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是不是三国版的亚父呢?袁绍的核心谋士沮授到底有多厉害他最终的结局如何_袁绍_冀州_谋士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沮授 不是 袁绍 冀州 谋士

本文目录

  • 沮授是不是三国版的亚父呢
  • 袁绍的核心谋士沮授到底有多厉害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 曹操为什么杀沮授不杀关羽

沮授是不是三国版的亚父呢

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这一头衔,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属于曹操,而是被袁绍拥有着。曹操虽然帐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但袁绍占据河北,拥兵众多,一时间势力最为庞大。而袁绍的强盛,很大一部分原因离不开他手下的一位谋士,那就是沮授。那么,袁绍的核心谋士沮授到底有多厉害?他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献帝纪》中记载道:“沮授,广平人,少有大志,多权略。仕州别驾,举茂才,历二县令,又为韩馥别驾,表拜骑都尉。袁绍得冀州,又辟焉。”沮授出生在广平,这一地名直到今天还在使用,就是河南省南部的广平县。他从小就胸怀大志,且爱动脑子,擅长谋略。后来,沮授被推举为茂才,历任别驾、县令、骑都尉等职,且在很多人手下工作过。

袁绍拿下冀州后,马上征辟了负有盛名的沮授,并询问他该如何发展,沮授回答:“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长安,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诛讨未服。以此争锋,谁能御之!比及数年,其功不难。”

沮授提出拥立汉帝,号令天下的计策时,天子还在董卓的掌控下,他的这一建议可以说是非常高明和有预见性了。兴平二年(195),天子流落河东各地,沮授提出前去拥立,迁都邺城,号令诸侯,袁绍却听信淳于琼等人的庸言而没有实施这一计划。

袁绍将长子袁谭封到青州,次子袁熙封到幽州,义子高干封到并州,幼子袁尚留在身边,让三子分别管理一州之地,想以此观察他们的才能,沮授则认为这是取祸之道,便进言反对道:“必为祸始。”袁绍不予理睬。后来,袁绍兵败,他的几个儿子果然互相争斗,分裂了他打下的基业。

建安四年(199),大体统一了中原的曹操与雄踞河北的袁绍相持于官渡,其他谋士大多建议袁绍速战速决,凭借兵力优势一举击败曹操,而沮授则提出和曹操打持久战,并派遣游击队袭扰曹操的侧翼和后方,将曹军拖得疲惫不堪,再轻易击破。袁绍又没有采纳这一建议,后来,曹军出现严重的缺粮情况,而袁军则没能利用好这一状况,最终兵败。

沮授反对速战速决,引起了袁绍的不满,郭图等人趁机进言说沮授手握军权,又素有威望,久而久之恐怕无法管理。于是袁绍将沮授的兵马分成三部分,将其中两部分交给郭图、淳于琼率领。袁绍进军黎阳,派遣手下得力干将颜良独领一军去攻打刘延,沮授进谏道:“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袁绍不予重视,后来颜良果然被关羽斩杀。

袁绍兵败,沮授没来得及跟随袁绍撤军,被抓住送到曹操面前。沮授大呼绝不投降,曹操则因为和沮授曾有故交,于是好言相劝,见沮授执意不归降,便叹息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并厚待沮授。后来,沮授找机会逃回袁绍身边,事情败露后被杀。

沮授可以说是三国时期被严重低估的人之一了。他自幼便擅长谋略之事,为韩馥效力时,他苦谏不要将冀州让给袁绍;为袁绍效力,他又为袁绍提出许多妙计。要是袁绍能够采用,曹操的胜算便微乎其微了,官渡之战甚至三足鼎立的局面或许都会改变。

连曹操自己都说,要是早得到沮授,统一天下不过是很简单的事情。如果沮授的才华得到施展,或许会得到“亚父”的美称,但终其一生也只是谋士。沮授被俘虏也绝不投敌,还伺机返回不重用自己的主公袁绍身边,最终被杀。这么一位智计过人、忠心耿耿的战略、战术大师,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实在令人惋惜。

袁绍的核心谋士沮授到底有多厉害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有缘相谈,甚是荣幸!谢谢各位!


”沮授“史官们都这样形容他“少有大志,擅于谋略”。沮授“是东汉末年时期,非常出名的的一个谋士,也是三国格局初期,最早出名的谋士之一。可以这样说,袁绍听了他的话,都得到了很大的利益,袁绍和他唱反调,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他运气不好,好不容易天下大乱,却跟错了人!


”沮授“(?-200年),广平人,曾在冀州,当过两次县令。因为在文人阶级里的地位很高,后来被“韩馥”封为 别驾,后来又被被“韩馥”称为骑都尉。曾对韩馥提出良策,但不被采纳。比如说:袁绍来攻打冀州时,他给“韩馥”说可以与袁绍一战,因为”冀州“粮食丰富,兵力也不弱,而且易守难攻,只要顽强抵抗,袁绍也不可能全力攻打,不过“韩馥”胆小懦弱直接投降袁绍。


袁绍进入冀州后,闻名”沮授“是大才,便向他讨教天下局势,沮授说;将军想要成就大业,必先占领河以北,先将匈奴占领的地界抢回来,在平定黄巾起义军,然后在攻打,”公孙瓒“,把“天子”在接到河北,重修皇室宗庙,手握百万大军,以将军之成就,和袁氏之威名,便可号令天下!


