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除秦始皇外,哪个秦王最有作为?_秦国_公元前_襄王

谈秦说汉(354)

历史上秦国有六代秦王,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最后一个秦王就是嬴政,后来自称为始皇帝。其中最有作为的秦王应该是秦昭襄王嬴稷,这老头寿命特别长,大杀四方让列国怀疑人生。

对秦国的历史进程影响比较突出的君主,还有非子、秦襄公、秦穆公、秦孝公。秦国正是在这一代又一代君王的努力下,才有后来的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中原。

非子

非子是三皇五帝之颛顼帝的后裔,居住在犬丘,喜欢养马和其他的牲口,为周孝王在汧河、渭河之间管理马匹,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马匹大量地繁殖。于是,周孝王将部分属于王室的土地秦邑赐给非子。从此,秦人也算是有了封地秦邑。

因为非子只是替天子养马的工人,是个技术工种,没进入周朝的管理人员序列,所以非子虽有封地但无爵位,而且秦邑的封地只有不足五十里见方,史书上称之为天子的附庸。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位。

秦襄公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与西戎作战而死,其子嬴开继位,也就是秦襄公。原本由其兄世父继君位,但世父一心想为父亲报仇,与西戎人作战,便把君位让给嬴开。当时,周王室因褒姒之烽火戏诸侯,发生了镐京之乱,周幽王被西戎人杀于骊山下。

申王后之子宜臼继位,也就是周平王。为躲避西戎之祸,周平王决定迁都到洛邑。秦襄公率军护从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赐予其岐山以西的土地。其实,当时岐山以西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被西戎人占领,周平王也就给秦襄公填了一张空头支票。

秦襄公与西戎人经过数年血战,土地得到成倍的扩张以后,于是迁都汧邑,也就是现在的陇西县。公元前776年,秦襄公去世,葬于西陲,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秦襄公最大的成就是获得了正式的列侯之位,并在汧邑建立新都城。

秦穆公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嬴任好继位。经过秦国数代人的努力,秦国的领土已经很大了,秦穆公在位期间,渡过黄河占领了大行山以西的茅津,消灭滑国、梁国、芮国,关中之地尽归秦土。同时,发兵千里之外进远征郑国,具备东出之扩张能力。

秦穆公重用贤人不讲究出身,用五张羊皮从宛地换回奴隶百里奚封为五羖大夫。又依百里奚之言,从宋国迎来了蹇叔封为上大夫。从西戎部落里得到了由余,还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支。在贤人的辅佐下打败西戎,辟地千里,成为春秋之霸。

秦穆公为加强国家外交关系进行政治联姻,娶了晋献公的大儿女穆姬为妻;又将女儿怀嬴嫁给晋献公之孙、晋惠公夷吾之子公子圉,也就是晋怀公;后来又改嫁给晋献公之子重耳,也就是晋文公。关系看起来真有点乱,历史上称为“秦晋之好”。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葬于雍地,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凤翔。秦穆公最大的成就,是“关中之地尽归秦土地”与“称霸西戎”,也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春秋称霸的诸侯。

秦孝公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嬴渠梁继位。自秦穆公到秦孝公时期,秦国因地处于西部,不利于参加中原的盟会,被视之为狄夷,没有什么国际影响力。同期的魏国实施了“李悝变法”、楚国实施了“吴起变法”、韩国也推动了“申不害变法”而强大。

于是,秦孝公也重用了卫国人公孙鞅而发动了“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之精髓是奖励织耕、奖励军功。也就是鼓励百姓开荒种地,同时又废除井田制、开通阡陌,将部分王公贵族的土地收归国家,租给百姓耕种,百姓向国家上交一定比例的租赋。

建立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废除旧有的爵位世袭制,规定普通百姓也可以通过杀敌数量来获取爵位。商鞅变法开始时推行相当困难,数年之后,成效显露出来了,国库充盈,国人尚武,军队所向披靡。可以说,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昭襄王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嬴荡在周王室举鼎身亡,其弟嬴稷在穰侯魏冉的支持下继位为王,也就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继承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数代积累下来的综合强盛国力,一生致力于南征北战,在位五十六年,秦军东出征伐近百余次。

公元前294年,秦昭襄王派向寿伐韩,占领了武始,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武安市南。同时,又派左更白起攻打新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伊川县西南。次年,左更白起率军在伊阙攻打公孙喜领导的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虏了公孙喜,占领了五座城,韩、魏军队从此精锐尽失,史称伊阙之战。

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派大将司马错率军从陇西郡出发,占领了楚国的黔中郡。次年,又派大良造白起率军伐楚,占领了鄢城、邓城。公元前279年,大良造白起又占领楚都郢城,将设为南郡。还一把火烧了楚夷陵,楚王被迫迁都到陈地,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史称鄢郢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因韩国的上党之争,引发了长平之战,秦昭襄王派武安君白起率军大破赵军于长平,四十万降卒全部被杀。次年,韩国献出垣雍,赵国亦同意割让六个城邑,秦军方撤回,自此中原强国赵国国力大伤,史称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发动的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的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魏国、韩国、赵国、楚国的主要精锐,又合纵五国伐齐,使中国诸国国力严重衰减,为后世扫灭六国,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

秦国四面有高山隔阻,北有萧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东有函谷关,秦军据四大关隘而守,关中安全无虞。而关中土地肥沃,又占有巴、蜀、汉中的沃野千里,粮食充足。而秦昭襄依靠国内充盈的粮食储备,不惧列国与之消耗国力。

同时,秦昭襄王又依范雎之策,确立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秦军东出在战场上游刃有余。公元前251年,76岁的秦昭襄王终于死了,这个在秦国执政最久的一代君王,若活多几年,估计就没有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了。

写在最后

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是秦国各代人数百年努力的结果。从非子养马有功被封于秦邑开始,到秦襄公护送平王东周而获封诸侯,再到秦穆公称霸西戎,成为春秋霸主之一。虽然此后曾经有段时间没落,但到了秦献公时期,又开始大力发展经济,而秦孝公因推动了商鞅变法,让秦国再次成为霸主。

秦孝公之后,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时期的南征北战,得到了粮食高产的天府之地,综合国力与军队战斗力更加增强,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基本上是大杀四方了。而经过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多年的征伐,六国已经疲惫、苟延残喘。

虽秦孝文王在位只有三天无所作为,秦庄襄王在位三年之后,秦国的指挥棒交到了年轻有为的强人嬴政手里。嬴政在数代先人的积淀的基础上,励精图治、率军东出,十年磨一剑,荡灭六国,建立大一统之大秦王朝。

2020/12/27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感谢阅读,人走留香,点个赞呗,不胜感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