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子被打入冷宫之后,一般是怎么度过余生待遇怎么样?故宫中的冷宫为什么不对外开放参观_冷宫_妃子_打入冷宫

本文目录

  • 妃子被打入冷宫之后,一般是怎么度过余生待遇怎么样
  • 故宫中的冷宫为什么不对外开放参观
  • 《甄嬛传》的丽嫔为什么突然被打入冷宫
  • 为何故宫中“冷宫”不给参观,里面有什么
  • 古代的妃子一听被打入冷宫就显得无比绝望,冷宫到底有多可怕
  • 故宫中的冷宫在哪里

妃子被打入冷宫之后,一般是怎么度过余生待遇怎么样

我们在看一些宫斗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某个妃子因为失宠或者做错了事情,被皇帝打入冷宫,最后郁郁而死。那么冷宫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呢?

其实冷宫并没有特定的地址,在皇宫里也没有特意标明那一座宫殿是冷宫。皇帝说哪里是冷宫哪里就是冷宫了。不过冷宫,顾名思义,一般都是皇宫里年久失修的破房子。

妃子被打入冷宫之后,一般是怎么度过余生呢?待遇又是怎么样呢?

冷宫之所以称为冷宫,是因为冷宫多是远离后宫人群、地方狭小,破旧不堪,没有人气、冷冷清清。更因为被打入冷宫的妃子再也见不到皇上,绝大部分都难以再有出头之日。

被软禁在冷宫中的妃子,衣食住行各种条件都极其恶劣,有的生活条件还赶不上宫中最低等的下人,甚至还会因为被曾经得罪过的仇人私自搞点小动作而遭到虐待。

落差如此之大许多嫔妃是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的。肉体上的摧残是小,心里的摧残更大。皇宫里的女人心机,我们在许多宫斗剧中都看到过。打入冷宫了还不算解决了取而代之的隐患,还会有人想到怎么去彻底解决这个人,所以打入冷宫的嫔妃时时刻刻都在担心遭到杀害。

身心都受到重创的人,在冷宫当中也自然不会有啥好结果,所以被打入冷宫的妃子大都是活不了多久的。

故宫中的冷宫为什么不对外开放参观

不开放冷宫,我认为有四点原因。

1.冷宫怨气太重。

冷宫是皇帝嫔妃关押的地方,要知道,进入冷宫的嫔妃,都是精神疯疯癫癫,最后含恨死去的。传说光绪的珍妃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就被慈禧等人逼得投井而死。可见冷宫有多少冤魂。

2.冷宫年久失修。
给这些疯疯癫癫嫔妃住的地方,肯定不是什么好地方,也没有预算还说去修它。叹息,那些进宫的女子,被打入冷宫后,是多么绝望。

3.不利于现代文化主流价值观建设,冷宫这毕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丢人的地方,记载了历史的朝廷无能与腐败残酷,非常残酷。

4.怕安全事故,吓到游客。

这就是我的观点,谢谢大家。

《甄嬛传》的丽嫔为什么突然被打入冷宫

丽嫔曾一夜被大胖橘承欢三次,为何突然失宠,还被打入冷宫?其实原因苏培盛早已暗示,字字寒心,一入宫门深似海,宫廷斗争十分险恶,

为了争宠,为了权力,那是一块你死我活的战场。在《甄嬛传》中,宫斗之战主要分为三个阵营,第一阵营是以皇后为首建立的“打胎小分队”,谁怀孕谁就是打击的目标,

组成成员主要有:皇后、安小鸟、祺嫔。第二阵营是以华妃为首建立的“争宠小分队”,谁跟她争大胖橘的宠爱她就打谁。

丽嫔发疯打和冷宫

组成成员主要有:华妃、曹贵人、丽嫔。第三阵营是以甄嬛为首建立的“后起之秀队”,甄嬛的建队核心思想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扎一针。

