百姓去戍守边疆,以及征调百姓去边疆送粮草,再就是征调百姓去建宫殿,修陵墓,修驰道等。当时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被征调服役 ,造成百姓妻离子散,苦不堪言。《孟姜女哭长城》的悲剧故事就充分反映了当时百姓的那种苦难。

秦朝的法律严酷

秦朝用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法律比较严酷,老百姓稍微违抗一点,就会遭受最重的惩罚,甚至被腰斩,被车裂,被株连灭三族。生活在秦朝的百姓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朝不保夕。

得人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苦难的秦朝百姓终于忍受不了暴秦的统治,以陈胜吴广为代表的农民终于揭竿而起,发动起义,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仓促落幕。

秦始皇临终前发生了哪些怪事

秦始皇临终前的一年时间里,竟连续发生了三件怪异事,并且都明明白白地记载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确不可思议。

咱们一件件来说。

第一件怪异事:荧惑守心。

作为“天子”的历代帝王对天象都异乎寻常地重视,天象在他们的意识中象征着天意,决定着皇权的兴衰存亡。

为了明视天意,维护皇权,历代帝王都要设立占星官,占卜各种天象,以求趋吉避凶。

在占星官认定的众多天象中,有两种是最受关注的,一是象征大吉的“五星连珠”,一是象征大灾的“萤惑守心”。

“五星连珠”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大星排列成一条直线,象征着雄主出世,顺应天命,主宰天下。

汉高祖刘邦继位的第二年,就曾出现过“五星连珠”的吉象。有意思的是,现代天文学家利用计算机推算,还曾推算出两次未被历史记载的“五星连珠”,一次是吕后称制之时,一次是武则天称帝之时。

史书不记,大概是因为女主顺应天命颠覆了基本的皇权逻辑。

象征大灾的“荧惑守心”在天象上要稍微复杂一些。在中国古代,“火星”被称作“荧惑”,二十八宿中“心宿”被简称为“心”。“心宿”就是现代天文学所说的“天蝎座”,主要有三颗星组成,在古代,天蝎座三颗星中最亮的一颗代表皇帝,旁边的两颗,一颗代表太子,一颗代表庶子。

顾名思义,“荧惑守心”就是火星运动到天蝎座三颗星附近后,停滞不动了。

《史记·天官书》记载:“火犯守角,则有战。房、心,王者恶之也。”也就是说,出现“荧惑守心”的天象,轻者天子失位,重者帝王将死。

关于秦始皇遭遇“荧惑守心”,《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明确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

一般情况下,帝王得知有“荧惑守心”的大灾天象时,会用诛杀重臣的方式来消灾避祸,但秦始皇没这么做,因为他遭遇的灾祸异事不止这一件。

第二件怪异事:陨石坠落。

秦始皇三十六年,一颗流星坠落到了大秦帝国的东郡。东郡这个地方十分特殊,象征意义很强烈,它是秦始皇即位之初,吕不韦主政时期攻打下来的,此郡当时是齐、秦两国的交界地。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块坠落的陨石上居然刻着七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陨石上刻着恶语,这很像是有人在公然诅咒秦始皇以及他的大秦帝国。秦始皇得知这个消息后的第一反应也是这样,他立即派御史到陨石坠落地,逐门逐户排查刻字之人,结果一无所获。

秦始皇一怒之下,处死了陨石坠落地附近的所有人家,并立即焚毁了这块刻字陨石。

但不管怎么说,这第二件怪异事,总感觉是人为的,可紧接而来的第三件怪异事就不同了,神秘宿命的色彩十分浓重。

第三件怪异事:沉壁显世。

这一年秋天,大秦帝国一位走夜路的使者从东经过华阴,突然有一神秘人手持玉璧将其拦住。神秘人对使者说,请你将这块玉璧送给滈(hao)池君,完了又说了一句极可怕的谶语——今年祖龙死。

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当秦始皇得知此事后,彻底慌了,尤其是听到“今年祖龙死”这句谶语的时候,他先是沉默,进而苍白地解释说,山鬼至多知道一年之事,言下之意,你们千万别信这句谶语。退朝后,秦始皇又进一步向左右解释说,祖龙指的是人的祖先。言下之意,我不是这句谶语里的祖龙。

