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鲁元公主叫什么名字?张嫣真的是鲁元公主的亲生女儿吗_公主_刘邦_太后

本文目录

  • 请问鲁元公主叫什么名字
  • 张嫣真的是鲁元公主的亲生女儿吗
  • 为何刘邦要将鲁元公主嫁给张敖
  • 鲁元公主是怎么死的
  • 吕雉独女鲁元公主下场如何鲁元公主是个怎样的人
  • 鲁元公主活了多少岁

请问鲁元公主叫什么名字

鲁元公主刘乐(?-前187年)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长女。嫁赵王张敖为妻,生女张嫣后来成为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史记正义》中提到鲁元公主墓在咸阳县西北二十五里。

鲁元公主者,刘邦与吕雉之女也,名失考,后世多以鲁元公主称之。“鲁元”何解?古来有二说。

其一,称号也。东汉服虔曰:“元,长也。食邑于鲁。”以“元公主”为“长公主”之别称也。

其二,谥号也。西晋韦昭曰:“元,谥也。”

唐颜师古曰:“公主,惠帝之姊也,以其最长,故号曰元。吕后谓高帝曰张王以鲁元故不宜有谋,齐悼惠王尊鲁元公主为太后,当时并已谓之元,不得为谥也。韦说失之。”故“鲁”之“元公主”说大行其道也,人少异议。清梁玉绳虽以“元”为谥,然未加辨正。故余略辨之。

吕后言张王以鲁元故不宜有谋,此语乃史迁转述,非吕后亲口之语之实录,故师古之论不足为据。

《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云:“(高后元年四月)鲁元公主薨,赐谥为鲁元太后。子偃为鲁王。鲁王父,宣平侯张敖也。”又云:“(高后七年)宣平侯张敖卒,以子偃为鲁王,敖赐谥为鲁元王。”张敖者,赵王张耳之子也,鲁元公主之夫。

西汉之世,乃母系政治与父系政治可分庭抗礼之世。侯之妻,侯之母可继为侯,皇子公主可着母姓以称之,若“窦太主”、“卫太子”云云。且汉承秦制,乃有尚主之仪、尚主之制,东汉荀爽于延熹九年对策陈,力陈其弊。其侄荀悦作《申鉴》乃申之。

鲁元公主乃帝后亲女,且得太后之号于齐王,女张氏为其弟惠帝刘盈皇后,其贵当世无可匹敌。故鲁元公主当可以王太后之位得谥于前,吕后之势也。

张敖从妻谥亦为“元”,较之春秋时期夫人多从诸侯之谥,大略如荀爽叔侄所云以妻制夫,以卑临尊,违乾坤之道也。虽谥“鲁元太后”之例非属之于尚主之仪、尚主之制,然“元”为谥号亦明矣。然吕后崩,诸吕诛,大臣乃使吕后之谥号从于高祖,曰“高后”,故张敖从妻谥之例,当世无二。梁玉绳已论之,其要言曰:“敖死,始从公主之谥,追封鲁元王、不使子继父而继母,不使妇从夫而从妇,悖于三纲甚矣。”

世人何不敢轻从谥号之说?其因多也,或在《史记》。《史记》不知何故,屡称鲁元公主与宣平侯张敖之子张偃为“鲁元王”,实乃大怪。

《史记》以“鲁元王”称张偃者有三:

一、《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高后为外孙鲁元王偃年少,蚤失父母,孤弱,乃封张敖前姬两子,侈为新都侯,寿为乐昌侯,以辅鲁元王偃。及封中大谒者张释为建陵侯,吕荣为祝兹侯。诸中宦者令丞皆为关内侯,食邑五百户。……当是时,济川王太、淮阳王武、常山王朝名为少帝弟,及鲁元王吕后外孙,皆年少未之国,居长安。

二、《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张敖,高后六年薨。子偃为鲁元王。以母吕后女故,吕后封为鲁元王。元王弱,兄弟少,乃封张敖他姬子二人:寿为乐昌侯,侈为信都侯。高后崩,诸吕无道,大臣诛之,而废鲁元王及乐昌侯、信诸侯。孝文帝即位,复封故鲁元王偃为南宫侯,续张氏。

三、《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汉惠帝)七年初置鲁国,(高后元年)四月,元王张偃元年。梁玉绳云:“‘元王’当作‘初王’”。

《史记》数称张偃为鲁元王,然其子何敢用其父其母之谥号耶?大惑读书人之智,故不敢轻从“鲁元公主”谥号之说。

然汉孝文帝即位,张偃废为南宫侯,乃以此爵终老,《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云,张偃薨后谥“共”,是为“南宫共侯”,何以称“鲁元王”?

