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出了哪些名人?如何评价刘琨_刘琨_编剧_生丝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徐润 哪些 刘琨 编剧 生丝

本文目录

  • 中山出了哪些名人
  • 如何评价刘琨
  • 如何看待《将夜2》豆瓣5.5的评分
  • 胡雪岩是李鸿章杀死的吗为什么
  • 沈万三与胡雪岩,哪个更有钱
  • 看过《将夜2 》1 - 8集后,你觉得怎么样
  • 《将夜2》评分低,剧组疑甩锅作者猫腻,你怎么看

中山出了哪些名人

中山出过很多名人,简要介绍几位。

▲杨殷(1892年8月-1929年8月30日),广东省香山县人(今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人)。1911年加入同盟会,曾任孙中山军政府卫队副官,兼大元帅府参军处参谋,1922年秋入党。他是省港大罢工的重要领导者之一和1927年广州起义的组织发动者之一。中共六大后曾任政治局常委,军事部部长,军委委员、主任等职。1929年8月30日被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他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杨仙逸(1891—1923),籍广东省中山市人),出生于美国夏威夷。被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1910年加入同盟会,考入哈里大学机械系,学习机械及兵器制造技术。1919年到福建漳州筹备组织我国第一支飞机队,任总指挥。1923年任命航空局长,兼任广东飞机制造厂厂长,领导制造了中国第一架飞机“乐士文”号。1923年9月20日在检查水雷时壮烈牺牲,大元帅府追认他为陆军中将。

▲吕文成(1898年5月—1981年),广东省中山市人。广东音乐作曲家、演奏家。1919年加入上海“中华音乐会”,后在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体育会音乐部主事,在天津、北京及武汉等地巡演,独唱粤曲《燕子楼》《潇湘琴怨》,领奏二胡曲《柳摇金》等,在乐器方面成功地制成了高胡。代表作品有《步步高》《平湖秋月》。

▲黄苗子(1913年—2012年1月),广东中山人。当代知名漫画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书法家、作家。曾任《新民报》副总经理,贸促会展览部副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等职。出版作品有《美术欣赏》《吴道子事辑》《古美术杂记》《画家徐悲鸿》《八大山人传》《画坛师友录》《艺林一枝》《货郎集》《无梦庵流水账》《青灯琐记》《风雨落花》《牛油集》《三家诗》《敬惜字纸》《苗老汉聊天》等多种。

如何评价刘琨

这是一个无聊文艺青年,变成悲情民族英雄的故事

刘琨年少时,曾与超级富豪石崇混在一起,在石崇的别墅金谷园中日夜聚会,赋诗作文,玩得很高大上,妥妥的文艺青年。参与金谷雅聚的还包括陆机、陆云、潘岳、左思这些名士,共二十四人,称为“金谷二十四友”。当时秘书监贾谧参管朝政,“金谷二十四友”都降节奉事贾谧,刘琨自然也不例外,显得没什么气节。

图:明代仇英《金谷园图》

也许是“八王之乱”和异族入侵造成的动荡和离乱带来的触动,刘琨发生了本质的蜕变。永嘉元年,刘琨被执政的东海王司马越表奏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领匈奴中郎将。当时并州长期被匈奴侵掠,并已被刘渊建立的匈奴汉国隔离,郡县残破,人民饥馑,不能自保。刘琨不避艰险,义无反顾地赴任。其实司马越安排刘琨去并州,只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倒说不上有多少为国家打算的动机。但刘琨其后却以为国守土为己任,没有随晋室南渡,一直坚守绝境,与当初在金谷时攀附权贵以求发达的作为相比判若两人。

刘琨出任并州刺史,一开始只是个光杆司令,一路募兵转战而行。由于道路阻隔,九月末出发,十二月才到上党壶口关。见到并州惨淡萧条的情形,刘琨上书请求西晋朝廷拨谷五百万斛、绢五百万匹、绵五百万斤。朝廷倒是答应了,只是当时多半没有这么多家底。就算拿得出,在当时洛阳与并州中间乱得一塌糊涂的局势下,也没办法输送到并州。朝廷答应拨付的物资既然是空头支票,刘琨在并州便基本上只能靠白手起家,也真是难为他了。

