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究竟是个怎么样的皇帝?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什么那么短命_吴王_西王_诸侯

本文目录

  • 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究竟是个怎么样的皇帝
  • 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什么那么短命
  • 汉景帝为何将皇位传给刘彻
  • 汉景帝时参与七国之乱叛乱的诸侯王都是什么下场

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究竟是个怎么样的皇帝

汉文帝的皇后姓窦,给文帝生了四个儿子,前三个都中途死了,景帝是文帝的四儿子,名叫刘启,三个哥哥都死了,皇帝就轮到他做了。

《三国演义》里面刘备见人就自我介绍说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九世玄孙。那是中山靖王刘胜就是景帝的皇子。著名的“金缕玉衣”,就是他和他的妻子留下的。

汉景帝五年,江都,也就是现在的扬州,从西方刮来大暴风,把城墙吹倒十二丈。是不是海上来的台风呀?值得气象学家研究。

景帝与他爸爸文帝总起来说都有政绩,文帝的功绩是以黄老之术治天下,信奉无为而治,实行休生养息,不乱来,不折腾,结果天下太平。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强力推行削藩政策,想法很好,但改革太急,结果引发了“七国之乱”,景帝一下慌了手脚,连忙拿晁错当了替罪羊,将共斩首,但暴乱分子并没有因此罢手,最终还是靠周亚夫平定了暴乱,但周亚夫也没落着好,被景帝以莫须有的罪名下狱迫害致死。但不管怎么样,天下总算安定了下来。后世就把中国历史上不多的这个太平时节称为“文景之治”。

如果单从道德品行上看,实际上景帝的人格非常卑下,连我们平常人的水准都不如,当然中国的皇帝十有八九都是这样,以后说到晁错和周亚夫时我们再详细讲。

景帝做了十六年皇帝,四十八岁那年驾崩。传位给太子刘彻,这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什么那么短命

汉文帝刘恒活了46岁,在位24年。

汉景帝刘启活了47岁,在位16年。

这两位皇帝加起来执政40年时间,创造了著名的文景之治,积累了大量财富,为汉武帝踏平匈奴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可是对于他们俩的寿命,很多人都觉得比较可惜,因为都是在知天命的年份之前,就驾崩了。那么为什么他们这么短命呢?

汉文帝非常勤政,是活活累死的。

汉文帝是历史上少有的好皇帝,因为他比较勤劳。之所以如此勤劳,是因为他要解决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他是22岁登基的,这个时候刚刚经历了剿灭吕后之乱,对吕家遗留下来的力量,汉文帝必须要采取各种手段打压消灭。

在这之后,汉文帝还要处理跟朝臣的关系。汉文帝在做代王的时候,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领导班子,按理说这些人应该会跟着汉文帝富贵发达。

可是在拥立汉文帝这件事上,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包括他们所代表的一帮力量,都是有很大功劳的。这就会产生一种矛盾,汉文帝到底要亲近哪一派成了头疼的问题。

其实他一直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最终因为周勃和陈平是东道主,所以代地的那些臣子总是被他们打压。

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乃代王为帝后,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男最长,立为太子。---《汉书》

做皇帝当然没有做诸侯王那么轻松,汉文帝为此还要着手发展全国经济。这里又有一个问题,要想国家富有,就得剥削百姓,要想百姓富有,那就得减轻税赋。

汉文帝的理想是做到减轻赋税的情况下,使得国家也能富强起来。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单项的赋税减轻,势必就会导致全国税收减少。百姓在田地里的产量必须增加才能弥补国家的损失,这件事容易吗?当然不容易,汉文帝恨不得上天给他派一个袁隆平。

汉文帝还要应对诸侯王的叛乱,还要应付匈奴人的入侵,还要注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还要想办法从权臣手里一点点夺回军权,而且还注重节俭,自己不胡乱花钱,从来不出宫微服私访一下,锻炼身体的机会都没有。这些都是非常伤神的事情。

古代帝王的寿命可能有长有短,但是能够安然做24年皇帝的,其实还真的不多。所以汉文帝虽然早逝,可是他做皇帝期间,所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汉景帝是被人际关系给烦死的。