《汉书·张耳陈馀传第二》:后六年,宣平侯敖薨。吕太后立敖子偃为鲁王,以母为太后故也。又怜其年少孤弱,乃封敖前妇子二人;寿为乐昌侯,侈为信都侯。高后崩,大臣诛诸吕,废鲁王及二侯。孝文即位,复封故鲁王偃为南宫侯。

《史记》作“鲁元王”之处《汉书》皆作“鲁王”,且不记张敖赐谥为鲁元王之事。何故?班固依《史记》擅行删改乎?余不敢妄断。梁玉绳每见《史记》中言张偃为“鲁元王”之处,辄曰“衍文”,不足以服人也。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津关令》云:

廿二、丞相上鲁御史书言,鲁侯居长安,请得买马关中。·丞相、御史以闻,制曰:可。520

·丞相上鲁御史书,请鲁中大夫谒者得私买马关中,鲁御史为书告津关,它如令。丞相、御史以闻,制曰:可。521

·丞相上鲁御史书,请鲁郎中自给马骑,得马关中,鲁御史为传,它如令。丞相、御史以闻,制曰:可。522

二年律令之年,学者多论,然其下限在吕后二年,当属不易也。

汉初尚有别家称“鲁侯”,奚涓也。涓随刘邦起事,侯四千八百户,死事,高祖六年封其母疵代为鲁侯,《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疵”作“底”,且改封重平侯,故治在山东陵县东北。高后五年疵薨、国除。母疵何年改封重平侯,不知。盖因鲁元公主得汤沐而改封。其地,据《地理志》即春秋鲁国、秦时薛郡之地。然高祖时薛郡之地属楚国,鲁元公主之汤沐邑乃为薛郡之鲁县,今之曲阜,当夺之于母疵之旧领。吕后未尝夺楚国之薛郡以封张偃,张偃之鲁国当以齐王所献城阳郡为本,全祖望以为城阳郡,古莒国之地。

《二年律令》所称之鲁侯,居于长安,可享买马关中之特权,母疵贵不及于此也。且《吕太后本纪》云:“当是时,济川王太、淮阳王武、常山王朝名为少帝弟,及鲁元王吕后外孙,皆年少未之国,居长安。”故《二年律令》所称之鲁侯,必为张偃无疑。《津关令》中不称“鲁王”而称“鲁侯”,可知吕后二年张偃未得封王也。《史记》(高后元年)“四月,太后欲侯诸吕,乃先封高祖之功臣郎中令无择为博城侯。鲁元公主薨,赐谥为鲁元太后。子偃为鲁王。鲁王父,宣平侯张敖也。”至于“张买为南宫侯。”段,梁玉绳云:“博城侯下忽插入公主之薨,张偃之王,刘章之侯。更觉不伦。史公叙事,何若是之倒乱哉?余谓‘鲁元公主薨’二十六字当在‘南宫侯’句下,盖偃与孝惠子同王也。”梁玉绳察张偃封王语次之失,甚是,然其未见《二年律令》,张偃当与高祖功臣同列为侯也。

传本《史记》未记张偃于母薨之时仅为鲁侯,其父死时尚升为鲁王之事实,径称张偃为“鲁元王”,此大谬,绝不可信。

《张耳陈余传》说张敖死在高后六年,《吕后本纪》言张敖死在高后七年,此又有异论也。《史记》注集解云,张敖谥武侯。先谥宣平武侯,后追谥鲁元王乎?

愚以为张敖死当在高后六年,《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云:“(张敖)九年封(宣平侯),十七年薨”在公元前182年,亦为高后六年。时其子尚为鲁侯,故张敖以己爵享“武”谥。高后七年,张偃升鲁王,其父追赠“鲁元王”则可解之。

《吕太后本纪》盖误张敖追赠“鲁元王”之年为其薨年,其误一;《张耳陈馀列传》以张敖薨后张偃方立为鲁王,其误二;数称张偃为鲁元王,则误三矣,《史记》之言可弃之。

以是观之,其事本末如下:

高祖六年,鲁侯奚涓薨,封其母疵代为鲁侯。其后鲁元公主得汤沐邑于鲁。盖因此而转封母疵为重平侯。

惠帝二年,齐悼惠王献城阳郡,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以媚吕后。鲁元公主称太后之始。

惠帝四年冬十月壬寅,惠帝立鲁元公主与张敖之女张氏为皇后。

高后元年四月,鲁元公主薨,谥为“元”,是为“鲁元太后”。其子张偃承母之汤沐邑,建鲁国,称鲁侯。高后五年,重平侯母疵薨,国除。

高后六年,宣平侯张敖卒,以其侯爵乃谥“武”,是为“宣平武侯”。

高后七年,鲁侯张偃升为鲁王,且立乐昌侯张寿、信都侯张侈辅之,其父张敖以妻以子之故,追赠谥为“鲁元王”。

文帝元年,张偃废为南宫侯,以是爵终老,谥“共”,是为“南宫共侯”。生前死后断不得称“鲁元王”。

《史记》以张偃为“鲁元王”,或为《史记》传抄之误,或为司马迁本人之误,不可从。

故“鲁元公主”之“元”当为鲁元公主之谥号。《逸周书·谥法解》云: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盖鲁元公主薨日建国,故谥曰“元”也。

盖后世男权思想以为女子不当先夫君而有谥,故不敢认“元”为谥也。今略辨之,知其牵连甚多也。

东晋笔记小说《汉宫春色·汉孝惠张皇后外传》载:

鲁元公主者,高帝之长女也。母吕后,生一女一男,女即公主,男为孝惠皇帝。高帝为亭长时,家贫,吕后攻苦食淡。公主年七岁,即能代母操作,抱哺幼弟,吕后甚赖其力。或盛夏治田,母女皆跣足蓬首,汗流浃面,不知其悴。一日吕后与公主居田中耨,置惠帝坐田畔,有一老父过求饮,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又相公主曰:“此女圆准故多财,丰下故多后福,广颡故不久当大贵,岂长困于陇亩者哉!”吕后颇心异之,及高帝起兵,为沛公,旋封汉王,其家属皆居沛。汉二年四月,败于彭城,高帝使人收家室,太公吕后已为楚所虏,道逢惠帝及公主,载之以行,马疲,追者在后,帝蹶两儿欲弃之,夏侯婴常下收载之。既登车,婴以面向两儿,使各抱其颈而立,乃驰,卒得脱于下邑之间。是时惠帝年六岁,公主年十三矣。公主颇知避嫌,以布蒙面,既而往道旁溲溺。追者将至,高帝怒又欲弃之,婴固请载之,竟免於难。六月汉都栎阳,立惠帝为太子。令诸侯子为宿卫,并册封公主,傅姆赞礼,诸妃嫔观之。曰:“公主德性窈窕,周旋进退,亦颇楚楚可观,惟素居乡野,不惯为容饰耳。”既而高帝出关,与楚相持,诸姬皆从去。吕后又在楚未归,宫中无主。公主专摄宫中事,端详慎默,曲有条理,以时护调太子,饮食寒暖,皆不使失节,高帝以为贤。三年正月,帝由荥阳驰入关,选诸侯子尚公主,召年少貌美者三十人,入内廷听选。张耳之子敖,年方二十一,神清如冰玉,状貌雅丽,仪度翩翩。帝见之曰:“美哉!古之子都徐公,不能过也。”届期,诸侯子入内殿,设鹄射之,帝召公主垂帘观焉,用秦制也。公主羞畏不肯出,高帝骂之,乃出。坐於帘内,默然俯首,未尝仰视。张敖连射皆中的,其余中者四人。帝先以问公主,皆不答。帝指张敖曰:“此真佳公子矣。”公主不觉举眸一望,若微解颐者。戚夫人曰:“公主已心许之矣。”帝乃以敖尚公主,公主体修颀面,如满月。其色微似紫棠,泽以纷黛,弥形端洁,性温悫,有淑行。汉沿秦制,凡公主下降,必选宫人年老者傅之,谓之家令。尚公主者,虽欲入房侍公主,家令不许,不敢擅入也。敖尚公主,惟合卺之夕,得侍寝榻,既而数月不得入。一夕伺家令入宫,敖窃侍公主。公主遂有娠,明日家令知之,对公主诟谇张敖,公主为之泣下。其后公主受制於家令,口欲言而忸怩,终不敢留敖宿也。明年三月三日,公主生一女。张敖之母朱氏趋往视之。朱氏者,外黄富人之女也。有国色,少时误嫁庸奴,不相得,遂去之。其父之客为择婿,使嫁张耳,生子敖,年已三十有六,尚如二八丽人。谓公主曰:“余昨梦天上诸神仙送女,仪仗甚盛。一美人冠服庄严,端坐舆中,降於余家。此女殆天上谪仙人也,自往摩其顶,女忽对之嫣然一笑。朱氏惊呼,公主视之,因名之曰“嫣”,左右皆谓女貌酷似祖母,朱氏亦以其类己也,爱之如掌上珍。其秋九月,楚归吕后於汉,公主入宫省母。吕后询知家令隔绝张敖,雅怜公主,因怒家令,言於高帝罢去之,著为令。自后公主与敖伉俪日笃。敖侍公主亦甚谨,公主有微疾,敖为按摩肢体,亲抱公主登厕,公主虽辞之,而敖不倦也。留侯子张不疑谓敖曰:“子之事妻,无乃太劳。”敖曰:“天家贵女,一喜一怒,家之兴废系之,且公主甚贤,其姿貌虽非绝丽,而举止大方,气象温雅,靓如秋云之吐华月,蔼如春风之拂名花,实世所罕觏也。”於是高帝吕侯皆宠敖甚厚。立敖父张耳为赵王,时人为之语曰:“不愿封侯十万户,但愿身侍长公主。”明年七月,赵景王张耳薨。敖嗣为赵王都襄国,尊母朱氏为王太后,公主为王后。高帝六年十二月,帝自邯郸过赵,赵王执子婿礼甚恭,上箕踞慢骂之。公主抱其女出见,上抚玩良久,呼为玉女云。公主尚无子,乃谓敖曰:“妾惟有一女,王当为似续计,”盍置侍姬。敖固辞,公主饰美姬二人使侍敖寝,遂连生二子。曰侈、曰寿。八年九月,高帝患匈奴强盛,刘敬说上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彼贪汉重币,必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因使辩士讽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女诈称公主,彼亦知之,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遣使徵公主於赵。”