当时并州虽然残破,但外围形势却还不算太糟糕。南边是主要敌人刘渊的匈奴汉国,北边拓跋鲜卑的代国还比较友好。东北的幽州刺史王浚虽然骄横,总还是自己人。东边的冀州地面,汲桑、石勒虽然战败了冀州都督司马腾,但被兖州刺史名将苟晞牵制。因此,虽然底子很差,但也不是没有作为的余地。如果以拓跋鲜卑为援,站稳并州根据地积蓄力量,发展壮大,也有希望在乱世中占得一席之地。

然而少年时期的文艺生活,让刘琨养成了喜好浮夸和恃气傲物的习惯,做事率性而为。要是在太平盛世,可以稳稳地做一位名士。而在乱世中,要想在各方势力中顺势而为,这样的性格特点和行事风格是不适合的。刘琨到并州后,借助拓跋鲜卑的力量与刘聪、石勒等势力对抗,失败后丢掉了并州根据地,不得已投靠段部鲜卑意图东山再起,却不幸卷入了段部的内部斗争被囚禁,最终受到猜忌遇害。刘琨似乎一直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和经营方略,有点像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这倒也带有文艺青年的风格。不能说命运不眷顾,也不是没有机会,但都是由于自己的失误而没有把握住,反而便宜了对手。

刚到晋阳时,刘琨收拾残破,整顿秩序,带领民众发展生产,防御寇盗。那段时间刘琨不辞劳苦,亲自安抚慰劳返回家园和前来投附的民众,很受支持和拥戴。刘琨还秘密派人离间刘渊汉国各种族部落的关系,吸引了万余小部落前来归降,壮大自己,削弱对方,发展势头很不错,甚至逼迫刘渊从距离晋阳只有三百里的离石迁走,到蒲子另外筑城。

可惜刘琨不能坚持,不久就开始放纵性情,导致虽然每天有不少人归附,同时却也有数量相当的人离散。用人则更是随意,在当时强敌在侧,如履薄冰的形势下,居然还凭自己的喜好根据文艺才能用人,一名叫徐润的人因为精通音律而受到重用,得以干预政务。而这一任性的做法最终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永嘉六年,徐润诬陷奋威护军令狐盛,刘琨不做调查便处死令狐盛,导致令狐盛的儿子令狐泥叛逃投靠刘聪,自己的底细全被对方知晓。刘聪抓住刘琨率军抵御雁门乌丸的时机,派刘粲、刘曜乘虚进攻晋阳,太原太守举郡投降。这一战让刘琨损失惨重,四年来的苦心经营的积累化为乌有,老营丢了不说,连父母都遇害了。后来虽借拓跋猗卢的力量反攻夺回晋阳,但民众已被刘曜掠走,大好形势毁于一旦,只好移镇阳邑从头再来。

建兴四年拓跋鲜卑发生内斗,拓跋猗卢死,部落四散,都归附了原先在拓跋猗卢那里当人质的刘琨之子刘遵。刘遵与箕澹等人带领拓跋猗卢的部众三万人、马牛羊十万归附刘琨,这一从天而降的大馅饼,让刘琨实力大振,又有了和敌人相抗的资本。然而刘琨对战争关乎生死存亡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把战争看得太容易,军事决策过于草率,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行动,轻易送掉了大好局势。

