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亲手打死吴国太子的背后是什么原因?有史学家说,汉景帝不是个好皇帝,为什么会有此一说_吴王_太子_诸侯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刘贤 吴王 太子 诸侯

本文目录

  • 汉景帝亲手打死吴国太子的背后是什么原因
  • 有史学家说,汉景帝不是个好皇帝,为什么会有此一说

汉景帝亲手打死吴国太子的背后是什么原因

谢谢邀请!汉景帝亲手打死吴国太子刘贤的背后是什么原因?按照正常情况的理解,属于两个小伙子正常争执,动起手来,失手打死,不是故意的,其实不然。

要说说背后真正的原因,汉景帝刘启打死吴国太子刘贤,就是故意的。

本来吴王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到刘启、刘贤这一代,关系又远了一层,此时,汉文帝的太子刘启和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年龄都是十来岁,正是火气十足的时候,发生争执,刘启不会买刘贤的仗。

汉武帝分封诸侯的时候,各地诸侯王的实力还是一般般的,每年不敢不进京例行朝拜,做得还是很好的。对于汉文帝登基,有些诸侯王不是十分满意的,可是没有办法。到了汉景帝做太子的时候,一些诸侯王感觉自己有实力了,就不怎么听话了,本来应当是吴王刘濞来进京朝见汉文帝的,可是他叫太子刘贤进京朝见,汉文帝的心里必然不高兴,太子刘启看在眼里,十二分不满意,可也没有办法。

一天,刘启和刘贤在一起弈棋,开始几个回合说说笑笑玩得还是很好的,可是后来几盘刘启连续输棋,看到刘贤那个得意的神态,感觉刘贤对他这个太子,没拿当回事,随时心里的火气就上来了,发生争执打了起来,刘贤被刘启一下子打死了,问题就出现了。

吴王刘濞知道这件事,心里不好受,可也没有办法,人家是皇太子,忍着呗!汉文帝呢?也没有处罚太子刘启,就这样,太子刘启什么事也没有了。

后来, 在汉景帝刘启削藩的时候,第一个造反的,就是刘濞,这很明显是没有忘记儿子刘贤被汉景帝刘启打死的仇恨。

有史学家说,汉景帝不是个好皇帝,为什么会有此一说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嫡长子,母亲是孝文窦皇后窦氏。

史学家对汉景帝的评价存在争议,宋代部分著名学者,比如苏辙对汉景帝持负面评价。

当然大多数史学家,还是比较看中汉景帝的治国理政的能力,认为汉景帝是一代明君。

前157年,汉景帝正式即位。他在政治上,推行“削藩策”,削减诸侯们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后,巩固了汉朝中央集权体制。

他能够勤俭治国,在经济上,能够继续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各种赋税。

那么,为什么有人认为汉景帝不是一个好皇帝呢?主要还是这么两个原因。

其一、忌克少恩,缺乏气量

  • 用棋盘砸死了吴王世子

汉景帝做太子的时候,吴王刘濞来朝拜汉文帝的时候,吴王的世子曾经与年轻的汉景帝因为下棋而引发争斗,汉景帝当年还是年轻的太子,因为愤怒,居然顺手用棋盘砸死了吴王世子。

刘启的脾气也够暴躁,年轻的时候就是不好惹的太子殿下。

吴王刘濞之叛逆,其实根子就在于此,太子杀人,没有获得适当的处罚,这口气搁谁都受不了,就算是家奴被打死,那也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毕竟吴王也是诸侯王,怎能忍住这样的耻辱,如果能够忍辱负重,那也可能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周亚夫、晁错、邓通、张释之等朝廷重臣皆死于汉景帝之手

张释之是汉文帝时代的名臣,汉景帝因为他曾经弹劾自己的过错,因而恨之入骨,登基后斥责张释之,张释之因为恐惧而死于淮南。

邓通也是文帝的幸臣,以“吮痈之怨”,困迫至死。

晁错始与汉景帝谋削诸侯,帝违背众意而用他的削藩之策,等七国反叛的时候,袁盎挑拨离间之言,汉景帝居然深信不疑,立马将晁错腰斩之于东市。

周亚夫曾经为大将,摧折吴、楚之锋芒,不数月而平定“七国之乱”,后来周亚夫因此被任命为宰相,周亚夫本来能够守正不阿,因为一些小节和过失,居然不能善始善终,最后以无罪而杀之。

其二、汉景帝不能善待自己亲人

宋朝知名学者苏澈认为:

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亲弟也,因为有些骄纵,差一点就因此丧命。临江王刘荣,原来是汉景帝的太子,因为其母失去宠爱,以至于被酷吏杀死。

汉景帝在父子、兄弟的关系处理方面,存在违背情理,而有损仁道的情况,以至于引发亲人“命丧黄泉”。

  • 总而言之,汉景帝在节俭和仁德方面,虽然比不上汉文帝,但其天下还是太平盛世

汉景帝虽然忌克少恩,有点缺乏君王的大气量,他也不能始终善待自己亲人,所以有人认为“他不是一个好皇帝”。

但是,他的一些治国举措能够培植民间的元气、厚养国家之命脉,所以当时的社会没有太大的变乱发生,相继四十余年,国家比较繁荣昌盛。

可以说汉景帝的治下,还是海内富庶,风俗醇厚,因此史称“文景之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