公主时年十九,与赵王日夜对泣,迁延未行。吕后亦泣曰:“妾惟太子与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中。”帝不得已,先使刘敬往结和亲约。其冬十二月赵相贯高等谋反,事觉,逮捕张敖,至长安系狱。诏有司录送敖家属,别遣宦者先迎公主。公主顾念其女年幼,又见其姑朱氏丰神美艳,恐为吏卒所侵辱,欲与姑女偕行,有司不许。公主乃厚赏吏卒,洒泣而别。吏卒羁送张敖家属,每止传舍。敖母朱氏与诸姬妾及敖女嫣同处一室。从吏或梦明月出於室中,夜起望之。其上常有云气,为五彩龙凤形。一卒或从室外窥之,见敖母方去冠理发,丰丽端艳,俨若神仙,不觉心动,欲乘夜犯之,将入户,则见敖女寝榻前,红光满室,如是数四,惊怖而止,既至长安,狱吏议夷张敖三族,自公主而外,皆当从坐。公主入宫泣诉张敖无罪。吕后见高帝,数言张王,以公主故,不宜有此。帝怒曰:“使张敖踞天下,岂少而女乎?”会贯高等力白张敖不反。九年春正月,赦赵王敖,废为宣平侯,是月公主适生子偃。帝欲夺公主嫁匈奴。吕后谏曰:“中国不能自强,专恃荐女以为得计,恐贻笑於天下。”帝乃使敖尚公主如故。匈奴屡寇,边索公主,汉使者或绐单于,曰:“公主有一女甚美,他日年长,可代母远行。”单于信之,始不为寇。十一年九月,郦侯吕台娶妇,鲁元公主往贺,宴於内室,公卿列侯宴堂上,酒酣乐作,忽见一美公子立屏后,面目秀丽,举止端严。公卿咸视宣平侯曰:“此必足下令子,”竞起视之,问年几何?婢答云八岁。馈以果饵,不受,或欲执其手,惊走入内。既复询之,宣平侯曰:“此敖长女也,以素爱之故,饰以男子之服,然其性纯悫而畏人,而於男女之辨尤严,故亟走耳。”公卿皆啧啧叹羡。顷之,公主传呼将归第,宣平侯仓猝离席而去。明年四月,高帝崩,公主率女嫣入哭甚哀,送葬长陵。五月惠帝即位。冬十月,齐悼惠王来朝,恐太后害之,谋所以自全者,乃献城阳一郡,为长公主汤沐邑,尊公主为王太后,太后大悦。惠帝二年,匈奴为?书遗太后,太后大怒。召樊哙议击之,季布谏而止,乃遣宦者张泽奉书,逊辞报之。单于谓使者曰:“吾欲索长公主以践前约。”使者对曰:“长公主早嫁张敖,高帝时犹可夺之,今天子乃公主之弟,岂有夺己嫁之姊,以予单于者哉。”单于曰:“然则公主之女,可来代之。”使者归报,太后怜爱外孙女,不忍遣。三年春,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而聘女嫣以配惠帝所以杜匈奴之望也。公主广市长安大梁美婢百人,以媵皇后,会稽仙人朱仲诣阙,献大珠径三寸。太后用为聘礼,公主复以黄金七百斤购之。仲不受金复献大珠径四寸,光明如月,公主用饰皇后礼冠。冬十月,惠帝立皇后张氏,时公主年二十六。惠帝年十九,皇后年十二,公主既以后母,益贵宠而弥自谦抑,当世以为贤后。立四年,惠帝崩。太后怜后幼弱嫠居,召公主入椒房,与皇后同卧起,后寝至夜深,必起坐溺器,飕?有声,公主左右窥见后睡容初醒,如春日海棠,素衫素?,首不加冠,而盘髻如旋螺,额可鉴人,端艳之色,与烛光相照耀,后微咳数声。公主呼后曰:“吾儿得无冒寒乎?”后既登床。母子絮絮对语。公主私问曰:“汝配先帝数年,果获一侍枕席乎?”后不答,固问之。后娇音若泣者良久,乃曰:“自我入宫,彼已多病矣。”公主曰:“以汝如此身貌,而终身为处子,吾每念之,肝肠如割。”又问曰:“汝粪溺有芳馨何也?”后曰:“我初入宫,即饮花露,想以此获效,然初不自觉也。”公主爱后如婴儿,调护其眠食。居半年,公主始归第,私谓后曰:“吾闻辟阳侯为人邪僻,今方以右丞相居宫中。汝宜谨自守身,戒侍女勿妄出入。”后如其教,人罕得见其面者。吕后元年夏四月,公主薨。太后命孝惠皇后归临母丧成服。后年十七,哭尽哀,居丧次两旬,送葬还宫。又六年,宣平侯张敖卒,赐谥曰鲁元王,谥公主曰鲁元太后,封公主子张偃为鲁王。其后太后以鲁王偃年少孤弱,封其兄侈为新都侯,寿为乐昌侯,以辅鲁王。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废鲁王偃,遂废孝惠皇后,幽之北宫。文帝元年,乃封张偃为南宫侯,续张氏。二年,释孝惠皇后,出自幽室,复以后礼供养。鲁元公主冢,在惠帝安陵东三十里,次东有张敖冢,与公主同域云。

