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的发现(如何评价青霉素的发现历史意义)_青霉素_发现_弗莱明

本文目录

  • 如何评价青霉素的发现历史意义
  • 宝宝出生第2天的时候,医生说血象高就打了四针青霉素,22天的时候发现打针处肿了一个硬包还发紫应该怎么办
  • 如果1928年青霉素没有被发现,世界会有哪些不同
  • 历史上的今天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您对发现抗冠状肺炎药有信心吗
  • 青霉素为什么会被发现是谁发现的呢

如何评价青霉素的发现历史意义

说起青霉素大家应该不陌生,它们被从青霉菌里提取出来,用于针对我们感染细菌时使用。它对人类的意义其实远不止这些。

青霉菌主要得名于其孢子在显微镜下的颜色,因为是青绿色的,就被称做了青霉菌。透过显微镜,你会看到极其美丽的青霉菌的微组织,像丛林像鲜花。它们属于孢子生殖,可有性繁殖又可无性繁殖。青霉素的发现要归功于一个叫弗莱明的科学家。1928年,弗莱明在实验室中研究葡萄球菌,但因为盖子没盖好,青霉菌不小心飘到了培养基上,却意外地将葡萄球菌溶解掉了。经过大量的实验,弗莱明反复证实了这点,从而发现了这个可以克服葡萄球菌的青霉素。后来几位科学家在弗莱明发现的基础上,经过其他研究和探索陆续得出,青霉素在杀死病菌的同时又不损害人体的细胞,在肯定了青霉素针对传染病疗效的同时,又发现其会带来的过敏反应,和使用前须做皮试。

青霉素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拯救了数百万人免于死亡,被认为是生命的象征。

我们知道在医院中注射青霉素前都需要先做皮试。之所以有这个操作主要还是避免出现对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因为患者若是过敏体质的话,身体中的抗体会攻击青霉素,导致过敏反应,而出现过敏反应的人群是不能注射青霉素的。皮下注射青霉素试敏,是为了规避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

宝宝出生第2天的时候,医生说血象高就打了四针青霉素,22天的时候发现打针处肿了一个硬包还发紫应该怎么办

谢谢邀请。青霉素是需要做皮试的。这是一种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用的。根据医嘱使用,不要长期使用。

特别注意无论成人或儿童,无论口服、静滴或肌注等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均应进行皮试。停药72 h以上,应重新皮试。

如果1928年青霉素没有被发现,世界会有哪些不同

如果弗莱明没有发现青霉素,世界将会怎样呢?我们都知道,在二战期间,原子弹杀死了无数人,那又是什么拯救了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呢?1928年,弗莱明首次发明了举世闻名的青霉素,并逐渐加以推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青霉素与原子弹和雷达相并列为第三个重大发明。弗莱明教授发现的青霉素不知拯救了过去根本无法拯救的生命,真是为全人类造福不浅。 在这个抗生素泛滥的年代里,我们根本觉得青霉素那么的不起眼。可是如果真的没有了青霉素,当我们得了小感冒,有了皮外伤,我们还能挺过去吗?通过查阅了资料我了解到,在青霉素发明之前人们是用磺胺消炎的,磺胺比青霉素早十年左右,更早就只能用外用消毒或者草药等方法了,但这些只能对创伤感染有点效果,体内感染就没有办法了,那时候欧洲人动不动感冒就转成了肺炎,病死率超高,那时基本一感染就只有等死。而在没有青霉素前的中国,人们都是用草药,民间传说再早得就是挖肉了,烂了就挖掉,长好了就不挖了,长不好再挖,光听听都觉得眼前触目惊心的。现在人们的抵抗力越来越差,如果我们没有青霉素,也许一个小小的感冒就完全可能要了我们的命。青霉素的出现,对于治疗各种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大叶性肺炎等都不在话下。青霉素诞生了快一百年了,但是目前仍是治疗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的首选药。 弗莱明如果没有发现青霉素,估计全世界的科学家也正在愁细菌治疗如何解决研究呢!就像现在的性病艾滋病一样,是交给我们这一代一个大大的考验。在旧社会的中国,青霉素比黄金还贵,而且中国还不能制造,当时得了个小病也没药治疗,是改革开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才能制造了青霉素,而且还发明了庆大霉素,如果没有了青霉素,也许就没有了现在的我们。而且青霉素产量亦高,作用较强,价格低廉。价格低廉是最重要的,让每个人都负担得起,不至于失去生命。我在想,如果弗莱明没有发现出青霉素,而是发明出了另一种昂贵的消炎药物,让大众不能够负担得起,那么不知道又要失去多少无辜的生命。 如果没有青霉素,我们将会还一直处于病痛之中。如果没有青霉素,我们将还会活在一个浑浊的世界。如果没有青霉素,世界将不会有我们。

历史上的今天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您对发现抗冠状肺炎药有信心吗

当然有信心,因为人类的发展史也是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历史。

拿历史上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天花病毒来说,12世纪开始在欧洲各国传播,人们至今说不准它是从某种饲养的家畜身上,还是某种野生动物身上传播给人类的。

天花病毒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无数人染病以后,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在一个星期左右就能死亡,人们对它束手无策,只能听天由命。天花病毒肆虐N年,又潜伏N年,如此往复,在最终被消灭之前的几百年,估计全球有3亿人死在了天花病毒之下。