组成成员主要有:甄嬛、眉庄、敬妃、端妃,甄嬛战队一看就是阵容强大呀!有敬妃和端妃两大元老级别的人物坐镇。

丽嫔丽嫔因其人长得美而得名,被大胖橘赐了“丽”字,那当然要绝色佳人才配得上这个赐字,丽嫔在《甄嬛传》原著中,确实是有清水出芙蓉一般的容颜,

丽嫔曾是美女一枚

不过在电视剧中丽嫔一角的长相要说长得美却是不敢恭维,但以大胖橘对她的宠爱程度来判断,人家确实有几分妖娆吸引男人的姿色。

她在华妃战队,心甘情愿地做华妃手下的一只小马仔,以华妃当时独占雨露的宠爱程度,丽嫔选择从眼前来看,也是戴着眼镜挑选的战队。

只是未来的航向谁说得清楚呢,谁赢谁输,鹿死谁手哪能指定是华妃。丽嫔宫斗生活的开始,有皇帝的宠爱,有华妃的关照,

丽嫔入了华妃一伙

在后宫中有了这两个人的圣眷,丽嫔的人生本可以一路开挂,扶摇直上,只是路走到半道,丽嫔人生的航向却被一场惊涛骇浪卷入了水底。

丽嫔突然疯了,并且被大胖橘和太后打入了冷宫,丽嫔的人生由此急剧下降,跌落了万劫不复之地。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本就一切向好的丽嫔在后宫之中翻了船呢?

一、丽嫔被人利用打冲锋,皇帝心生厌烦

在《甄嬛传》第九集中,大胖橘一大清早来给太后请安,结果太后的碎碎嘴又是拐弯抹角给了儿子一顿教育:

太后教育儿子

太后:皇上看起来气色不错,最近服侍皇帝的人还乖巧吗?

皇上:新得的莞贵人颇合儿子心意。

太后:莞贵人?从前没听你提起过。

皇上:就是去年入宫那个聪慧伶俐的秀女,原来一直病着,近来才好。

太后:那就好,皇帝最要紧的就是身边有个贴心的人,

不像老十七到底还没有安静下来娶个福 晋,

这些日子没见他进宫来请安,也不知道他忙些什么。

皇上:皇额娘若是想他,儿子晌午就传他进宫。

太后:老十七是孝顺,但见了他难免又会想起先帝在的时候,他亲额娘舒妃专宠六宫,

众妃怨妒的事心里就会不痛快,皇额娘老了,空下来念想多,难免会碎嘴。

皇上:皇额娘字字金言,儿子受教。

丽嫔惹皇上生气

太后借先帝的舒妃告诫大胖橘要雨露均沾,不能搞一枝独秀。这一枝独秀是暗中指谁呢?当然是后起之秀甄嬛,

甄嬛入宫凭着一张纯元脸一路开挂,未侍寝就喜提“莞贵人”之封号,侍寝之后大胖橘的恩宠更是纷至沓来,填满了碎玉轩的角角落落。

而之前独占雨露的华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于是她撺掇丽嫔去太后那里告状,丽嫔对华妃这个领导也是忠心不二,

华妃受到威胁

华妃推一把,她就屁颠屁颠地跑到太后面前告了大胖橘一状,大胖橘受了母亲的一顿教育之后,疑心病又犯了,

他一开始以为是华妃来告的状,因为只有华妃最爱争风吃醋使小性子,甄嬛抢走了她的宠爱,这触及了她的核心利益。

于是大胖橘在离开太后的寝殿走到门口时,对竹息姑姑进行了试探性地询问:“最近皇额娘身体不好,华妃可有来探望过皇额娘”,

丽嫔给甄嬛穿小鞋

竹息的答案让大胖橘惊为意外,她说:“华妃没来,倒是昨个丽嫔来了,还和太后说了好一会话”,这下可让大胖橘抓到告状的人了。

皇上对丽嫔在背后给甄嬛穿小鞋的行为厌恶到了极点,对其印象也是大打折扣,在翻牌子的当晚,大胖橘给了苏培盛一个眼神,苏培盛心领神会,就将丽嫔娘娘的牌子下架了。

也就是从这一状起,丽嫔在大胖橘心中的分量荡然无存,人生的下坡路也由此开启,说白了丽嫔就是咎由自取,

大胖橘厌恶丽嫔

她被人利用,替人冲锋,大胖橘发现对她生了厌弃之心,这就是丽嫔失宠的根本原因,这个原因也为她日后被突然打入冷宫埋下了导火索。

因为一个女人在后宫中失去了宠爱,便失去了依靠,皇帝就是他们的天。

二、甄嬛给丽嫔下套,丽嫔中计

丽嫔虽然长得美,可胆子却贼小,莫非是做了亏心事?余莺儿在椅梅园中因为捡到甄嬛的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的诗句而被大胖橘看中,

小允子扮鬼吓人

大胖橘也是被猪油蒙了心,居然认准了余莺儿这个冒牌货,还把她宠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余莺儿从一个低级的宫女,一下就飞上了枝头变凤凰,

似乎有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欢快之感。当然对于人生中出现这样的机遇和改变,确实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又有一句话说,乐极生悲,

余莺儿终究是个水货,迟早得露馅,枝头的凤凰不过是黄粱一梦。余莺儿成也因一句诗,败也因一句诗,甄嬛在皇帝面前揭穿了她的真面目。

余莺儿黄粱一梦

但她的这个梦又怎肯轻易地醒过来呢?在她得宠之时华妃有意无意地拉拢过她,也算得上是她战队的半个人物吧!