当时石勒进攻乐平,太守韩据向刘琨求救。箕澹认为新得到的人马久在蛮荒之地,无组织无纪律,现在就用来打仗是不行的,建议刘琨先凭险稳守,休养训练,条件成熟后再出战。刘琨头脑发热,错误估计自己的实力,不听劝告执意出战,并且还是全军出动。结果被石勒据险设伏,全军覆没,刚刚得到的一点本钱还没有焐热,马上又赔得精光。这次比上次丢晋阳更惨,正好碰上大旱,连并州根据地都待不下去了,被迫投靠幽州刺史段部鲜卑段匹磾。这一来成了寄人篱下,以后再要翻身可就更难了。

事实上已经没有以后了。此时段部鲜卑已经出现内斗,段匹磾因兄死而去奔丧,刘琨派其子刘群陪同,段末柸趁机发动袭击,打败段匹磾并俘虏了刘群。段末柸许诺让刘琨担任幽州刺史,和自己一起对付段匹磾。不料刘群写给刘琨的信却被段匹磾截获,刘琨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段匹磾拘禁。由于刘琨的声望太高,深受部下和民众拥戴,引起了段匹磾的猜忌,最终还是被杀害,真是被儿子坑爹了。

在与刘聪、石勒多年的相持中,因为实力一直无法壮大,刘琨基本处于防守态势,勉力支撑。在外交结盟方面,刘琨缺乏手段,只是兜售情怀,不谈利益,试图通过输出价值观来施加影响,策划的多次联合军事行动,都是从道义方面来号召盟友。在乱世纷争中,大家都是无利不起早,不啖之以利,终究无法成功。这种做法,在乱世靠实力说话的丛林法则下,毫无疑问只能是理想主义。

拓跋猗卢还算是比较够义气,多次给予支持,段部鲜卑则渐渐不吃这一套。建武元年刘琨与段匹磾约段疾陆眷、段涉复辰、段末柸各部共同进攻石勒,段匹磾的堂弟段末柸就认为这种联合行动有好处都是段匹磾和刘琨的,没有必要白出力气,并劝说段疾陆眷、段涉复辰各自退兵,导致联合行动无疾而终。

刘琨甚至还天真到想通过书信招抚石勒,他派人送还石勒失散的母亲,劝说石勒归顺晋室。文章写得很漂亮,晓之以理,动之以义。石勒作为一代枭雄,当然不会买账,嘲笑这是腐儒的理解,回赠名马和珍宝,客客气气地予以谢绝。

当年刘琨跟着祖逖一起闻鸡起舞,二人意气相期,都是慷慨有志节,不甘落于对方之后。刘琨闻听祖逖被起用,曾对人说自己枕戈待旦,志在驱除逆虏,常常担心祖逖走在自己前面,心情急切可见一斑。但遗憾的是,刘琨并不具备相应的才干,对手又都是枭雄人物,注定只能成为一位悲剧英雄。作为一名将领,让刘琨知名于后世的却不是因为战绩,而是因为失败的悲情,真是令人唏嘘。当中原板荡,神州陆沉之际,刘琨以匡扶国家为己任,慨然逆行赴任边朔抗击异族敌人,成为晋室朝廷中的一股清流。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和豪情,确实值得敬佩,后人也对刘琨报以极大地同情,并对其表现出来的风度十分仰慕。胡笳退敌的故事,大约也是后人出于对刘琨的敬仰而创造出来的,算是为刘琨的战斗生涯增加一些亮点。

最后附带再提一句,刘琨的诗写得不错。张宇那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月亮惹的祸》,歌词里有一句“再怎么心如钢铁也成绕指柔”,就来自刘琨的诗。刘琨在被段匹磾拘禁时,写了一首《重赠卢谌》。最后一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短短十个字,把穷途之际壮志未酬的遗憾和忧愤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英雄末路时的强烈悲壮气氛,慷慨激昂中透出无限凄凉。闻鸡起舞的热血青年,与敌人血拼了十余年,那种坚如钢铁的意志在最后时刻突然化为绕指柔情,读来令人肠断。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手挥五弦”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如何看待《将夜2》豆瓣5.5的评分

《将夜2》开播至今已经足足两周,迟迟不公布的豆瓣评分也终于公布,5.5分的成绩确实低得出人意料,从《将夜1》的7.5降到《将夜2》5.5,谁应该为这场滑铁卢买单?

