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三代君主所罗门这么厉害,王国领土却不是很大,这是什么原因?传说中的所罗门王宝藏是否真的存在,为什么找不到_以色列_所罗门_大卫

本文目录

  • 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三代君主所罗门这么厉害,王国领土却不是很大,这是什么原因
  • 传说中的所罗门王宝藏是否真的存在,为什么找不到

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三代君主所罗门这么厉害,王国领土却不是很大,这是什么原因

背景:不信教;学习古代以色列研究专业。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要回答几个问题:一、所谓以色列联合王国有多少史实可以确认?二、所罗门是真人吗?三、古代以色列(包括犹大)在全盛时期在古代近东/中东处于什么地位?

第一个问题:关于所谓以色列联合王国的历史真实性这个话题,其实最终还是涉及《圣经》内部各部分是否可以被当作是历史这个问题。简而言之,圣经内部的各个书卷在广义的历史层面上学术价值不一。《创世记》里面的创世和大洪水故事没办法从历史和考古上去证明,最多能依据其与古代两河流域类似神话传说和史诗的相似性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中东地区的文学史和宗教史,但没有人能证明存在一个神在六天内创始造人。所罗门主要出现在圣经旧约列王纪上,而这一部分的历史价值恰恰处在一个过渡期。再往后,南北王国分裂之后,以色列、犹大及某些国王的名字开始见于周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史料中——这里说的是考古现场挖出来的材料,因而比圣经这种传世神学文献可靠得多。而在恰恰是所谓统一王国时期历史背景模糊。

第一代君主扫罗和大卫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发现,大卫一会儿是得力干将,一会儿是女婿,一会儿又成了扫罗的仇人;这很可能是因为大卫王朝的后人——如果大卫存在的话——美化了大卫类似篡权夺位者的形象。特别是大卫和扫罗儿子约拿单的感情(撒母耳下18),为何反复强调?颇有欲盖弥彰之感。

圣经说约拿单爱大卫胜过爱自己的妻子……

而在此时期,圣经中对“以色列”和“犹大”的关系也语焉不详。圣经旧约内部有不同的文学源头,前后矛盾颇多。按理说,以色列是雅各的别名,犹大应该是雅各十二个儿子也就是十二支派之一,但在所谓统一王国初期,犹大却好像是以色列的某种盟友,可以和“以色列”这个概念并列,而非包含在内。我们甚至可以读到“以色列和犹大”、“全以色列和全犹大”、“以色列人和犹大人”,换句话说——犹大人不是以色列人,以色列人也不是犹大人!如果说扫罗死后,Ishbaal临时在约旦河东岸做王,同时大卫在希伯来做王,那么与其说那时候以色列陷入内战(撒母耳记下开头几章),措辞上倒不如说是“以色列”和“犹大”在激战。这似乎告诉我们——会不会以色列和犹大这两个字后世可以确认存在的王国,在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统一过?

而在考古上,有些学者——特别是基督徒学者和现代以色列(民族主义?)学者——把公元前十世纪巴勒斯坦中部和北部地区的一系列大兴土木行为归于某个中央政府——而这个中央政府“除了是首都位于耶路撒冷的统一王国,还能是谁?”这个理由不好不坏,但我们能不能说——二里头遗址,除了夏朝还能是谁?不好说啊,你单单问一句并不能解决问题。回到以色列,有学者提出质疑:十世纪时耶路撒冷貌似规模不大;某些大规模建设的断代不确定,会不会晚到九世纪?那就可以属于分裂后北方王国了;还有人甚至说,其实北部的很多建设,可以来自于扫罗时期,而扫罗王国本身就和后来北方的以色列王国相关。换句话说——以色列和犹大真统一过吗?不确定。

耶路撒冷老城巴勒斯坦阿拉伯村落里挖出来的所谓“大卫城”,除了名字,和大卫关系寥寥。名字当然是现代以色列起的。不少房屋是希腊化时期的。

但我们要知道,这个问题看似是学术问题,其实在犹太复国主义建立现代以色列前后已经高度政治化了。不承认统一王国的某些欧洲甚至以色列学者被某些人攻击,当然,与此同时,笃信以色列统一王国确实存在过的学者则被人批评是死读圣经、以信仰代研究。