使者奉壁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

读到这些,可能有人会说,此事人为的嫌疑还是很大,但如果说明这块玉璧是何物,感觉就大不同了。

秦始皇派人将使者拿回来的这块玉璧送到御府察验,鉴定的结果竟然是秦始皇二十八年,他巡游渡江之时,祭祀水神而投到江中的那块玉璧。

十年前祭祀水神的玉璧怎么会突然被一个神秘人送还回来,是为了证明那句谶语不容置疑吗?

因连续发生三件怪异事,为了避凶就吉,秦始皇举行了占卜,得出的结论是始皇出巡并迁徙百姓才能趋吉避祸。

于是秦始皇下令迁移三万户到北河、渝中两地,并且给每个迁徙户赠了一级爵位。

跟着便是举行始皇第五次大巡游。

第五次巡游,从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发,到第二年七月,前后长达九个月。在这九个月里,秦始皇南到浙江钱塘,在会稽祭奠大禹,刻石颂德,然后又北上到达琅琊。

然而,当巡游到平原津时,秦始皇突发重病,但巡游的车队并没有因为秦始皇的病危停滞不前,而是继续西行。走到沙丘平台时,渴望长生的秦始皇驾崩,这一年,秦始皇实际年龄只有四十九岁。

关于秦始皇究竟是怎么死的?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累死的,一个被胡亥、赵高、李斯谋杀的。

累死的说法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相,但在民间,秦始皇之死却始终充满了神秘而宿命的气息。

举两个例子。

《渊鉴类函》中说:秦始皇东巡,到孔林,发孔子墓,看到墓冢内写着:“后世一男子,自称秦始皇。上我堂,跃我床,颠倒我衣裳,行至沙丘亡。”

《异苑》中说:秦始皇,何强粱。开吾户,据吾床。饮吾酒,唾吾浆。飧吾饭,以为粮。张吾弓,射东墙。前至沙丘,当灭亡。

总之,不得民心,灾事多——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暴君

没什么暴君之说,后人强加而已。

古代要么人制,要么法制。要么君杀人,要么朝廷杀人。实际上,两者加起来,都是皇帝杀的。

可以比较一下,各个朝代杀的人,是秦朝最多吗?再说,时代不同,法制不同。乱世用重典,治世用宽典。

汉武帝连儿子都杀,是暴君吗?

如果把杀兄弟的李世民放在秦始皇的位置,只会更残暴吧。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你认为这是灾难吗

焚书坑儒是历史的选择,统一的需要,,天下纷扰,人心浮夸,六国人心慌张,六神无主,但有倭存着各种文化诗书典礼,,大多数儒生才俊,也是心烦:气澡,危言惑众,,唯有统一文字,礼法道德规据才是当务之急,而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喷子小啦叭,自然成了杀了而快之的美味大攴,,,当今乜应効仿秦始皇大帝,,杀尽天下不良无品么么的所谓砖家叫兽,和戏子鲜肉,,从朔中国人的价值体系,和大国气度,。让这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娱乐烂人们永久消失,使真正有正义有担当并爱国的大爱王道,再次浴火重生,凤鸣岐山,,

秦始皇驾崩前一年连续发生了几件怪事

封建王朝一直想灌输给黎民百姓的道理就是:皇帝不是人,是神,是上天派他来管理百姓的。所以皇帝来的时候不会轻轻来,都要有太阳入怀,龙腾九天等吉兆。

牛逼的皇帝走的时候,也不会悄悄走,也要有什么陨石落地,天崩地裂等凶兆。

秦始皇千古一帝,走的时候自然要有预兆,而且还不是一次。

早在秦始皇驾崩前一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大地上接二连三发生怪事,传得沸沸扬扬。

以至于这事过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司马迁还能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下来。

司马迁生活在汉朝,跟秦始皇不沾亲不带故,没有必要刻意大拍秦始皇马屁。

而且司马迁是个直男,因为不识时务,为好友李陵“投靠匈奴”跟皇上辩论,这才被处以宫刑。

由此可见,司马迁不会跪舔,去无中生有,捏造事实。

那么,秦始皇驾崩前,都发生了什么怪事?