导演:杨阳

《将夜2》的导演依然是《将夜1》的导演杨阳,在《将夜1》播出时,还非常佩服杨阳身为一个女导演,居然可以拍出《将夜1》这样的特效大剧。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在电影界一直流传着这句话,把这句话运用到整个影视剧行业也同样依然适用。导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片的整体质量和艺术造诣。

《将夜1》的成功,杨阳导演无疑是最大的功臣。《将夜2》的口碑滑铁卢,杨阳导演也有无法逃避的责任。导演作为影视剧第一人,在作品失败时无疑该第一个出来反思问题所在。

参演《将夜1》的部分演员退出剧组之后,导演新找来的演员显得不尽人意。王鹤棣接替陈飞宇成为宁缺,新版宁缺给人一种现代偶像剧的感觉。替换叶红鱼、李渔、陆晨迦的三位女演员,也都是不知名的素人。

新版叶红鱼不但没有继承孟子义版本的绝美,反而让人十分出戏。唐王、王后、李渔、亲王等几个主要角色也相继换人,就连禁军统领徐崇山都换了面孔,所以所整个唐国宫殿已经是物是人非。

演员更替本是情有可原之事,但问题在于《将夜1》以上的这些演员都非常优秀,只有陈飞宇是新人,但因为从小家庭艺术氛围很好,也使得陈飞宇出演的宁缺非常成功。

而《将夜2》换上的这些演员,不但使得角色风格大变,同角色演员之间,戏路也是大相径庭。完全无法从新旧演员中找到重合的影子,更让人费解的是像叶红鱼、李渔、陆晨迦这样的重要角色都换成了素人。

不免让人开始猜测其中暗藏的猫腻,素人出演重要角色,显然不是杨阳的心愿,这样的怪象又像极了娱乐圈潜规则。不管杨阳导演是否刻意这样安排,但她作为导演也必须承担起这一重大失误的责任。

编剧:杨阳

《将夜1》的剧本是由具有十多年从业经验的女编剧徐润,和原著小说作者猫腻共同完成,这无疑是最完美的搭配。一个最擅长写剧本,一个最了解原著。

《将夜1》播出期间,不止打戏部分让人目不转睛,就连文戏部分也无可挑剔,每个更新日早早的守在屏幕前,观看时连一秒都不忍快进。

《将夜1》的每个人物都具有极强的张力,如同是现实存在,虽然该剧题材涉及天马行空的玄幻,但作为观众还是非常愿意相信将夜世界的“真实性”,这就是古装玄幻剧的最好表现。

《将夜1》在剧情上的巨大成功,无疑剧本占很大的功劳,徐润和猫腻的珠联璧合,在一开始就注定了该剧的极度不凡。

《将夜2》的编剧,既没有徐润,也没有原著作者猫咪,而是导演杨阳自己拿起了笔。《将夜2》开播至今,剧情槽点满满,不符合原著设定逻辑的地方层出不穷,可见这次剧本改得非常之差。

从《将夜1》剧本的无可挑剔,到《将夜2》剧本的漏洞百出,可以窥见的是该剧制作班底的薄弱,给人一种山寨的挫败感。

广告:层出不穷

《将夜2》中出现了大量的广告,而唐国书院更是成为了一块铁打的广告位。随处可见的某坚果广告、特意为了某自热火锅而设计的剧情,给人一种极其生硬的感觉。

《将夜2》制作班底大缩水,就连导演都兼职起了编剧,而一些重要演员更是直接找了素人,从制作成本来看,《将夜2》应该会比《将夜1》少很多。

按照常理分析,《将夜2》是《将夜1》巨大成功后的商业再生品,从制作难度来说拍《将夜1》时基本都已克服,而资金维度也应该更加充盈才对,而《将夜2》在接了更多的广告费之后,不但没有百尺竿头,反而整个垮掉了。