因为华妃对她言完全只有利用,余莺儿失宠之后华妃又最后利用了她一把,华妃真是要“人尽其用”呀,余莺儿因甄嬛失宠,心有不甘,

对甄嬛恨之入骨,这又被华妃抓到了利用的机会,余莺儿想保下自己和家人性命,又想置甄嬛于死地,华妃抓到余莺儿的这些心理,是把她吃得死死的。

余莺儿恨甄嬛入骨

竟然让其在甄嬛的汤药中下毒,结果被甄嬛抓个人赃俱获,余莺儿被大胖橘赐自尽,最后安小鸟又自作多情地助了一把力,

余莺儿的活路被完全堵死,安小鸟成功地将余莺儿送上了西天。余莺儿是自作孽不可活,乃罪该万死,但隐藏在背后的大佬这一次却没有抓到,

甄嬛又怎可就此罢手,于是从丽嫔身上找到了突破口,安排小允子上演了一场闹鬼大剧,丽嫔吓得魂飞魄散,

甄嬛让小允子扮鬼吓人

以为是余氏的冤魂找上了她,心发虚了,竟然直接当着众人的面吐露真言,华妃当然会极力阻止,想把丽嫔带回翊坤宫,

但甄嬛和眉庄好不容易抓住了机会,又怎能轻易放过,眉庄提出要上报皇后,但华妃说事从权宜,她要先把人带回翊坤宫。

正当两边战队僵持不下时,皇后像是算好时辰地出现在了闹鬼现场。估计也是甄嬛这小啼子安排的,皇后一出现,甄嬛脸上就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皇后登场

皇后到场,果然是有领导风范,将两队人马批评了一顿,然后才开始审问丽嫔,丽嫔被吓得全盘托出,供出了华妃,自己也因此吓疯,并且她跟着华妃手上也并不干净,

大胖橘也不可能将一个疯子留在身边,加上她做的事又是参与了谋害甄嬛,所以冷宫才是她最终的归宿。

三、丽嫔给华妃背了黑锅,当了替罪羊

丽嫔突然被打入冷宫,还涉及一个政治因素,丽嫔揭穿了华妃的真面目,可是眼前的华妃如日中天,哥哥年羹尧功勋卓著,

丽嫔打入冷宫

大胖橘能动华妃一根汗毛吗?不能动也不敢动,主要原因是畏惧华妃娘家的势力。朝中还有用得着年羹尧的地方,平定西北还得靠着这年大将军。

再者要是惹毛了年羹尧,他来个狗急跳墙,大清江山就将陷入风雨飘摇之中。所以丽嫔说的话就只能是疯话,

一个疯子的话自然是不能当真的,这话谁去认证是疯话呢,连上一届的宫斗冠军老太婆都亲自出马了,因为她害怕皇后为了一己之私,把这件事情给处理杂了:

华妃势力不容小觑

皇后:太后听到就算了,臣妾会请太医好好医治丽嫔的。

太后:不必了,疯疯癫癫的话就这么难听了,更别说她醒了的话,让她离开景仁宫去冷宫,省得脏了你这块地方。

皇后:是,臣妾明日就交代挪宫的事。

太后:丽嫔还真不中用,经不得这么一吓,可见呀,做贼心虚这句话是不错的。

皇后:可是丽嫔说是华妃指使的。

太后:华妃指使得又如何,丽嫔的话只能当是疯话。

皇后:太后?

太后:哀家知道,华妃压了你这些年,她也是太不知收敛,自从进了王府恃宠妄为,可是皇帝喜欢她,她的哥哥又是年羹尧,现在丽嫔疯了,谁都知道疯子的话是不能信的。

皇后:是!