有人一定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我们来一起看看汉景帝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到底有多复杂,而汉景帝又是如何处理的。

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入宫跟刘启下棋,可是刘贤的性格骄纵傲慢,甚至对刘启都是好不尊重。结果刘琦就拿起键盘,哦不是棋盘,把刘贤给打死了。这可是一件大事,汉景帝立刻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所以就躲在了老爸汉文帝的背后。

汉文帝大手一挥,把刘贤的尸体给送回了吴国,也不说个一二三来,实在是霸气的很。汉景帝却始终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因为这件事导致了吴王刘濞和汉景帝之间的仇恨。后来吴王刘濞联合其他诸侯王发动了八王之乱,其实也有这件事的原因在里面。

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于是遣其丧归葬吴。吴王愠曰:“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是怨望,稍失籓臣礼,称疾不朝。---《汉书》
  1. 汉景帝的老妈窦太后,非常喜欢自己的三个孩子,所以她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至高无上的富贵。长女刘嫖是个女娃子,没办法做皇帝,所以窦太后在她丧夫以后,一直把她养在自己身边,享受富贵和地位。
  2. 长子汉景帝刘启已经是皇帝了,再也没有比他所拥有的还高的地位和富贵了。只剩下小儿子梁王刘武没有得到至高无上的富贵。所以窦太后总是要求汉景帝将来要把皇位传给她的小儿子刘武。
  3. 汉景帝是有一票儿子的,哪里轮得到刘武来继承皇位呢?但是他又不能公然忤逆自己的母亲,所以这一层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比较麻烦的。

再说立太子的事情,他也是烦躁的不行,他儿子众多,所以可以成为太子的人选也比较多。最初就立了个长子,也没多想什么。后来夺嫡之争愈演愈烈,长公主刘嫖又参与其中,最终在多人操控之下,刘彻才成为了太子。

还有就是杀晁错的事情,他明知道晁错是忠臣,为什么他还下手杀掉他呢?因为他惧怕诸侯王们的叛乱。晁错已经为汉景帝分析的非常清楚了,就算杀了晁错,诸侯王们也不会罢手。

结果汉景帝杀了晁错,依旧没有换来和平。只好再次带兵出征,但是这件事却缠绕了汉景帝一生,甚至于现在,大家对他杀晁错的事情,依旧耿耿于怀。所以可见这件事的影响有多么巨大。

汉景帝的人际关系实在是太复杂了,因为除了老爸早逝以外,其他亲人都还活着,如此庞大的一个交际圈,使得汉景帝难于应付,毕竟他的能力比不上他老子,更比不上他儿子。

总结:人还是不要自寻烦恼。

汉文帝的私生活是比较有节制的,他并没有太多的老婆,窦皇后的位置始终都没有动摇过。但是汉文帝这个人的心思太多,心思多了就烦恼。这就是他早逝最重要的原因。

汉景帝的私生活就没那么有节制了,他比父亲的处事能力差,但是其他方面却不比汉文帝差。所以汉景帝极有可能是操劳过度而死,当然他身边的烦恼也比较多。

所以两个人都是40多岁去世,我认为是因为自寻烦恼导致的。人应该还是想开点,该吃吃该喝喝,已经到了那个位置了,还想那么多干什么呢?做一个平庸的皇帝又会怎样?刘禅安安稳稳做了41年皇帝,到了曹魏那边依旧还能享受荣华富贵,他就是想的不多。

参考资料:《汉书》。

汉景帝为何将皇位传给刘彻

历史上关于汉武帝接了汉景帝的班一直存在众多争议……

汉景帝有众多儿子,而汉武帝刘彻一开始并不突出,其母出生也不高贵,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平无奇,有没有家族背景的孩子就顺顺利利的接了汉景帝的班,当上了汉朝的皇帝,而且还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可谓是令人赞叹不已……

我们先来看看史书上对于汉武帝老爸汉景帝的评价,可以说是褒贬不一,有人说汉景帝是十分难得可贵的治理人才,在位期间使得西汉繁荣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为汉武帝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又有一种说法是在汉景帝温和的外表下其实有一颗喋血的内心,他重用贤臣,然后兔死狗烹、过河拆桥,让人心寒不已。

但是在传位方面,汉景帝也显得有些出尔反尔和过分冷血,那他又是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汉武帝刘彻的呢?

