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比汉朝西汉的凌惠平复原图还好看的女人吗?凌惠平死因是什么_太守_出土_墓葬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凌惠平 太守 出土 墓葬

清朝有比汉朝西汉的凌惠平复原图还好看的女人吗

自“凌惠平”出土以来,关于其确切身份的猜测一直扑朔迷离。在同一个墓葬里同时出土的男主人一枚正方形龟钮青铜印,略大于“凌惠平”的印,但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男棺的椁板内侧刻有“东公”二字。根据辞海中的解释,“东公”即为有名望的人。而从出土木牍的文字记载内容分析,当时“东海太守”、“河南太守”等地方官员都派官吏前来参加葬礼,不难看出,男主人是一个身份不低的地方官吏。在汉代,只有年俸禄在300-2000石的官吏才能使用龟钮青铜印。因此,“凌”家地位至少在太守以上。凌惠平脚底的纹路时隔千年仍然清晰可见,足以说明她的地位之高。但“凌惠平”为什么也会用龟钮青铜印?考古专家介绍说,在中国西汉时期有女性封侯的制度,那“凌惠平”是否也被封了侯?

凌惠平死因是什么

2002年7月7日下午4点多,在通往海州石棚山风景区花园路的基建工地上,挖掘机意外挖出一口棺材(即凌惠平的3号棺)和一些长长的厚木板。他们闻讯赶到现场,看到一个宽20米、南北长30米、深约5米的大土坑底部有一座古墓葬。3号棺已经被掀在一边,棺盖被打开,露出一层密封板。被挖出的椁木有40厘米厚、4米长,是楸木。棺木的上漆还比较鲜亮。初步断定,这是一座夫妻合葬竖穴土坑木椁墓,时代应属西汉中晚期。3号棺立即被送往博物馆。第二天上午,他们开始清理墓葬现场。经过12个小时的工作,共清理了2个椁室3口棺木,确定这3口棺内尸骨为一男两女,1号棺的女性烂得只剩牙床,2号棺的男性骨头保存比较完好,4号棺的女性赔葬的东西较多。考古学家在她的棺内找到一枚印章,上有篆书印文“凌氏惠平",所以称之为凌惠平.凌惠平虽然已经出土6年,但围绕着她的种种谜团至今未解:谜一:凌惠平何许人也?凌惠平的龟纽铜印显示她的身份不一般。在汉代,年俸禄在400石—2000石的官员、贵族才能使用龟纽铜印,凌惠平是女人,为什么也会有龟纽铜印?查阅史料得知,西汉时期有女性封侯的制度,吕后的妹妹、东海王刘强的3个女儿都被封了侯,那么,凌惠平是否也曾被封侯?同时出土的男主人棺里有两枚印,其中一枚也是龟纽铜印,略大于“凌惠平”的印,但两印的字迹均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男棺的椁板内侧刻有“东公”二字,根据《辞海》解释,“东公”即为有名望的人。从出土木牍的文字记载内容分析,当时的“东海太守”、“河南太守”、“弘农太守”等官员都曾亲自或派官吏拜访过“东公”,可见,男主人地位不低。即使如此,也找不到更多的证明两人身份的资料。谜二:凌惠平何以“驻颜有术”?凌惠平的遗体能如此完好地保存2000多年,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与马王堆女尸相比,辛追墓葬的规模宏大,在棺外的六面,包围着1万多斤木炭,然后是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的白膏泥层,再加上厚厚的堆土,保存环境和条件都比双龙汉墓好得多。双龙汉墓非常简陋,椁板上只有一层白膏泥,并无木炭。另外,同一个墓葬中,同样的环境和密闭条件,为什么其他3口棺内仅存遗骨,凌惠平却能“驻颜有术”?凌惠平不腐是否与棺液有关?出土的4口棺内都盛满了液体,据市第一人民医院对棺液样本的分析,发现其pH值为7.55,呈弱碱性,棺液中还含有血红蛋白,与pH值为5.18的长沙马王堆墓棺里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凌惠平能在适于细菌生存的碱性棺液内保持不腐,又是一个谜。在凌惠平出现以前,专家们一致认为,汉代不腐古尸多出现在南方水网地带,不可能过长江,因为长江以北的碱性土壤会加速尸体腐烂。凌惠平的出现让专家们陷入迷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