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上一句(请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首诗)_柳暗花明_山穷水尽_疑无路

本文目录

  • 请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首诗
  • 山穷水尽疑无路,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吗你怎么看

请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首诗

1、原句出自宋·陆游《游山西村》。

2、原文:

《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俭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山穷水尽疑无路,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吗你怎么看

山穷水尽疑无路,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吗?你怎么看?

“山穷水尽疑无路”与南宋陆游《游山西村》诗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这句话,意思近似。

山穷水尽疑无路:形容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也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穷”也就是“尽“的意思。“穷“、“尽“两字通意。

山重水复疑无路:形容山峦重叠,水流迂回曲折,前面疑似无路可走。

“山穷水尽疑无路”与“山重水复疑无路“都是形容词,共意点是:前方的路扑朔迷离,仿佛无路可走,比喻陷入了绝境。

山穷水尽疑无路,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吗?

笔者认为:应该是因人而异,即有、也无。

坚定信心,刀山火海,勇往直前者,就能绝处逢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就会有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讲一个破釜沉舟的典故: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秦将,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围得水泄不通。此时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主将宋义率军至安阳后安营扎寨,停歇一个半月,项羽多次劝主将宋义尽快渡江救赵,劝说无效。项羽一气之下进帐杀了主将,亲率大军渡江救赵,过江之后,项羽下令全军将士扎碎饭锅,把渡江的所有船只凿沉水底,帐篷也全部烧毁,只带三天干粮,意欲决一死战,宁可死也不后退。楚军将士因此以一当十,九战皆捷,大破三十万秦军。

从这个典故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前路有多艰险,或者是步入绝境,只要下定决心,勇往直前,前方就是柳暗花明的村庄。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懦弱胆小,前怕狼后怕虎,畏缩不前者,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就不会迎来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我们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有步入绝境的时侯,面临此境,如果没有信心,三心二意,畏缩不前,那将一事无成。这些道理大家都非常明白,就不举例了。

曾看过一幅《挖井》的图画,有三个图片,挖井的人尝试三次后都失败了,其实最后一次离水源很近了,只要再坚持往下挖0.5米就成功了,但是挖井的人没有必胜的信心,不能持之以恒,缺乏毅力,最终无功而返,柳暗花明的机会失之交臂。

总之,我认为: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只有坚定信心,不畏险阻,刀山火海,勇往直前者,就能至之死地而后生,就会迎来柳暗花明的另一村。反之,没有信心,懦弱胆小,前怕狼后怕虎,畏缩不前者,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就会走不出绝境,永远也不可能有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