第二个问题,在前面这个问题的前提下就更容易回答一点了——所罗门是真人吗?只能说,还真没证据。没有同时期(如公元前十世纪中期)的出土文物提到过所罗门。应该说没有任何古代中东文物提到过所罗门这个名字。大卫这个名字是有的,公元前九世纪阿拉姆文的Tel Dan铭文里很可能提到了“大卫王朝”这个名字,但那时候距离大卫——如果他存在过——去世已经有一世纪了。在古代社会,不但这个人的世纪可以在一百年的时间里被编造、生发出来,甚至这个人都不需要是真人。即便是真人,由于铭文前文提到以色列王,后面的“大卫家的王”只能说明大卫家指的是南方犹大王国,不能证明统一王国存在过,更不能证明所罗门是真人。

tel dan 铭文

有一个说法我觉得有点意思,就是说如果大卫和所罗门都是编造的,那么后代信奉耶和华的犹大文人可以编一个更“耶和华”的名字,因为许多犹大和部分以色列的王,名字里都有耶和华,比如Hezekiah,חזקיהו,就是hzq(强壮)和yh(w)(耶和华)组成的。为什么给王朝祖先编一个毫无犹大特征的名字呢?除非他们是真人——这个提法挺有道理,不过不是什么实际证据。

亚述国王里有名字带有slm这个神的,shulmanu-ashared=shalmaneser。所罗门的名字会不会受此启发?据说北阿拉比亚地区也有过国王叫shulmanu什么的。但所罗门的希伯来语名字是shelomo,没有n。是不是与和平(Shalom/Shalamu,阿拉伯语的Salaam)有关系也不确定。

总之,所罗门未必是真人,他的文治武功——所谓智慧、财富、示巴女王、和腓尼基推罗王希兰的盟友关系、圣殿等等,其真实性都无从判断。基本上只能说,有些说法符合公元前十世纪的中东整体历史背景(如腓尼基城邦在公元前十世纪比较强盛,对圣殿的描述和tell tayinat的古代叙利亚神庙有相似性),有些不符合(如与示巴女王相关的南阿拉比亚到巴勒斯坦叙利亚的贸易,可能到公元前八世纪才兴起;如列王纪上关于以色列疆域的描述很可能源于波斯时期行省区划)。

所以说,所罗门在旧约中那种几乎是地区霸王建立了某种小帝国、接受列王进贡的态势,并没有外界资料支持。其从两河到埃及的疆域有可能来自于后世的想象。

最后一个小问题:不论任何时期的以色列和犹大,在古代中东的地缘政治和文化经济版图上是什么位置?

我们说了,所谓统一王国具体情况除了圣经这个棘手的史料来源几无证据,所以我们可以看看后来。公元前9世纪,不管是分裂之后还是从来没统一过的以色列,似乎是这一地区和亚兰/阿拉姆的大马士革并列的强国。但也仅仅是地区强国而已。Tel Dan铭文从侧面反映了以色列曾经占领国叙利亚地区的部分土地;亚述国王Shalmaneser III的Qarqar之战,面对着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诸多小国的军事联盟,里面以色列国王出的兵很多,似乎代表实力不凡;摩押王国的Mesha石碑记载了以色列王曾经“压迫”摩押(今约旦),似乎至少是有侵略扩张行为的某个地区强国。但是跟亚述帝国比起来——都是小国,慢慢都要称臣纳贡,最终也都被亚述收入囊中了。

以色列王向亚述国王俯首称臣

当然,以色列和犹大在贸易通路上有一定地位。

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的交汇处,也是边缘区。在古代社会的成就的确和两大文明中心无法相提并论。圣经在后来有巨大的宗教意义,但论军事、经济和政治力量,以色列和犹大在物质上比不过腓尼基,在政治力量上未必比得过亚兰/阿拉姆诸国里面的大国;而犹大和腓尼基、约旦河东岸的三个王国也就是最多势均力敌,是不折不扣的弱国。我们比较一下亚述浮雕、埃及神庙和以色列遗迹的规模和水平,一目了然。身临其境比较一下埃及神庙和以色列规模较大的Megiddo、Hazor遗址,感受更直观。