①一号接班人:梁王

汉景帝曾答应窦太后,将皇位传给弟弟梁王

汉景帝确实在位期间十分贤能,他能有今日,也多亏自己的母亲窦太后。可是老人年纪大了后都比较喜欢小儿子,疼爱老幺,都太后自然也不例外。且梁王有贤王之名、广袤的封土和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再加上汉景帝的正妻薄皇后一直没有儿子,宫中无嫡长子,所以窦太后就有心让汉景帝在百年之后传位给梁王。

汉景帝一半为了母亲,一半考虑到汉室江山,确实传位给弟弟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也就默认答应了。

汉景帝当初确实也是如此想的,可是后来他渐渐不想将皇位传给梁王了,一是觉得不符合传位制度,自古只有传位给子传位给孙的,没有说传位给弟弟的。

而且自己虽然没有嫡子,但是有16个儿子啊!如果梁王称帝,那这16个儿子会不会有好下场?

于是作罢,让一些股肱大臣去说服窦太后,窦太后自知理亏,也就同意了,于是贤能的梁王就此与储君之位遥遥无期。

②二号接班人:刘荣

汉景帝的正妻薄皇后因为没有生儿子,所以汉景帝十分不喜欢她。他比较宠爱栗姬,于是立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刘荣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但是也是中规中矩的一个孩子,没有什么过错。

但是刘荣不走运,有一个智商和情商都不太高的老妈……也就是栗姬。

当时窦太后的女儿馆陶长公主刘嫖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可是这个栗姬却看不惯馆陶公主的作风,拒绝了这门亲事。

要知道馆陶长公主的地位很高,在窦太后和汉景帝面前说话很有分量的。栗姬这不知天高地厚得罪了她,她十分生气,于是经常在窦太后还有弟弟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时间一长,这汉景帝难免心里扎了根刺…………

又因为栗姬实在是太笨了,最终把眼看着就到嘴的鸭子给飞了。。。。

③三号接班人:刘彻

刘彻能当上皇帝,其中刘彻的老妈起了很大作用,刘彻的母亲王夫人不像栗姬那么傻,王夫人十分聪明,与馆陶长公主走的很近,于是馆陶长公主就想把女儿陈阿娇价格刘彻,王夫人一口答应!

于是6岁的刘彻与10岁的阿娇就订婚了。

刘彻遗传了他老妈的高情商,十分聪明,说话逗人喜欢,长得更是一表人才。他说以后要打造一座金子做的屋子给阿娇,所以“金屋藏娇”这个典故由此而来。

馆陶公主听了这话很高兴呀…………

既然刘彻是馆陶长公主的女婿了,所以她自然很花心思,更加努力的再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以及太子刘荣的坏话,假话多听几遍也就是真的了。