不知道是不是创作者们初心已改,还是他们认为借助《将夜1》的口碑《将夜2》也会成功,显然从现在看来,观众并不愿意为《将夜2》买单。

总结: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将夜2》口碑滑铁卢的罪魁祸首就是导演兼编剧杨阳,或许她选素人参演主要角色也有自己的苦衷,但从目前看来,至少《将夜2》现在的水平远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

胡雪岩是李鸿章杀死的吗为什么

李鸿章身为清廷重臣,而胡雪岩不过是小小的官商,两者完全不是一个体量,李鸿章犯不着自降身份杀他。但胡雪岩被抄家后含恨而死,却与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政治斗争有直接关系。

自从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完全继承了曾国藩的衣钵,不仅以直隶总督身份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更是将曾系的大本营两江收为淮系的后花园。

李鸿章势力的膨胀让慈禧警觉,1881年10月28日,朝廷正式发布任命,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朝野都知道左李不和,这时候让左宗棠当两江总督,明摆着是对付李鸿章。

左宗棠到任后确实多方清理李鸿章留下的势力,先是让其得力助手胡雪岩彻查江苏厘金,江苏的厘金用来供给驻守江苏的淮军,彻查厘金这是要掐住淮军的脖子。

其后左宗棠在李鸿章经营两江的大本营上海动刀子,借胡雪岩为采办江南制造总局枪械事宜,吞并这个北洋的军工重业。

刀刀砍在北洋淮系的脖子上,李鸿章焉能不恨。

作为李鸿章的得力马仔,有名的官商盛宣怀,自然要帮恩主谋划搬倒左宗棠。

左宗棠油盐不进,行事光明,要倒左必先除掉胡,胡雪岩跟随左宗棠二十来年,为左宗棠凑错军饷,处理各种人情往来,拿掉他基本上就等于废去左宗棠的左膀右臂。

自左宗棠署理两江以来,胡雪岩的商业帝国也在两江遍地开花,也与外国资本有了激烈冲突,首当其冲的便是在生丝生意上。

为了获得生丝的定价权,胡雪岩发起了对抗外资的民族商战,先借助两江总督的政治权利加收“茧捐”,增加了洋人的成本。其后大肆吃进各地收来的生丝,妄图垄断生丝出口,让洋商无丝可用,逼迫他们认输。

为了赢得这场豪赌,胡雪岩前前后后总共花出去2000万两白银,几乎押上他所有身家,成则控制生丝贸易,输则身败名裂,跌入地狱。

盛宣怀通过电报局得知胡雪岩正在疯狂收购生丝,知道了胡这场商业豪赌,明白了这是一次彻底弄垮胡的机会。1880年李鸿章开始奏请开设电报局来,各地建设的电报线都归电报局管辖,而盛宣怀任电报局总办,掌握这等利器,从倒胡的开始,盛宣怀就赢了。

盛宣怀也着手收购生丝,在胡与洋商僵持时,将囤积的生丝抛售,立马让胡雪岩手中的生丝成了烫手山芋,更要命的是正好意大利生丝丰收,生丝不再变得紧俏,胡雪岩手里挤压大量生丝无法变现,自身阜康钱庄空虚,资金链吃紧,稍有风吹草动,就有破产的风险。

很快盛宣怀开始吹风了,乘机指使上海道台以一笔到期公款为由头要求提现,同时放出风来要清查一些钱庄的不法行为,引发储户恐慌,储户惊慌自然拼命提钱,挤兑潮来了,雪崩!