总的说来,发生了三件怪异的事,而且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明文记载。

一、荧惑守心

封建社会的百姓大多数很好忽悠,只要说自己的受命于天,君权神授,一般人不敢乱来。

除了陈胜吴广少数愣头青无知无畏,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的豪言壮语,大多数人认可皇上是天子,愿意受其摆布。

所以历代皇帝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是天的儿子。

既然是天子,就应该对老爸——上天非常孝顺,在乎天的意志,对天言听计从。

在官宣中,老天的脸色和想法,都要通过天象——自然现象表示出来。

怎样知道“天意”?作为“天子”的历代帝王对天象都异乎寻常地重视,天象是老天对自己的评价。

老天脸色好坏,给自己好评差评,决定政权能否延续,江山会不会万年长。

为了准确得知天意,保留沟通渠道,必须准确及时掌握情报。掌握情报的方法是请那些有市场影响力的预测大师、卜卦大师当占星官、钦天监,对出现的天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接受吉兆、躲避凶兆。

在众多天象中,有两种天象非同寻常,具有划时代意义。一是“五星连珠”,一是“萤惑守心”。

“五星连珠”,也叫“五星聚“。古代把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叫五星连珠,就像一根线将其穿在一起一样。

准确地说,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位于太阳的同一侧,其张角小于60度,而且能被肉眼观察到。五星连珠张角越小越难得、越小越神奇。一般来说,这种现象很难遇到,所以古人认为它是大吉大祥之兆。

当这种自然现象出现的时候,象征着上天要派其儿子来统治黎民百姓了,大家要老老实实接受其统治。

历史上的皇帝出世时,经常会有“五星连珠”现象出现,但是也有三次例外,一次是吕后称制,一次是武则天称帝,一次是慈禧老佛爷垂帘听政。也许她们是女性,也许他们改变了男人主政的潜规则,所以没有出现这样的天象。

世间事都是相对的,有生就有死,有盛就有衰,有兴就有亡,有吉就有凶;与“五星连珠”相对应的是“荧惑守心”。

荧惑,光芒暗淡,不清晰,专指火星;因为火星显得很遥远,很模糊。

《吕氏春秋·制乐》最先出现这个词:“荧惑在心。” 高诱 注:“荧惑,五星之一,火之精也。”

所谓的心,就是二十八宿中“心宿”,简称为“心”。

“心宿”就是星座中的“天蝎座”,该星座有三颗星,古代专指皇帝,别人不能是天蝎座。

这三颗星,亮度最高的,自然是皇上,旁边还有两颗,一颗代表嫡长子,一颗代表嫡次子。

那么,“荧惑守心”什么意思?就是火星开始向天蝎座三颗星运动,到天蝎座附近抛锚了,不走了,“守”在那里。

《史记·天官书》中说:“火犯守角,则有战。房、心,王者恶之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只要出现“荧惑守心”的天象,就不是什么好兆头,皇帝就该倒霉了;轻者丢掉皇帝宝座,重者,帝王直接就挂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火星侵入心宿(天蝎座),而且还有一颗星坠落在东郡,落在地上。老百姓痛恨秦始皇这个暴君,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有人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

始皇听说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看是谁干的,没有破案,于是秦暴君就像萨达姆遇到暗杀一样,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人,干脆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并且焚毁了那块陨石,以为这样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汉成帝的时候也遇到了这一天象,他以为杀一个大臣就可以免掉自己的灾难,于是就将自己的一个好干部——一个丞相杀死。但是天意难违,一年之后,汉成帝还是见了上帝。