这些话,把袁绍说得好一阵高兴。他封”沮授“为 骑都尉,随后他们便开始了平定河以北的计划,而”沮授“也不负众望,一路上出谋划策,短短几年时间,河以北基本上在袁绍的统治下。袁绍也成为当时最强诸侯力量”沮授“被封为”奋威将军“管理了袁绍军队的内内外外!也算是鞠躬尽瘁吧!


给大家讲个,关于袁绍的笑话!据说:袁绍打仗有个烂习惯!有时候打仗打到一半,听说他小儿子“生病了”或者有事找他,他就会马上收兵,不打了......他特别喜欢他的小儿子,因为和他小的时候,长的很像。但是他小儿子身体不好,经常生病!

话说回来:当袁绍稳定了河以北以后,”沮授听说”汉献帝“在河以南,便像袁绍献计,将天子接回来,袁绍也同意,但是到了洛阳成门外时,袁绍听说他的亲弟弟”袁术“把玉玺拿走了,他气得马上掉头去追”袁术“,还和袁术打了好几仗!这把”沮授“给气得,最后袁绍什么都没有得到。


当时的”曹操“也在接天子的路上,看见”袁绍“的旗帜后,本来以为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了的。不过听说袁绍去追”袁术“后,曹操”边笑边感叹道:袁本初啊!袁本初啊!活生生的皇帝你不要,去和自己的弟弟抢,硬梆梆的玉玺!


(官渡之战)中,”沮授“建议袁绍,用兵力和地形的优势,对曹操实行缓慢的包围战术。不要急于求成,还有不要把兵权,交给袁绍的几个儿子,就算要交,也只能交给一个,不然会引起争夺和抢功,这样军心很容易动摇。可袁绍仗着自己的人数高于曹操数十倍,根本听不进去,”沮授“说得话,还得罪了袁绍的几个儿子,在加上”袁绍“当时的一个谋士“郭图”从中挑拨,沮授“被削去兵权,留守冀州!


果不其然,(官渡之战)中先是”袁绍“的粮草被烧,后是袁绍的几个儿子。急功近利不说,还相互不资源。最后!袁绍70多万的不义之师,被曹操7万多的皇家正规军,打得只剩几万人,落荒而逃!


“沮授”带着一千人马死守冀州,之后被俘,曹操对沮授,软硬皆施,可还是不能让其为他孝忠,恐放虎归山,(公元200年)沮授,被曹操处死!欢迎大家留言补充!谢谢!


老实人!话少!通宵达旦,创作不易!望诸君点赞!关注!谢谢!

曹操为什么杀沮授不杀关羽

沮授和关羽都曾是曹操的俘虏。曹操对俘虏向来优待,他帐下的不少文臣武将都是在他的利诱下投降的。

自从捉住沮授后,曹操重施故伎,想法设法说服沮授为自己所用,但无奈沮授闭口不谈投降的事,这让曹操很是不爽。于是曹操心里打起了小算盘,即使你沮授不为我所用,我也要白养你一辈子,反正我不会让其他人得到你。说到做到,曹操对拒不投降的沮授依旧好吃好喝招待着。沮授见曹操不杀他也不放他,便有了潜逃的打算,可是他心里打的小算盘还是被精明的曹操察觉了,曹操一怒之下便下令处死沮授。

沮授的死一方面是他性格的原因,非常执拗,不合群;另一方面他要考虑家人的安危,他被曹操俘虏后,其家人还被袁绍控制着,这让他不敢言降,他被曹操杀死既可以保全名节,也可以让家人的性命得以保全。由此看来沮授被曹操杀死,对于沮授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对于俘虏关羽,曹操很是欣赏他的武艺。曹操依旧利用糖衣炮弹去逼关羽乖乖就范。关羽有好哥们张辽从中斡旋,先是缓和了他和曹操的敌对关系,尔后佯装被曹操的糖衣炮弹击中,从而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为日后寻找结义兄长刘备长留有一线希望。曹操不杀关羽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关羽主动示弱,这让曹操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二是因为关羽利用价值巨大。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关羽躲过一劫。

曹操对于人才那是相当的重视,只是沮授有自己的苦衷所以才选择宁死不降曹操;关羽以退为进选择了隐忍,赢得了曹操的好感,从而免遭杀戮,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智慧。

曹操对于降将,几乎做到了来者不拒。从其他阵营投靠到曹操阵营中的谋士武将主要有以下人员:贾诩、徐晃、张绣、侯成、魏续、宋宪、张辽、臧霸、孙观、吴敦、尹礼、许攸、张郃、高览、吕旷、吕翔、冯礼、陈琳、张南、焦触、张燕、王修、蔡瑁、张允、文聘、王粲、韩遂、杨秋、侯选、庞德等。对于降将,曹操做到知人善用。后来魏国能够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方,这得益于曹操重视人才,为儿子曹丕称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司马讲史文,图片转自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