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生之路》看影视如何“焕新”经典文学_人生_观众_之路

电视剧《人生之路》宣传海报。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人世间》《大江大河》等现实题材年代剧播出后获得观众热烈反响,经典文学作品已成为影视创作的“富矿”。如何在改编时保留经典作品的文学之魂,同时呼应当下的社会热点、民心民情,打破与当今观众的时空距离,则成为经典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的关键。日前,改编自路遥作品《人生》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在央视一套热播,收视率一路走高,关注度持续攀升。为了再现原著精神内涵,该剧进行了多种“焕新”尝试,记者对此展开了观察。

2023年3月31日,“倾城之恋——广东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揭幕。本次展览开创了广东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次联合举办文物展的先河,全方位深挖和展示了充满地域特色的广东省文化旅游资源。为方便读者通过展览更好地读懂广东、认识岭南,主办方策展和研究专家应邀撰写了赏析文章。

此外,本期文艺评论还包括近期引起热议的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影评,以及在广州大剧院演出的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的剧评,敬请垂注。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除署名外)

电视剧《人生之路》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路遥在1982年出版的中篇小说《人生》,原作烙印着一代代青年人的汗水与记忆。时隔四十余年,这部历经六载筹备的电视剧将小说主角——青年高加林跌宕起伏的人生再次搬上荧幕,并在原著基础上对《人生》的故事进行了时代焕新,力图使剧作与当代青年观众的碰撞中衍生出新的时代价值。

此次影视化改编的重点,是在保留小说内核的基础之上做出时代延展。原著小说在时空上仍以陕北乡土文化为主要故事背景,书中的高加林遭受挫折之后又回到了山村,未能改变自身困境。“改编之后的《人生之路》,远远超越了原本的时空界定,一直把故事空间延展到了今天,这是富有创造性的一个改编,让《人生》这部小说和今天的观众更加接近,令故事有了当代表达。”导演阎建钢表示。

故事情节方面,《人生之路》以当代青年最为关注的高考话题切入,尽管剧中的高考发生在1984年,但营造出的紧张备考氛围,以及剧中人对大学生活和未来人生的热烈向往,都引发了观众的深刻共鸣。

展开全文

值得一提的是,高加林的大学录取名额被高双星顶替,这是剧集的原创情节。它与原著中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资格被顶替的情节相呼应,通过“高考”这一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令观众更为直观地感受到高加林陷入人生低谷时的挫败和无力感。同时,这样的情节设计使高加林与高双星的人生产生错位,构成了一个命运悬念,并为剧情设下了核心矛盾,强化了事件对于主人公生命轨迹的影响,在打开叙事空间的同时,又进一步放大了原著最核心的“命运与抉择”主题。

人物塑造方面,陈晓饰演的高加林既是主人公,亦是《人生之路》的精神象征。他不是完人,甚至没有主角光环,性格中既有坚韧不拔的决心与志气,也有容易彷徨、急躁等普通人的缺点。但是,曾多次遭遇命运打击的他,却始终没有放弃自我,没有放弃对人生的追求,这样一个“既平凡又不寻常”的人物,更容易走进观众内心。

在高考失意后,高加林没有沉湎于过去,而是接受了民办教师的工作,来到马店小学任教。他认真给孩子们上体育课,亲手将学校翻修得焕然一新,用诗歌瓦罐装点雅趣——即使条件艰苦,他仍用自己的方式和一腔热情,给予学生们最好的教学与关怀。在后来从事文学和记者工作的道路上,他亦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相比小说,剧版高加林的成长经历更为丰富,性格更柔韧,人物弧光展现得也更为鲜明。

此外,剧中风风火火、利落勇敢的刘巧珍也被观众认为具备了新时代女性的智慧和通透。原著中的刘巧珍是一个吃苦耐劳、朴素内敛的农村姑娘,而剧中李沁饰演的刘巧珍不仅能干,感情表达上也更趋于外向主动,果敢的新底色令这个角色更富朝气和魅力。

《人生之路》让人看到,经典再现在“形”,更在“魂”。回顾近来热播的经典文学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无不是抓住了原著的灵魂,并在此基础上以现代审美眼光和影视化语言的优势,对原作进行延展升华。

2015年,路遥所著的《平凡的世界》首度改编为电视剧,并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首播。该剧重现了小说中95%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凸显了浓郁的时代社会状态和普通民众家庭生活气息,高度还原了原著。开播后,《平凡的世界》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至今豆瓣网评分仍高达8.8分。

2022年席卷全国的现实题材大剧《人世间》,改编自梁晓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播出一年多后,平民社区“光字片”的故事至今为观众津津乐道,众多“名场面”在网络上长期刷屏。无论是否真正经历过那个年代,剧中人物的坚韧拼搏、积极奋斗、永葆乐观等美好品质,都令许多观众为之动容。“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电视剧《人世间》保留了梁晓声执笔的初衷,将个体命运与国家发展巧妙联结,成为文学与影视创新融合的成功范例。

改编自阿耐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江东去》的电视剧《大江大河》,目前已拍到了第三部。原作文本超过150万字,时间跨度大,主要人物多,改编难度极大。而剧版节奏明快、真实感强,以小切口展现宏大题材,用“润物细无声”的表达方式,凸显了具有时代风貌的价值诉求。王凯、杨烁、董子健、童瑶、杨采钰等为观众熟知的青年演员的出演,也让《大江大河》的画面感更显年轻时尚。

在新时代语境下,焕新经典文学生命力,将有厚度、有温度、有高度的中国故事鲜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正成为经典文学影视化改编的重要理念。既充分尊重、保留原作精髓,又扎根于当下火热的现实生活,记录时代温暖回音——《人生之路》等影视作品的探索实践,为主流影视创作提供了值得深思的宝贵经验。

南方日报记者 张思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