太后:所以小惩大诫,点到为止就行了。

太后给丽嫔发认证书

丽嫔就这样被太后发了一个疯话的认证书,直接被移出群聊了。皇后也是被太后的这一番话惊得目瞪口呆,原本她以为好不容易抓住了华妃的把柄,

让华妃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应该被打入冷宫的不是丽嫔而是华妃,因为华妃才是背后的一切主谋,丽嫔突然被打入冷宫,

是太后在权衡利弊之后为了政治利益所做出的考量,那就是丽嫔即使没疯也必须疯,冷宫的去处她必须去,疯与不疯还不是在于太后口中的一句话,

丽嫔替华妃顶罪

丽嫔虽然也不干净,将她打入冷宫也是罪有应得,但是真凶却逍遥法外,丽嫔最终扛下了所有。她有自己的罪,但是同时也为华妃背下了黑锅,当了替罪羊。

写在最后

丽嫔为什么会突然打入冷宫呢?综上所述,有她自己作死的原因、有甄嬛下套的原因、也有替华妃背黑锅的因素。

说来说去,是自己太傻,没有自保的能力。华妃对手下是没有一个有丝毫感情的,曹贵人对她忠心耿耿为她出谋划策,

丽嫔输得一败涂地

可最终又得到了什么,为了宫斗之争,连她女儿温宜公主的命都敢拿去小试牛刀,对于丽嫔也是一样,除了利用便只有利用。

也难怪华妃最终会失败,她这是搞得战队人心尽失,丽嫔替她背了黑锅,曹贵人选择反水,离她而去,加入了甄嬛的战队。

丽嫔是跟错了人,一步错步步错。最后便是深不见底的深渊,她也只能在那寒冰的冷宫之中度过自己的余生。

不怨天不怨地,怨自己吧!丽嫔的悲剧人生她也只能这么想!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文中图片来自纲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何故宫中“冷宫”不给参观,里面有什么

阴气、怨念太重。再一个,既然是冷宫,里面应该是没有什么可以开发给大家看到的。还有就是,应该冷宫都是在比较偏的位置,一开放就要开放一连串的吧。

古代的妃子一听被打入冷宫就显得无比绝望,冷宫到底有多可怕

妃子打入冷宫比死还难受!没有饭吃、不敢上厕所、没地方睡都是小事,有时候甚至要被太监霸凌,甚至之后还要给他钱物!

整个紫禁城中没有一个宫殿叫做冷宫,冷宫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宫名,冷宫特指那些偏僻的宫殿,人迹罕至,寸草丛生,甚至有个妃子打入的“冷宫”宫墙之间的一个夹道,她就是明熹宗的妃子张氏,真的是连盖的被子都没有啊。

从锦衣玉食到自己动手,生活条件之差无法想象

后宫的妃子一般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可以带着丫鬟陪嫁,一旦打入冷宫,身边的宫女、太监都会被调走,不再有人伺候。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动手,当然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每天都处于面壁思过的状态。

宫中送饭、送水的太监绝不允许与冷宫中的妃子说话,以此达到“冷”的效果。正常人一天两天还勉强可以度过,但时间长了,多少内心都会产生一些空虚寂寞的情况,严重点便会精神异常。

汉武帝刘彻曾经特别宠爱陈阿娇皇后,但陈皇后却恃宠自骄,谋害了忠臣卫青,最终被汉武帝下达了废除皇后的指令:

“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听到这句话后,陈阿娇的母亲窦太主立即向汉武帝叩头请罪,汉武帝说

“后虽废,供奉如法,长门无异上宫也”。

虽然废除了皇后的地位,但待遇没变,这可谓是极大的恩赐。

即使如此,心高气傲的陈阿娇却因为失去了汉武帝的宠爱变得郁郁寡欢。陈阿娇甚至还花重金请司马相如为她写了一篇《长门赋》,阐述自己坎坷的心路历程。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魂逾跌而不返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

仅仅因为独居就差点崩溃,这主要是因为前后巨大的生活落差和心理落差造成的,而她并不知道比她惨的人比比皆是。

清朝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他的妃子珍妃经常与皇帝交流新式思想,而且能力出众,经常和慈禧对着干,慈禧给珍妃定了个“干政”的名号打入冷。

《清史》记载:光绪年珍妃获罪之后就被软禁在景祺阁后边的小院,宁寿宫最北侧,屋外有门锁锁着,只有一个窗口可以递进去饭,每天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一关就是两年。

两年间珍妃的吃喝拉撒都只能在屋内进行,没有外出的可能。皇宫里面没有厕所,皇帝、妃子的马桶都是用完直接倒掉,然后清洗,白天两三个小时上一次,晚上上两次,一天倒个六七次的样子,马桶也就需要刷六七次,可是冷宫中就不一样了,马桶只能倒一次或者两次,倒不倒、刷不刷也完全看太监的心情,由此造成珍妃十分尴尬的局面。