最后再有人上书朝廷,禀明阜康钱庄倒闭,请朝廷追讨欠款,这时候即使是左宗棠也救不了胡雪岩了。

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廷再下谕旨,将胡雪岩革职,并让左宗棠追剿胡雪岩欠款。光绪十年正月初七日(1884年2月3日),清廷再次下旨催促左宗棠加紧清理。左宗棠只能派人查封胡雪岩在杭州的当铺、商号等,并向清廷奏报。

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即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胡雪岩败在盛宣怀手中一点都不冤,盛的商业运作手段和见识可是要高还属于旧式商人的胡雪岩。

在倒胡的同时,盛宣怀还着手清退轮船招商局的民间资本,那一手玩的堪称经典。

李鸿章成立轮船招商局之初,因资金问题,改以官督商办募集资金,大商人徐润经手招集的股金占招商局全部资本一半以上,徐润为招商局会办,经营有方,获利颇丰。眼见招商局形式大好,官府当然起了清退民股的心思,只是民股占据七成,招商局形势大好,在上海股市也是绩优股,靠市价收购显然不可能,这时盛宣怀出场了。

1882年开始上海房地产业繁荣,徐润趁机融资220多万两,涉足房地产业,可惜1883年适逢清法战争爆发,法国军舰驶抵吴淞口,并扬言要攻打江南制造局,于是上海发生了巨大的恐慌,地产大跌,各洋行、钱庄催要钱款,徐润被套牢。

此时盛宣怀放出各种内幕消息,什么徐润挪用招商局16万资金、借招商局信誉非法融资等等,市场恐慌,招商局这个上海股市的龙头股应声下跌,发行时票面100两的股票,已经跌到30多两。

到这时候该杀猪了,盛宣怀奉命查处徐润挪用的16万白银,徐润被房地产套牢哪有钱赔,只能按当前股市作价把手里的全部股份抵押,但还是不够,又将正开发的房产项目全部折抵即时市价赔给招商局,这简直都是白菜价。官府用了区区16万就收购了徐润的全部股本,还外加房产项目。不但如此趁股价低,官方再抄底,很快官股就占到了五成以上,简直是空手套白狼。

等市场繁荣后,不论股票还是房产,招商局赚大发了。

沈万三与胡雪岩,哪个更有钱

胡雪岩,这位绝对是值得提的。因为在明朝的时候胡万三在在国家内修筑了很多城墙,而当时胡雪岩,出钱帮助政府收下了新疆地区,绝对是比较有名的商人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人物,他本来是一个钱庄的打杂的,据说当时老板并没有孩子。而且这一个人,他特别的勤奋,对于工作十分负责。等老板去世之后,整个钱庄就归属他了,一直都是他在管理,也算他的第一笔钱了。要知道在当时做生意特别的难,但是他的眼光还是挺高的,后来他跟左宗棠交了朋友,而且有很深的感情,并且被重用。当时有了这一个靠山,他可以说是帮助了很多。就比如在洋务运动当中,他出钱请了外国的一些工程师,因为当时国家比较穷,买不起相关的设备,这些费用都是他来出的。

当时还有个情况,左宗棠是要准备拿下新疆,但是遭到上面反对,所以资金特别短缺。后来还是这位人物,到处想办法筹资金,然后还像银行贷款。到了后来新疆就被拿下了,为了显得他的功劳,清政府把所有的生意都交给了他,与外国人交易都是由他完成,就因为这样的工作,让他成功坐上了首富的位置。

当时的商场变化非常的剧烈,虽然他特别的富裕,但是后来还是因为一些原因被抄家了。因为上次收复新疆的事情,左宗棠与李鸿章闹下了矛盾,然而李鸿章背后是慈禧,所以左宗棠也就败了。后来这位胡雪岩,他也走向了结束生意一直走下坡路,慢慢的倒闭了,最后还被抄了家。

看过《将夜2 》1 - 8集后,你觉得怎么样

《将夜》第一季的播出还是相当成功的,当时被誉为改编最成功的IP大剧,豆瓣评分高达7.5,直到最近《庆余年》开播才取代了它的位置。而《将夜2》目前已经开播,一口气放出了8集,无论是剧粉还是原著粉都急不可耐地想一睹为快。

然而真实的观影感受实在是一言难尽,豆瓣评分虽然还没有出,但是基本可以判断6分是一条槛。打一星的太多,如果让我打,最多也就打两星,加的那一星是因为主线剧情基本没有大的挪动。

《将夜》第一季大获成功,第二季按理说应该是追加投资精益求精才是,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有人说口碑下滑是因为换角,其实这还不是核心因素,就我个人的理解换了编剧才是大事!