二、陨石坠落

凡是下了流星雨,就是陨石坠落,越是重要的人将死,坠落的陨石越大。

秦始皇三十六年一天晚上,一颗流星坠落到了大秦帝国的东郡。

东郡堪称是秦始皇的发祥地,秦始皇生父吕不韦在儿子出世不久拿下的,也算老爸给儿子的生日礼物。

陨石落在大秦王朝的发祥地,怎么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三、沉壁显世

公元前211年秋天,大秦帝国使者经过华阴时,突然遇到一个“劫匪”,此劫路者没有持刀,也没有带矛,而是拿一块“豆腐”。

使者肚里正饿得咕咕叫,就抢过来去吃。当他去啃时才觉得不对劲,原来那不是豆腐,而是一块玉。

这时,“劫匪”对使者说“莫怕,我不是打劫的。请你将这块玉璧送给滈池君。”使者临走时,“劫匪”有撂下一句话:“今年祖龙死。”

祖龙是谁?当然是秦始皇啊——“祖,始也;龙,人君像。谓始皇也。”

秦始皇听了使者的话感到非常好奇,就将使者拿回来的玉璧让人查验,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使者“捡到”的那块玉,竟然是九年前自己巡游渡江之时,祭祀水神而投到江中的那块玉璧。

秦始皇不敢大意,让自己的手下算了一卦,结果是迁徙百姓,就能逢凶化吉。

于是秦始皇下达一号文件,下令将首都三万户百姓拆迁到北河、渝中两地,并且给每个拆迁户赠了一级爵位。这爵位肯定是忽悠的,一个名誉爵位。不然哪有那么多爵位,还不如多给点拆迁补偿。

这说明秦始皇是吝啬鬼,没有一点诚意,想空手套白狼。结果也没有救下自己的命,第二年就玩完了。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秦始皇虽然统一中国功在千秋,但是他大兴土木修长城,兴建阿旁宫,打造兵马俑,建造秦始皇陵,任何一件事都惹得天怒人怨,怎么会不亡?再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即使你是万岁,也不能万寿无疆,不然后来的人怎么当皇帝?

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虽然是暴君,但在历史上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统一六国,制定法律,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万里长城等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被称为“祖龙”

祖龙是民间一些文人墨客对他的戏称,戏称的原因是,建立的皇朝以他为始传至子子孙孙万世万代。万万没想到他死后传至子婴就被项羽等人给灭了,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予愿望极大的讽刺。但话又说回来,他听从李斯的建议打破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地方上设立郡县,地方行政长官直接向皇帝负责,一手制定的《皇帝制》沿用至今,皇帝,县,统一的计量,统一的文字,统一的行政管理几千年中一直丝毫未变。祖龙,只是为他人做嫁妆之人,而被古时的文人所戏称。

秦始皇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去世于公元前210年,活了约50岁。在古代,不算早逝;在皇帝里头,也不算。但50岁去世,以现代人看来,确实有点可惜。其中的原因:

首先,第一次治理这么大一个帝国,而且是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帝国,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以及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事务繁多。心操得很大。

其次,秦始皇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大小事务,不愿意假手他人,必须亲力亲为。批阅奏章(竹木简的)都要用秤来称,不达到定量不睡觉。太累了。

第三,灭亡六国后,各国后宫的美女都聚集到秦始皇这里,“日理万姬”,身体也是操劳不得休息。大消耗。

最后,秦始皇吃过丹药,而丹药是有毒的。这对他的身体也造成了损害。

秦始皇是怎么死的

关于秦始皇去世,《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中仅有“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短短几个字,然而他去世的过程却显然不是如此简单,从平原渡口病倒到沙丘平台病逝,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秦始皇的真正死因究竟如何,自古以来便争论不休,然而真相却已经无人能知。

秦始皇巡游天下,却病逝于东巡归途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十月,秦始皇开始了他人生最后一次出巡,左丞相李斯陪同前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而最受他喜爱的小儿子胡亥也要求随父皇出游,秦始皇欣然准许。

十一月,秦始皇的队伍到达云梦,秦始皇先是遥祭了葬在九嶷山的舜帝。之后,队伍乘船顺长江而下,游览了籍柯,经过丹阳来到了钱塘。因钱塘江潮波涛汹涌,于是向西绕行一百二十里渡江,登上会稽山,祭祀了舜帝,并在海边巨石刻下自己的功绩。