于是汉景帝就废掉太子刘荣,废掉薄皇后的后位,尊王夫人为皇后。

这里面可有馆陶长公主很大的功劳,不然刘彻就不会这么轻易的被立为太子。

如果说老妈给刘彻铺的路都是一些催化剂,那刘彻自身的优越条件就是关键。

刘彻最开始叫刘彘,也就是猪的意思,可是呀这刘彻实在是太聪明了。

刘彻从小十分聪明,而且能说会道,记性很好,能过目不忘,汉景帝越看这个孩子越喜欢

让汉景帝对刘彻刮目相看,于是便有心栽培儿子刘彻,最终将皇位传给他。

汉景帝时参与七国之乱叛乱的诸侯王都是什么下场

七国之乱,本就是削藩之战。

因此,无论是不是“七王”之一,但凡卷入了七国之乱的诸侯王,都会被趁机收拾。

齐王:有功而死

“七国之乱”中,齐王不但没有跟着造反,还站在朝廷一边,为朝廷平叛立下大功。

然而,齐王,却是第一个被朝廷收拾的诸侯王。

当年刘邦分封诸侯时,齐国是最大的诸侯国。

所以,无论是吕后,还是文帝、景帝,都着力打击齐国,齐国被一分为六。

备受打压,自然一肚子不满,齐地的诸侯王们也大多对朝廷不满。

所以,大家起兵前,将包括齐王在内的齐地诸王全部算为自己的盟友。

果然,七国之乱一爆发,齐地的济南王、淄川王、胶东王、胶西王全部起兵,“七国之乱”,齐地的诸侯包了四个名额。

齐王却犹豫不决,没有响应。

这可不行!四个齐地诸侯王立刻上去围殴齐国,准备施加压力,让齐王也“下水”。

齐王一面抵抗,一面派路中大夫向天子告急。

汉景帝决心先对付吴楚,遂让路中大夫回报:坚守住!我们先破吴楚!

路中大夫回去时,被叛军抓住了。

叛军威胁路中大夫:你去告诉齐王,汉军已经败了,让齐也跟着一起起兵吧,不然我们可要屠城!

路中大夫假装答应,到城下时,却大呼:大汉已发百万大军,周亚夫已经击破吴楚,正来救齐,齐一定要坚守住呀!

路中大夫被杀,齐国坚守。

齐国的坚守,意义重大。

淄川、济南、胶东、胶西四国的军队全部被吸引在临淄城下,而赵国也不敢单独难下,叛军最初设想的三路进击计划,变成了吴楚联军与汉军的“单挑”。

吴楚败后,栾布等人率军来救齐,四国军撤去,临淄之围解。

然而···有功的齐王却被问责了。

原来,叛军围攻齐之初,齐王犹豫不决,曾与叛军通谋,只是没有谈妥而已。

如今,汉军并不打算放过齐国。

栾布表示要移军伐齐。

齐王恐惧,引药自尽了。

不过,齐毕竟没有参与叛乱,甚至还是有功的。

汉景帝说了“公道话”:齐国与叛军通谋,不过是“迫劫有谋,非其罪也”,给齐王平反,让齐太子继承了王位,保全了齐国。

齐王抗击叛军,有功于汉,没有得到封赏,仅仅得到“非其罪也”的“谅解”。

由此来看,在汉景帝看来,“公道”与否不重要,趁此削弱诸侯王的地位和影响力还是关键!

胶西王:求降被拒,自尽国除

收拾完齐王,接下来就是胶西王了。

胶西王,因为当年有六县被朝廷夺走而心怀不满。

因此,胶西王是第一个跟吴王走到一起的诸侯王,后来淄川、胶东、济南诸王造反也都是被他拉下水的。

不过,汉军攻入齐地后,胶西王却是最早想要投降的。

回到胶西国后,胶西王立刻派人到汉军中请求投降。

汉景帝当然不可能饶恕他。

汉景帝派韩颓当向他宣读诏书:“王其自图”。你自己看着办吧。

看着办?能怎么办?