十八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在牛身上发现了牛痘对天花病毒有抑制作用,人类终于找到了能治疗天花病毒的方法。后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英国发明了天花病毒疫苗,用于人类的预防工作。

1928年,英国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时候,天花病毒还没有完全被降服,英国病理学家佛劳雷和德国生物学家钱恩对青霉素进一步研究改进,成功用于临床,这三人后来也凭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青霉素是一种广普抗菌药物,对各种伤口感染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对人们战胜包括天花病毒等疾病赋予了强大的信心。1980年,经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在全球消灭了这种让人类痛苦了几百年的天花病毒。

在科技更加发达的今天,各国科学家通力协作,有信心在更短的时间里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人类的袭扰。前几天,华南农业大学科学家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中间宿主是穿山甲,源头是蝙蝠,这对人们从源头控制病毒的传播有非常大的作用。

吃一堑,长一智。人类应懂得今后尽量远离野生动物,不捕捉、贩卖、食用野生动物,尊重它们的生存权利,给它们一个宁静的空间。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这不是一句耸人听闻的空话。

青霉素为什么会被发现是谁发现的呢

青霉素是怎么被发现的,我想很多人会说,是英国人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

他做完实验就出去旅游了,等到旅游结束回来,才发现青霉菌周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生长,通过这个无意中的现象,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具有杀菌功能,把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总的来说,以上说法没有一点问题,很多文章也是这么写的,事实也是这样。

但是,以上答案并完整,在青霉素的发明上,还有一些人在付出,他们理应得到尊重,没有他们,青霉素是不可能实现大规模应用的。

一,青霉素如何纯化

弗莱明1928年发现青霉菌能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后,陆续发表了几篇论文,但是论文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因为他之前就发现溶菌酶能够杀灭细菌,但是这没有什么用,大家都以为这次也是一样。

但是有一个叫做霍华德.弗洛里的科学家注意到了,并且这位科学家敏锐的发现了青霉素的应用价值和目前瓶颈。

青霉素的应用价值毋容置疑,当时的瓶颈是弗莱明一直不能攻克的,那就是如何获得纯化青霉素,青霉菌中的青霉素含量极为稀少,根本无法提取,更不能纯化,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弗莱明。

1935年出现了治疗细菌的神药磺胺,一度在市场上占有极高的份额,这让弗莱明彻底放弃了青霉素,他认为要提取、纯化青霉素是不可能了,于是他放弃青霉素以后转而去研究磺胺。

1940年8月最近一期的《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霍华德.弗洛里的文章,这篇文章报道了弗洛里团队有关青霉素的动物试验,并且他们首次获得了纯化的青霉素。

霍华德.弗洛里在提取、纯化青霉素的团队里还有钱恩、玛格丽特.詹思宁、诺言.希特利,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钱恩和希特利。

在弗洛里的团队里,弗洛里作为团队的老大,负责协调资源和募集资金,钱恩负责青霉素的纯化,希特利负责青霉素的生产。

后来人们这样评价:没有弗莱明,就没有钱恩和弗洛里;没有钱恩,就没有弗洛里;没有弗洛里,就没有希特利;没有希特利,就没有青霉素。虽然读上去很绕,但是这充分说明,青霉素的发明应用,并不是弗莱明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一群人的功劳。

从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到1940年弗洛里团队获得纯化的青霉素,中间持续了12年。

二,量还是个问题

虽然获得了动物试验的结果和纯化的青霉素,但是这仅仅只是在实验室,青霉素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这个时候弗洛里团队却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科学研究不是请客吃饭,而是要真金白银的砸,砸成功了,赚个盆满钵满,失败了,几亿几十亿的资金就是付之东流。

原来资助弗洛里团队的MRC基金已经不再继续资助,弗洛里尝试向英国的药厂推销,但是英国的药厂对此毫无兴趣。

后来是来自美国的洛克菲勒基金资助了青霉素的继续研究,同时如果青霉素要想实现大规模应用,必须从实验室走向药厂生产,面对英国药厂的态度,弗洛里团队毫无办法,但是美国的各大药厂却很感兴趣,于是1941年,整个研究转移到了美国。

随着珍珠港事件的发生,战场对抗菌药物的需求极为迫切,在战争的压力,资本的催化,弗洛里团队和药厂人员齐心切力之下,攻克了一个个青霉素量产的难题,终于实现了青霉素大规模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青霉素并没有申请专利,这样每家药厂都能生产青霉素,价钱自然就便宜,使人人都用得起青霉素,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三,荣誉属于谁

青霉素获得成功以后,1945年10月25日,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三人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诺贝尔委员会认为:

作为最初发现者,弗莱明功不可没;青霉素能够应用,则是弗洛里团队作用更大。

因为诺贝尔奖只能最多只能颁发给三个人,大家一直认为希特利是弗洛里的手下,所以的功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埋没,直到很多年以后才被认识,如果没有他在青霉素方面培养的贡献,就不可能有青霉素的大规模应用,1990年纪念青霉素诞生50周年之际,牛津大学授予希特利荣誉医学博士学位。

2004年,希特利在自己的老屋中去世,享年93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