评曰:鲁元固千古贤公主,此文用笔奇丽,亦千古妙文,与孝惠皇后传虽分两篇,而事迹自相贯穿,作者姓氏不可知,合而观之,其妙可见。

张嫣真的是鲁元公主的亲生女儿吗

汉高祖的皇后吕雉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蛇蝎毒妇,关于她的故事,最著名的有:她残忍地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还把儿子刘盈带去参观,差点吓死刘盈;她还把她的“外孙女”,也就是女儿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嫁给了自己的儿子刘盈,也就是说,亲外甥女嫁给了亲舅舅,真是匪夷所思!然而,张嫣真的是鲁元公主的亲生女儿吗?咱们来理一理:公元前200年,因汉朝打不过匈奴,大臣刘敬建议把鲁元公主嫁到匈奴和亲,刘邦也同意了,可是吕后哭得要死要活,最后刘邦只得找了个女孩代替鲁元嫁去匈奴了。也就是说,公元前200年这一年,鲁元公主还没嫁人,如果嫁了人怎么又能被提议嫁去匈奴呢?而张嫣是公元前202年出生的,也就是说,张嫣出生两年后,鲁元公主还未结婚。鲁元公主后来嫁给了宣平候张敖。《史记》上说,张嫣是宣平候张敖的女儿,而没有说是鲁元公主的女儿,所以综合起来说,张嫣应该是张敖在与鲁元公主结婚前跟别的女人生的。这并不奇怪,刘邦在与吕雉结婚前,也跟曹氏生了一个儿子刘肥,而刘肥也可以称为是刘邦和吕后的儿子,因为吕后是刘肥的嫡母。还有一个证据,刘盈与张嫣结婚时,刘盈18岁,张嫣11岁,舅舅只比“外甥女”大7岁!鲁元公主的出生年月史书上没记下来,鲁元公主究竟比刘盈大多少也搞不清楚,但在公元前204年,楚汉之争时,刘邦不敌项羽,被赶得到处跑,坐着车跑嫌车太重,就把鲁元和刘盈推下车,后来部下又把两个孩子拉上车来,总算没被项羽捉去。那年,刘盈6岁,鲁元不知道多大,但还是被称为“孩子”,可见鲁元也没比刘盈大很多,怎么可能生出张嫣那么大的孩子来?所以说,张嫣应该是鲁元公主的丈夫张敖和别的女人生的,鲁元公主只是张嫣的嫡母,不是亲生母亲,因此张嫣与刘盈也并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名义上的亲戚关系。再者说,吕后那么疼爱鲁元公主,怎么可能把鲁元公主的亲生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呢?那不是乱伦吗?让女儿情何以堪?刘盈不愿与张嫣同房,那是因为刘盈一直把姐姐的“女儿”当亲外甥女看待,不想“乱伦”罢了。

为何刘邦要将鲁元公主嫁给张敖

对权力官场来说,婚姻就是政治。在鸿门宴前夕,刘邦为保住性命,拉拢项伯,而与项伯约为婚姻。可以推定,刘邦是以鲁元公主为筹码的。一则,政治盟约,为示诚意与敬重,得是嫡出子女,即是吕雉所出。而吕雉只有一子一女,即刘盈与鲁元公主。二则,鲁元公主要年长於刘盈。三则,当处於劣势的一方,主动提出欲结为秦晋之好,也通常会选择嫁女。

但随着楚汉关系的公开交恶,项伯对刘邦来说,已无利用价值,当然就不会再践守与项伯的儿女婚姻之约。前200年,刘邦陷於白登之围,后纳娄敬之策,而与匈奴和亲。吕后向刘邦哭述,不愿将女儿弃之於匈奴,便以宫女冒充公主嫁给了匈奴冒顿单于。而前199年,刘邦途经赵国,赵相贯高等因刘邦无礼於赵王张敖,而欲谋弑刘邦,其时,鲁元公主已嫁於张敖。故而,鲁元公主嫁於张敖的时间段,应该就在前200年-前199年。

而从年纪上来说,刘邦比赵王张敖要小几岁,而比韩信要大二十多岁。韩信、张敖、鲁元公主也算是同辈人。但为何刘邦将女儿嫁给了比较孱弱的张敖,而没有将之嫁给“世不二出”的韩信呢?

韩信一直想成为汉之“齐太公”(姜子牙),认为自己功劳大,刘邦必不忍夺其齐国。但韩信却成不了汉之“齐太公”,一则,汉初已经不像周初那样,必须分封诸侯,才能稳固自身的统治。二则,姜子牙不但是文王、武王之师,还是武王之岳丈(姜子牙之女邑姜为周武王的王后)、成王之外祖父,是周王室最为倚重的外戚。而韩信与刘邦的关系甚为疏远,游离於丰沛集团之外,故而,刘邦对韩信极不信任,曾数次袭取韩信的军队。

假使韩信被立为齐王之后,而在楚汉相持的过程中保持中立。刘邦为拉拢韩信,或许会将女儿嫁给韩信。但随着项羽被消灭,异姓王的势力便成为了刘邦的腹心之疾,而楚王韩信的实力最强。故而,在前201年,刘邦采纳了陈平之策,伪游云梦、执缚了韩信,而将之贬为淮阴侯。

此后,燕代之地的边患问题最为突出。匈奴趁秦末楚汉之乱,而蚕食北部边境。而燕代之地的诸侯,恐遭刘邦的剪除,也屡屡扯起反旗,并依托於匈奴。先是燕王臧荼,其后是韩王信(徙於代地,实则为代王)。刘邦之兄刘仲,曾被封为代王,也不能守其地。以及后来的赵相陈豨、燕王卢绾等等。皆说明了汉初,燕代之地边患问题的严重,而赵国位於燕代的后方。故而,稳固赵国局势至关重要,刘邦将女儿嫁给了赵王张敖。