△秦始皇出巡

完事之后,秦始皇开始踏上归途,经过吴地,从江乘县渡过长江,沿海北上,抵达琅邪,于此找来多年寻仙药未果的徐福,徐福谎称海上遇到大鱼阻挡,因而未能成行。秦始皇于是命人携带攻弓箭出海,果然见到大鱼,将其射杀后令徐福继续出海求药,而自己则沿海西行。

然而,当出行队伍到达平原渡口时,秦始皇却病倒了,御医们对此无能为力,于是他令蒙毅折回会稽祷告山川,自己则带领大队人马迅速向咸阳赶去。可是如此一来,在用药无果的情况下,再加上旅途劳顿,秦始皇的病情愈加严重,时常陷入昏迷。

△胡亥

清醒之际,秦始皇写了一封“与丧会咸阳而葬”的信给公子扶苏,加盖玉玺后留在了中车府令赵高处。在渡过黄河时,秦始皇再次因病昏倒,后脑不慎撞在了青铜冰鉴上,这次撞击导致秦始皇的病情愈加严重,从此昏迷不醒。

次日,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秦始皇幼子胡亥前来探望,却发现秦始皇已经去世多时。君王死在外面,且继承人还为确立,这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李斯为了避免出现意外,于是隐瞒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把始皇的尸体安放在一辆既能保温又能通风凉爽的车子中,百官奏事及进献饮食还像往常一样,宦官就假托皇帝从车中批准百官上奏的事。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赵高、胡亥联手搞定李斯,三人拟定了一份“要求扶苏和蒙恬自尽”的假诏书传给公子扶苏,扶苏因此而死,蒙恬虽未自尽,却被囚禁。胡亥则返回咸阳继位,是为秦二世。

秦始皇到底因何而死

关于秦始皇之死,虽然《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史料中均有记载,但并未涉及到其真正死因。因而,自古以来史学界关于此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死于疾病,一说死于非命。

1、死于疾病。这种观点认为,秦始皇自幼便体质较弱,这应该与其幼年长期滞留赵国的经历有关。而在其继位之后,又过于勤政,每日批阅文书多达一百二十斤,工作过于劳累,而且从秦始皇末年的表现来看,身体有恙的情况秦始皇自己是心知肚明的。再加上出巡旅途劳累,最终致使其在平原渡口患病后一病不起。

至于其到底死于何病,目前有观点认为可能是死于癫痫和脑膜炎,癫痫发作一般分四个时期:起初头晕、胃部不适,继尔突然意识丧失,隔肌痉挛,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呼吸暂停,然后全身肌肉抽动、口吐白沫,最后数十分钟才能清醒。郭沫若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推测秦始皇幼时患有软骨症,时常患着支气管炎,所以他长大后胸部和鸷鸟一样,声音似豺狼,后来由于政务繁重,引发脑膜炎和癫痫等病症。后来秦始皇渡黄河,癫痫病发作,后脑壳撞在青铜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人处于昏迷状态;当车赶到沙丘后第二天,赵高、李斯发觉秦始皇已死去多时。

2、死于非命。这种观点主要是根据史料记载推敲得出,因为在秦始皇死亡前后的记载中,的确有诸多疑点。例如蒙毅作为出巡队伍的一员,主要负责的就是队伍的安全,可秦始皇病倒之后,为何他反而被以“祷告山川”为由遣走,而且目的地还是远在南方的会稽山。又例如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胡亥等人篡改诏书,勒令扶苏、蒙恬自杀。再者,根据现代医学的经验来看,从脑膜炎发作导致昏迷不醒,再到致人死亡应该会有数周时间,可秦始皇在第二天却突然就死了,时间上很是蹊跷。

由于秦始皇死亡前后身边人员太少,因此即使太史公司马迁也无法真正考证出真实情况,后世之人再想探知真相无疑更为困难,目前的结论基本全为推测,并没有直接证据。事情的真相,要么早已消失在了历史长河当中,要么只能等秦始皇陵相关资料的出土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