换句话说,即便统一王国存在过,确实也没多大。巴勒斯坦地区因为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的限制,好像历来没出现过以它为中心的大国,依附大国(埃及、亚述、巴比伦;奥斯曼、美国……)倒是以色列地区的传统。这个情况毫不意外。

Hazor,以色列北部重镇

埃及Medinet Habu神庙

所以问题应该是:为什么古代以色列是小国,但圣经里大卫王朝的二世君那么厉害?神学意义、艺术加工都是原因吧——我们可以回过头看前两个小问题。

圣经是有用的史料,但我们不能无条件相信。

传说中的所罗门王宝藏是否真的存在,为什么找不到

所罗门王宝藏和圣殿骑士团

【所罗门宝藏】

《国家宝藏》中男主角所追求的宝藏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所罗门王宝藏,传说人们已经寻找它找了2000多年。

所罗门王是大卫的儿子,犹太人智慧之王(生活年代大致为中国商代末期),他住在古老的西亚,为地中海以色列联合国君主,传说他受到示巴女王的倾慕。示巴女王是《圣经·旧约》中略用文字提及的人物,在传说中,她是一位阿拉伯半岛的女王,在与所罗门王见面后,慕其英明及刚毅,与所罗门王有过一场甜蜜的恋情,并孕有一子。示巴古国究竟是指历史上的哪个国家,至今考古学没有得出确切结论。

所罗门王与示巴女王

所谓的所罗门宝藏是说由于所罗门王的智慧与才能得到四方的尊敬与朝拜,邻国每年都要派使臣进贡金银珠宝和名贵香料,以色列的手工业、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达到全盛时期的时候,所罗门王积聚了大量财富。与此同时,犹太教最珍贵的圣物金“约柜”和“西奈法典”也保存其中,这些合称所罗门王的宝藏。

传说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修了一座耶和华神庙,他在神庙下面挖了许多秘密隧道和密室,把所有宝藏都藏到了里面。

所罗门死后,犹太分为两个国家。南方以耶路撒冷为中心,仍叫犹太国,北方另立新朝,称以色列。公元前590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申尼撒二世第二次攻打犹太,于公元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烧毁王宫和圣殿。尼布申尼撒二世早已听说所罗门王宝藏的故事,他下令搜查耶和华神庙所有的隧道和密室但是一无所获。一怒之下尼布申尼撒二世烧毁了耶和华神庙。

关于所罗门王宝藏的去向世间有很多传说,大体如下:

1.新巴比伦国王攻陷耶路撒冷之前,人们已经将所罗门宝藏转移到一条可以从城外通往城里的秘密通道中,这条通道就叫做约亚暗道。

2.公元70年罗马帝国占领耶路撒冷的时候就把所罗门宝藏掠走还举办了展览。公元410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哥特人攻陷罗马后大肆破坏,财宝不知所终。

3.还有种说法是所罗门宝藏早在罗马帝国的历次战争中充作军费,早已所剩无几。

4.也有人相信所罗门王将宝藏藏在茫茫大海中的某个小岛上,因为所罗门统治时期他经常派船只远航,而且每次回来都是金银满舱。其中所罗门群岛被怀疑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藏宝地。

当然,所罗门宝藏之所以找不到,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它是个传说,并不真实存在。即便曾有过这样一批宝藏也在后来的战火洗劫中散佚殆尽。民间往往喜欢对神秘财富夸大其词,真实的宝藏可能远没有人们以为的那样多。

【圣殿骑士】

《国家宝藏》中称圣殿骑士是保护所罗门王宝藏的团体,其实历史上真实的他们是基督和所罗门圣殿贫苦骑士团。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欧洲来耶路撒冷的朝圣者。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