鲁元公主是怎么死的

鲁元公主(?-前187年),名不详。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独女儿 ,西汉公主。和亲事件之后 ,嫁赵王张敖为妻,生子张偃,吕后封其为鲁元王,故鲁元公主又称鲁元太后;生女张嫣,吕后为巩固势力,借“亲上加亲“之名将其嫁给鲁元公主弟弟汉惠帝刘盈。《史记正义》中提到鲁元公主墓在咸阳县西北二十五里 。

吕雉独女鲁元公主下场如何鲁元公主是个怎样的人

鲁元公主表面风光,实则承受了一般女子无法想象的压力。史书对鲁元公主的记载虽然不是很详细,但从零星的史料中,我们大致可以还原她辛酸的一生。

鲁元公主是吕雉唯一的女儿,也是刘邦唯一的女儿,姓名不详。史书没有记载鲁元公主的出生年月,大致推算,她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13年,比汉惠帝刘盈大三岁。

姐弟俩幼年时,刘邦就因为私纵刑徒,隐匿芒砀山,吕雉还经历了受牵连入狱事件。那时候刘盈还是个奶娃子,鲁元公主的童年,就在这种惊恐的氛围中度过,她应该都不记得爹长什么样子。

秦朝灭亡后,刘邦获封汉王,本可迎来一家人的团聚,无奈项羽担心刘邦反叛,切断了刘邦迎接家人的路途。第二年,楚汉战争爆发,鲁元一家,再次被抛进生死难料的绞肉机。

汉三年,刘邦攻取彭城,9岁的鲁元公主,终于再一次见到爹。只可惜,一家人的团聚很短暂,刘邦五月份攻破彭城,当月就被项羽反击,五六十万大军输得光光。

兵荒马乱之间,鲁元领着6岁的弟弟,与家人失散。大概是命运之神怜惜,姐弟俩居然神奇地遇上了仓皇逃窜中的父亲。那位叫夏侯婴的叔叔,跳下马车,将姐弟俩抱上车,马车里坐着神色焦虑的刘邦。

夏侯婴甩开鞭子,死劲抽马屁股,项羽的追兵紧咬住不放,车声隆隆,马蹄当当,喊叫声连成一片。

刘邦急了,马车本来就跑不过马,车上坐了仨人,再加一个司机,这个速度早晚会落入项羽手中。心急如焚的刘邦,做出了让后人愤慨的举动,他推开车门,将一双儿女一脚踢下马车!

姐弟俩恐惧的哭叫声,惊动了夏侯婴,他不顾刘邦反对,停车下马,又将姐弟俩抱上车。又跑了不多远,刘邦再次下脚,并暴跳如雷,拔剑威胁夏侯婴。夏侯婴不为所动,坚持将姐弟俩抱上车。

好在刘邦命大,追赶他的丁公,被他几句话说动了,居然放了他一马!

姐弟俩虽然侥幸获救,可是母亲吕雉却落入项羽大营。我们无法想象,姐弟俩在对母亲惴惴不安的思念下,是如何与“虎爹”一起,度过了两年多的时光。

汉五年,楚汉战争结束,刘邦登基称帝了,吕雉也回到鲁元身边,那一年她11岁。也就在这一年,她被册封为公主,采邑鲁地,因为是大汉第一位公主,所以史称“鲁元公主”。

人生的头十一年,就经历了生离死别、死亡的威胁,和父亲的冷漠。估计今天的父母,宁愿一世清贫,也绝不会让子女受这个折磨。

那么,从这开始,鲁元公主是不是就能拨云见日,从此沐浴在和风煦日之下了呢?很不幸,鲁元公主又接连遭遇了种种不幸。

汉七年,刘邦遭遇了“白登之围”,差点交代在匈奴手中。回国后,刘邦接受楼敬的建议,准备把鲁元公主嫁到匈奴和亲。

在这件事上,吕雉表现出了强烈的母爱,她跟刘邦大吵大闹,日夜啼哭,坚决不同意。哪家孩子这么小遭遇这么多不幸,才过了两年舒心日子,又要毁了她的一辈子?