《将夜》第一季的编剧是徐润,猫腻也参与。但是第二季居然没有编剧署名

第二季的编剧没有署名,你没有看错,为什么编剧没有署名呢?这个就耐人寻味了。而第一季的编剧徐润是《康熙微服私访记5》的编剧。

刚开始看《将夜2》的时候,真的让人感觉特别的奇怪,感觉好像和《将夜》不是同一个团队制作的感觉,而且绝对不是换了演员那么简单,是一种整体降质的感觉。

为此专门对比了两季的幕后班底,导演一样、制片一样,唯独编剧这一栏是不一样的。编剧有多重要无需多言,第一集的故事节奏张弛有度,而第二季感觉故事推进地非常地赶,感觉就像在看流水账。

显然编剧的更换是致命打击。

换演员的影响,没有换人设的影响大

其实演员换了没什么,但是同一个角色人设性格都换了,就有点离谱了,让人很难接受。

1、男主角宁缺

换成王鹤棣本身没有大问题,其实陈宇飞的演技也就那样,只是先入为主。但是毕竟是上下集的关系,男主性格的继承是很关键的,但是显然导演没有注意到这个方面,其实这个很要命。

因此看弹幕,就能看出观众对男主角多不满意,其实不是对王鹤棣不满意,而是对于男主人设的改变非常不满意。原来的高冷幽默,直接降了N个等级,原来的宁缺给人感觉智慧过人,第二季的宁缺就是个愣头青、傻帽。

2、西陵女神叶红鱼

这个换角真的太有问题了,大大的降质。叶红鱼是西陵出了名的冷艳美人,绝对不是长这个样的,其实第一季孟子义就演得相当不错。但是这一季的不知道是什么鬼,不是装酷就叫冷艳,现在全身上下只剩下冷了。

3、唐皇一家

这个也算绝了,第一眼看到唐皇一家在皇宫接见宁缺的时候,就一个观感,全是跑龙套,真的连一个有灵气的演员都找不到了吗?剧组的经费就这么紧张?

换了人也就算了,唐皇是一国明君,温文尔雅的背后藏着天下,黎明的把握就非常到位,不怒自威。然而保剑锋演的这个是哪门子唐皇,一点皇帝气质都没了。

4、隆庆王子

隆庆王子人没有换,但是人设换了。隆庆王子黑化以后,变成一个会正常说人话的人了,和原来那个说话慢吞吞气质忧郁的王子完全不沾边,从一个王子变成了一个普通素人的感觉。

制作精细度明显降低

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一季的制作精细度明显下降,最典型的就是在第一季人气很高的莫山山,同一个演员,在这一季变得一点都不仙气了。

第一季里的莫山山仙气十足,性格好,武功好,大家都狂热煽动宁缺应该和莫山山在一起。然而到了第二季,感觉不单单换了编剧,造型师都换了,明显降了不止一个档次。

第二季莫山山的刘海明显出了问题,非常的难看,仔细看还可以看出来发质干燥,一点仙气都不剩了。这还仅仅是一个例子,其实你把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整体画质做比较,就能发现第一部的色彩要明显锐利许多。

有人说特效是优点

有人说特效是优点,这只能说是真的没啥优点可以说了,但是观众难道看剧是为了看特效表演吗。而且还是延续了第一季群众演员超级少的尴尬,让很多场面看起来都相当滑稽。

盂兰节事件本来是个很精彩的大事件,可以说是气势磅礴,结果拍成了个啥,盂兰铃响的时候本来会有神光移动追杀,咋就拍成了一堆乌鸦围着桑桑转,啥意思。

赶时间的粗制滥造,过度商业化的产物

要说《将夜2》为什么会成为劣质品,个人认为还是过度追求商业利润所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这么着急把第二部做到这个程度就推出,难道真的想靠流量演员赚取流量利润?还是想凭借猫腻的《庆余年》继续带热度?