为了能够活下去,珍妃不得不减少自己的吃喝,以此来达到减少麻烦的效果,让太监稍微对自己好点,即使这样,长期的冷宫生活还是让珍妃蓬头垢面,虱子浑身都是,浑身上下散发出恶臭,整个人精神状态十分差。

据慈禧太监朱玉贵回忆:“每到节日、忌日、初一、十五,冷宫外都热热闹闹,但冷宫中的珍妃却要备受折磨,老太监会要奉旨对珍妃进行训斥,指着鼻子骂她,历数她过去的罪状,此时的珍妃必须要跪在地上听,而训斥的时间都在午饭点,几点结束全看太监心情,骂完还珍妃还必须叩谢,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训斥都必须如常进行”。

长期陪伴着青灯古佛,精神折磨更加痛苦

很多打入冷宫的妃子一生与青灯古佛作伴,他们的家人也可能因此受到牵连,而对亲人的思念以及自身经历的不幸会每天折磨着她们。

1581年,明神宗朱翊钧去慈宁宫给母亲李太后请安,没想到看中了一位王氏侍女,明神宗一时兴起,竟然将王氏拉到旁边的一个屋子里宠幸了她,宠幸完他就离开了,甚至彻底忘记了这件事。

巧合的是王氏不久就怀孕了,李太后很快就发现了这个事实,仔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又把明神宗叫了过来。一开始,明神宗还想抵赖,可是王氏所说的话与《起居注》里面记载的事实完全相同,明神宗最后不得不认了账,可心里十分不快。

王氏生下了一个儿子朱常洛,成为明神宗的庶子,但明神宗喜欢郑贵妃,一心想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可朱常洛为长子,按照规定应该首先立长子,迫于朝中的压力,明神宗最后还是立了朱常洛为皇太子,可心里却更加嫉恨王氏(此时王氏被封为了王恭妃)。

很快,明神宗就找了个理由将王恭妃打入了冷宫,这一进冷宫就是十多年,王恭妃每天都在思念自己年幼的儿子,整日以泪洗面,悲痛欲绝。

后来,王恭妃身染重病,提出了最后一个请求:见一面太子。当时的冷宫门窗深锁,太子被领进了门,看到双眼失明的母亲王恭妃,母子俩抱头痛哭,太子心里跟刀子割一样,却毫无办法。

两人匆匆见面后,下午王恭妃就病逝了,而从打入冷宫后,他再也没见过明神宗和自己家人一面。她死后,郑贵妃阻止太子为其操办丧事,王恭妃只能草草下葬。

又过了很久,群臣上谏明神宗,他才勉强同意将王恭妃葬在明十三陵陵区东井左侧的平冈地里,那时,王恭妃的棺椁早已腐烂。由此可知,打入冷宫之人晚景会多么的凄惨。

太监、宫女、得罪过的人都会想方设法进行折磨

冷宫中的饭菜并不好,基本上太监、宫女吃什么,妃子就要跟着吃什么。送餐时间也并不固定,有时甚至不送,生生地饿着肚子,因为打入冷宫的妃子早就被皇帝遗忘,基本上没人会管她们,所以太监、宫女们可以为所欲为。

这份差事太监们总愿意抢着去干,因为伴君如伴虎,太监侍候皇帝、妃子经常会受到打骂,有时候连命都保不住,但是去冷宫做事就截然不同,一方面冷宫事情很少,只是需要送饭、倒马桶、每天盯着,另一方面他们可以随意霸凌这些妃子,为了吃上饭、多倒一次马桶,妃子们不仅不能生气,还要巴结太监(甚至给钱)。

一些有权势、有钱的妃子想要改善伙食、添置点东西都需要花钱,这时就需要太监们帮着去买,所以妃子们会多给太监们一些钱。就算妃子们死在冷宫,她们留下的钱财也会被太监们瓜分掉。

另外,妃子们在打入冷宫前都会想尽办法博得君王的欢心,经常会因此得罪其他妃子,当这名妃子被打入冷宫,其他妃子们可开心坏了。她们会想尽办法对打入冷宫的妃子加以折磨,妃子想要走出冷宫,几乎不可能,除非皇帝发了善心,偶然想起此人,否则这人就将永远在人世间蒸发掉。