刘邦大概出于内疚,做出了妥协,以宫女冒充公主,与匈奴和亲,鲁元躲过了终生闻腥膻味的厄运。也就在当年,刘邦将年仅13岁的鲁元,嫁给了老朋友张耳的儿子,时任赵王的张敖。

这个婚姻其实也很“捂脸”,张敖时年41岁了,比鲁元大了整整28岁,且已经有了两个儿子。这个年龄差距,比刘邦与吕雉的落差还要大。很显然,为了政治需要,女儿的婚姻也是筹码。

鲁元嫁给张敖不久,生下一个女儿,民间称她为“张嫣”,正史没留下姓名,后来又生一子,叫“张偃”。

又过了两年,张敖突然被卷入谋反案下狱。这场案件,导致赵王府数百人受牵连,数十人自杀,狱中的严刑拷打,恐怖森森。好容易才过上安定生活的鲁元公主,再次陷入家破人亡的局面。

吕雉再次出面,请求刘邦饶恕张敖,刘邦毫不留情地说:“假如张敖坐上龙椅,他还会顾及你的女儿吗?”你女儿反正就这命,所以,我顾及她也没用!

好在张敖为人谨慎,身边有义士相助,国相贯高被打得体无完肤,坚决不肯诬陷张敖,一个人顶下了罪名。张敖因此逃过劫难,出狱后被削夺王爵,改封宣平侯。

汉十二年,刘邦驾崩了,那一年鲁元18岁。实在难以想象,在刘邦的灵柩前,鲁元公主的心情有多复杂。

父亲给她带来的磨难刚刚结束,那个深爱着他的母亲,又以“爱的名义”,给她带来新的伤害。

惠帝三年,吕雉做出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他令儿子刘盈,迎娶鲁元公主之女为皇后!让舅舅娶亲外甥女,被感染上“权力病毒”的吕雉,心理扭曲程度让人发指。

史书没有交代鲁元公主的态度,从人情角度不难揣度,让年仅8岁的女儿,嫁给自己的亲弟弟,我估计鲁元死的心都有。她应该从内心深处感到悲哀,感到恶心,同时又力不从心。

如果翻脸能解决问题,我想她一定会,可惜此时的母亲,代表的是皇权,是刘吕两个家族的利益,牺牲个人算什么?更何况,吕雉自以为这是为子女谋福利,没有丝毫负罪感。

六年后,被母亲折磨成病秧子的汉惠帝驾崩,14岁的“张嫣”成了皇太后。第二年,鲁元公主在

封地病逝,年仅26岁。

史书中的鲁元公主,苍白如木偶,或者说像一只任凭命运摆布的流浪猫。即便流浪猫也有感情,也渴望爱,鲁元身在政治之家,命运还不如流浪猫。

鲁元公主活了多少岁

鲁元公主,是刘邦和吕雉的女儿,也是刘邦唯一一个女儿,汉惠帝刘盈的亲姐姐。鲁元公主和刘盈出生的时候,刘邦还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人物,但是后来都因为刘邦成了皇帝,而当上了太子和公主。然而刘盈很年轻就因为吕雉的所作所为被吓死了,那么鲁元公主呢?鲁元公主活了多少岁,她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她的死因又是什么呢?

鲁元公主是刘邦的长女,其母为吕雉。她和母亲、弟弟刘盈在刘邦未起事时过着困苦的生活。刘邦作为父亲不事生产,还到处赊账,家中全靠母亲一人支撑。当刘邦起事后,他们的日子同样没有好过,由于朝廷对起义军的追杀,他们四处躲藏。当刘邦好不容易有了一定势力时,又得罪了比他势力更大的项羽。在逃窜中,身为父亲的刘邦为求保命,竟然将自己的亲身儿子和女儿都推下车,来拦阻追兵。

在刘邦终于打败项羽,登基称帝之后,鲁元公主和她的母亲、弟弟终于迎来了一丝转机,他们三人终于成为了这个国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太子和公主。但是长期的劳作让吕后容颜沧桑,不得刘邦宠爱,所以鲁元公主和弟弟虽然身份高贵但是仍旧过得战战兢兢。当匈奴和汉朝产生矛盾时,刘邦甚至还想让鲁元公主去和亲。

直到刘邦死后,吕雉成为国家最大的掌权人,鲁元公主的日子才过得完全安心。但是仅仅8年之后,鲁元公主就死了。那么好不容易得到安逸生活的鲁元公主怎么死的呢?

其实鲁元公主是病死的。长期的劳作、逃亡的生活,以及当上公主后常年战战兢兢的生活将鲁元公主的身体变得很差,在父亲和弟弟相继死后,她也不久于人世,撒手人寰了。享年‬25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