真的是想多了,今天的观众已经非常理智和挑剔,这样的作品只能砸口碑,未来的发展几乎已成定数。这部作品有没有可能成为“真香”定律的后发力作品?一个字,难!

结语

坦率地说,第一部的《将夜》还是不错的,剧情有意思,制作精良。而看到这部续作,真的失望至极,一个大好IP就这样被毁,可惜了。

《将夜2》评分低,剧组疑甩锅作者猫腻,你怎么看

《将夜2》播出之后,一直不断遭到大批观众的质疑,有不少观众连第一集都没看完,接着就果断弃剧。如今该剧已经开启点播模式,从已播剧情来看,确实是槽点无数。5.3的豆瓣评分,也几乎没有观众喊冤。

《将夜2》质疑不断

《将夜2》在这样口碑暴跌的情况下,最恰当的做法因该是正面向观众道歉,而不是通过歪门邪道来抵挡舆论的压力。

众所周知,《将夜2》的创作团队与上一部比起来,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缩水严重,不仅陈飞宇、孟子义、黎明、童瑶这样的主要演员全部流失,就连参与剧本创作的两大编剧徐闰和猫腻(原著作者)也不再继续合作。

因此,《将夜2》播出之后,剧情崩、演技崩,乃至于整部《将夜1》铺垫的角色也统统人设崩。在《将夜2》开播之后,剧情、演技都已然成为板上钉钉的事,然而片方却开始改起了作品资料。

片方甩锅原著作者猫腻

《将夜2》的编剧是该剧的导演杨阳,因为杨阳的专长是影视执导,对于写剧本她确实很不擅长。《将夜2》的剧情设计突兀,逻辑也并不严明,与原著之间的联系渐行渐远。这些痛点的根源无疑就是编剧自身的问题。

而在豆瓣网上的资料显示,《将夜2》的编剧一栏出现了猫腻的名字,而此前的信息中,根本就没有编剧这一栏,在演员列表中,更没有两位新演员刘珂君(饰演叶红鱼)和王慧歆(饰演陆晨迦)。

显然,原著作者猫腻并没有参与《将夜2》的剧本创作,如此看来片方是想将“剧情烂”的锅直接甩给猫腻,片方的这一出,确实有点不厚道。

影视片段不会骗人,在《将夜2》的每集视频开头,依然写着“导演/编剧 杨阳”,显然在《将夜2》制作期间,片方还没有想到拉猫腻来挡枪,可能当时更没想到的是,《将夜2》播出之后,在观众之间的反感会如此之大。

《将夜2》遭到如此多的质疑,根本原因还是这部剧破灭了太多观众的预期,《将夜2》如今也只能算得上大众市场的二流水准,从神坛的跌落,确实让太多人唏嘘。

反观《将夜1》的巨大成功,无论是演技、剧情、特效、配音、服化道都无可挑剔,几乎每一点都做到了极致的水平。可以说《将夜1》开创了中国玄幻剧的之最,而就是这样一个剧组,同一个导演却又两年后,拍出了槽点无数的《将夜2》。

《将夜2》的水平回归尘土,仿佛《将夜1》如同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自欺欺人?

而如今,片方面对一片质疑声,却悄悄的改起了影视资料,用原著作者来背“剧情烂”的锅,这样做也许只能忽悠那些涉世未深,或者对此剧没有深入了解的观众。

而对于像小编这样,从头关注到尾的观众来说,片方找人挡枪的做法确实是自欺欺人。没有反思问题的根源,不引以为戒,这样砸IP、毁经典的事情后面还会再次发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