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管理香港时挣了多少钱?原外交部副部长:英国每年拿走上千亿_香港_英国_英国政府

“你们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

1997年7月1日,随着香港回归中英防务交接中方指挥官谭善爱的这句话,香港的上空响起来了义勇军进行曲,从此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将在这片土地上迎风飘扬。

香港这个离开祖国百年之久的“游子”,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全球瞩目,举国欢庆。这也预示着,英国政府在香港疯狂卷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卷钱?是的,诸君没有听错,据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曾透露:“香港回归之前,英国每年至少从香港政府拿走上千亿!”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来龙去脉且听我细细道来。

强占香港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英国凭借工业革命蒸蒸日上,并且快速扩张,从此跻身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然而随着手工业逐渐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致使英国国内工业产量剧增,却供远大于求。于是扩大产品销路、寻找新的资源及产品生存空间成了英国现阶段的重中之重。

野心膨胀的大英,将它的下一个目标放到了地大物博的中国身上。毕竟无论郑和下西洋还是马可波罗游记,都给海外异族留下了国内遍地是黄金的印象。

彼时的中国早已落后于世界大潮,虽有独立政权,却发展缓慢,思想禁锢严重,不仅拒绝工业化,还仍然停留在农业国家的阶段。且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吏治不清,土地兼并的情况日渐严重,可以说已经烂到了骨子里。

展开全文

曾经万邦来贺的天朝大国,国势渐颓,早已暴露出日薄西山之象,而且国内将兵废弛、军备空虚,毫无疑问就像送到列强嘴边的一块肥肉。狼子野心的强盗岂有不吃之礼,于是用鸦片打开了我国的大门,也拉开了我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这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英国早就看好维多利亚港有望成为东亚地区数一数二的港口,二话不说立刻强行登陆香港岛。清政府虽也试图武力收复失地,奈何回天乏术。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不仅重新商定关税,还要割地赔款,香港岛就这样被强行租借了。

1860年,以英国为首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再一次对清政府发动鸦片战争,清军不出所料地再次被击败,掀开了一场帝国主席瓜分的中国土地的狂欢。昔年雄狮垂垂老矣,豺狼在侧虎视眈眈,苍蝇、鬣狗也敢来分一杯羹。大清赔款的同时,英国将包括九龙半岛在内的几处租界收入囊中。

1889年早被养大胃口的英国,再逞武器之威,强迫清政府再次签订不平等条约,直接租借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说是租借,可哪家房客敢跟房东叫板:“你这房子不错,我打算租个99年,给你一港币你不嫌多吧?”自此香港全境分批成了英国政府的殖民地。

香港沦为大英小金库

香港地理境域特殊,地处华南沿岸,有着天然的海岸线,适合做港口。英国也早在觊觎之际就有着把香港打造成“自由贸易港”的念头,众所周知自由贸易港是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而且免征关税。

税收向来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英国此举就意味着从此中国海关再无法辖制包括英国在内的外国商人,不仅无法再向其收取出口税,连进口税也不过是寥寥之数。

这与土匪抢了买卖人家的老本儿与货物,自己打开房门做生意是一个道理,思及其祖上靠在海上干劫道发的家,倒也说得通。

就这样英国靠着自由港的政策,吸引大量集装箱前去中转,大发贸易之财,好好地肥了肥钱包。

在二战结束后,香港经历了一次经济转型,从50年代起逐渐转向工业化,到了70年代香港的工业出口率已高达百分之八十,也凭借着这股东风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

当时的香港非常富裕,其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可以说与纽约等城市一起并居全球之最。虽然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可因为其仍受英国殖民统治,所以最后还是肥了英国政府的钱包。

当然,占据香港经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英资企业。这些企业大都在鸦片战争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英军强占香港后,他们率先竞投土地,建立据点开办英资工厂,对各行业形成垄断之势。还将当地人当成廉价的劳动力,付出极低的酬劳让工人替其生产商品,再把价格翻上几番销往世界各处。

不仅如此,这些外籍商人还和港英政府互相勾结,强制企业、工人,民众购买英资企业的商品,而英资企业掏光了当地人的血汗钱后,再回英国交税,英政府来回搜刮,吃相之难看可以说,羊腿要吃,鸡腿要吃,苍蝇腿也不放过,简直把香港当成现杀现吃的肥羊。

港英政府贪污受贿成风

表面上看作为英国女王派到香港的代表,香港总督掌握着港英政府的最高权力,可谓是集大权于一身。所有行政和立法上的法案,都要总督点头才能通过。

然而真正的核心权力,仍然是那些举重若轻的英资财团。1989年港督轩尼诗却因为得罪了怡和大班威廉·凯瑟克,再加上其政策不受外商的欢迎,结果遭到外商集体抗议,最后只能灰溜溜的下台。

前任港督麦理浩1979年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实际上统治香港的是马会、怡和、汇丰银行和港督府,排名不分先后。”

一个由外国资本把控的政府,华人只被当作二等公民,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文化上都遭受着种族歧视和不公正待遇。

二战结束以后,种族分居和华人遭受笞刑的才逐渐消失,但文化教育上仍然采取重英轻中的手段。据悉在港英教育委员会的一份文件上,明目张胆地写着这样一句话:只要华人在接受英语教育后对英国产生好感,那么英国所得利益将会远远超过这个殖民地的教育经费。