胶西王叹息:“如卬等死有余罪”!自杀了。

胶西王自杀,王子、王太后自然也知不能幸免,遂纷纷自杀。

汉景帝也不打算再立什么胶西王了,直接除其国,将其改为胶西郡。

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诛

其余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在汉军进入齐地后,也都纷纷撤回国内。

这些人倒是没有求降。

然而,在汉军的追击下,三王的结局只有一个:“诛”,全部被杀。

胶东国、济南国,被改为胶东郡、济南郡。

淄川国保留了下来,不过,担任淄川王的,却是另一位原本也想参与叛乱的诸侯王——原济北王刘志。

济北王:塞翁失马,得以改封

齐地六王,四王造反,齐王站在大汉一边,而济北王原本也是想造反的。

可是,“举旗”也是需要本事的。

各个诸侯国内,都有“朝廷的人”,他们会尽力破坏造反。

吴王、楚王,都是在除掉了国内拥汉官僚后才起兵的。

而济北王···却连旗都没有举起来。

或许是有人刻意破坏,起兵前,济北国的城墙坏了。

济北国借修筑城墙之机,劫持了济北王。

由此,济北王也就没有加入叛乱了。

旗都没有举起来就被搞定,济北王的能力确实堪忧。

济北国本就不大,其王的能力又不足,汉景帝自然要对他展现“仁德”了。

平叛后,汉景帝没有追究他与叛王通谋之事,继续让他作济北王。

后来,汉景帝又将他改封为淄川王,刘志及其后人作淄川王做了许多年。

在卷入叛乱的诸王中,刘志算是结局最好的了。

有时候,能力不足,反而是件好事了···

赵王:四方活动却孤立无援,自杀国除

七国之乱中,赵国是很活跃的。

起兵之前,赵国就联络了燕国和匈奴。

按照原计划,赵国要与燕国联合,攻夺河内、河南诸地,威胁汉军侧后,并争取与吴楚联军合为一体。

然而,赵王起兵后,立刻傻眼了:燕国没有造反,东边的七地诸王围攻临淄去了。

在吴楚联军没有打开局面的情况下,赵国自然不敢独自南下,只能在一边干着急。

不久,汉军调兵来攻,孤立无援的赵王只好退守邯郸。

邯郸难攻,汉军围攻了7个月不能克。

赵王一边死守,一边向匈奴求救。

可是,听说吴楚联军失利,匈奴也不敢入援赵王。

栾布在消灭济西王后,回师邯郸,与郦寄一起合攻。

赵王仍然拼死抵抗。

栾布也不废话,引水灌城。

邯郸城破,赵王自杀。

从刘邦时代开始,赵王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总是造反积极分子。

这样的诸侯自然不能留了。

赵幽王绝后,国除,入于汉。

楚王:景帝的“仁”

楚王刘戊,是仅次于吴王的“首要分子”。

吴楚联军被周亚夫所败后,楚王知大势已去,自杀了。

楚王自杀,楚军也悉数降汉。

楚王的家人趁朝廷的处分文件未到,抓紧时间,将楚王安葬到了徐州狮子山下的,尚未完工的楚王陵。

楚是叛军主力之一,楚王刘戊更是“七国之乱”中仅次于吴王的“首要分子”。

不过,楚既已破,威胁大减,汉景帝就要开始展现其“仁”了。

汉景帝没有过多追究楚王的罪责,同意按诸侯之礼将刘戊安葬于楚王陵中。

同时,汉景帝还立为楚元王的儿子刘礼,让他奉元王宗庙,继续延续楚。

没有威胁了,也就是统治者展现“仁”的对象了。

吴王:众叛亲离,无处可逃

吴王刘濞,是七国之乱的“首要分子”。

被周亚夫击败后,吴王南逃。

即便如此,吴王仍然有相当实力。

起兵之初,吴王曾让人袭击下邳,在徐州一带发展,队伍发展到10万人。

只这10万人,原本就是刘濞继续抗拒朝廷的基本。

然而,在与周亚夫的决战中,吴王刘濞是弃军而逃,丢人现眼。

下邳人见此,认为吴王不是成事之人,遂返归下邳,途中,领导人周丘病死,其部队一哄而散!

刘濞见此,只好逃到丹徒,收集散亡士卒万余人,企图依附东越国以自保。

然而,汉景帝绝不可能放过刘濞,他下诏让周亚夫亲自追击。

周亚夫一面猛烈攻击吴地,一面悬赏“购吴王千金”。

要保护吴王?恐怕东越国自己也扛不住吧!

于是,东越国以慰劳为名,将刘濞骗出军营杀死,取其头颅给朝廷请赏。

刘濞被杀后,朝廷以汝南王王吴故地,改为江都王。

需要一说的是,吴王刘濞的下场其实还算是比较好的。

尽管自己人头落地,但他的两个儿子逃到了闽越国,并常唆使闽越进攻东越,以报杀父之仇。

当然,无论如何,流亡闽越的吴王子,最多只能扰乱东越,其已不是大汉王朝的心腹之患了。

成王败寇,自古如此。

诸侯王们的命运,从战败的那刻即已注定,不可能有任何意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