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凉皮起源于秦始皇时期_皮子_户县_大米

陕西凉皮起源于秦始皇时期

相传,秦始皇执政时期,有一年陕西关中大旱,沣河缺水,户县秦镇一带大旱,水稻全部枯萎,老百姓无法向朝廷缴纳贡米。秦镇有个叫李十二的农户用秕谷碾出的碎米磨成粉,做成米浆稀糊,蒸成米皮,质地柔软,口味浓郁,献给身居咸阳的秦始皇食用,秦始皇吃后大喜,命他每天制作米皮给自己食用。

从此,户县秦镇大米皮子正式产生,并且为当地贫困农家学习、应用,用来过度饥荒年月和青黄不接的时期,慢慢形成了当地久负盛名的饥荒食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汉中粮食年年丰收,大米皮子由主食转为农家小吃。后因关中战乱频繁,制作大米皮子的技术失传,无人制作。

清朝宣统二年(1910),汉中再次出现灾难,为了应付饥荒,农民薛守信根据历史传说,试蒸碎米凉皮,一举成功,生意红火。乡邻纷纷效仿,秦镇大米皮子一时名播四方。新中国成立后,薛守信之子薛林财担任生产队长,带领全部社员以搞集体副业为名,在秦镇、余下镇、户县县城、长安县城、咸阳市等地经营米皮,使秦镇大米皮子这一传统小吃得以续传和传播,自己成为秦镇第二代凉皮传人。

秦镇米皮以大米浆为原料,加工时用小石磨加水将米磨制成米浆,把大米浆调成稀糊糊状,平铺在多层竹蒸笼内,旺火蒸熟。吃时用近一米长、二十多厘米宽的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辅料青菜、小豆芽等,调上佐料和辣椒油。凉皮呈红色,酸辣之中透着蒜香味,极其爽口美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