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时间是处于寒冷期还有为什么?柳宗元《江雪》笔下的蓑笠翁他他在寒冷的江面上,能钓到鱼吗,钓的是什么鱼_气候_公元_寒冷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寒冷 哪些 气候 公元 寒冷

本文目录

  • 历史上有哪些时间是处于寒冷期还有为什么
  • 柳宗元《江雪》笔下的蓑笠翁他他在寒冷的江面上,能钓到鱼吗,钓的是什么鱼

历史上有哪些时间是处于寒冷期还有为什么

关于“历史上有哪些时间是处于寒冷期”这个问题,的确有些难道。

按照现有资料,我国第一个寒冷期,是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这段时间内,也就是历史界公认的“西周寒冷期”。

据《竹年纪年》记载,春秋战国的周孝王时期,长江、汉水冻冰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气候确实比现在的气候寒冷的多。

第二个寒冷期,大约是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600之间,也就是史学界所说的“东汉、南北朝寒冷期”。据史料记载,这第二个寒冷期,是在公元四世纪前半期达到极寒顶点,也就是最冷的时期。

据《资治通鉴》记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地区,从昌黎到营口这一段地带,连续三年,不分春夏秋冬,四季所有时间都是结冰期。冰面上可往来车辆和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冬季大约低2到4度。

第三个寒冷期,是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也就是南宋、北宋时期。在此期间,公元1111年,太湖水全部结冰,冰面上可以通车。公元1110年1178年,福建省福州市的所有荔枝树,曾经两度全部冻死。

第四个寒冷期,是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也就是史学界所称的“明清严寒期”。在这个期间内,其中,公元1329年,太湖水凝结的冰凌,竟然厚达好几尺。太湖地区所有橘子树全部被严寒冻死。公元1493年,淮河流域天降的一场大雪,竟然从当年的九月份,一直下到第二年的二月份才慢慢停了下来。洞庭湖水面整个变成了“冰陆”,车马畅通无阻,任由踩踏,犹如陆地。

另外,我国历史上,除了这四个寒冷期之外,还有四个温暖期。据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在《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论述,第一个温暖期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即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商时期这一段。第二个温暖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也就是从东周到秦汉时期。第三个温暖期,是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也就是隋唐时期。期间公元650年、678年、689年这三年的冬季,长安城内,既没有下雪,也没有结冰。第四个温暖期,是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即宋末、元代温暖期。1225年,道士丘处机在北京长安宫作《春游》:“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可见当时的气温有多高。

至于说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极寒、极暖气温差异,这是由许多因素构成和决定的。

首先,是时间差异性。因为气候包括气温和干湿状况两大基本构成要素。宇宙自有其自身运行规律,我们的地球也同样如此。地球在其自转和公转运动中,既有其规律性,也会有许多不规律性。加上内部地震变迁、海水潮涨落作用,还有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气温、环境的差异和改变。

其次,是空间差异性。太阳辐射、下垫面、大气环流及人类活动。这四大影响因子相互作用,决定了气候的不断变化。加上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辽阔广大的面积、复杂的地理地形,也支配着气候的环流因素,决定了我国气候的变化。

另外,地球上气候的波动,和太阳辐射的强弱也有关,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轮回,寒、湿、热三个地带的差别,都是由于太阳辐射强弱不同造成的。我国领土面积广大,北起黑龙江,南到曾母暗沙,南北跨越49个纬度,包括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带六个热量带,其中又以温带、暖温带、亚热带面积最大,决定了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和气候变迁的空间差异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从海陆位置上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由于地表热量状况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温压场,从而产生明显的季风环流。从地形上看,海拔的不同,也造就了气温的较大差异。东南沿海地带几乎和海平面相差无几,西北地区则有数千米。比如海拔高度四五千米的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既得不到太平洋的湿润气候,又被喜马拉雅山切断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通道,指使我国西北地区变成沙漠性的干旱气候。加上西伯利亚冷气流向南入侵,形成强大的寒潮,影响了西北部大半个地区,加大了我国各地的空间差异性。

从南北山系看,比如秦岭、淮河一线,又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因此,在我国,气候由东向西,依次渐冷,森林、草原、荒沙、沙漠依次出现。从而形成了东西南北气候的迥然不同。最大的特点是,形成了中国东南和中国西北气候的自然分异。这种气候变迁的空间差异性和时间差异性交错运行,对每一个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时空的差异,气温的极寒、极暖,不仅影响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同时也间接地影响了我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方面。

柳宗元《江雪》笔下的蓑笠翁他他在寒冷的江面上,能钓到鱼吗,钓的是什么鱼

《江雪》是柳宗元的一首五言绝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诗人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一首诗。

诗人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了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诗中的:蓑~蓑衣,南方的一种用蓑草或棕叶制成的,可以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雨披。北方则是用茭草制成的。

笠~斗笠。用竹篾等材料编成制作的可以遮雨遮阳的帽子。

诗中的“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词,山中本来应该有鸟,路上亦是有行人,但是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却是“鸟飞绝“,“人径灭“。虽然未曾写出一个“雪“字,但是通过诗人用鸟飞绝、行人绝迹的景色,渲染出来一个天寒地冻的境界,似乎可以看到漫天白茫茫的大雪。

后两句描绘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而这个渔翁,显然即是诗人的自身写照。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少时勤奋好学,十三岁即有文名,二十岁中进士。是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革新失败后,由礼部员外郎贬为邵州刺史,未到任即加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

这首诗即是诗人在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反映了诗人悲观愤懑,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这首《江雪》,和另一首《渔翁》,均为风格疏淡明快,脍炙人口的传世诗作。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其在文学上以散文成就最大。《捕蛇者说》、《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等均为名篇佳作,《永州八记》被视为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典范之作,历千年而传诵不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