而底层社会的华人,在港英政府的压制下,过得更加艰辛。经常看香港电影朋友应该很清楚,比如《岁月神偷》里主角一家为了有生意做,必须上下打点关系,给黑社会交保护费。片区的外籍警长也经常会到店里收取红包,如果不交钱,那么连维持生计的店都无法继续经营。

香港一片繁荣的景象背后,是贪污腐败问题愈演愈烈。发展到最后,医护人员向病人索取小费,否则连杯热水都喝不到,消防队员救火时公然索取“开喉费”,不掏钱的后果就是眼睁睁看着大火烧尽家财。除此之外各个部门巧立名目索要钱财的手段层出不穷,而负责维护治安的香港警队就是全港最大的黑社会组织。

最有名的一位就是香港皇家警队九龙区副指挥葛柏,作为九龙区警局的二把手。他在任期间大肆敛财,光是贿赂他的富商就大排长龙。有洋警司带头和黑社会勾结,当时的社会治安很差,黄赌毒活动猖獗。所谓上行下效,在他之下整个警队无一不贪。

时间一长,这种腐败也引起了广大香港市民的不满,他们纷纷走上街头抗议,加上当时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青年群体里引发思潮,英国殖民主义的合法性也遭到了质疑,为了转移这种不满,港英政府就启用了廉政公署。

葛柏成了现成的靶子,据悉葛柏的总薪资应为87.19万港元,但最后调查组清查时发现他的总资产为437万港元。这多出来的钱都是搜刮的民脂民膏。

吸干最后一滴血

除上述几种敛财方式之外,英国政府还有一种更加明目张胆的要钱手段。那就是要求香港向英国支付“保卫香港”的国防开支,每年至少需要支付1600万港币,而这些钱自然也是由香港市民买单。

到了70年代,香港的经济再次面临了转型,也逐渐变得多元化,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都迅速发展,流进入英国政府的钱就更多了。

然而1982年9月时,我国政府开始着手与英国政府就香港回归的问题展开谈判。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这些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要求英国将香港全域交还我国。

英国政府自然不愿意放弃这个随用随取的小金库,英国人自己写的《唐宁街岁月》里明确地写出:政府官员筹划各种方案,查找各种历史资料,企图延长租期,最好能永远租借。

可惜我国早已不是那个百年前任列强烧杀抢掠来去自由的大清了。两场民族之战,向全世界亮了拳头,谁敢来掰腕子,下场只有一个。

邓小平同志对铁娘子亮明车马:“中国人穷是穷了点,但不怕打仗,也不怕死!”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如今回归更是大势所趋。最终历时两年多达22轮唇枪舌战的谈判,英国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宣布1997年7月1日中国收回香港,行使主权。

然而到了最后的时刻,英国政府也开始狗急跳墙了,竟堂而皇之地抛出“居英权计划”,号召香港市民与97回归之前到英国申领英国国民(海外)护照。换而言之就是英国会放宽条件,帮助香港市民移民到英国。获得这个护照以后,他们可以随时到英国居住。

巧的是香港社会也开始流传出一些荒谬的谣言,宣称1997年以后,中国政府会没收有富商们的全部财产。

一些香港人因为自幼接受英式教育,对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抱有极大的幻想,掀起了一股移民潮。还有许多有资产人士也轻信了谣言,纷纷开始向英国转移财产,造成香港不仅人口流逝严重,财政也大大的缩水。

除此以外,港英政府在没有通知我国政府的情况下,在1989年公布的一系列大型基建工程,计划兴建位于大屿山赤鱲角的新香港国际机场和其配套的基建设施。因为计划描绘的像玫瑰园一样美好,所以又称为玫瑰园计划。

香港人士纷纷提出质疑,因为这个计划需要耗资1553亿港元,而且费用也全由香港自己出。典型的“你请客,我买单。”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港英政府不过是为了花光香港的财政储蓄罢了。

港英政府原计划92年施工,97年回归以前落成,末任港督彭定康曾明确表示,希望能够风风光光地从新机场离开香港。

可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给我们留下一个财政赤字的香港。幸亏我国政府及时阻止了这个计划,最终几经斡旋,这个玫瑰园计划最后推迟到95年才开始动工,98年正式运作。彭定康的计划落了空,最后和驻港英军黯然退出中国香港。

总结

对于英国政府在香港的卷钱行为,他们始终是口否认,并表示没有获得任何利益。然而后来曾出任撒切尔夫人财政部秘书长的梅杰首相后来无意中说漏了嘴:“英国在香港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直接投资在900到1000亿英镑之间。”

如此看来周南部长所说的上千亿,也只是保守数字。

好在,这样日子一去不复返了。1997年人民解放军住香港部队进入香港那一天,冒雨倾盆,可丝毫挡不住香港市民的热情,他们纷纷走上街头,迎接同胞的到来,他们等待这一天太久了!

7月1日,当那面蓝底米字旗和绘有皇冠狮子的米字图案的港旗缓缓垂落,紫荆花区旗与鲜艳的五星红旗、八一军旗冉冉升起,在香港的上空交相辉映,全场炎黄子孙沸腾起来了,掌声经久不息,从此香港人真正成了这片土地上真正的主人!

如今仍有贼心不死的势力,像跳梁小丑一样上蹿下跳,妄图搅乱香港,然而在阳光之下,绝对的大势面前,他们的阴谋终将不会得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