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做了7年正统皇帝,为何司马迁写《史记》时却不设惠帝本纪?朱允炆为何被尊为“惠帝”,“惠”字有什么含义为何是“帝”不是“宗”_皇帝_谥号_儒家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惠帝 皇帝 谥号 儒家

本文目录

  • 刘盈做了7年正统皇帝,为何司马迁写《史记》时却不设惠帝本纪
  • 朱允炆为何被尊为“惠帝”,“惠”字有什么含义为何是“帝”不是“宗”
  • 朱元璋朱棣都以祖为号,后面的皇帝都以宗为号,唯独朱允炆称惠帝是什么原因

刘盈做了7年正统皇帝,为何司马迁写《史记》时却不设惠帝本纪

司马迁开创了记传体著史的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世各朝为前代修史,沿用的都是这一体例。可见《史记》对后世影响之大。但司马迁评价历史的标准,还是与后世有所不同。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史家修史,对人物和事件的评判,所用的也是儒家标准了。但是,司马迁自己,却不是儒家学者,他就是史家。他评价人物的标准,与儒家有所不同。说到这里的时候,要强调一点,司马迁虽然不是儒家,但他对儒家的孔子也是非常推崇的。《史记》中,把孔子列为世家,而把老子、庄子和韩非子合在一起列传,就能说明问题。

按后世儒家著史的标准,身为皇帝的,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必定要列为《本纪》,像汉惠帝刘盈这样,既然是合法的皇帝,而且时间也不短,整整有七年,没有列为本纪,确实有点奇怪。但是,通观《史记》的编排,很容易明白司马迁这样做的原因。

儒家重名分,司马迁重实质。这句话,就是汉盈帝未列传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司马迁这样做的思想基础。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儒家的标准,是有皇帝的名分。社会也承认的,一定列《本纪》。而司马迁重的是实质,而非名分。为什么顶羽没有当皇帝也被列入《本纪》,原因很简单,他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刘盈为何未列入《本纪》,因为他虽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

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大乱。在群雄逐鹿的过程中,项羽成为最终的霸主,灭秦之后,分封诸,主宰天下的,都是项羽,这时的项羽,虽然没有称帝,却是事实上的皇帝。楚汉相争之后,刘邦得胜。建立大汉王朝,刘邦称帝,成了天下的主宰。刘邦死后,名义上是刘盈当了皇帝,这时,大权在吕后的手上。汉朝的大小事物一概决于吕后之手。惠帝刘盈虽有皇帝之名,却并不能主宰天下,决定事物。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因此,司马迁不把他列入本纪,也就可以理解了。

惠帝未列《本纪》还有一个次要原因是,吕太后驾崩之后。吕氏被铲除,刘氏族中含有吕氏血统的王子全部被杀被灭。后代的文、景、武帝等继承者都与惠帝没有血统上的联系。这样,使得他在刘氏皇族中的重要性进一步下降。这样,汉惠帝刘盈为帝之时没有现实权力。死后对家族权力的传承上没有影响。所以,他无论是在现实政治还是历史作用上都不重要。司马迁不为其列《本纪》,也就很正常了。

朱允炆为何被尊为“惠帝”,“惠”字有什么含义为何是“帝”不是“宗”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的次子。由于朱标病逝于朱元璋之前,1398年6月30日,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明朝第二个皇帝,并改元建文。

1402年7月,燕王朱棣率军攻入南京,随后皇宫失火,朱允炆至此失去踪影,关于他的生死成为明初第一大疑案。

南京失守不久,驸马都尉梅殷提议为朱允炆发丧,并追谥号为孝愍皇帝,庙号神宗。不过,朱棣篡位成功的前提,就是否定朱允炆的统治合法性。

因此,朱棣继位称帝后,朱允炆的谥号就不再被承认。所以,在明成祖时期的官方历史中,朱允炆的建文年号不再存在,反而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时期被延长了4年,即从洪武32年延长到洪武35年。

1644年7月,朱由崧在南京继位,为了恢复人心,南明朝廷才定朱允炆的庙号为”惠宗”。因为,神宗已经成为万历皇帝的庙号,只好改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清乾隆元年,又为朱允炆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

这就是“惠宗”、“惠帝”的由来。

关于“惠”有何意义,牵涉到谥号的知识。

在中国,谥号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一般来讲,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重要人物,去世之后,官方会根据其生前所作所为,给予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

历史上谥号中有惠的皇帝有不少,比如刘邦的太子汉惠帝刘盈、还有晋朝的白痴皇帝晋惠帝,还有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朱允炆。

这个“惠”字,从褒义上看,都有仁慈、柔顺的意味,但实际上,换个说法就是窝囊,比如刘盈,一辈子被母亲吕雉所控制,白痴皇帝司马衷更是如此。

至于朱允炆,身为皇帝,因为仁慈,最后反被篡位的叔叔所击败,就连生死都成谜团,所以被追谥号为“惠帝”,不能不说是比较中允的概括和评价。

朱元璋朱棣都以祖为号,后面的皇帝都以宗为号,唯独朱允炆称惠帝是什么原因

谢邀!

朱允炆为明朝第二位皇帝,其父懿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后,明太祖朱元璋将其封为皇太孙,洪武31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年号为建文,大家一般称之为建文帝,朱允炆上台以后,对于那些手握大权的藩王叔叔们极度不放心,如芒在背寝食不安,开始削藩,在这种情况下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由起靖难之役,经过三年苦战,朱棣攻下南京,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逆袭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

刚开始明成祖朱棣逆袭成功后,将朱允炆的记载抹去,根本不承认有过这个皇帝,近二百年后,被明神宗万历帝承认了存在过,当然仅仅只是承认,而且颇有讽刺意义的是,朱允炆失踪以后驸马都尉梅殷给朱允炆上的庙号也是神宗,二百多年后,南明弘光政权给朱允炆上庙号“惠宗”,谥号“让皇帝”,算是恢复了他的皇帝身份,可问题是南明政权本身不为正史承认,同时期的清朝因为统一中国所以才是正统所在,所以清朝乾隆帝时追封朱允炆为“恭愍惠帝”,简称明惠帝并记载入明史,被更多人认可,当然南明政权的追封也有人认可,所以朱允炆又称明惠帝、建文帝、明惠宗、明让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