如果哪一天皇帝想起了这名妃子,很可能会问一下看管的太监表现如何,这时太监的一句话就可能让妃子重获新生,也可能让她就此死去,因此冷宫中的妃子最不敢得罪,而且得罪不起的人便是看管他们的太监。

明宪宗朱见深曾有一个万姓侍女,当时朱建生年仅16岁,万氏已经35岁,因为手法独特,万氏竟然一跃成为了皇帝的妃子,还为其生下了一名皇子,可这名皇子不幸夭折,从此万贵妃再也没有怀上孕。

万贵妃没有怀孕,她也不会让其他人怀孕。可明宪宗恰逢出征广西,一名纪姓土司把自己的小女儿献给了朱见深,朱见深很喜欢这个姑娘,立刻安排侍寝,没想到纪氏很快怀孕。

万贵妃得知后十分气愤,给纪氏编了个理由就打入了冷宫,命令太监张敏暗自下药让纪氏流产,可是张敏心生不忍,最终没有动手,纪氏不久生下了一个儿子,又命令张敏将其溺死,张敏再次违抗命令。

后来朱见深见到这个儿子时,小皇子因为长期幽禁,连胎发都未曾剃过,看上去十分可怜,因为始终没有孩子,朱见深看到这名孩子特别喜欢,将纪宫人封为淑妃,移居紫禁城永寿宫,可没过几天,紫禁城内就出了一件怪事,纪贵妃暴毙而亡,《明史》记载“或曰万贵妃致死,或曰自缢也”,而太监张敏也神奇地吞金而死。

结语:

俗话说“一朝进宫门,一朝君王侧。如今再回首,不见帝王心”。冷宫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宫冷,心更冷,一个女子需要经受住身体、精神的双重折磨才能侥幸存活,很多人因为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压力自杀身亡。

冷宫对于妃子们来说真的是十分恐怖的存在,进去之后生不如死。

故宫中的冷宫在哪里

我是海佑老师,我来回答。

历代宫殿之中有没有固定的冷宫已不可考,但明清故宫有八千七百零七间房子,没有哪一间房子上明确挂着“冷宫”的匾额。

似乎“冷宫”二字只是古代人根据一些妃子境遇而创造性使用的词语,一般宫内犯错失宠被罚的妃嫔们所居住的房子基本上都被统称为“冷宫”。

所以“冷宫”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方,而是随着朝代人物的更替变换而有所不同。

以明清故宫为例,比较著名的“冷宫”有那么几处地方,一处是位于御花园西面的乾西宫,根据《明史》记载,天启年间成妃李氏得罪当时权势熏天的大太监魏忠贤,被魏忠贤关进了乾西宫。

成妃在这里一住就是四年,直到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之后才让她迁出乾西宫,除了成妃李氏之外,在乾西宫还先后幽禁过定妃、恪嫔等三人,因为乾西宫位置偏僻幽暗,又先后拘禁过几个妃子,因此乾西宫就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冷宫。

而清朝时期北三所也算是一处冷宫,说起北三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是一提珍妃井很多人都是了解的。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之时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在逃跑之前,慈禧太后命人将珍妃扔在了井里,这口井就是后来著名的珍妃井。

而早在珍妃被投井之前,珍妃因为不被慈禧所待见,就被囚禁在北三所,所以北三所算的上是清末的一处冷宫。珍妃井现在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但是北三所却早已坍塌不复存在。

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不可能人人受宠,失宠的妃子居住的地方就是冷宫,为什么我们现在游览故宫,很少见到冷宫呢?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冷宫自然而然就是阴冷的地方,因为囚禁过许多的女子,这些失宠的妃嫔怨气极大,处于一些方面的忌讳,许多人就认为,可能故宫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才不对外开放冷宫的。

虽然故宫里发生过超自然事件,但现在毕竟是科学的时代,末代皇帝溥仪晚年时,在某次闲聊中给出了为什么不开放冷宫的答案。

▲ 老年溥仪

原来冷宫大多处在位置偏僻的地方,基本上没有什么贵重物品,而且这些地方因为阴暗潮湿,民国政府接管故宫之后,每年给紫禁城的钱大多花在了皇帝的吃喝和主要宫殿的修缮上面,对于一些偏僻的地方,由于维护经费有限就放弃了修缮,因此许多“冷宫”都早已坍塌。

就算没有完全损坏的,也早已破烂不堪,不能住人。出于安全考虑,故宫才没有将这些地方对外开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